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高等教育司副司長范海林對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有關情況予以介紹。“總體而言,我們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范海林介紹,為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本科教學質量,2018年,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2018年,教育部召開了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了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四個回歸”的基本遵循、“以本為本”的時代命題以及“三個不合格”“八個首先”的基本要求。另外,教育部還采取措施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實施了涵蓋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的標準;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分兩批認定公布1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首批105項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評選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成立新一屆高等......閱讀全文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批準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終止的通知》,依法終止234個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名單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公布。這不僅是近年來完善和創新中外合作辦學監管方式的重要成果,也突顯了在中外合作辦學領域堅決推進淘汰更新,優化升級的政策導向。截至2018年6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
據教育部網站,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等8份文件,決定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 文件: 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
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壓艙石”,是提高和保證高等教育質量的立本強基工程,是“雙一流”建設的基礎。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學的重要基礎和特征,一流本科教育必須有一流的育人理念,一流的教育環境和條件,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專業和課程,一流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流的管理和質量保障,同時需要有一流的質量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日前,由全國5.2萬名教育工作者在主會場和分會場共同參加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讓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成為了與會者的一個共識。應該說,近些年來,本科教育在高校中的受重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但一直以來,人們都喜歡把中國本科教育與外國本科教育作比較
教育部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計劃2019—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 根據統計,擬建設數量最多的為工商管理類,共674個,外國語言文學類共有609個,位居第二位,第三為計算機類577個。此外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而在人才培養中,核心則是本科人才培養,因為它是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管理能力以及綜合實力等各方面的集中體現。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首先就要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自2015年8月提出,到2017年9月首批名單公布,再到今年8月《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今天授權人民網正式發布最新版中國高等教育系列質量報告。這是繼2016年首次發布以來,我國第二次發布高等教育系列質量報告。其中,《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和《中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報告》均為首次發布。 此次發布的系列質量報告,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會同廈門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計算中心官網公布了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在各方擇優推薦基礎上,經專家綜合評議及公示,最終確定845個項目為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 一、新工科綜合改革類項目(273個)
教育部9日發布《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計劃2019至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旨在推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這也是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
今天,教育部網站公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 文件明確,高等學校要嚴格執行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連續三年不承擔本科課程的教授、副教授,轉出教師系列。同時,教育部要求讓本科生忙起來科學評價,學生忙起來,以激發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為著力點完善過程評價制度。加強研究型、項目式學習,豐富探究
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等文件答記者問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這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顧總結2016年教育工作
“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舞臺上的一張“名片”。 2016年6月,隨著國際工程聯盟大會《華盛頓協議》全會全票通過中國的“轉正”申請,標志著我國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權威互認協議的正式成員,我國的工程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實現國際實質等效。 就在不久前,一條消息再次吸引全社會的關注:截至201
近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會議在北京召開。我校共有19位專家入選新一屆教育部教指委,其中,朱宏教授、黃廷祝教授分別被聘為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數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我校入選本屆教育部教指委人數較上一屆增加8人,入選的委員會涉及綜合、理、工
在汕頭大學一間很不起眼的辦公室里,全國首位“洋校長”、汕頭大學外籍執行校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顧佩華教授從厚厚的一摞材料中伸出手來,和南方日報記者熱情地打招呼。 這是一間年代有些久遠、陳設簡樸的辦公室,充滿工科學者的味道,甚至顯得有點雜亂。 早就聽說汕頭大學是全國唯一一所由
“我們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2月2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范海林在教育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按照“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要求,他介紹,在2018年,高教司圍繞內涵發展、提升質量干了十件大事。 一
2018年6月,教育部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隨著“新時代高教40條”、“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等政策文件的出臺,圍繞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各地各校紛紛拿出真招實招高招,整個高教戰線呈現出大力建設本科教育的良好局面。 當前,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著力點在哪里?如何強壯本科教育,提升本
今天(8月27日)上午,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指導意見》。這份意見從人才培養、內涵建設、深化改革等全方位對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提供了指導,對引導高校“雙一流”建設意義重大。 這也是繼2017年9月三部委公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后,又一份高校“
“教育部正在對評估專家進行集中培訓!” “有些學校已經接受過評估了!” …… 近日,“本科教學評估”一詞重新引起了全國高校乃至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新啟動的這一輪評估具有怎樣的特點?需要克服哪些難題?將在多大程度上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 “合格”、“審核”兩步走 2011
9月7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于印發《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的通知,對整體推進新時代國家開放大學轉型發展,提高辦學質量,提升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出了相關要求。《改革方案》明確,將推動有關省(區、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有關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
今年12月初,北京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在教育部完成備案。這次改革之所以稱為“綜合”改革,自然是因為其改革內容包含了高等學校內部多方面內容,如招生、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學研究、人力資源、內部財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綜合”二字也意味著,任何單一方面的改革,都不僅僅是大學一個部門能夠完成的,需要學
世界一流大學的概念反映的是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的研究型學術機構的規范和價值——特別是美國和西歐的。這種理念基于德國的研究型大學,特別是在美國、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對這種模式認可后,其在19世紀末成為主導的學術思想。(Philip G. Altbach) 近20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18年的中國高等教育,您會選擇什么? 這并不是一個很好回答的問題,因為這一年中,高教界發生了太多形形色色的悲喜劇。這其中,有對高考恢復40周年的感慨,也有對學術造假行為的憤怒;有西湖大學成立時的希望,也有高校教師自殺事件背后的憂心忡忡…… 這是失望與希望交織、欣喜與憤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習近平 今年7月,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一起來看看: 1. 制定出臺《指導意見》的背景是什么? 答: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
不久前,武漢大學宣布,新學期將開設兩門基礎通識必修課程——“人文社科經典導引”和“自然科學經典導引”,旨在對新生進行啟蒙性質的通識教育,養成君子人格。據媒體報道,這是武漢大學建校以來首次開設全校通識教育必修課,在國內屬首創。 無獨有偶。今年4月,復旦大學宣布將啟動新一輪課改,集中清理一批不符合
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我們要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更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習近平 今年7月,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
科學技術進步在與教育賽跑。去年底,工信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教育部今年要求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增設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領域的相關專業。正在全球勃興的人工智能對教育有什么影響?教育應該怎樣應對?在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智能教育
山西省教育廳日前公布2019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獲獎項目名單,太原理工大學 “五創+”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下的本科人才培養實踐項目榮獲特等獎。據了解,該項目實現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實踐體系的貫通,促進了專業資源與創新創業資源的協同共享,達成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成果在省
教育部關于印發《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的通知 教學函〔2020〕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教育廳(教委)、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各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 為做好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現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