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5日,中國本土民間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向環保部提交了“自然之友就《關于加強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的建議” 。據自然之友總干事李波介紹,自從6月18日得知環保部就三部委聯合草擬的《關于加強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消息后,自然之友通過搜狐、騰訊等門戶網站,自然之友網站、博客、和會員網絡等多種形式,將此消息進行二次傳播,并收集了大量的公眾反饋,也征求了很多專家的意見。 自然之友認為,循環經濟的國策和零廢棄政策的國際趨勢與末端處理的垃圾策略相沖突。歐盟2008年固廢管理新政策的指導思想值得學習:經濟增長與垃圾增長脫鉤是循環經濟策略的根本保證。德國、丹麥和美國舊金山等的固廢管理策略都顯示了類似的政策效果。以社區為基本單位的垃圾分類、減量和積極有效的垃圾回收、循環產業......閱讀全文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關于就《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已經發布。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推動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園林廢棄物等城市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水泥行業利用現有水泥窯協同處理危險廢物、污水處理廠污泥、生活垃圾等,推進火電廠協同資源化處理污水處理廠污泥,推
北極星固廢網獲悉,四川省政府發布《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方案》,在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鼓勵縣級城市(含縣城,下同)、鄉鎮和農村因地制宜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文如下: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有關單位: 《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方案》已經
為妥善解決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問題,近日,由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擬定了《關于加強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染綜合治理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歡迎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提出意見和建議。請于2010年6月25日之前將有關意見和
2019年6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25日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草案說明時介紹,現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是1995年制定的,2004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13年、2015年、2016年分別對特定條款進行了修正。
一、生活垃圾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生活垃圾的產量也在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概念主要是指危險廢物、建筑垃圾、市政污泥和糞渣以外的城市固體廢棄物,一般是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生物垃圾等。 二、生活垃圾的定位 生活垃圾定位問題的爭議性主要在于生活垃圾是否要歸于污染物或歸于可回
2019年12月16日,不到半月就將進入2020年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舉行,并且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包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在內的多項草案和議案。 這樣意味著,修訂后的固廢法有望在預期的“2019年”正式出臺。 那么來回顧
日前,中國人大網公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同時發布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的說明。詳情如下: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的說明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
閱讀提示:近日,工信部、住建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工作的通知》,以試點推動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實現水泥行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化發展。 對于不了解水泥生產的民眾而言,水泥窯如何處置生活垃圾,優勢何在?是否存在老
據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統計,2014年,全國244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1.6億噸(不包括循環利用價值較高的再生資源)。其中,廣東省產生量1860萬噸,廣州市產生量430.2萬噸(回收再生資源總量約250萬噸)。 面對“垃圾圍城”的難題,經
實際上,我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已有10多年時間。200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城市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拉開了我國垃圾分類收集的序幕。這些年來,我們取得了一定成效,垃圾分類意識有所增強,分類垃圾桶、垃圾處理設備等硬件設施得到提高。但從整體效果來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緩慢,分類推廣仍
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選擇。防治固體廢物污染,與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密切相關,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為全面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
昨天是廣州市召開全市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的第100 天,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專程調研全市垃圾分類處理情況,實地走訪了3個垃圾分類試點社區,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和來自媒體、專家、民意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陳建華強調,廣州要緊緊圍繞新型城市化發展目標,精心謀劃,科學組織,全力推進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人們在城市生產生活、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同時,也為城市留下了大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垃圾……一方面,以填埋為主的處理方式所引起的占用土地、污染環境等問題不容忽視,政府承擔的處置成本日益增加;另一方面,資源短缺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實現垃圾資源化循環利用,既是“兩型
