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我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已有10多年時間。200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城市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拉開了我國垃圾分類收集的序幕。這些年來,我們取得了一定成效,垃圾分類意識有所增強,分類垃圾桶、垃圾處理設備等硬件設施得到提高。但從整體效果來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緩慢,分類推廣仍然未能真正深入百姓生活。 生活垃圾產生量迅速增長,分類刻不容緩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物質消費水平大幅提高,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迅速增長,環境隱患比較突出,已經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據住建部數據,2015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是1.91億噸,2016年是2億噸。 數量龐大的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處理,將對人居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垃圾分類刻不容緩。“優良的人居環境,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安徽合肥讀者程華表示,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可以有效破解城鄉垃圾難題,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垃......閱讀全文
“對于家庭和個體來說,把垃圾一扔,仿佛和自己就沒有關系了;但對于城市來說,卻已經不堪垃圾的重負”——2017年3月28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在報道“垃圾分類”話題時,開宗明義地指出了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前,《焦點訪談》又以《廣州:垃圾分類有“法”了》為題,對廣州垃圾分類立法和社區試
貴陽市人民政府印發《貴陽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大數據管理云平臺,生活垃圾分類前端感知能力和中后端監督管控能力得到提升,各類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工作氛圍濃厚。全文如下: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貴陽綜合保稅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
2019年6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25日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草案說明時介紹,現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是1995年制定的,2004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13年、2015年、2016年分別對特定條款進行了修正。
面臨土地資源的緊缺,垃圾處理無害資源減量化迫在眉睫,垃圾分類處理已無疑成為共識。政策助推作用下,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助推垃圾分類舉措快速發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2017全國垃圾分類進程如何。 破局“垃圾圍城”之困 全國垃圾分類政策密集落地 上世紀,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繼
上世紀,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計算機革命之后,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又一次浪潮,將是世紀之交時要出現的垃圾革命。”生產、消費、分解,這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循環。一個世界性難題隨之產生——“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不管是從無害資源減量化、節約土地和資金的角度,
2019年12月16日,不到半月就將進入2020年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舉行,并且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包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在內的多項草案和議案。 這樣意味著,修訂后的固廢法有望在預期的“2019年”正式出臺。 那么來回顧
如果不加強垃圾分類,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將被垃圾包圍,這并非危言聳聽。 請看一組數據,2004年海口日產垃圾900多噸,2010年增加到1200多噸,而到今年已經達到1700多噸。由于垃圾的飛速增長,顏春嶺垃圾填埋場已不堪重負,海口垃圾焚燒發電廠也在不斷擴張產能。 早在2000年
9月3日,安徽黃山市出臺《黃山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辦法》市政府規范性文件,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具體全文如下: 近日,黃山市出臺《黃山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辦法》市政府規范性文件,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根據《辦法》規定,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
垃圾分類 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4月施行 處罰 個人: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每次50元罰款。 單位: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處以每立方米500元罰款。 目標 今年:垃圾分類率力爭達50%。 明年: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
《經濟參考報》4月30日刊發題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獲通過 將逐步實現“洋垃圾”零進口》的報道。文章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4月29日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
日前,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全省城鎮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也可稱為餐廚垃圾,下同)和其他垃圾”四種基本類型,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投放,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廚余垃圾的單獨投放比例。同時,全地域、全流程、全門類推進生活垃圾
年內垃圾分類“朋友圈”再添6地 據住建部規劃,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年內,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北京、山西、蘇州、德州、江門、內江等6地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列。 北京:社區沒有開展垃圾分類可舉報 5月1日起
