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千里眼”衛星發回首批影像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7月14日表示,6月27日發射升空的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進入目標靜止軌道后,首次拍攝到氣象和海洋影像,通信天線正常發出信號,表明其已正式進入試點運作階段。 韓國航空航天研究院將總結并協調各相關機構(韓國國家氣象衛星中心、韓國海洋衛星中心、韓國通信衛星中心)的要求,制定衛星的每日運作計劃,并執行對“千里眼”的監控任務,如轉達拍攝影像和收發信號的命令,并調整角度。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表示,法國衛星制造商阿斯特里姆(Astrium)公司7月10日將監控權移交給了韓國國內地面站。韓國國內地面站于7月12日和13日分別收到“千里眼”首次拍攝的氣象影像和海洋影像。 “千里眼”將通過衛星監控系統完成到2010年年底的試點運作。此后7年時間里,“千里眼”將正式執行觀測氣象和海洋以及公共通信服務相關的任務。 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于韓國時間6月27日清晨6點41分發射升空,法國衛星發射服務......閱讀全文
韓“千里眼”衛星發回首批影像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7月14日表示,6月27日發射升空的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進入目標靜止軌道后,首次拍攝到氣象和海洋影像,通信天線正常發出信號,表明其已正式進入試點運作階段。 韓國航空航天研究院將總結并協調各相關機構(韓國國家氣象衛星中心、韓國海洋衛星中心、韓國通信衛星中心)
韓“千里眼”衛星成功進入目標軌道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和韓國航空航天研究院7月6日表示,在法屬圭亞那宇航中心發射升空的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成功進入了目標軌道。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表示,位于澳大利亞當加拉(Dongara)的信號接收中心等海外3個接收中心根據收到的衛星信號證實,“千里眼”成功進入了靜止軌道。包括通信、海洋、氣象等
韓國首顆氣象衛星千里眼發射成功
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于當地時間6月26日晚6點41分(韓國時間27日清晨6點41分)在法屬圭亞那宇航中心發射升空。 據韓聯社6月27日報道, 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于當地時間26日晚6點41分(韓國時間27日清晨6點41分)在法屬圭亞那宇航中心發射升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37.shtm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發布
國家航天局28日發布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包括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圖、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監測圖、亮溫監測圖、海冰監測圖、高光譜數據立方體圖等高光譜數據圖像,展現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在溫室氣體探測、內陸水體水質定量遙感監測、地物精細分類、礦產資源調查等方面的應用情況。 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是
高分1、2號衛星原始遙感影像數據
高分一號?? ? ? 高分一號衛高分一號衛星是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首發星,突破了高空間分辨率、多光譜與寬覆蓋相結合的光學遙感等關鍵技術,設計壽命5至8年。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由國防科工局、總裝
衛星遙感影像監測汶川地震前后景象
2006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縣 2008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縣(中新社發 國遙萬維攝) 中國科學院遙感所所屬北京國遙萬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5月14日接收到四川汶川地區最新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數據以及5米雷達數據。國遙萬維根據NSPO及中國臺灣“國立”師范大學NUTU積極為國內重大災情及時
國內首次實現首軌衛星影像遠程實時顯示
12月7日,由我國和巴西聯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發射成功。12月8日10時44分,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云站在04星第15個軌道圈成功接收到首軌衛星遙感圖像數據,并在位于密云站100公里外的北京總部的運行管理系統上進行實時顯示。這也是在國內首次實現首軌衛星影像
太陽動力學探測衛星回傳影像首次公布
太陽動力學探測衛星拍攝到的太陽彩色合成圖。圖片來源:NASA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在線版4月22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發布了太陽動力學探測衛星發回的太陽活動影像。3月底剛剛開始運行的太陽動力學探測衛星給科學家帶來驚喜,展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太陽,其中有許多人們從
中國南極科考站地區最新系列衛星影像圖發布
由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監制、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制、最新的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地區系列衛星影像圖,9月28日在2013年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正式發布。 據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程曉教授介紹,此次發布是中國南極中山站和昆侖站的衛星影
韓首顆靜止軌道衛星發射成功
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韓國首顆靜止軌道衛星“千里眼”于當地時間6月26日晚6時41分在法屬圭亞那宇航中心發射升空。 衛星發射服務商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Arianespace)當天用阿麗亞娜-5A火箭將“千里眼”送入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 “千里眼”發射189.2秒后保護衛
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首批影像正式發布
2021年12月20日,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首批10幅影像正式發布,包括我國長三角、山東半島、西藏納木錯、新疆阿克蘇、北京、上海及法國巴黎等多個地區和城市的微光、多譜段與熱紅外成像儀影像。 2021年11月5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SDGSAT-1衛星。該星是
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首批影像正式發布
