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溫”能否與“熱浪”畫等號
連日來,高溫警報迭起,“高溫”一詞被納入熱點話題排行榜,其熱度不亞于“世界杯”。高溫與熱浪有何區別?烤人的高溫天氣下為什么不見紅色預警? 高溫天氣,天空中出現了大面積魚鱗云 7月5日堪稱北京入夏以來最“耀眼”的一天,強烈的光照、陣陣熱浪將路上行人逼向墻根、橋底。氣象監測數據顯示,5日14時剛過,北京城區以及超過一半遠郊區縣的氣溫都已飆升至40攝氏度;5日16時,反映北京市平均溫度的南郊觀象臺監測到自1951年北京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7月上旬的最高值——40.3攝氏度!而反映內城氣溫的古觀象臺甚至監測到42.9攝氏度的極端溫度。 當日15時51分,北京電網最大負荷達到1435.4萬千瓦,突破1424.6萬千瓦的歷史紀錄。北京市氣象臺10時30分將高溫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這也是北京市今年首次發布橙色級別的高溫預警。 與此同時,天津、河北、江西、廣東等地,也連續發出高溫橙色預警。 高溫天氣為何會在......閱讀全文
美國多地極端高溫天氣仍將持續
中新社舊金山7月23日電 美國媒體22日報道稱,近期席卷美國多地的極端高溫天氣仍將持續,部分地區將接近或打破高溫紀錄。美國國家氣象局19日在社交平臺上說,美國有1億人面臨過熱或高溫預警。21日,該機構說,相當一部分人在即將到來的周末仍將面臨這種情況。《紐約時報》22日報道稱,本周末,從西南部沙漠地區
極端天氣不再是“極端”事件
讓英國氣象局科學家斯蒂芬·貝爾徹教授沒想到的是,“在自己職業生涯中就能看到英國出現40攝氏度高溫紀錄”。事實上,從歐洲到北美,整個北半球今夏都已遭異常高溫天氣襲擊。 科研人員警告說,極端天氣不僅是天災,很大程度上更是人禍。從歐洲多地比預期更快創下紀錄的高溫,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越發頻繁的山火……
極端天氣為何集中登場?
近來地球出現北半球冰封、南半球酷暑的“冰火兩重天”現象,美國東海岸遭遇暴風雪天氣和低溫,馬薩諸塞州的海浪凍成了冰雕,東北部部分地區氣溫甚至降到了“火星表面溫度以下”,而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多地卻出現了極端高溫,悉尼氣溫創79年來最高。 “炸彈氣旋”導致美國低溫 此次,美國東海岸之所以出現數千萬人
研究稱香港極端高溫天氣在未來會愈來愈多
中新網8月22日電 據香港文匯網報道,香港中文大學與其他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香港的極端高溫天氣在未來會愈來愈多,溫度升幅和持續時間亦會增加。研究團隊建議長遠規劃及增設紓緩設施,以減低極端高溫天氣對市民健康的影響。香港天文臺紀錄顯示,過去十年平均每年酷熱天氣日數約34天,熱夜約36天。團隊估算如溫
面對極端天氣,我們如何應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003.shtm
應對極端天氣排澇成了“新產業”
北京、天津、濟南等地的雨災引發人們對地下排水系統的關注,而一些商家更是看準了里面的商機,紛紛推出新技術產品,使排水設施在城市內澇之后逐漸火了起來。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一些工地,發現很多新開工程摒棄以前的磚砌式排水設施,用上了更為先進的預制鋼筋混凝土組合排水系統,有專家表示,隨著地下排水工程越來越
羅勇:極端天氣或將更頻繁
華西都市報專訪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主任羅勇。 從去年冬天的西北暴雪,到延續數月的西南大旱,再到目前長江流域因強降雨形成的洪澇災害,最近大半年來,極端惡劣天氣“變著戲法”輪番襲來。這樣的極端天氣今后還會出現嗎?面對極端天氣,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昨日,受四川省人大的邀請,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主任
極端高溫,影響人類進化?
