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2010年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

    7月9日,2010年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代亮和科研處、科考船隊負責同志到碼頭送行。 本航次使用“科學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航期約10天,將開展多學科綜合性海洋調查,深入認識黃海、東海和南海海洋物理、地質環境與資源變化規律與機制,圍繞“中國近海環境背景特征及其變化規律”、“中國近海生物多樣性特征及其演變規律”和“中國近海富營養化及其生態安全”三大科學問題,重點進行水文氣象、海洋化學、海洋生態、海洋地質等觀測內容。 6月8日,“科學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執行了2010年東海(長江口)海洋科學共享航次任務。該航次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于2009年度試點資助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洋科學調查船時費”5個共享航次之一,由海洋所負責組織實施,共搭載了1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對長江口及東海陸架海域7條科學考察斷面的46個調查取樣站位進行了考察,來自海洋所、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閱讀全文

    基金委發布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以下簡稱共享航次計劃)用于資助海洋科學考察船和潛水器,為必需進行海洋和極地科學考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供穩定、可靠的調查設施保障,以確保考察任務的實施,獲取海洋和極地現場觀測資料,推動海洋科學調查資料共享,培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船時新機制“首航”成功

      海洋科考船出海費用實在太高了,每天僅油費平均就需7.5萬元。十余年來,當很多海洋科研人員因無錢、無船出海而望洋興嘆時,有船單位也在發愁——船舶和設備即使閑置也需花錢養護。如何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海洋科學考察船運行管理機制,提高船舶使用效率,推進考察船資源和調查數據的共享?5月25日,

    “科學一號”勝利返航

      1月5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學一號”海洋科學考察船圓滿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次西太平洋海洋科學共享航次考察任務,順利返回青島奧帆基地碼頭。   海洋所所長孫松、黨委書記王啟堯等到碼頭迎接。   “科學一號”自2010年11月15日從青島起航,歷時52天,航程8300多

    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享航次申請

       關于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享航次申請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一五”發展規劃》的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試點實施共享航次計劃,旨在為必需進行海上考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供船舶運行時間,以確保科學基金項目海上考察任務的實施。并以此為契機,探索海上觀測平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健康海洋”聯合航次啟航

      6月10日,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健康海洋”聯合航次啟動,“創新一”號、“創新二”號和“科學三號”、“實驗2”號四艘海洋科考船分別從青島、煙臺與廣州同時啟航,對渤海、黃海、長江口及珠江口海域開展多學科綜合性調查,為開展生態災害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項目申請通知

    關于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項目申請的通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試點實施共享航次計劃,旨在為必需進行海上考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供船舶運行時間,以確保科學基金項目海上考察任務的實施。  一、“船時”受理情況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洋調查船時費專款試點實施方案(討論稿)》的

    科學基金項目共享航次申請開始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公告,自10月18日開始受理科學基金共享航次申請,本次受理至10月31日結束。  本次試點實施共享航次計劃,旨在為必須進行海上考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供船舶運行時間,以確保科學基金項目海上考察任務的實施。并以此為契機,探索海上觀測平臺共享機制,加強海

    2010年東海海洋科學共享航次起航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學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離開青島,開始執行2010年東海(長江口)海洋科學共享航次任務。  該航次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于2009年度試點資助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洋科學調查船時費”5個共享航次之一,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負責組織實施,共搭載了18項國

    我國在熱帶西太平洋前沿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考察時強調。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我國成立的第一個專門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立機構,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要求為指引,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瞄準聚焦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需求,解決自主創新核心關鍵問題,引領

    “科學三號”科考船順利完成科考任務 航次共計19天

       12月2日,負責執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健康海洋”秋季聯合航次南黃海航段的“科學三號”科考船順利完成科考任務,返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碼頭,航次共計19天。本航次由中科院海洋所徐勇老師擔任首席科學家、劉合義擔任船長、歐江擔任航次隊長,共搭載了來自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煙臺海岸帶所、中