2021年12月20日,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首批10幅影像正式發布,包括我國長三角、山東半島、西藏納木錯、新疆阿克蘇、北京、上海及法國巴黎等多個地區和城市的微光、多譜段與熱紅外成像儀影像。 2021年11月5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SDGSAT-1衛星。該星是世
日本“月亮女神”衛星拍攝到高清晰地球影像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0月1日公開了日本“月亮女神”繞月探測衛星首次拍攝到的高清晰地球影像。該機構指出,這是在距離地球11萬公里的遙遠太空對地球進行的高清晰“寫真”。?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日本廣播協會(NHK)1日聯合發布新聞公報說,日本廣播協會開發的高清晰影像拍攝系統從9月29日21時46分
國家航天局發布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
3月28日,國家航天局在京發布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首批影像成果。首批影像成果包括全球臭氧柱濃度監測圖、全球二氧化氮柱濃度監測圖、亮溫監測圖、海冰監測圖、高光譜數據立方體圖等高光譜數據圖像,展現了高光譜綜合觀測衛星在溫室氣體探測、內陸水體水質定量遙感監測、地物精細分類、礦產資源調查等方面的重要應用
“高分一號”衛星首批影像圖發布-達到國際同類水平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6月6日公布了我國“高分一號”衛星獲取的首批影像圖,表明衛星達到設計要求,實現了為國土、環境、農業等領域提供精準服務的目標。 “高分一號”衛星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首發星,是我國首顆設計、考核壽命要求大于5年的低軌遙感衛星,于今年4月由長征二號丁運載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天繪一號的背后
①天繪一號測繪相機 ②彝良地震后天繪一號融合影像 ③釣魚島衛星圖 ④鳥巢天繪一號融合影像 賈平 目前,已經升空的天繪一號01星、02星、03星工作狀態相同,就像三只“千里眼”,獲取了大量高分辨率影像資料,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地圖測繪、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近日
200余顆在軌衛星影像24小時內即可查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30.shtm 1月5日,星圖地球發布最新產品——星圖地球今日影像,實現了衛星過境24小時內主動推送信息,做到今日影像今日推送。 隨著我國商業航天蓬勃發展,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與其他觀測手段
看清臺風中心!高分四號攜載“千里眼”相機盡收眼底
臺風在傳統氣象衛星“眼”中是一個云團,但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高分四號攜載的“千里眼”相機,可以看清臺風中心結構及其演化機理,這讓我國的臺風預測邁入“準確”時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08所工作人員為“千里眼”進行相機裝調 日前,高分四號與其他“小伙伴”密切配合,在監測中心附近風
追溯污染源-用上“千里眼”
圖片來源于網絡 污染源分布零散,環境執法人員要及時發現污染點位并不容易。如今,技術進步幫上了大忙:綜合衛星遙感、空氣質量地面觀測、熱點網格APP,可以告訴執法人員大氣污染的準確位置;基于高分衛星遙感數據提取的風險源信息,可以呈現水體污染的情況;給運輸固體廢物車輛裝上定位系統,則可幫助執法人員及時發
遙感技術: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前不久,第三十五屆國際環境遙感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位遙感專家參加了會議。這也是該會議發起50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辦。 “國際環境遙感大會在北京召開,說明我國的遙感技術與應用發展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
遙感技術: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前不久,第三十五屆國際環境遙感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位遙感專家參加了會議。這也是該會議發起50年來首次在中國舉辦。 “國際環境遙感大會在北京召開,說明我國的遙感技術與應用發展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遙感地球所)
給太空“千里眼”配“角膜”-揭秘科研團隊幕后
在與記者對話時,38歲的張舸博士說的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堅持”。 張舸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先進光學與結構材料研究團隊的負責人。經歷研磨、拋光、表面改性、精拋光和鍍膜等過程后,2.04米碳化硅反射鏡誕生了。 這個團隊目前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大口徑的碳化硅反射鏡坯
自動影像儀和手動影像儀的區別
在影像檢測儀器中,我們分為兩種類型的儀器,分其為手動型和自動型兩種。在現在的影像檢測行業中,手動機臺已經慢慢的被全自動影像儀所取代,那么,相比于手動,全自動在應用中有哪些優勢呢?不管是二次元等檢測儀器,還是其他一些日常用品,我們對它們進行選擇時,要考慮的因素就是性價比,只有性價比較好的產品才能獲得青
衛星試驗
挑取可疑菌落密涂劃種于血平板上或M—H平板上,再將金黃色葡萄球菌點種或劃種其上,35℃24h孵育。如葡萄球菌菌落鄰近處被檢菌的菌落較大,遠離葡萄球菌菌落處的菌落小或不生長,即“衛星”試驗陽性。在血平皿上劃上葡萄球菌時,X,V因子都具備,在M-P,平板上接種葡萄球菌、只具備V因子。
公車的GPS是千里眼還是美瞳
GPS到底會不會讓公車監督的近視眼變成千里眼,還要看事后追究能否嚴肅落實。如果沒有嚴懲和追究,這近視眼看起來變大變亮了,但不過是美容,近視眼依舊近視,只不過安裝了價格昂貴的美瞳而已。 “公車不公”一直招致民怨很深,民眾日益高漲的改革呼聲,讓公車改革再度面臨破冰。日
生態環境部“千里眼”執法效力初顯
生態環境部“千里眼”執法效力已經初步顯現。繼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26”城市2018年7月份預警網格名單發布后,今天生態環境部又發布了今年8月份預警網格名單。生態環境部透露,目前“2+26”城市均無連續2次預警的熱點網格。 據《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在正式啟動熱點網格之前,生態環境部曾
“千里眼計劃”11月報告發布
為提高重點區域環境監管效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生態環境部持續推進“千里眼計劃”,組織開展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 從2018年7月開始,生態環境部每月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的熱點網格進行綜合評估,9月起,將汾渭平原11城市及西咸新區納入評估范圍。截至目前,生
他們為極寒高鐵擦亮“千里眼”
2月21日,大年初六,凌晨1時,位于哈西的哈爾濱動車所檢修庫內燈火通明,16組動車組在地庫內排列整齊。哈爾濱電務段列控車載設備車間ATP檢修工區副工長閆亮走進駕駛室,打開ATP機柜,把攜帶的筆記本電腦與之接入,輕點鼠標,記錄這趟高鐵運行的“黑匣子”里的數據就拷貝成功了。 下載數據后,閆亮帶回機
NASA首次以微衛星發射納衛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當地時間6日凌晨首次利用微衛星發射了一顆納衛星,即其太陽帆飛行器“納米帆-D”(NanoSail-D)。這標志著NASA不但發射成功了一顆擁有獨立系統的衛星,且這顆衛星又成功進行了“二級展開”——發射出一顆更小的衛星。 除人們所知的常規衛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