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肌溶解”的致病原因,似乎像福爾摩斯探案般需要層層推理。在19世紀的歐洲,曾經有過類似的病例,人們隨后將矛頭指向鵪鶉,而進一步的分析 又發現,鵪鶉本無毒,只是鵪鶉曾食用過的某種香草有毒。肌溶解的故事近期再次在南京發生了,最初很多人將矛頭指向小龍蝦。那么,到底是小龍蝦的問題,還是 小龍蝦也與鵪鶉一樣,遭遇了特別的“香草”呢? 在非公開的場合,醫學領域的專家和食品安全的專家都在分析,梳理著食物鏈中的因果邏輯,大部分觀點認為,小龍蝦本身與肌溶解無關,而它在養殖、貯藏、清洗過程中也許發生了問題。專家們密切關注著衛生部的相關流行病學調查,也在期待一個符合邏輯的調查結果。 洗蝦粉或許并不會引起肌肉溶解 “肌溶解”在醫學領域的全稱是橫紋肌溶解癥,凡是與運動能力相關的肌肉都屬于橫紋肌。橫紋肌內存在肌紅蛋白,會少量釋放在血液中,這種 血液中的肌紅蛋白只有經過......閱讀全文
昨天傍晚5:30,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專程抵達南京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會同江蘇省有關專家,發布最新的“小龍蝦事件”調查進展。會上透露,截止到9月7日中午12:00,南京全市共收治食用小龍蝦相關橫紋溶解綜合征病例共有23人。23名患者
就疑似因食用小龍蝦而引起的“肌肉溶解癥”問題,昨天南京食安辦主任,南京市藥監局副局長華文告訴記者,昨天南京仍沒有新發病例,到目前為止仍是19例。目前,小龍蝦致病的原因仍在調查階段。記者從南京一些三甲醫院獲悉,這兩天一些醫院也陸續地收治了一些疑似龍蝦引起橫紋肌溶解癥的
近日媒體報道,南京的小龍蝦又盡顯其威力,一下將十多人送進醫院。這些小龍蝦的食客們在食用小龍蝦之后均出現了腰酸、背痛、直不起來腰的癥狀,甚至出現“醬油尿”。經院方檢查得知,他們均是不同程度上患上了橫紋肌肉溶解癥。 什么是橫紋肌肉溶解癥?如此專業的醫學名詞,對大多數老
洗個魚缸還能引發一場生化危機? 聽起來不可思議,但英國一名男子遭遇了如此匪夷所思的一幕。 它最終導致包括他在內的10人,以及2只狗中毒,并火速送進了醫院。 這其中,還有4位是中途前來救助的救援人員。 一天,這位叫馬修斯的男子如往常待在家里打掃衛生,洗魚缸。 為了更好地清理干凈,他還特地
南京市政府今天(24日)下午5:30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南京因吃龍蝦得病的人數已從18人增加到19人,患病原因仍沒有查清楚。 今年7月20日到今天(24日)下午,南京鼓樓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陸續收治了“疑似食用龍蝦致病”的患者19人,其中15名患者分布在
小龍蝦“無臟不歡”?那只是傳聞 專業人士指出:一旦水質受污染,它的存活率就會明顯下降 氣溫漸升,夏味漸濃,華燈初上的壽寧路又開始人聲鼎沸,40元/斤的小龍蝦是盤中主角。然而,每年小龍蝦走俏的同時,小龍蝦“一身病”的傳聞也開始流傳。“無臟不歡”、“重金屬超標”、“有寄
傍晚時分,壽寧路小龍蝦一條街上不少店堂內沒開張,這跟以前下午四五點就有人排隊吃小龍蝦的盛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最近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一個小龍蝦店鋪老板無奈地說。 洗蝦粉,食用小龍蝦可能導致 “肌肉溶解”……種種和小龍蝦市場有關的負面新聞讓不少饕餮食客已對小龍
近年來“麻辣小龍蝦”成了風靡全國的一道名菜,有的城市甚至還出現了小龍蝦一條街。坐在沿街一字擺開的大排檔,邊喝著啤酒邊啃“麻小”,是炎熱夏天的一種享受。伴隨著小龍蝦風靡的,是一些關于它的謠言。其他名菜都沒有享受這種待遇,不知是不是小龍蝦恐怖的外形引起的聯想。 一種在網上流傳甚廣的說法據
最近,網上有報道稱,“吃一頓小龍蝦的熱量得跑一場半程馬拉松才能耗掉”,建議人們食用小龍蝦一次不超過10只。消息一出,眾多網友反映強烈:“一頓10只怎么吃?”“有科學依據嗎?”對此,記者咨詢了華東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謝華,得知作為水產品的一種,小龍蝦的熱量并不是特別高,而且還受烹飪方法的影響,一頓
