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首座核電站日前開始裝載核燃料。這是伊朗自1974年起,經過36年的努力之后,終于開始利用核能,并成為中東地區第一個擁有核設施的國家,同時伊朗也是繼巴基斯坦之后第二個擁有核能力的穆斯林國家。 據彭博社稱,該核電站位于伊朗南部城市布什爾(Bushehr)附近,是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承建,裝機容量達1000兆瓦。核電站的建成將使伊朗節約更多的化石燃料用于出口。伊朗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更多的核電站,力爭20年內裝機容量達到2萬兆瓦。 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Ali Akbar Salehi)表示:“我要感謝俄羅斯及其人民幫助我們建設了這座核電站。”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總裁基里延科(Sergei Kiriyenko)參加了核燃料裝載儀式,并稱贊“布什爾核電站是獨一無二的工程”,表明俄羅斯“信守了對伊朗的承諾”。 根據伊朗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的協議,后者將負責為......閱讀全文
國際原子能機構16日在一份報告中說,伊朗首座核電站反應堆上月卸下燃料棒,再度停止運營。這份關聯伊朗核計劃的報告說,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員本月6日至7日檢查布什爾核電站,證實燃料棒已經儲存在乏燃料池內。一名駐國際原子能機構外交官說,從反應堆堆心取出燃料棒,轉移至乏燃料池,意味著核電站停運。“可以肯定
3月17日,日本新瀉縣被疏散的災民在接受核輻射檢查。 從3月12日開始,日本大地震所引起的核輻射危機一天比一天引起全球更多人的關注和擔憂。短短幾天之內,福島第一核電站先后發生多次爆炸、起火,日本首相菅直人指出,災難性的核泄漏陰云
近期,對于全球核能產業來說,似乎有些波瀾不驚,核工業的發展在各國既定的規劃軌道上或快或慢地推進,即使終歸“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也是屬于業界一貫以來的固有場景。然而,在常態的發展模式中,仍然有一些新的動向值得關注。 “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日本核電 日本的核能態勢是當前核能界繞不過的話
1月3日上午,全國政協在京召開“優化新能源布局 促進清潔能源健康發展”主題座談會。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全國政協常委李毅中、劉振亞,委員陸啟洲,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中央候補委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錢智民等代表在座談會上發言。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
俄羅斯原子能集團所屬“光線”科學生產聯合公司研發出熱發射小型核電站。該核電站具有安全可靠、可長期運行的特點,適作為獨立電源為偏遠地區重要設施供電。 該核電站具有獨特的結構和能量轉化特點,極具創新性。其工作原理基于熱電子發射效應,采用熱發射能量轉換裝置將核裂變所產生的熱能直接轉化為電能。與傳統
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近日運用中微子相干彈性散射效應進行了一系列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狀況的試驗,有望將核反應堆遠程控制的精確度提高近1000倍。該項研究得到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的資助。 監控核反應堆運行的方法之一是分析中微子輻射,這有助于防止可用于制造非法核武器的核燃料
中國實驗快堆反應堆大廳 日前,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項目中國實驗快堆工程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標志著我國核能發展“壓水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二步取得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方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什么是快堆?中國實驗快堆的
中國實驗快堆反應堆大廳 日前,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項目中國實驗快堆工程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標志著我國核能發展“壓水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二步取得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方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什么是快堆?中國實驗快
在俄中兩國公司和平利用核能業務合作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出現一個具有前景的發展方向。兩國分析家認為,雙方聯合建造浮動核電站(包括為第三國建造)將成為極具需求潛力的創新項目。 前不久結束的俄中核問題分委會會議宣布,目前,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及下屬子公司正在與中方潛在合作伙伴進行實質性談判。俄方的
嘉賓:王敏正 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 孫勤 中核集團董事長 李寧 廈門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 劉華 環保部核安全總工程師 陳樺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最近,核電業內頻頻吹風重啟內陸核電,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日前也表示,內陸核電將會穩步啟動。國
日前,國防科技工業局召開“十三五”核工業發展規劃宣貫會,總結了核工業“十二五”取得的成績,明確了“十三五”的發展目標。會后,記者就公眾關心的核電發展話題,采訪了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 安全高效發展核電 記者:核安全一直是公眾關心的話題,作為核工業行業主管部門,如何
無需采取防護,京外四地測到極微量銫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3月29日權威發布: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情況趨于穩定,周圍環境放射性水平呈繼續下降趨勢。 另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冰島、芬蘭、法
一位俄羅斯環保人士在反核抗議中身穿防毒面具。 雖然俄羅斯一直極力維護其核電站的形象,但據一項調查顯示,俄羅斯的核電站不具備抵抗地震或其他自然災害的能力。調查結果已經提交給梅德韋杰夫總統。 據美聯社報道,俄羅斯總理普京曾在今年4月表示,俄羅斯的核安全系統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俄羅斯國家杜馬上院的調
”十二五”期間,中國核工業成果豐碩,在建規模躍居世界第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走出國門、中國實驗快堆成功并網發電、旋風系列離心機實現工業化應用、鈾同位素分離技術升級換代、三代采鈾技術實現工業規模化應用……展望“十三五”,我國核工業將會如何發展? 近日,國防科技工業局召開“十
