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2010年是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下半年聯合國大會期間將專門討論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和減貧問題。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李克強主持召開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國家委員會全體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遵循自然規律和發展規律,把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優化發展結合起來,把資源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結合起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可持續發展。 李克強說,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國動植物種類多、分布廣,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各種生物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也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條件。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于維系物種、平衡自然、保護地球家園。同時,生物資源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具有寶貴的開發利用價值,對于加強農業、創新科技和促進發展都十......閱讀全文
種子庫,守護全球生物多樣性
種質資源關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著《生物多樣性公約》《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等相繼實施、生物技術及其產業迅猛發展等,世界各國更加認識到種質資源的重要性,紛紛加強收集和保護工作。 去年12月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云南“畫卷”
這里是“動物王國”“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這里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這里探索綠色發展之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近年來,七彩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邁出“綠色和諧”步伐,繪就生機勃勃的“畫卷”。 呵護共有的家園 近期,云南野象北巡,并在人工引導下平安南歸,引發全
生物多樣性的根源是什么
陸地和海洋中存在著無數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他們使這個世界變的完美:將陽光轉化為能量,供給其它生物,并使碳和氮在無機和有機兩種形式之間轉化,改變著地球的景觀。在一些地方和一些群落中,存在著成百上千的物種,然而在其它地方和群落中,只有很少的物種存在。例如,比起高緯度地區,熱帶是一個物種的天堂。生物學家
生物多樣性不是只數數物種
Emmett Duffy是一名海洋生物學家,此刻他正身處巴拿馬沿岸水域5米深處,他的目光被一大只黃白色刺魨吸引。要不是躲在巨大的樹枝狀鹿角珊瑚下,移動緩慢的刺魨本來應該是捕食者的首要目標。 這個場景讓Duffy突然靈光一閃,他曾經去過加勒比地區,那里的珊瑚更豐富也更多樣,但個頭比較小,生活在那
歐洲正快速喪失生物多樣性
隨著具有生物多樣性的棲息地被城市擴張、集約農業、外來物種和商品林業入侵,野生動物正在歐洲快速滅亡。 這是根據歐盟有望在本周晚些時候發布的評估歐洲生物多樣性的報告得出的結論。報告是對于2012年啟動的歐盟生物多樣性策略所取得進展的中期評審。該策略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停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并且
我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如何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之一。據統計,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時,中國又是生物多樣性受到最嚴重威脅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原始森林長期受到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人為活動的影響,其面積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減少;草原由于超載過牧、毀草開荒
116份芝麻種質資源葉綠素含量多樣性的比較分析
芝麻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傳統的優勢出口創匯作物,在國家食用油供給安全和種植業結構調整中 占有重要地位。芝麻在我國分布廣泛,各省市均有種植,其種質資源擁有量占全世界總數的1/4,多樣性十分豐富。芝麻種質資源的多樣性研究已經在表型性狀、 同工酶和DNA分子多態性等方面開展,但是基于單一性狀的多
我國提出生物多樣性保護近中遠期戰略目標
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中國提出了未來2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以實現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這是記者近日從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編制交流研討會上獲悉的。中國國務院于9月中旬審議并原則
生物多樣性條約締約國會議通過《名古屋議定書》
中新社名古屋10月30日電? 10月30日凌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條約第10屆締約國會議(簡稱“COP10”)通過《名古屋議定書》,艱難地落下帷幕。經過近兩周的拉鋸戰,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終于就未來十年生態系統保護世界目標和生物遺傳資源利用及其利益分配規則達成一致。 《名古屋議定書》規定,通過適
金鑒明院士:人類發展離不開生物多樣性
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又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年。針對公眾關心的生物多樣性話題,記者專訪了國家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金鑒明院士。 記者:請您談談什么是生物多樣性,人類為什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金鑒明:通俗
-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大會首次在中國召開
10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主辦的第三屆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大會在青島召開,來自全球55個國家的300余名科學家共同探討海洋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 會議為期3天,主題為“變化的海洋與海洋中的生命”,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松擔任大會主席。 海洋生物多樣性變
環保部和旅游局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旅游倡議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旅游”。環保部和國家旅游局當天共同發布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旅游倡議。 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旅游業具有協同發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倡議書提出,大力推廣保護環境、集約資源的旅游開發方式,使旅游目的地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通過發展可
用經濟手段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物種滅絕,這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生態環境危機之一。據專家估計,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是其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至10000倍,這意味著每年有200至2000個物種會滅絕。為了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途徑,世界各國的政治家、科學家共同倡導通過經濟手段來阻止生物多樣性下降
動物所研究發現人類越來越依賴于自然