·據世界銀行估計,到2050年,氣候變化將導致1.4億人遷移,目前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南亞、拉丁美洲的人遷移的可能性尤其高。 ·大規模遷移的后果之一,是生物學界所謂的“基因流動”,即由種群之間基因混合引發的進化。 極端高溫,無疑是今年夏天全球各地的一大關鍵詞。 上海高溫追平1
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干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
“丹麥烤焦了”,歐洲航天局7月25日以此為題公布了一組衛星圖片。圖片顯示,丹麥西蘭島一處農田2017年7月時還是遍地綠色,而到了2018年7月,當地植被已被“烤焦”,棕黃成為圖片主色調。 世界氣象組織網站26日說,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干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給人類健康、農業、生態
極端天氣頻發仍無助氣候談判
路透社日前發表文章稱,?2010年極端天氣頻現,這會激起更多的人強烈要求采取行動以應對全球變暖,但卻不可能打破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僵局。造成僵局的關鍵因素在于富國和窮國之間如何進行任務分配。 例如,今年巴基斯坦指責稱,人類的溫室氣體排放使其遭遇特大洪水災害,致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如何應對?
2月6日,2022年中國氣候公報發布。過去的一年,我國的天氣氣候特征是怎樣的?經歷了哪些重要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面對風險挑戰,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防范應對?《新聞1+1》連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值班首席陳鮮艷,共同關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如何應對?《2022中國氣候公報》發布2月6日,中國氣象局
新模型可解釋極端天氣形成原因
近年來,世界多地遭受了區域性極端天氣,如美國、俄羅斯分別于2011年和2010年遭遇熱浪,此時巴基斯坦卻遭前所未有的洪災。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5日報道,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院(PIK)科學家認為,這些個別的破壞性氣候事件背后有著共同原因: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通過一種難以覺察的共振機制,屢屢擾亂
暴雨背后:“極端天氣”是否在變成“常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35.shtm
干旱、洪災、頻繁來襲-“極端天氣時代”來臨
在持續幾個月的干旱之后,中國的東南部最近又遭遇洪澇災害;而在太平洋彼岸,美國的中西部在本月初則有200多個地方創造了高溫紀錄;一個多月前,美國南部連遭龍卷風襲擊;與此同時,英國在經歷了三百年來最冷的冬天之后,又迎來百年來最暖和的春天,斯諾頓市更是有了一場六月雪……凡此種種似乎都在告訴人們,“極端
總結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溫、臺風、雨雪冰凍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形成災害,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損失。據估計,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收到氣象水文災害影響的平均人數為2.11億,是因戰爭沖
干貨|極端高溫如何引發死亡?
如今天氣開始慢慢轉暖,而極端高溫的天氣對于每個人來講都不陌生,每年有數百人死于極端高溫(extreme heat),其是一個很大的環境殺手,預計在未來40年內,澳大利亞城市遭受的熱浪將會使死亡人數增加一倍。圖片來源于網絡 最危險的就是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居住在社會經濟劣勢地區的人口、戶外工人
明起北方高溫再度來襲:局地或出現極端高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510.shtm明起華北高溫卷土重來。據中央氣象臺6月26日早間消息,6月25日,華北高溫明顯減弱,37℃以上的高溫主要出現在內蒙古東部和吉林西部一帶。預計今天華北、黃淮仍可享受片刻清涼,但從明天開始
美國和墨西哥極端天氣或預示厄爾尼諾回歸
發生在美國墨西哥州、得克薩斯州、俄克拉何馬州和阿拉斯加州的極端天氣或許是厄爾尼諾現象今年可能造成嚴重破壞的最初跡象。 在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何馬州部分地區發生的5年干旱帶來極大的破壞,而洪水沖垮了堤壩、卷走房屋,并導致至少14人喪生。在得克薩斯州,降雨突如其來地下了整個周末。“這是得克薩斯州的這
美國民調:極端天氣與全球變暖有關
兩位少女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一處國家公園里做日光浴。 美國日前公布一項民調顯示,大部分美國人都認為今年的暖冬、去年的酷暑及其它一些氣象災難都是因為全球變暖所致,民眾對氣候變化的憂慮越來越盛。 本次調查研究者之一、耶魯大學的安東尼?萊絲洛威茨(Anthony?A.?Leiserowitz)表
排放量大和極端天氣是主因
