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表:“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將于明年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8月17日表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個空間交會對接目標——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于近日完成總裝,全面轉入電性能綜合測試階段。在完成一系列電性能、力學性能和熱性能測試后,飛行器將于2011年發射進入預定軌道,之后,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交會對接。 這位發言人介紹說,去年底以來,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等主要飛行產品陸續完成了初樣階段的各項研制、試驗工作,全面轉入正樣研制階段。 目前,交會對接任務的各項裝備工作進展順利。神舟八號飛船正在進行總裝;改進型長征二號F火箭產品已齊套,正在進行分系統綜合試驗;針對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訓練工作全面展開,我國第二批航天員包括兩名女航天員也參加了訓練;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裝載的各項空間科學實驗載荷設備陸續按計劃交付飛行器總裝,有關地面支持......閱讀全文
如果說中國航天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么“天舟一號”就是“星辰大海”中的生命之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在1992我國確定的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中,發射載人飛船為第一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11月16日,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獲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載人空間站暨交會對接任務部署動員大會近日在京召開,會上提出,2012年將分別發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 此次會議明確了交會對接任務的規劃安排和計劃節點。總體目標是:2011年進行首次交會對接試驗,2012年全面完成
圖為大亞灣實驗項目三號實驗大廳。 圖為三名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內。 圖為“蛟龍”進行7000米級海試下潛試驗。 圖為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準備滑躍起飛。 圖為嫦娥二號衛星拍攝的圖塔蒂斯小行星。 圖為10月25日,第16顆北斗衛星成功發射。 最玄 發現新的中微子振
長征火箭第109次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整裝待發 準備發射 發射瞬間 升空 化為遠處的亮點(新華社記者徐壯志攝) 9月25日21時10分,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升空。 點火第12秒,火箭向東稍偏南的方向實施程序拐彎。此時,火箭距地面高度
6月20日,在南開中學航天體驗館,學生們通過弧形屏幕觀看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當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余萬名師生同步收看。 “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神舟十號飛船出征之前女航天員王亞平意味深長的話語,一直縈繞
神舟九號擬于6月中旬擇機發射 6月中旬,神舟九號飛船將搭載3名航天員擇機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我國首位女宇航員也將搭載飛船進入太空,這也是我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神舟九號進入發射塔架 昨日(6月9日),執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飛船、長征二F遙
圖表:“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將于明年發射。資料圖:“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體(應該僅是試驗艙部分)。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10月27日表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正式啟動實施,2020年前后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
中國將在2016年前研制并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并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訪問時表示。 2011年下半年發射的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將于2012年完成交會對接試驗的重要使命。交會對接
據央廣《中國之聲》報道 昨日(11月1日)5時58分07秒,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中國“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點火起飛,將“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八號”飛船已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 根據軌道計算結果,神舟八號飛船于昨日6時7
盡管美國和前蘇聯在1960年代就已經完成了手動交會對接,這項工作時至今日仍然是相當困難的。 2012年6月29日上午,三名中國航天員隨神舟九號的返回艙返回地面,降落在內蒙古。經過短暫的重力再適應,景海鵬、劉旺和劉洋先后出艙。中央電視臺直播了全過程。畫面上地面的醫務人員表情輕松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8日表示,我國將于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 據這位發言人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標志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后,意義重大。 飛行期間,將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
劉秦玉教授在指導學生 中國海洋大學八關山氣象觀測站 4月3日晚,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星光璀璨,吸引著全球華人的目光,由鳳凰衛視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2014~2015年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在此舉行。當來自美國夏威夷大學氣象系教授王斌第一個上臺領獎的時候,遠在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師生們為這位19
6月初,平均年齡只有32歲的上海航天天宮一號試驗隊就已奔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盡管有些隊員還是剛辦過集體婚禮的“新人”。來不及度蜜月,上海航天的年輕人就為“天宮”的發射全力以赴。那么,在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項目上,上海航天將承擔起哪些重大任務呢?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第二步的
1月20日上午,圓滿完成第26、27顆北斗導航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6號船停靠在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這也意味著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遠望七號船。胡金輝在操縱雷達。 田英國(中)在測試設備。雷國建在檢修設備。 “遠望號”測量船被譽為“海上科學城”。2017年,“遠望號”船隊圓
海外布局“一波三折” 2011年11月3日,在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時,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現了在澳大利亞西部城市當加拉設立的測控站畫面,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航天大國的關注。 中國的官方報道稱,由于在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中,系統需要同時完成對兩個航天器的測控
執行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八號飛船、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于10月26日上午開始進行垂直轉運,這標志著神八發射已進入倒計時。中新社發 宿東 攝 備受矚目的“神舟八號”飛行任務10月29日下午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進行了全區聯
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太空育種,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地面模擬空間環境裝置,通過空間環境對植物發生誘變作用,致使種子產生變異,再通過嚴格的地面選育過程,獲得優良的農作物品種。 今年,中國航天育種正迎來一個高潮。隨著天宮一號升空,神舟八號攜帶的育種誘變裝置將與其交會對接,由此
港媒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9日透露,天宮二號將于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已在酒泉發射場順利完成垂直轉運,標志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 據香港商報9月10日報道,放在活動發射平臺的天宮二號及長徑二號F-T2火箭的組合體,9日早駛離測試廠房,垂直運到發射區,象征進入發射階
阿瑟·克拉克(1917—2008年) 7月25日23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鏈一號03星”,衛星順利進入太空預定軌道。這次發射成功后,“天鏈一號”衛星將實現全球組網運行,標志著我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正式建成。 對于關注我國空間載人任務的人們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4月9日宣布,執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飛船已通過出廠評審,于4月9日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在發射場的各項測試準備工作。 這位發言人介紹,神舟九號飛船等飛行產品已按技術流程完成了研制、總裝和出廠前測試工作,質量受控、功能性能滿足要求。發射神舟
衛星矢量圖 嫦娥四號通過中繼衛星“鵲橋”的通信支持,在月球背面進行科考(假想圖) 地月系統拉格朗日點示意圖。其中,中心處
圖表:神舟八號將于11月初擇機發射 神舟八號飛船即將起航、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即將拉開序幕之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0月3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對這次任務的意義、中國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及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解讀。 周建平,1957年出生,湖南望城人,國防科技大
今天(11月3日)1時36分,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在太空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從接觸到最后鎖緊,它們用了8分鐘,組合體以優美的姿態飛翔在茫茫太空。 1時43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宣布:天宮一號、神舟八號首次交會對接圓滿成功! 據了解,交會對接全過程分為遠距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在太空中綻放的花朵嫦娥四號搭載的微型生物圈載荷手繪圖搭載探空火箭進入太空的兩只小狗“小豹”和“珊珊”(來自網絡) 對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大自然無疑是格外眷顧的,慷慨地賜予了適宜的陽光、水、空氣和溫度等,孕育出原始生命。經過漫長的進化歷程,形成了復雜多樣、五彩斑斕生物圈,其中就包括屬于靈長類的我們人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天宮一號模型 [電視截圖] 在1月25日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由我國科研工作者研發的太空試驗站“天宮一號”的出現掀起了晚會的高潮。這個龐然大物究竟對我國的太空探索起著怎樣的作用呢?25日,記者連線上海航天局科研四部部長葉勛,據他介紹,上海航天人將為計劃于2010年發射的“天宮一號”提供資源
記者10月2日從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獲悉,我國自行設計、研制和建設的陸海天基三位一體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第一次正式攜手為天宮一號及后續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保駕護航。中繼衛星的加入,使天宮一號測控覆蓋率大幅提升。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表示:“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