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終,不少積極的學生已經在準備期末考試了,在他們眼里,這是老師對大家的考核。然而,講臺上的老師們也有自己要擔心的“考試”。 又是一年考核時,高校教師們得向學校交出自己的“成績單”了。按照我國高校普遍的考核標準,這份考核表格里包括教學數量、教學質量、科研數量、科研質量乃至師德等多個指標,不過,其中最讓大多數老師感到“壓力山大”的還是科研論文、項目經費以及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及獎項。 要發文章,尤其是在以《科學》《自然》等為代表的核心期刊上發論文,已經成為懸在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頭上的“緊箍咒”。不過,術業有專攻,分別從事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教師,被同樣的一把尺子丈量、評價,這樣的考核方式合理嗎? 絕大多數從事應用研究的工科教師們給出的答案是,“這不公平”。 SCI,SCI,還是SCI “論文,尤其是SCI論文在考核中所占的分值太高了。”南京林業大學化工學院精細化工系教授林中祥感慨道。 《中國科學報》......閱讀全文
在評價考核時,為了減少人情干預,客觀指標成了首選。但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這些指標容易被異化成“唯一”或“決定性”指標。其實,論文數量、被引頻次、同行評議……這些評價指標和方法絕不是“有你沒我”的不可兼容,關鍵是評價什么對象,各種方式該占多少權重。說句到家話,指標只是工具,用得好不好,關鍵在于使用
當前,世界的變化用“日新月異”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的興起,讓這個時代充滿了改變與顛覆。世界需要適應此種變化,這其中,也包括影響千百萬人的高等教育。 作為一個常年往返于地球東西兩端的“空中飛人”,美國西方學院終身教授、西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尹曉煌是最能感受不同
“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舞臺上的一張“名片”。 2016年6月,隨著國際工程聯盟大會《華盛頓協議》全會全票通過中國的“轉正”申請,標志著我國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權威互認協議的正式成員,我國的工程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實現國際實質等效。 就在不久前,一條消息再次吸引全社會的關注:截至201
三年前,美國《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讓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主任吳巖記憶猶新,“文章這樣寫道,‘中國培養工程師的速度跟制造玩具一樣快速廉價……’這充滿了對中國工程教育規模龐大的驚訝和質量的質疑!” 三年后,這位為工程教育發展奔走多年的教育人終于和他的同伴親歷了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獲得世界
19世紀初,洪堡把科研引入大學,從此科研成為大學的一項職能。 就在十多年前,中國的民辦院校、獨立學院還在為“要不要做科研”爭論不休;而如今,科研已經成為它們發展中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民辦院校、獨立學院意識到辦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自身科研的進步。 3月19日,浙江樹人大學中國民辦高等教育
他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材料學著名專家,他曾先后擔任兩所重點高校領導職務長達15年,但他在談到自己時常說:我最崇高的稱謂是教師。 【人物心聲】愛民族、愛國家的堅定信念,為民族、為國家富強的責任感,是我們事業成功的不竭動力。 【人物簡介】左鐵鏞: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學家。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綜合國力的日臻強盛,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的整體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嶄新的氣象。伴隨著來自國內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說,我國的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一種“新常態”。 那么,這種新常態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對這種“新常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科
今天(1月23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了一份重要文件《關于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的意見》。 該文件從總體要求、大力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大力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推進資源整合和合作幫扶、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提升高校科研與創新能力、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激發高校辦學內生
高校和企業共同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責任共擔,共生共榮,互為主體共同發力,共同尋找最大的交集,從而達到一種雙贏局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吹響了新時代高等教育新發展的集結號。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關注人才培養與社會各行各業需求
圍繞著職稱晉升與學術良知,近期的中國高校學術圈并不平靜。 教育專家認為,當前的職稱評定標準除了行政化的問題,還體現在高度的簡單化。如果不改變行政化的大環境,在目前的體制下,只能從道德角度強調行政人員、學術人員自律。 湖南高校職稱評委開房收錢,被稱為“已是公開的秘密”
近期,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官網正式公布了其2020年工作要點。 在院校評估方面,今年,教育部評估中心將適時啟動新一輪審核評估試點工作并總結;組織開展南方科技大學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工作,配合教育督導局進行合格評估整改情況督導復查,跟進學校評估整改情況,讓評估“長牙齒”;完善三類專項評估方案,
當前,世界的變化用“日新月異”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的興起,讓這個時代充滿了改變與顛覆。世界需要適應此種變化,這其中,也包括影響千百萬人的高等教育。 作為一個常年往返于地球東西兩端的“空中飛人”,美國西方學院終身教授、西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院
又到了一年中博士生就業、研究所報考博士生的時間。無論是博士生自身所在的學校,還是絕大部分博士生求職的高等院校,都對博士生的學術經歷與成果提出了一定要求。而在這些要求中,“海外”兩個字似乎成了優先、優質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面對這種要求,許多我國本土高校培養的博士生產生了一些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國家對基礎研究一直非常重視,不斷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戰略部署。“基礎研究投入持續增長,從2011年的411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822億元,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羅俊向《中國科學報》表示,尤其
