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20日,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組織專家組先后對中科院化學所主持的中科院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分子的化學組裝與分子納米結構的研究”和“仿生微/納米結構材料的制備”進行了結題驗收。 由萬立駿研究員主持的“分子的化學組裝與分子納米結構的研究”項目緊密圍繞分子的化學組裝與分子納米結構研究中的基本科學問題,在分子納米結構的構筑與調控、功能納米結構材料及其在傳感、能源、環境和催化中的應用探索、生物單分子的檢測、富勒烯類材料、相關的分子納米器件研究以及掃描探針顯微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支在國內外有相當競爭力的研究隊伍,并開展了廣泛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 江雷研究員主持的“仿生微/納米結構材料的制備”項目圍繞特殊微納米生物結構及仿生制備的基本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從微、納米結構揭示了生物表面產生特殊浸潤性的原因,制備了多種超疏水性表面材料,開發了多重響應的表面浸潤性開關材料;以具有核-殼結構的單分散聚合物......閱讀全文
08年中科院院長獎、導師獎、優博論文及各類獎學金揭曉 根據中科院人教局科發人教字〔2008〕192號、194號和26號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類獎學金、獎教金和優博論文經各單位評審推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評,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終審,現結果已全部揭曉。獲獎名單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4月19日,2016國際熒光前沿技術高端論壇(2016 FluoroFest)在北京大學開幕。FluoroFest 是一個全球性的熒光學術論壇,旨在促進相關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交流最新熒光技術,推動跨學科及領域的經驗分享與合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4月23日,中國化學會第22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圓滿落下帷幕(相關報道:第22屆全國色譜會在滬召開 5位專家獲中國色譜貢獻獎)。閉幕式前,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研究員、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關亞風研
近日,湯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發布了2016年全球高引作者 (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6)初步榜單,18個學科領域的183名中國學者上榜,總體人數僅占全球高引榜單的6%,顯示我國高引作者比例仍然偏低。但通過學科與單位分析,可以發現一些富有啟迪
2016年度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授獎建議名單公示(通用領域) 根據《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條例》和《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經11月9日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評審委員會(通用領域)評審,形成了2016年度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授獎建議名單(通用領域),現通過中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1月24日-26日,以“中國質譜新時代”為主題的2018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廣州盛大召開(相關報道:2018年中國質譜大會羊城開幕 2000人共慶中國質譜新時代)。在精彩的大會報告后(相關報道:2018年中國質譜會大咖秀 聚焦質譜新應用),會議也安排了多個分會場報告
近日,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揭曉。其中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包信和院士的項目《納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轉化中的應用》獲陳嘉庚化學科學獎,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黃正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化學科學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生命
2018年10月20日,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18年光譜年會開幕式暨40周年慶典在青島舉辦(相關報道:慶祝中國光譜40年 構建中國光譜新時代)。在第一天的大會報告之后(相關報道:古人學問無遺力 今有分子光譜百家鳴),組委會也安排了精彩分會報告。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合作媒體為您帶來紅外
2014年4月21日,為期兩天的第十屆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在威海圓滿閉幕。在閉幕式中,北京大學劉虎威教授頒布了第十屆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的18個優秀墻報獎和8個優秀報告獎的獲得者。 北京大學 劉虎威教授 作為兩個獎項的贊助商——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辦,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于2018年6月17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落幕。本屆學術會議6月15日開幕,持續三天,5個論壇,14個主題學術分會吸引了廣大專家學者近三千人的研討和交流,盛世壯觀。會議現場 閉幕式上由南
開欄寄語: 2016年10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將迎來60周歲生日。60年來,幾代化學所人不懈努力,頑強拼搏,勇攀高峰,形成了“創新、求是、團結、奉獻”的優秀文化,為我國科技事業、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化學所以基礎研究為主,正在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0月20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20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由中國光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18年光譜年會”在山東省青島市銀沙灘溫德姆至尊酒店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承辦。國內外光譜及相關領域的院士、知名專家學
《自然—納米技術》:拓展了磁性納米顆粒的應用范圍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研究小組的《氧化鐵納米顆粒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一文,日前在9月份出版的《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發表。該刊物同時配發的評論文章《氧化鐵納米顆粒:蘊藏的功能》稱:“閻錫蘊、柯沙和同事們首次發現氧化鐵納米顆粒具有類
