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干細胞類型之間的差別 通過利用不同轉錄因子對分化的成年細胞重新編程而產生的“誘導多能干”(iPS)細胞,具有“體細胞核轉移”(SCNT)所產生的“胚胎干”(ES)細胞和來自自然受精的胚胎的ES細胞的很多典型性質。然而,這三個細胞類型并不是相同的,現在它們之間一個有趣的差別已被發現:iPS細胞保留它們來自其中的供體組織的一個“外成記憶”,而基于SCNT的重新編程則將成年細胞的DNA甲基化狀態重置為接近與ES細胞相似的狀態。在另一項獨立的研究中,Ji等人研究了特定DNA甲基化標記在特定細胞系的發育進程中所起作用。他們對造血細胞群進行了全基因組DNA甲基化分析,結果顯示了顯著的外成彈性。DNA甲基化所發生的變化,也許是作為指導命運選擇(如:是致力于骨髓發育,還是致力于淋巴發育)的一個主要因素而出現的。生成渦流電子束的方法 渦流電子束(具有螺旋波峰的光束)的問世已有一些時間了,它們也有了廣泛應用,比如......閱讀全文
南極BICEP2 射電望遠鏡發現引力波———或者是塵埃 2014年或許會因為科學的勝利迅速演變成失望甚至是悲劇而被銘記:干細胞研究和宇宙學研究進展很快受到質疑;商業飛船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測器登陸彗星、追蹤人類起源以及協力了解大腦依然是值得慶祝的原因。 太空競賽 千帆競發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成長、四屆榜單,我們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里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美國的《Science》雜志由愛迪生投資創辦,是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與英國的《Nature》雜志被譽為世界上兩大自然科學頂級雜志。Science雜志主要發表原始性科學成果、新聞和評論,許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學報道都是首先出現在Science雜志上的,比如艾滋病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之間的
當人體內大多數細胞開始不受控的分裂時,癌癥就發生了。癌癥這類因細胞分裂分化出現異常的疾病從古有之,而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踏入了微觀世界,開始從細胞分子角度去尋找治愈這類疾病的方法。 而目前最受青睞的技術莫過于細胞免疫療法,人們嘗試從細胞角度去消滅癌癥,從賦予不同種類免疫細胞具有特異性的“
5月份即將結束了,5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皮膚中的調節性T細胞促進毛發再生 doi:10.1016/j.cell.2017.05.002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開展小鼠實驗發現作為一類
一、得益于基因工程革命,我們人類第一次擁有了積極管理自身進化進程的能力。 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和診所,基因療法被用于治療一系列疾病,比如特定類型的免疫缺陷、視網膜黑內障、白血病、骨髓瘤、血友病和帕金森氏病等,并已取得廣泛成功。現在,這個神奇的進程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在不久的將來,同樣神奇的技術將會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基因療法是指將外源基因導入靶細胞從而糾正或補償基因缺陷表達異常引起的疾病。近些年來,基因療法臨床試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多項基因療法項目相繼在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家獲批上市,而且基因療法的治療對象也從單基因遺傳病逐步拓展到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中。 那么,近期科學家們在基因療法研究領域又
細胞免疫療法是癌癥治療的最新領域,在其中誕生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CAR-T療法都在癌癥治療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通過采集外周血中的免疫細胞進行分離體外培養,再進行基因工程修飾之后再回輸到體內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在血液瘤方面的治療效果顯著。 2016年,以CAR-T免疫細胞治療為代表的細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基因剪刀 使用CRISPR基因調控技術直接操縱細胞基因組,研究人員將老鼠的皮膚細胞變成了誘導多能干細胞。曲面加速光束 美國和以色列科研團隊實現了光束軌跡偏移。此實驗可用于模擬廣義相對論現象。幽靈粒子 來自太空的一個高能中微子橫穿南極洲“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科學家認為其來源可能是耀變體。探訪“
201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納入改變未來十大醫療的12大創新發明列表中。今年,國內媒體諸如文匯報也發布,“黃斑變性、糖尿病、帕金森病、脊髓損傷等疾病,既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也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痛苦,能帶來突破性治療進展的,非干細胞治療莫屬”。 糖尿病是一種擁有上億病人群體的疾病