11月30日,北京市發布今年首個霧霾橙色預警,全市PM2.5濃度12個小時內增長近十倍。不僅是北京,整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從11月26日夜間開始大范圍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污染范圍不斷擴大。 此次霧霾的成因是什么?與之前有何不同?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采取的應急措施是否有效得力?記者針對這些問題采訪了
英專家說極端天氣發生頻率迅速上升
英國氣象局專家彼得·斯托特8月10日發表文章說,近來全球各地高溫和洪水等極端事件頻發的直接原因是大氣活動異常,雖然還難以將它們直接歸因于氣候變化,但類似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今后將會隨著氣候變化而明顯上升。 斯托特是英國氣象局“氣候監測和歸因”研究小組負責人,曾參與編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
排放量大和極端天氣是主因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發布今年首個霧霾橙色預警,全市PM2.5濃度12個小時內增長近10倍。 不僅是北京,整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從11月26日夜間開始大范圍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污染范圍不斷擴大。此次霧霾的成因是什么?與之前有何不同?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采取的應急措施是否有效得力?記者針對這
未來夏季極端高溫將更頻繁
年夏天,亞洲、歐洲、北美洲多國遭遇極端高溫天氣,我國也是如此,中央氣象臺曾連續33天發布高溫預警。中國氣象局近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今年夏天是1961年以來我國最熱的一個夏天。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氣象局統計顯示,今年夏季,我國平均氣溫為22℃,較常年同期偏高1℃,為1961年以來最高;全國共有
科學家稱應對極端天氣應常態化
全球氣候頻走“極端”,今年夏季“水深火熱”,由此帶來一系列始料不及的影響,讓人擔憂,又讓人反思,氣候到底怎么了? 天氣異常讓多數北半球人始料不及,一貫涼爽的俄羅斯連續兩月酷熱難耐,一貫少雨的巴基斯坦竟洪水滔天。中國更是罕見地經歷“水與火”的雙重考驗,許多地區地質災害頻發。 出于嚴謹
全球氣候變化無常-“極端天氣”誰之過?
這是1月4日拍攝的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部城市羅克漢普頓遭洪水侵襲的地區。 近一時期,世界各地氣候變化無常。澳大利亞東部暴雨滂沱,山洪咆哮。在昆士蘭州,洪水似“內陸海嘯”,奪走22人生命,造成78人失蹤,使布里斯班等數十個城鎮成為一座座“水城”或“泥城”;在維多利亞州,先
阿斯拉爾: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次將增加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 盡管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指出,目前的大氣環流形勢與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期間的大氣環流形勢有很大不同,但人們對雨雪冰凍災害是否再現仍心存憂慮。更讓人感到混亂的是:不是都說暖冬了嗎?怎么冬天還這么冷?在經歷了去年年初和年末兩次讓人印
極端天氣對中國農業生產影響幾何?
今年入汛以來,中國遭遇了持續暴雨和極端高溫天氣,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事件日益頻繁,對中國農業生產造成怎樣的影響?中國農業農村部20日對此進行了解答。 在當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發布會上,中國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劉莉華表示,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顯著的區域,農業氣候資源在發生著改變。比如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我們如何應對
8月31日,福建長樂潭頭邊防派出所官兵在轄區碼頭幫助漁民轉移船上物品。當日,隨著今年第8號熱帶風暴“南川”的逼近,福建沿海漁民陸續回港避風。宋連春丁一匯 今年以來,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歐一些國家和地區氣候十分異常。 導致這些氣候異常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對頻走極
我國首次啟用蝴蝶監測環境-或能預警極端天氣
在眾多生物中,蝴蝶被公認為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指示物種之一。近年來,我國雪災、干旱、龍卷風等極端氣候現象頻繁出現。從長遠看,這些氣候變化現象或許可 以用生物監測來預警。近日,環保部首次啟用了蝴蝶監測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生物多樣性觀測。有著“蝴蝶教授”之稱的李朝暉近日在接受本報獨家采訪時指 出,
李湉湉:極端天氣健康風險預警意義重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194.shtm編者按:2023年是《柳葉刀》創刊200周年。近年來,中國學者在《柳葉刀》系列期刊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與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并助力全球衛生健康事業。《柳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