分子材料和器件主要探討共軛有機、高分子的設計與合成,研究其聚集態結構、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光電磁物理性質及相關現象、制備器件并研究其性能,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又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有機化合物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是不導電的。但是,研究發現共軛有機、高分子在固態下具有導電性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4月17日,中國化學會第十八屆全國有機分析及生物分析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復旦大學召開。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玉奎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鞠熀先教授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活體分析化學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的陳義研究員等眾
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5月30日下午在北京揭曉并頒獎,共有6個項目獲得陳嘉庚科學獎,6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6個獲獎項目包括:《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機器”在固體表面的構筑與物性調控》獲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納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轉化中的
關于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以下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昶樂 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群峰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藍宇 男 重慶大學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以下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6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昶樂 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程群峰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藍 宇 男 重慶大學 呂 琨 男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孫永福 男 中國科
中國化學會2015年度啟動第三屆中國化學會-贏創化學創新獎,根據中國化學會-贏創化學創新獎條例規定,經贏創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將第三屆中國化學會-贏創化學創新獎授予吳驪珠(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和楊振忠(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二人。本會和贏創德固賽(中國)投資
開欄寄語:2016年10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將迎來60周歲生日。60年來,幾代化學所人不懈努力,頑強拼搏,勇攀高峰,形成了創新、求是、團結、奉獻的優秀文化,為我國科技事業、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化學所以基礎研究為主,正在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術創新研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4月21日,中國化學會第22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在滬召開(相關報道:第22屆全國色譜會在滬召開 5位專家獲中國色譜貢獻獎 相關報道:中國化學會第22屆全國色譜會大腕共享色譜分析新技術)。第22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樣品制備分會場同期舉辦,此分會既是樣品制備領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1月24日-26日,2018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廣州東方賓館盛大召開。本次大會包括一個報告主論壇,21個主題分論壇,共300余場演講報告。在“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上,數十位業內專家學者帶來精彩的演講報告,吸引參會人員駐足聆聽。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活動的合作媒體,
中科院科研裝備研制創新成果調查:啟動交叉科學發展“探路燈” 王大珩院士和《現代科學儀器》主編胡柏順在《加速發展我國現代儀器事業 迎接21世紀挑戰》一文中寫道: 當今科學儀器技術最引人注目的發展是在生物、醫學、
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前排左三)等會見出席第331次香山科學會議的美國NIH副院長 Michael Gottesman博士(前排右三)等美國科學家。 以“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為主題的第331次香山科
萬立駿 3月27日下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干部大會上,中組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萬立駿擔任中國科大校長的決定。萬立駿院士,正式成為該校第九任校長。 出生于1957年的萬立駿,是一位成果豐厚的物理化學家,此前擔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兼任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主任,中科
最近,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成功構筑了分子光動力控制釋放納米器件,該納米器件有望在醫學診斷、藥物輸送、化學過程控制與檢測等方面獲得應用。該工作為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祝迎春與日本AIST研究結構研究員Fujiwara Masahiro共同協作完成,研究工作作為“Hot Paper”發表在國際著名雜志
超高靈敏度探測和超高空間分辨率成像是所有光學探測和成像工具的終極奮斗目標,將二者結合起來將成為揭示微觀世界物理和化學現象及其本源機理的強大武器。拉曼光譜通過光與分子的非彈性散射光譜信息揭示分子內部的轉動和振動形態,是識別分子化學結構的有效手段,也是研究分子結構變化的重要工具,已經廣泛應用于自然科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通過同時調控無機半導體納米晶的波函數分布和表面受體分子的構型,采用時間分辨光譜,觀測到無機/有機界面三線態能量轉移中的“Through-space”與“Through-bond”機制,并基于此實現高效的分子三線態敏化和三
5月31日上午,第六屆學部學術年會化學部學術報告會在京西賓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同步舉行,12位院士和1位外籍院士帶來了精彩的報告,60余位院士以及400多位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學生參加了不同分會場的報告會。 在京西賓館舉行的是外籍院士報告會和化學領域宏觀戰略報
董振超(右二)與學生進行課題討論 6月初,世界上最負盛名和最權威的綜合性自然科學期刊之一《自然》雜志正式發布一項由我國科學家首先實現的重大成果——亞納米分辨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使得單分子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學拉曼成像變為現實,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納米,受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