    國科大海洋學院院長孫松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日前,經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院士大會選舉推薦,并經國際歐亞科學院主席團會議審議,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松正式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院士證書授予儀式將于2019年11月在北京舉行。  孫松,1959年12月出生,山東萊陽人,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海

    海洋國家實驗室擬在海外建設5個國際研究中心

      15日至16日,海洋國家實驗室2016學術年會在青島舉行,來自國內涉海單位的600余名海洋科學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記者從學術年會上了解到,海洋國家實驗室擬在海外建設5個國際研究中心,目前,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2017春季正式啟動。  據了解,2016年,海洋國家實驗室積極推進公共科研平臺

    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起航

    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起航  11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0年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從青島奧帆基地碼頭起航。  該航次由“科學一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承擔,搭載了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來自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海洋研

    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步入世界同領域先進行列

      提起海洋科研,就不得不提青島,位于這里的海洋國家實驗室,是海洋科技圈“大咖”中的“大咖”。在6日開幕的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及到海洋國家實驗室步入世界同領域先進行列。那么,海洋國家實驗室到底牛在哪?  作為我國打造海洋科技的“國之重器”,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于2013年成

    實驗3號科考船出航執行09年開放航次任務

      為完成南海北部開放航次預期的任務和目標,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實驗3”號科學考察船于2009年8月31日離開廣州新洲碼頭,赴南海北部海區執行海上科學調查和研究任務。   本開放航次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王東曉研究員擔任首席科學家,參加該航次的有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國家實驗室:萬米深海研究科考完成三大任務

      近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利用深遠海綜合考察船“東方紅2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完成萬米深海研究科考任務。通過自主研發的海洋儀器裝備,海洋國家實驗室獲得了諸多珍貴海洋觀測資料,填補了多項海洋科研領域空白。   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吳立新表示,海

    海洋國家實驗室:萬米深海研究科考完成三大任務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王寧 記者王建高)近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利用深遠海綜合考察船“東方紅2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完成萬米深海研究科考任務。通過自主研發的海洋儀器裝備,海洋國家實驗室獲得了諸多珍貴海洋觀測資料,填補了多項海洋科研領域空白。  海洋國

    “科學三號”考察船赴東海科學考察

      6月12日,“科學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駛離青島奧帆基地碼頭,赴東海執行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東海科學考察實驗研究”海洋科學共享航次任務。   本次考察將以東海海域海陸相互作用為主線,圍繞“長江口及鄰近陸架的海洋環境演變和生態系統響應”關鍵科學問題,依據高效和一船多用的原則,

    胡敦欣:繼續向西太平洋進軍

       科考隊員在考察船上  “上世紀50年代末,全國海洋普查,當時的船只和儀器設備條件與現在遠遠不能相比,中科院僅擁有一艘科考船‘金星號’,也是中國唯一的一艘專業科考船。”在2011年夏季西太平洋科考共享航次順利返航之際,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敦欣對記者回顧了中

    青島將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2012年底完成

      11月15日,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召開的相關通報會上獲悉,針對青島海洋科研力量強大,而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又比較低的問題,青島將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據悉,該平臺預計2012年底建成。  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青島的海洋科研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涉海的院士就有19位,全國30%的海

    搭乘蛟龍號 完成我國首次南海海山剖面系統觀察和取樣

       第一步:實施“深海星空”探測計劃,在重點海區投放一批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智能浮標,同時在馬尼拉海溝、菲律賓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等構建實時立體多學科綜合觀測系統,點面結合,搶占深海探測的全球制高點  第二步:利用“蛟龍號”載人潛器、ROV(纜控無人潛水器)等移動平臺對西太平洋—印度洋重點海區進行全面

    海洋沉積物從陸到海的輸運過程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際地學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以研究論文形式,在線刊發了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于兆杰的海洋沉積物由陸到海輸運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該研究瞄準西太平洋-東印度洋-青藏高原大三角區內以“陸源風化-環流演變-氣候變化”為中心的多時間尺度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