該報告預測,盡管面臨“專利懸崖”等不利因素,2020年全球處方藥銷售仍將會首次超過10000億美元,達10174億美元,2013年至2020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將為5%,而支撐起如此龐大的處方藥銷售市場的無疑是全球的醫藥巨頭們。evaluatePharma推測,2020年全球處方藥銷售Top20公司的銷售額合計可達5795億美元,占全球處方藥銷售金額的57%,較2013年4613億美元的銷售額有所上漲,但市場份額占比卻下降了7.3個百分點(2013年為64.3%),顯示全球處方藥市場不斷發展的同時,各制藥公司的競爭逐漸加劇。(表1) 2020年諾華Novartis會延續其在2013年的好成績,將以544億美元的銷售額以及5.3%的市場份額穩居全球處方藥銷售Top20公司的榜首。而憑借出色的HIV藥物特許經營權和最近獲批并贏得極佳預測的丙肝治療藥物Sovaldi,2020年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閱讀全文
“在多個專利藥集體到期,以及研發成本漸漲、新藥審批越來越嚴格的大背景下,制藥大鱷紛紛側身加碼新興醫藥市場,以期彌補部分專利藥喪失市場排他性后的利潤損失,并順便咬掉新興市場這塊新蛋糕上的奶油。”先后在多家跨國制藥企業擔任過高層管理工作的楊偉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近幾天跨國藥企的新動作做了生動的描繪
生物醫藥行業在戰略新興產業中屬于盈利周期較長的產業,一個生物醫藥品種從臨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時間,期間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因此,生物醫藥產業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高技術密集型的特點,決定了股權融資是生物醫藥企業在成長期的重要融資方式,也提示我們應該根據生物醫藥企業的在成長期的財務
賽默飛世爾全球CEO新春媒體見面會 公布2010年增長預期 2010年3月31日,賽默飛世爾全球CEO 2010中國新春媒體見面會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賽默飛世爾科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rc N.Casper先生、卓越客戶服務全球總裁蔣文康先生、中國區副總裁兼總經理邁世福先生及卓越客戶服務
2011年3月18日,為期兩天的第三屆全球制藥前沿(中國)論壇落下帷幕。本論壇以“新藥研發及創新——中國創造與中國機遇”為主題,針對國際國內研發外包發展情況,研發外包在創新藥物研發產業鏈中的作用,醫藥企業與外包機構的合作形式、國內研發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專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來自跨國制藥企業、
生物創新藥細分市場戰略投資展望 ———單克隆抗體藥物篇 【作者簡介:周勇,高圣生物醫藥創始人/董事長,高創匯生物醫藥轉化平臺聯合創始人,北京市海淀區生物與健康產業協會副會長,重慶市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重慶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生物
【作者簡介:周勇,高圣生物醫藥創始人/董事長,高創匯生物醫藥轉化平臺聯合創始人,北京市海淀區生物與健康產業協會副會長,重慶市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重慶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生物創新藥物是醫藥行業的新興產業,國家“十二五規劃” 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分子治療與新藥創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為原始創新藥物的發現提供了一種高效合成技術。相關研究論文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化學》上,并得到審稿專家的高度評價。 據介紹,創新藥物包括化學藥和生物藥兩類。近20年,全球每年審批的新
“新藥開發是一項昂貴且高失敗率的業務,這在業界已經是共識。但建立由企業與社會共同協作,風險共擔,引進動態的項目篩選制度,進行流程的并行改選和建立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信息系統,以降低研發費用、縮短研發周期、降低項目淘汰率、提高研發效率為目標,可以有效優化生物制藥企業的研發流程。”中科院
1.3 單抗藥物的應用 抗體根據結構可以分為可變區以及恒定區:可變區可以特異性的識別抗原,能夠將抗體靶向目標蛋白。恒定區:可以參與免疫調節。結構決定功能,目前的抗體藥物也是基于這兩個功能設計。所以相對于一般的傳統藥物,單抗具有非常明顯的“精準性”,如果說傳統的
今年我國藥市規模將達7556億元,創新藥市場份額不足30%,而在發達國家專利藥則占市值50%以上。 中國醫藥(18.19,-0.22,-1.20%)產業“大而不強”已成為業界共識。 長期以來,中國醫藥產業受到外資企業的大舉進逼,國產藥品市場份額不斷縮小。以占據中國藥品市場份額前列的
近日,復星醫藥接連發布產品獲批臨床的公告,包括子公司復宏漢霖的重組抗VEGFR2全人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子公司重慶復創及復尚慧創的FCN-437c膠囊、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及星泰醫藥的注射用FN-1501。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月29日復星醫藥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被納入優先審評,有望成為國內首個生物類
過去十五年來,蛋白質療法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急劇增長。因此,對于很多生物制藥公司而言,當務之急是尋找更經濟和更有效的方法提升上游生物工藝生產。 提高上游生產的策略之一是使用生物工藝模型模仿大型生物反應器,以幫助選擇最合適的克隆,并優化培養基、補料和過程
德國制藥巨頭勃林格殷格翰與領先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再鼎醫藥今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由勃林格殷格翰為再鼎醫藥的新型單克隆抗體提供工藝優化及生產制造服務,該新型單克隆抗體將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藥業(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家立博士表示:"和再鼎醫藥的戰略合作是我們在中國生物制藥業