據媒體報道,衛生部派出的專家已結束在南京的首次調查。其間,專家組對南京小龍蝦進行了樣本采集,目前已將樣本送往國家疾控中心化驗,但結果尚未出爐。同時,南京市食品安全辦表示,該市正在聯合工商、農業、衛生等多部門對此次“橫紋肌溶解癥”的發病原因開展一系列調查工作,調查結果
核心提示:每到春夏之交,殼紅肉厚的小龍蝦便成為上海許多小飯店里銷路火爆的美食。可誰會想到,這一只只外形飽滿、色澤鮮亮、香味四溢的小龍蝦,竟是用“藥粉”浸泡去污加工出來的。業內人士說,小龍蝦生長在溝渠中,很臟,用人工清洗費時費力,使用“洗蝦粉”早就成為
南京20市民吃小龍蝦吃得肌肉溶解 廣州食安辦密切關注事件進展 近日,南京多家醫院陸續收治了20位因食用小龍蝦而入院的病人。這些患者均表現為肌肉酸痛難忍,診斷為肌紅蛋白超標導致肌肉溶解。盡管截至昨日致病元兇仍未查明,但清洗小龍蝦的“洗蝦粉”嫌疑最大。 廣
南京20市民吃小龍蝦吃得肌肉溶解 廣州食安辦密切關注事件進展 近日,南京多家醫院陸續收治了20位因食用小龍蝦而入院的病人。這些患者均表現為肌肉酸痛難忍,診斷為肌紅蛋白超標導致肌肉溶解。盡管截至昨日致病元兇仍未查明,但清洗小龍蝦的“洗蝦粉”嫌疑最大。 廣州市場小龍蝦銷
近期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龍蝦患病,引起北京消費者的憂慮。盡管洗蝦粉是否是致病主因尚無定論,但記者從京深海鮮市場等批發市場了解到,市場已開始自查,暫未發現“洗蝦粉”,但小龍蝦銷售量有所下降。 昨天,記者在京深海鮮市場等北京幾家水產市場了解到,市場開始自行排查商戶是否使用“洗蝦粉”。京
新聞發布會現場。 昨天下午,南京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關于疑似食用龍蝦致病的有關情況。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曹勁松介紹,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食用龍蝦致病的相關情況的調查和分析,專門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沈健任組長的應急工作領導小組進行專項調查。目前為止,還未查明食用龍蝦與產生
9日晚,市食藥監局網監大隊連夜查詢多家網絡訂餐平臺店鋪的證照公示情況,結果不容樂觀。10日上午,市食藥監局約談多家網絡訂餐平臺,公布了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么三家網絡訂餐平臺上60家未依規公示證照信息的店鋪名單。因三家平臺涉嫌對店鋪證照信息未盡到審核公示的義務,市食藥監局擬對三大平臺立案調查。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南京市市民出現食用小龍蝦造成橫紋肌溶解的事件終于有了初步的結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表示,真兇并非是之前人們一度懷疑的洗蝦粉,而是患上了罕見的“哈夫病”。究竟什么是哈夫病?我們是否應該因為哈夫病而放棄食用小龍蝦?中國疾控中心專
近期南京小龍蝦用洗蝦粉致人患橫紋肌溶解癥一事,使得消費者對小龍蝦心生疑慮,記者昨天從北京水產市場了解到,市場已經自行排查商戶是否使用“洗蝦粉”。 南城的京深海鮮市場有關人士告訴記者,該市場以銷售海鮮為主,通過自查,市場里銷售小龍蝦的商戶只有一兩家,此前也沒聽說過“洗蝦粉”,另外,隨著天氣漸涼,
據報道, 一種被稱為“洗蝦粉”的化學制劑被普遍用于龍蝦的清洗[1]。該物質不僅效果明顯, 而且洗滌效率高,只要用水溶解, 將龍蝦浸泡在該溶液中, 幾分鐘后, 黏附在龍蝦上的臟東西就會自動掉落。有研究表明這種“洗蝦粉”其實是工業領域普遍使用的一種除銹劑-草酸, 該物質常溫下為無色透明結晶
近一個月來,南京相繼有幾十名市民在食用小龍蝦后患上橫紋肌溶解癥,官方公布的有完整住院病歷的病例達19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記者昨天(8月27日)獲悉,衛生部已經派出相關專家到南京調查。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告訴記者,中國疾控中心已派出食品安全和檢驗方面的專家抵達南京。他表示,此事的
浙江在線09月02日訊 昨天有市民打進錢江晚報熱線,說北侖宗瑞醫院有一位病人,查出患了“橫紋肌溶解癥”,而發病前一天晚上,她吃了2斤小龍蝦。 昨天下午,記者在北侖宗瑞醫院腎內科住院部見到了患病的沃女士。34歲的她正躺在病床上輸液。 主治的吳醫生確認,沃女士得了“橫紋肌溶解癥”,8月