俄羅斯與阿拉伯酋長國周一在阿布扎比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領域的合作協議,雙方的簽字代表分別為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總經理謝爾蓋·基里延科和阿聯酋能源部長穆罕黙德·哈米利。 俄阿協議將為轉讓技術和簽署發展核能所需核材料的供應協議提供法律基礎。簽署協議后,哈米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考慮到俄羅斯企業已
去年6月,中核集團在蘭州鈾濃縮基地宣布,經過多年研制,我國核工業關鍵技術——鈾濃縮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并躋身國際先進水平行列,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等少數國家之后,自主掌握鈾濃縮技術并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國家。 大部分核電站需使用低濃鈾燃料,其中鈾235的含量約為2%—5%。而在天然鈾中,鈾
據《印度時報》消息,印度500兆瓦特制釷燃料棒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即將投入運行,將為印度提供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快中子增殖反應堆不同于傳統的核電站,它們在運轉過程中產生的核燃料要多于自身所消耗的。 報道稱,美國、日本和法國一直都在嘗試研發自己的快中子反應堆技術,但由于技術和安全等原因,一直沒能成
7月20日,蒙古國多家網站援引日本媒體消息稱,日本、美國和蒙古國擬實施“綜合性燃料服務”(CFS)計劃,即將蒙古國生產的鈾燃料出口,再由蒙將核廢料回收。蒙為此將建一個乏燃料儲存設施,掩埋回收的核廢料。聯合國核監督機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可能提供技術支持。阿聯酋也
繼日本遭受史上最大的9.0級強震和強海嘯接連重創之后,位于東京以北240公里的福島核電站發生的核泄漏,再度讓災難中的人們陷入恐慌,令世人強烈關注。核電危機一日連升三級 3月11日日本遭遇大地震后,福島核電站危機短短20多個小時內三度升級,事態迅速擴大。 11日地震后,來自日本經濟產
引言:反思“福島次生效應”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東北部發生里氏9級地震,并引發強烈海嘯,導致局部地區火災和福島核電站幾個機組相繼發生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質泄漏。這一系列災難不僅給日本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在全世界相繼引發“社會地震”。其中,福島核電站核事故(目前被定為五級)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近日正式宣布,由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座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CEFR)7月21日達到首次臨界。 “快堆實現實際應用尚待時日,現在只是實驗堆,以后還要經過示范堆、商用堆幾個發展階段才可能投入實際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接受《科學時報》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內部 核危機再升級 2號機組堆芯可能熔毀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昨氫氣爆炸 2號機組反應堆芯曾一度空燒 2號機組 輻射量超標6倍 昨日,福島核電站的情況仍不容樂觀。在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后,昨日中午當地時間11時01分
雷文鉆探公司位于美國威利斯頓盆地的頁巖油鉆井平臺 轉折點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10月4日表示,2013年,美國將超越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 由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和北達科他州能源供應的急劇增長,自2008年以來,美國的石油產量已經增加了7萬億英熱單
25年前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已經成為俄羅斯揮之不去的印記。1986年4月,當人們竭力阻止放射性鈾進入土壤的時候,前蘇聯物理學家里奧尼德?波爾沙夫(Leonid A. Bolshov)提出利用臨時堆芯收集器封閉熔融堆芯殘余,但最后卻沒有派上用場。切爾
俄羅斯原子能公司(Rosenergoatom)已經與巴爾迪斯基 扎沃德(Baltiysky Zavod)造船廠簽署了完成第一座浮動式核電站的合同,電站預定在2016年試運行。 根據12月7日在圣彼得堡簽署合同,巴爾迪斯基 扎沃德造船廠將在2016年9月9日前向俄羅斯原子能公司交付船
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物全球擴散示意圖29日,在仙臺市一處農田,工作人員準備做土壤輻射測試。難關怎么過,菅直人撓頭。 ■ 權威說法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陳曉秋表示,目前檢測到的碘―131在空氣中的含量極微弱,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產生影響,無需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影響范圍多大? 陳曉秋
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已經過去6年,關于核輻射的慘痛記憶仍然敲擊著警鐘。如何科學認識被各國日益重視和發展的核電能源?核安全究竟能否保障?帶著種種問題,我們約請中國社科院的兩位研究專家撰文,請他們從科學的角度解讀分析 一問 如何保障核能的安全利用? 從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到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再到日本
國際合眾社17日報道稱,美國和俄羅斯簽署了一項核能雙邊合作協議。 IAEA大會上,美國能源部長莫尼茲與俄羅斯原子能公司總裁基里連科會面,就核能領域內的科學研究與合作發展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協議涉及的領域包括核電站設計、新型核燃料、核科學、核輻射技術在醫學和工業方面的利用以及核廢料處理。
日前,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總經理S.V. Kirienko與美國能源部長E. Moniz在維也納代表兩國政府就俄羅斯聯邦和美國政府之間在核能源領域內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展開合作的事宜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 SRD協議)。 本文件進一步拓展了俄羅斯聯邦政府和美國政府之間在和平
在我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30周年之際,國家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向媒體透露,我國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啟動內陸核電站建設。 “如果不是福島核事故的話,內陸核電站現在可能已經開工了。”王毅韌表示,相比沿海核電站,其在技術上沒有本質區別。“沿海核電的冷卻水取自大海,內陸核電是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