人類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根據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郭中偉博士等人的一項發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表明:在152個國家中人類從三個主要生態系統服務中獲得的利益已經在增加,特別是在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國家中,這種增加更加明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對生態系統服務
廣西出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保護地223處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要求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能力建設,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加大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創新生物多樣性保護體制與機制,提高公眾主動保護與參與意識,共建萬物和
多樣的物種-多了重保護
核心閱讀 云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同時,云南也是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日前,云南出臺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以期更加保護好這個重要的種質資源庫。 擴散、放生或者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的,最低處2
昆明植物所論文被推薦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重點文章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許建初研究員等專家發表的論文“消融的喜馬拉雅: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和生計的梯度效應” (《保護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Volume 23,No. 3,520—530)被國際著名學術出版Wiley-Blackwell推薦為今年
生態專家呼吁:水域生態保護刻不容緩
長江生態文明2011年策會日前在湖北武漢召開。與會專家共提交了33篇關于水生態保護與利用的專業論文,公布了最新的研究報告與數據。 據了解,我國水域面積日漸減少,水體污染日益嚴重,人水矛盾日趨突出,保護不可或缺的水資源已成為我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全球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
海南出臺生態保護行動計劃-保護生物多樣性
“不知什么原因,過去我們在野外經常能看見的金錢龜,現在幾乎沒有了蹤影,其他如緋胸鸚鵡、鷯哥等鳥類也很少見到了。”對于這一變化,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農民林友和非常疑惑。 近些年來,在海南省,許多人都有著類似的感受。 作為全國唯一的島嶼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海南的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生
少數民族庭院有效保存物種遺傳多樣性
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研究人員發現,西雙版納地區傳統少數民族生活的庭院生態系統有效保存了野生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相關研究已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資源保護遺傳學》上。 在西雙版納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中,庭院作為一種傳統的混農林生態系統具有悠久的歷史。當地的少數民族在生產勞作的過程中,
長江白鱘悲歌,呼喚更多保護行動落地
長期以來受攔河筑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動影響,長江水域生態功能明顯退化,生物資源衰退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問題凸顯。長江白鱘的悲歌呼喚更多保護行動落地,應廣泛凝聚共識采取行動。 不久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讓“長江白鱘”登上了熱搜。網友留下“從
水生所參與2013年長江上游聯合科考
為了真實掌握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與水生生物養護工作現狀,收集相關生態本底資料,6月5日,由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主辦的“美麗中國、生命長江”2013年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陳毅鋒研究員作為水生生物多樣性專
喪失生物多樣性將影響人類發展
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以及其它許多物種種群正迅速萎縮,對此,聯合國剛剛發布的第三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警告說,地球上生態系統的這種自然退化很可能會迅速開始打擊人類經濟社會發展。 該報告認為,某些生態系統可能很快就將達到“崩潰臨界點”,從而迅速變得對于人類來說益
非洲大蝸牛入侵對原生土壤生物多樣性影響獲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477.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恢復生態學任務團隊助理研究員吳文佳和研究員王俊基于對我國西沙群島的調查,發現非洲大蝸牛入侵導致熱帶珊瑚島土壤生物多樣性季節變異同質化。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
我國首家東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立
13日,東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東北林業大學成立。這是中國首家專門以東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為目標的科研中心,將開展植物、動物、微生物、昆蟲和遺傳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等研究。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東北亞地區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加強東北亞地區生物多樣性研究將建立對于生物多樣性現狀
李克強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2010年是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下半年聯合國大會期間將專門討論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和減貧問題。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李克強主持召開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國家委員會全體
聯合國最新報告:全球未能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0日在內羅畢發布的第三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指出,全球未能實現此前承諾的到2010年使生物多樣性減少速度顯著放慢的目標。地球生態系統所承受壓力正在逼近若干“臨界點”,如不迅速采取根本和創新性行動保護并可持續地利用地球的多種生物,支持全球經
潘基文呼吁保護生物多樣性
本報聯合國6月5日電 (記者席來旺、吳云)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致辭指出,今年環境日的主題“多樣的物種、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來”呼應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的呼吁,要求制止生物大規模滅絕現象,并使公眾更多認識到,棲息在我們星球上的土壤、森林、海洋、珊瑚礁和山區的數以百
保護生物多樣性系列演講在京啟動
2010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和大自然保護協會等多家國際環保機構共同組織的“2010生物多樣性浪潮登陸北京系列演講活動”于5月6日在北京啟動。活動將持續到10月底,計劃安排9場專題演講,聽眾涉及政界、法律界、企業界、高校、
國內首個生物多樣性研究平臺開放
記者2月24日從“中國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臺”系統開通儀式上獲悉,這一國內首個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臺即日起正式向社會開放,為廣大公眾提供武夷山各生物類群的信息檢索、查詢等服務。 該平臺針對青少年開設了虛擬博物館、科普夏令營等特色欄目,以虛擬導游的形式,展示了各類珍稀花鳥蟲魚的虛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