評價是指揮棒,科技界為人所詬病的各種問題歸根結底是導向出了問題。 7月3日晚,兩辦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消息一出,科研圈集體“炸鍋”了: “國家層面的政策很好很及時,希望主管部門能盡快落實到位。” “力求創造公平公正的科研環境,
評價是指揮棒,科技界為人所詬病的各種問題歸根結底是導向出了問題。 7月3日晚,兩辦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消息一出,科研圈集體“炸鍋”了: “國家層面的政策很好很及時,希望主管部門能盡快落實到位。” “力求創造公平公正的科研環境,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認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
26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高等教育司副司長范海林對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有關情況予以介紹。“總體而言,我們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范海林介紹,為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本科教學質量,2018年
一、前言 原先我是準備等到畢業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過了之后,一口氣寫掉這篇文章的。其實一直在零散時間打腹稿,差不多已經煲熟了。剛才有同樣讀博士讀得凄凄慘慘切切的師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橫心決定現在就寫了。何況,早點讓更多還沒上博士這條船的弟妹們看到,提醒他們讀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能多挽救一個像我
寧津生(1932年— ) 寧津生,1932年出生于天津。1956年畢業于同濟大學測量系工程測量專業,畢業后即任教于武漢測量制圖學院(后更名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2000年與原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等一起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曾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副校長、校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測繪學
王志珍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曾在德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香港地區做過訪問學者或訪問教授。一直以來,她對中國的學術和教育環境比較關注,進行過較多的思考探討。因此,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組織“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專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就在剛剛過去的寒假之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李言榮給每一位在校教師留了一個思考題:在接下去的五年時間里,我究竟要做什么樣的科研?因為這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學術人生。而李言榮自己給出的答案是:要做真科研。 回放 什么是“真科研” 1月4日,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彭真明在自己的博客上發出了高
申泮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本意是,桃李樹雖不招人,卻因其花朵美艷,果實可口,人們紛紛摘取,于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其喻義為,只要人真誠篤實,德才兼備,自然能感召人心。這八個字恰如范仲淹所贊,“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它詮釋的是一種默默堅守的執著,一種歲月澆灌的奉獻,
暑假伊始,浙江省教育廳等10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距離國家出臺《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不到兩年,各地都在積極推動落實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的舉措。 由于目前的研學旅行并沒有特別高的門檻,眾多旅行社和教育機構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
見到侯建國的時候,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土著”校長像極了大多數科研工作者:身著樸素的綠外套,帶著金絲邊兒的眼鏡,說話慢聲細語,頗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味道。 作為中國科大的掌門人,他的夢想是有一天,這所大學能夠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或加州理工學院那樣的世界級頂尖理工科大學。 在獲得中國科大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習近平 今年7月,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習近平 今年7月,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
科學工作必須是嚴肅的,但科學普及的傳播形式卻隨著傳播媒介的進步不斷進化著。漫畫、動畫、直播等創作形式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頭,這些新鮮的科普模式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譬如,微信公眾號“混子曰”就在談笑間讓你迅速get到“高大上”、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 去年年初,“混子曰”的主筆——“二混子”陳磊就
湘江告急! 1966年,湘江檢測出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1978年,湘江已成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1990年代之后,湘江水質呈惡化趨勢,工業污染導致的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 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于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由此而來。相當長時期內
去年9月,蕪湖生態中心舉報12座垃圾焚燒廠超標排放,截至日前,共收到10個環保部門的回復。其中3座垃圾焚燒廠被行政處罰,7座垃圾焚燒廠超標情況被給予說明。 在我國,焚燒仍然是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裝機規模和垃圾處理量均居世界首位,與此同時,垃圾焚燒廠違法違規運行現象卻層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