摘要:近期垃圾分類政策密集出臺,主席表態+國常會修訂《固廢法》+部委制定時間表,政策表態明確。1)近日習主席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6月5日,國常會通過固廢法修訂草案,垃圾分類寫入其中。3)6月6日,住建部等發布《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垃圾分類工作時間
餐廚垃圾俗稱泔水、潲水,即殘羹剩飯,是城市固體垃圾中有機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廚垃圾已經成為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生活垃圾結構中,餐廚垃圾的占比為30%~50%,清華大學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及資源化研究所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城市每年產生6 00
據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統計,2014年,全國244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1.6億噸(不包括循環利用價值較高的再生資源)。其中,廣東省產生量1860萬噸,廣州市產生量430.2萬噸(回收再生資源總量約250萬噸)。 面對“垃圾圍城”的難題,經
昨天是廣州市召開全市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的第100 天,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專程調研全市垃圾分類處理情況,實地走訪了3個垃圾分類試點社區,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和來自媒體、專家、民意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陳建華強調,廣州要緊緊圍繞新型城市化發展目標,精心謀劃,科學組織,全力推進
時隔7年,海南省海口市來開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帷幕。此次,海口選取131個單位開展試點工作。經過宣傳和推廣,海口市垃圾分類“戰果”初見。而為了更進一步,海口邀請高校“把脈”,進行了大量調研及實驗,還將積極完善垃圾分類終端處理和利用設施。 今年,海口市再響垃圾分類“發令槍”,拉開新一輪生
廣州南華西街擺放的分類垃圾桶(資料圖片)。 廣州市城管委主任、書記李廷貴。 今年年底前,全市12個區(市)將增加至131條街道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其中重點抓好50條先行推廣實施街道、100個先行推廣實施生活小
7月5日,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于印發《貴陽市2019生活垃圾分類考核實施細則》的通知,明確年度垃圾分類工作的內容,完成“到2019年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強制分類實現全覆蓋,全市范圍內生活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率達到60%以上”的工作目標。 據悉,按照6月18日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調度
不久前,廣州市志愿者給當地城管委送去了一只掛鐘,寓意“時光流逝,垃圾分類不能再拖。”某種程度上,人們送去的是一種期待,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加快步伐。事實上,從2000年起,北京、廣州等8個城市就開始試點垃圾分類推廣工作,但10年已過,垃圾分類成效甚微,絕大部分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吉林省日前出臺《吉林省推進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方案》,全文如下: 各市(州)住房城鄉建設局(城管執法局)、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教育局、商
一、社會背景 現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餐飲行業的發展也十分迅速。中國作為擁有約14億人口的人口大國,人口總數約占世界總人口數的26%,且國人飲食習慣特殊,因而每天產生大量的餐廚垃圾,在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極大。外賣類APP“餓了么”發布的中國外賣大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用戶
餐廚垃圾引發利益驅動下的搶奪戰。 餐廚垃圾:是指賓館、飯店、餐館和機關、部隊、院校、企業事業單位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過程中產生的食物殘渣、殘液和廢棄油脂等廢棄物。 廚余垃圾:狹義的廚余垃圾是有機垃圾的一種,分為熟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菜葉;生廚余垃圾,包括果皮、蛋
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說易行難,難在要全社會知曉多數人參與才能完成分類,難在要從源頭做起,企業綠色生產、市民綠色消費才能真正減量,凈菜進城、包裝瘦身、按需消費、多用再生產品,少用一次性用品……很多細節都要到位。 上海從去年起將垃圾分類列入市政府實事工程之一,今年更成立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
廣東省廣州市出臺國內首部垃圾分類規章——《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將于今年4月1日起全面實施。這是國內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方面的政府規章。 暫行辦法規定,廣州市生活垃圾分為4類,包括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明確指出生活垃圾從投放、收
提到生活垃圾分類,大家已經不陌生了。在不少城市中,標有“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等標記的垃圾桶隨處可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不知不覺,2020年已過去2個多月,在過去的這段時間里,全國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注度居高不下,疫情防控攻堅戰成為全民首要任務!各個行業受疫情影響,在年后未能如期復工復業,一些正常上馬的環保項目節奏放緩。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秘書長蘇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雖然當前疫情對環保
新一輪垃圾分類大戰的號角即將吹響。7月10日,廣州將召開全市垃圾分類動員大會。而在本次大會召開以前,廣州各區(縣級市)也推出了垃圾處理的新舉措、新思路。 昨日,記者獲悉,“垃圾不落地”、“垃圾費按袋計量”、“廚余專袋投放”等多項新政策也相繼“落地”,新的試點小區也陸續面世。
陳建華等市領導頻繁下區推廣垃圾分類。資料圖片 今天上午,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在中山紀念堂召開。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廣州意圖打響一場全民參與的垃圾分類“人民戰爭”,為城市的未來“解圍”。 據了解,在今天舉行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上,副市長謝曉丹將作推進
1.生活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 1.1生活垃圾分類意識有待提高 從目前國內試點城市推進情況來看,大多數居民沒能樹立自覺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即使經過反復宣傳發動能夠做到分類,也是被動分類而非主動行為,由于生活垃圾分類意識有待提高,因而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投放準確率不盡人意。因此,樹立和強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