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空降兵某部已出動6500人在四川什邡縣境內災情最嚴重的洛水、紅白等地緊急搶救被困群眾。圖為空降兵在什邡云峰化工廠清理廢墟解救被掩埋群眾。(中新社發 譚超 攝) 印度板塊一直擠壓歐亞板塊,使得中國大陸繃得越來越緊,能量只能在一個地方釋放,四川汶川就是這個最薄弱的環節。5月14日,中科院研究生院地學院副院長、地球物理學博士魏東平,這樣分析汶川大地震的成因。 一直監測汶川 14日在魏東平出示的一張歐亞大陸平面圖上,除我國江浙地區和中亞部分地區外,剩下幾乎所有區域都被紅色覆蓋。魏東平介紹,這是地震臺網監測到的2級以上地震分布圖,亞歐大陸一年中要發生無數次地震,其中較大的地震一年有十幾次,而我國專家每年都要進行全國地震會商,汶川一直是中國地震局重點監測的地方。 魏東平介紹,青藏高原不斷東移,處在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的中國大陸長期受到兩大板塊的碰撞、擠壓,引發地震的力是一直存在的。地震學上有......閱讀全文
地震臺網中心劉杰:地震前兆不唯一性是地震預報最大難點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預報處主任 劉杰 北京時間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東經96.7)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主震7.1級地震后,臺網中心又監測到數十次的余震,最高余
汶川地震以后,國內學術界和媒體都十分關注地震預報問題。近日,國際地震研究專家和學者會聚北京,召開了地震學與地震可預測性國際會議。會議期間,《科學時報》記者訪問了一部分在國際上得到公認的地震研究專家。他們既有一致性觀點,也存在科學問題解決途徑的分歧。 Max Wyss:追求真理是科學的本質
地震預報,路在腳下 汶川大地震在沒有預報的情況下發生,6萬多人喪生。國家領導人震后兩小時急赴震區組織救災,十數萬軍人和志愿者急速前往災區搶救生命。唐山大地震悲壯的慘劇再次在華夏大地發生,“地震究竟能否預測”再次引起公眾和科技界關注和討論。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 地震儀記錄地震波行
中國西部發生了舉國震驚的“5·12”汶川大地震,7.8級的強震摧毀了震區與外界的一切聯系,空前規模的救災工作旋即夜以繼日地展開。國人在心系災區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發問:地震在發生前就沒有什么先兆嗎?為什么沒有提前預報、提前示警呢?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研究員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
建議繪制全國地震烈度圖 注意科研成果的積累和共享“最近大家都很忙。”在5月20日中國科學院地學部舉行的四川汶川地震院士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的開場白道出了在場各位兩鬢斑白的老院士們的近況。 汶川地震牽動了地學部各位院士的心。地震發生后,他們紛紛搜集資料、了解情況,并積極參與研
新華網華盛頓5月19日電 (記者 張忠霞)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震學家露西爾·瓊斯日前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說,地震短期臨震預報仍是世界性難題,精確預測地震的震級和時間目前還無法做到。 精確預測地震震級和時間尚難做到 對地震的精確預測,不僅要預報出準確的時間和地點,還應該預測出震級。瓊斯認為,
在汶川大地震這場巨大的災難面前,科學界尤其是地震學界被深深刺痛。在其后緊急召開的會商會上,對各種預報理論及技術方法的爭論更帶有一種別樣的情感背景。 尤其是,在沒有大震發生的“和平時期”沒能得以充分顯示的不同技術途徑,此刻紛紛亮相,也為普通人了解地震預報的“內情”提供了契機。 測震學的“天下”?
新華網華盛頓5月19日電(記者 張忠霞)美國地質勘探局地震學家露西爾·瓊斯日前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說,地震短期臨震預報仍是世界性難題,精確預測地震的震級和時間目前還無法做到。 精確預測地震震級和時間尚難做到 對地震的精確預測,不僅要預報出準確的時間和地點,還應該預測出震級。瓊斯認為,目前世界上還
昨日,由美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共同主辦的“成都地震生命線座談會”在成都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順利召開,來自中美的權威地質專家,就地震預測、監測,以及地震后通訊、交通、電力等生命線系統的修復、重建問題進行研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院長何滿潮現場演示了汶川地震物理模擬動態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楊維漢 譚浩 隋笑飛)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上海、寧夏、云南、重慶等10多個省區市均有震感。有關專家對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進一步發展趨勢和今后應注意的問題作出了初步分析。 據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介紹,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
邵蕓,IEEE地球科學與遙感協會會員,現為中國科學院遙感所微波遙感部門主任及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自1986年到中國科學院遙感所工作以來,她一直從事雷達遙感基礎與應用研究工作。作為中方項目負責人,邵蕓參加了多項跨國合作研究項目,包括中美國際合作“航天飛機SIC-C
由中科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辦的2011地球科學前沿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dern Computational Geoscience Fronitier,2011)于
汶川8.0級大地震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讓地震預測重新成為科學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 在5月19日緊急召開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機理及后續災情科學分析”的香山科學會議上,許多學者都提出對地震進行“群測群防”的工作;同時應使用多學科綜合前期預警整體思維預測地震的方法,比如使用次聲波、
國際地震學中心繪制的2萬次地震數據集。 2004年蘇門答臘島地震、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在每次災難中,故事都是相同的:一場地震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發生,奪走成千上萬條生命,并且摧毀了像沙子城堡一樣的建筑。 地球科學家依然無法預測一場大地震
5月28日,在天津市區,感到明顯震感的市民跑出戶外躲避。 昨天上午,唐山發生4.8級地震,目前尚未接到人員傷亡報告。這距唐山大地震已36年。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解釋稱,此次地震是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官方稱,唐山地區短期內不會有破壞性地震。 唐山個別民房
“其實天文科技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地震,也可以為人類尋找未來的家園,還能啟迪人類尋找新的能源。”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葉叔華近日走上“相約名人堂——與院士一起看世博”的講臺,暢談天文科技進展與人類的未來生活。 以“中國的最新天文科技”為講演主題,葉叔華用了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日本地震成為近期全球關注的焦點,日本股市昨日的大跌也牽動A股的走勢。有分析師稱,若把日本整體國家看作一個上市公司,則該“公司”的凈資產顯然在這次災害中嚴重受損,由此,從價值投資的角度考慮,大地震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確定的。對于A股而言,日本地震引發的資源價格變化將通過全球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階段示意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作原理示意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之一。該系統將應用于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日,由中國科協組織的“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布《自然資源部關于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的公告》的通知。 通知原文如下: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有關規定,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部審定,201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共63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