近幾年,我國不少重大創新藥物和技術成果,由于缺乏后續研發費用、無法打入國際市場而無奈地被外資收購或控股,中國已成為跨國醫藥公司獵取新藥的場所。 一、現象呈現:多個重大新藥成果和技術被外資收購或控股 重組人紐蘭格林是張江的澤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澤生科技)自主開發的抗心衰基因工程新藥,已經申
時至年底,各大跨國藥企的高層再次齊聚中國,出席各類會議論壇,充分表達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 異于往年的是,2016年跨國藥企的活躍度非同一般。據一位曾先后任職三家跨國藥企管理層的人士透露,除了必須“拜見”的中央部委高層,2016年跨國藥企高管們還積極走向地方省市,洽談投資建廠。 2016年11
隨著政府扶持醫藥產業的政策相繼出臺,藥品招標模式的優化調整,國內經濟的筑底企穩,以及國內生化藥企業與國際醫藥行業聯系的日趨緊密,2012年我國生化藥進出口總體上仍保持較大幅度穩步增長,但是增幅較上兩年略有放緩。 2012年我國生化藥進出口總額達50.02億美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5.15%。
隨著原研藥專利的集體到期,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面前,跨國企業與本土企業合作開發仿制藥成為重要戰術。顯然,外企要的是保持利潤額、國內企業要的則是技術和首仿利潤。 在中國仿制藥市場潛力巨大、本土企業國際化積極推進的雙重動力之下,合資潮行動如“錢塘潮”此起彼伏。 9月6
雖然從印度制藥業脫穎而出,瑞迪博士藥廠(Dr.Reddys Lab,以下簡稱“DRL”)卻顯得頗為與眾不同。得益于公司成立之初就開始實施的積極全球拓展策略,這個總部位于印度南部海得拉巴的制藥企業已經躋身于美國仿制藥市場上前十大企業之列,同時在英國、德國或是俄羅斯市場上也有著不俗的表現,海外市場上
PD-1抑制劑,包括PD-1抗體和PD-L1抗體,是一類免疫治療的新藥。主要的作用機制,是阻斷PD-1和PD-L1之間的相互作用,因為這兩個蛋白的相互作用,會幫助腫瘤逃脫免疫系統的追殺,典型的“助紂為虐”。PD-1/PD-L1抗體,通過阻斷這種“罪惡的連接”,促進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殺傷腫瘤。
“在眾多抗腫瘤藥中,天然植物類抗腫瘤藥所占的比重最大,在單品排名前10位的抗腫瘤藥中,植物類抗腫瘤藥占據了兩強席位,為紫杉醇和多西他賽。”近日,在上海舉辦的2012抗腫瘤植物藥產業發展論壇上,廈門大學藥學院副院長曾錦章教授指出。 據統計,在全球的新藥研發投入中,至少有40%~45%是投入到
記者近日在京、津、滬、粵、蘇等地就生物醫藥產業進行調研,先后采訪了lO位歸國創業者,他們都曾在跨國藥企工作。他們認為,近年來跨國藥企加緊在我國布局,受其沖擊我中小企業多向二線城市轉移。與此同時,國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存在園區多、企業散、融資難、標準化程度低等情況,影響產業健康發展。 跨國藥企
2017年,全球罕見病藥物市場總額達703億美元。VC投入到罕見病領域的資金額也逐年上升。 罕見病雖小,卻是一門大生意。《我不是藥神》藥物原型格列衛,最初就是以“孤兒藥”獲批,最后成為年銷售峰值逼近50億美元的超級“重磅炸彈”。 在美國,孤兒藥是“重磅炸彈”的搖籃,有的甚至是藥企巨頭的支柱。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上海張江奉賢園國際醫療器械企業加速器”日前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我國首次將加速器的概念應用于醫藥器械產業園區。這一模式是否會推動我國醫療器械成果轉化速度?科技日報記者日前就此采訪了最早提出并創辦該“企業加速器”的中國醫藥成果轉化中心主任芮國忠。 建高端平臺 引高端項目 中國醫
2016年,我國藥品監管機構首次正式提出“創新藥”概念,定義為“在中國境內外未上市的藥品”,范圍由“中國新”轉變為“全球新”。而國內市場需求端的擴容,也刺激著創新藥進入新的發展高潮。 近年來,我國在政策層面對醫藥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
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我國制藥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突破領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顯示了可喜的發展趨勢,但離世界發達國家生物醫藥發展水平仍然存在不少差距。2002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生物技術公司總數已達4362家,銷售總額約為413億美元,其中生物技術公司總
春節假期已結束,然而,“不出正月都是年”是近來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即使人在崗位,卻是心伴佳節,這是明顯的 “節后綜合征”。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中各項工作目標任務能否順利實現,新年起步尤為重要。當我們努力克服“節后綜合征”并為新的一年定下工作計劃的時候,很多大佬早已開啟新一輪的擴張布局,開始買買買的
一周生物技術產業動態追蹤 默克中國架構面臨調整 整合擴容進行時 “原先默克醫藥中國的總經理已經是默克雪蘭諾中國公司的總經理,兩家公司法人階段的合并將在今年年內完成。”18日,默克中國區業務運營總監嚴知愚對記者表示。 自從去年9月在全球市場并購了歐洲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雪蘭諾,德國默克在全球范
10月18日,恒瑞醫藥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恒瑞1~9月共實現營業收入100.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1.8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3.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0.7%。 從資本市場來看,雖然當前市盈率高達70多倍,但這并不妨礙其在二級市場倍受親睞。截止今天收盤,恒
體外診斷,即IVD(In Vitro Diagnosis),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樣本(血液、體液、組織等)進行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體外診斷產品主要由診斷設備(儀器)和診斷試劑構成。根據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的《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標準,體外
中國為其長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中國上海,2011年3月17日——2011年3月,全球科學服務領域的領導者賽默飛世爾科技全球高級管理團隊訪華,并召開媒體見面會。賽默飛世爾全球總裁及首席執行官Marc Casper先生、亞太區總裁蔣文康先生、全球副總裁Karen Kirkwood女士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