從人口和面積上來看,德國著實不能被稱為一個大國,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垃圾制造”大國。在歐洲,德國人口僅次于俄羅斯位列第二,每年每個德國人制造約617公斤生活垃圾,遠遠高于歐盟人均水平(481公斤)。這么多的垃圾,依靠傳統的焚燒或者填埋手段進行處理,顯然不適合德國這樣一個人口稠密、國土較小的的高
隨著工業環保治理需求逐漸加強,近年來,鼓勵和規范工業固廢處理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有利于快速推進工業固廢處理行業的成長。 《中國制造2025》要求:到2020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5億噸。“十二五”規劃中關于工業固廢提出"三化"
提到生活垃圾分類,大家已經不陌生了。在不少城市中,標有“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等標記的垃圾桶隨處可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杭州將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實名登記制度,對執行生活垃圾分類規定規范有效的居民,予以累計計分。同時,有關部門還會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信息納入個人信用信息系統。 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事關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也事關日益嚴重的“垃圾圍城”之困如何破解。 在昨日召開的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
如果不加強垃圾分類,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將被垃圾包圍,這并非危言聳聽。 請看一組數據,2004年海口日產垃圾900多噸,2010年增加到1200多噸,而到今年已經達到1700多噸。由于垃圾的飛速增長,顏春嶺垃圾填埋場已不堪重負,海口垃圾焚燒發電廠也在不斷擴張產能。 早在2000年
從人口和面積上來看,德國著實不能被稱為一個大國,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垃圾制造”大國。在歐洲,德國人口僅次于俄羅斯位列第二,每年每個德國人制造約617公斤生活垃圾,遠遠高于歐盟人均水平(481公斤)。這么多的垃圾,依靠傳統的焚燒或者填埋手段進行處理,顯然不適合德國這樣一個人口稠密、國土較小的的高度工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個循環經濟研討會上,一臺其貌不揚的智能機器引起了參會人員的極大興趣,機器的全稱是“新型餐廚垃圾脫鹽除鹽回收凈化處理器”綽號“吃干榨凈機器人”。新型餐廚垃圾脫鹽除鹽回收凈化處理器 這個看上去像一個汽車大小的長方形盒子,構造并不簡單:一個不銹鋼電解槽容器底部,帶有一個螺旋槳刀片
“坐在垃圾堆旁喝咖啡”,這已成為業內人士說起水泥窯“吃”城市垃圾時提到的經典場景。 然而,這一優點多、缺點少、發展潛力極其巨大的垃圾處置方式,這些年來始終沒有得到突破性的發展。 “水泥窯協同處置占比仍低于垃圾清運總量的3%。”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相關負責人向《中國建材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水
生活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既解決污染,又節約資源,被公認為廢棄物處理的最佳方式,符合清潔發展機制要求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廢棄物產出量與日俱增,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也日益突出。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生活廢棄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垃圾處理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個大難題。據統計,全國600多座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類垃圾80億噸,約有1/3的城市被垃圾包圍。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這個數據還以平均每年8%~10%的速度遞增。我們能否找到吞垃圾、吐能源的方法來破解“垃圾圍城”之困?近日,一種利用微波技術將生活垃圾分解為油、氣
北京人口有增無減,經濟快速發展,生活垃圾量卻是“負增長”。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6月份,北京全市產生的生活垃圾,比2009年同期減少4.8%。平均到每位市民身上,減少排放的生活垃圾約有10公斤。這是北京生活垃圾量多年來首次實現“負增長”。 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固體
我國城市人均年“產”垃圾440千克,年均總“產量”1.5億噸,由于實施處理的垃圾只占垃圾總量的很少一部分,有1/4的城市已再無適當場所堆放垃圾。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又一次將垃圾問題列為重點議案和提案。 垃圾處理涉及各方利益,政府如何設計垃圾處理政策,公眾如何落實垃圾分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垃圾處理問題引起了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的熱議。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要推進垃圾資源化,將垃圾循環利用培育成新型朝陽產業。 垃圾正在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有關資料表明:全球每年約產生城市生活垃圾12億噸。中國每年產生的垃圾近10億噸,且增長迅速。統計表明,全國垃圾
“從‘半島’到‘臭島’“柳沙,在臭味中窒息”“柳沙,又臭了”……從2009年至今,關于“柳沙臭味”的帖子在南寧不少本地網絡論壇上層出不窮。隨著今年7月酷暑來臨,近幾日“臭味再次來襲”的微博被大量轉發、評論。7月15日,業主的抗議達到高潮:在柳沙半島的大觀天下小區,幾棟房屋業主在陽臺統一貼出大幅白
上海環境總工秦峰以“分類體系下的垃圾處理思考”為主題,深入分析了垃圾分類后,并首次全面介紹應對上海垃圾分類的末端處置升級布局,及近年來垃圾組分變化數據。 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今年上海率先執行強制垃圾分類,掀起了全國各地大范圍推行垃圾分類的浪潮。“垃圾分類已經進入強制時代”,在這樣的
2019年9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以“多策并舉,打通垃圾分類全鏈條”為題,詳細報道了廣東省生活垃圾分類體系的建設情況。該報道肯定了廣州市依托源頭的精準分類及垃圾處理循環經濟模式,并重點展示了由朗坤環境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 繼2018年及2019年分別
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廚余垃圾、城市污泥等垃圾?在寧夏吳忠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記者看到了現代化科技變腐朽為神奇、變廢為寶的力量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大量的生活垃圾、廚余垃圾、城市污泥和病死畜禽如何處理處置,越來越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瓶頸”之一。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地處西部內陸的寧夏吳忠市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