“性感染的最小年齡才13歲,最大的86歲。” 提到這兩個數字,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性病艾滋病門診主任孫麗君神情黯然。 13歲,花樣年華;86歲,耄耋老者。他們本不應該被艾滋病毒“俘獲”,更不可思議的是通過性行為。 也許有人認為這只是兩個極端的個例。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
隨著科學家們發現了能夠幫助人們成為世界級短跑選手或打破紀錄的滑雪選手的基因,獎牌是由艱苦卓絕的努力以及無數淚水和汗水凝聚而成的觀點開始讓人覺得有點過時了。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設在波士頓的優越風險管理公司的一名常務董事史蒂夫·格蘭斯和他的同事胡安·恩里克斯合寫了一篇文章并刊登在英國《自
在醫學領域,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也包括轉基因等方面的技術應用。也就是將外源基因通過基因轉移技術將其插入病人的適當的受體細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產物能治療某種疾病。修改人類DNA的第一次嘗試是由Ma
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昨日,我們選擇“中國”作為藥明康德年度關鍵詞,共慶這個中國醫藥自信走向世界的時代。今天,藥明康德微信團隊選擇“基因療法”作為我們的年度盤點對象,以記錄這一重磅臨床突破在今年為人們帶來的驚喜。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款基因療法獲批 今年8月,醫藥行業迎來里程碑——由諾華(N
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昨日,我們選擇“中國”作為藥明康德年度關鍵詞,共慶這個中國醫藥自信走向世界的時代。今天,藥明康德微信團隊選擇“基因療法”作為我們的年度盤點對象,以記錄這一重磅臨床突破在今年為人們帶來的驚喜。 三款基因療法獲批 今年8月,醫藥行業迎來里程碑——由諾華(Novartis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組分和效應細胞,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外來病原體和殺傷癌細胞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為大家帶來近期關于T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些學習進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殺傷性T細胞引發惡病質產生 DOI:10.1038/s415
英國著名雜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近期《Nature》下載論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6年11
一、克隆的早期研討 克隆一詞是英文單詞clone的音譯,作為名詞,c1one通常被意譯為無性繁衍系。同一克隆內一切成員的遺傳構成是完整相同的,例外僅見于有突變發作時。自然界早已存在自然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克隆,例如:同卵雙胞胎實踐上就是一種克隆。但是,自然的哺乳動物克隆的發作率極低,成員數
一、克隆的早期研討 克隆一詞是英文單詞clone的音譯,作為名詞,c1one通常被意譯為無性繁衍系。同一克隆內一切成員的遺傳構成是完整相同的,例外僅見于有突變發作時。自然界早已存在自然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克隆,例如:同卵雙胞胎實踐上就是一種克隆。但是,自然的哺乳動物克隆的發作率極低,成員數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 最初是在骨髓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其中最后一項是本年度最受歡迎的科學發現。日本神岡天文臺的地下探測器探測到了穿越地球295公里的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來源:《自然》網站
盡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質疑,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基因測試新技術 新概念造影劑“納米MRI燈” 巴西轉基因大豆 記錄DNA數據 具隱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擬效果圖) 耐水性超薄太陽能電池 美 國 基因編輯技術火熱 干細胞研究獲突破 美科學家開展了該國首個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應用前景奇妙的克隆克隆技術已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1)培育優良畜種和生產實驗動物;(2)生產轉基因動物;(3)生產人胚胎干細胞用于細胞和組織替代療法;(4)復制瀕危的動物物種,保存和傳播動物物種資源。以下就生產轉基因動物和胚胎干細胞作簡要說明。克隆山羊轉基因動物研究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