網傳小龍蝦存在體內重金屬超標等多種問題,專家表示食用合法養殖小龍蝦問題不大 小龍蝦再次陷入爭議。網傳小龍蝦是當年侵華日軍生化部隊引進中國用來專門處理尸體,同時稱其體內積聚了大量鉛、鎘、鉻有害重金屬。真相到底是什么樣的?記者昨日采訪了食品安全專家、科普專家、醫院、烹飪協會等多方面人士,為公眾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致病毒素很可能來自小龍蝦個體本身帶來的毒素。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如果小龍蝦個體本身帶有毒素,這樣的個體也是極少數的,可能是由于在某一水域食用某一種有毒物質引起的,但現在這些都還不能定論。” 南京藥監局確認23人因食用小龍蝦致病 南京通報小龍蝦致病事件調查結
9月7日,眾多媒體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采訪。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7日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南京出現的23人例疑似小龍蝦致病病例是與食用小龍蝦相關的極少數個體出現的一過性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經綜合分析,這些病例均屬于哈夫(Haff)
中國疾控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昨天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南京出現的疑似小龍蝦致病病例均屬于哈夫(Haff)病。 那么哈夫病到底是種什么病?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吳永寧介紹,1924年夏秋,在波羅的海的哈夫海濱出現急性中毒性肌肉病的流行,其表現為突然出現嚴重
近日,南京市接連發生多起因食用小龍蝦導致肌肉溶解癥的病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專家認為,龍蝦并非引發該病癥的元兇。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中毒,目前尚無明確結論。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中新網南京9月7日電 (記者 王國安)南京7日公布了因食用小龍蝦導致橫紋肌
“龍蝦門”事件終于有了結果。但是這一結果并未解決所有的疑惑。9月7日,中疾控專家在南京表示,南京小龍蝦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患者,所患為哈夫病,與食用小龍蝦有關。 哈夫病未知病因 7月份以來,南京等地陸續出現多名食用小龍蝦導致“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患者。被媒體報道后引發社會關注,但發
昨日,中國疾控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南京出現的23名患者確診為哈夫病。新華社發 “龍蝦門”事件終于有了結果。但是這一結果并未解決所有的疑惑。昨日,中疾控專家在南京表示,南京小龍蝦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患者,所患為哈夫病,與食用小龍蝦有關。 哈夫病未知
三聚氰胺奶粉、化學火鍋、蘇丹紅……近年來,媒體接二連三爆出食品安全事件,部分百姓甚至感到“沒什么可吃了,吃什么都不安全”。 2009年2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被稱為“我國食品監管法制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它已經頒布兩年了,其實施效果如何?還有什么需要完善的
劣質指甲油成分標示不清,很可疑。 張筠 攝業內人士指出,劣質香水大多含有“塑化劑”。 張筠 攝南京一家超市里的保鮮膜明確標出“不含增塑劑”。一次性塑料杯的標示卻不是很清楚。 臺灣“毒飲料事件”愈演愈烈,其中含有的鄰苯二甲酸酯(DEHP,也叫“塑化劑”)成了“眾矢之的”。昨天,記者對南京市面上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