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本來是個帶有光輝色彩的褒義詞,但原本應該自然而然過期腐朽的東西變得“不朽”起來,可就成大麻煩了 食品過期變質或者因保存不善而變質絕對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連續的降雨令空氣濕度很大,接連有消費者投訴在超市里買出來的月餅未開封已發霉長毛了。“這不是保質期還沒到嗎?”消費者不解地問。筆者最近一次與變質食物的“親密接觸”,是本月初搭乘南方航空的班機前往上海時,竟然在機上喝到了嚴重變味的椰汁,那難受的異味生生叫人要把腸子都嘔出來!奇怪的是,空姐們很委屈地仔細認著產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有效日期:“明明沒過期呀,怎么就變味了?” 然而,正當筆者深為食品在保質期內的腐壞現象感到困惑難解時,朋友卻在憂慮一個相對的問題:有些食品早都過了保質期啦,為什么就有本事經年“不朽”呢? 同樣是月餅,這邊你買到了未開封就霉得發毛的,那邊他卻有“裸身”過期了三個月仍然不朽的神奇月餅。南寧市民周先生就想起去年的事情。去年中秋節,周先......閱讀全文
共同打造高質量的生活,歡迎收看《每周質量報告》。一根雪糕中含有十幾種食品添加劑,一塊蛋糕中也含有十幾種食品添加劑,一盒方便面中甚至含有二十幾種食品添加劑,可以說食品添加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而在不少消費者的眼中,食品添加劑已經成為了不安全食品的代名詞,甚至很多消費者認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越大
蘇丹紅、孔雀綠、三聚氰胺……近兩年,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關注,這些因為非法添加而出現的化學名詞,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2008年12月,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發出通知,
排骨湯真的能補鈣?奶白色的湯比清湯更有營養?打著“純天然”、“無添加”的食品比普通食品更“高大上”嗎?在昨天舉辦的第四屆食品安全科普創新公益大賽“爭做食安小衛士”活動中,上海進才中學北校的小同學們迎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食品安全公開課,來自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的食安“大咖”阮光鋒主任為孩
央視CCTV2《今日觀察》3.15在行動,播出《蜜餞竟然如此加工!》,以下系節目實錄: 部分蜜餞生產廠家的生產環境骯臟不堪,工人隨意添加添加劑,偽造檢測報告,隨意更改生產日期……一些蜜餞加工廠的制作過程觸目驚心。那么,這些看起來非常鮮艷的蜜餞是怎么樣加工生產出來的?究竟又流向了哪里?在瞞天
"所有的食品添加劑對人體都沒有害,但不能超過使用范圍和最大使用量。"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食品學院教授、北京市政協委員孫寶國做客千龍網?中國首都網2014兩會訪談間,為食品添加劑"正名". 在訪談中,孫委員詳細介紹了食品添加劑的性質、作用,他頻頻拿"鹵水點豆腐"舉例:"中國人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食品中可能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 4月22日,北京新發地一家大型食品添加劑超市的工作人員在整理貨架。 擅自擴大食品添加劑使用范圍,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或本身質量有問題的食品添加劑等,已
全國食品安全周近日舉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聘請專家通過展覽演示、科普座談等形式,向公眾講解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相關知識,針對公眾提出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是否必要”等公眾關心的問題,中國疾控中心營養專家劉兆平說,食品添加劑不等于非法添加物,規范使用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現
隨著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讓一些自稱手工無添加、生產原生態的“自制食品”成為了消費者青睞的對象。但通過媒體曝光和記者調查發現,這類食品并非絕對安全,而一些看似純天然生產方式,實則暗藏食品安全隱患。 土榨油看似原生態實存安全隱患 5月7日,有媒體則曝出了土渣油致癌物嚴重超標的新聞。報道中,市
【導語】離中秋節不到一個月,月餅也已大規模上市。廣州商業總會預測,今年廣式月餅出口情況嚴峻,已有多個國家禁止收寄中國月餅。 對于月餅企業來講,海外華人的消費是一塊巨大的蛋糕。然而,今年廣式月餅卻因“出口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局,不得不拼命擠占國內市場。
很難想象,你在燒烤攤和飯店里吃的羊肉串,很可能就是鴨肉、雞肉等制成的,其羊肉味竟是來源于羊肉粉、羊肉精膏等添加劑。王某原是農民,在得知做假羊肉串賺錢后,就鋌而走險,在短短三個月內就售出17余萬元的假羊肉串。最終她為自己的行為吞下苦果,被判刑一年。 昨天,記者從市公安局獲悉,今年以
酷暑時節冷飲大賣,冰淇林、雪糕更是成為孩子的“消暑圣品”。不過,一支雪糕中動輒就是十幾種添加劑的數字令很多人恨不得將雪糕劈成兩半,一半入口、一半丟棄,以此來保持“心理平衡”。那么,美味的雪糕到底動用了多少添加劑?添加劑本身真的有那么可怕嗎?本期美食專刊將由冰棍入手,揭開添加劑的真相。 中國
以往,北京的胡先生每個月都會帶女兒吃一次麥當勞,可最近他卻不敢了。原來最近網上盛傳一個實驗:美國的布魯索大媽將麥當勞開心樂園餐放在自家通風處,一年后漢堡包和薯條只是干硬變色,并沒像通常的面包那樣發霉腐爛。布魯索懷疑是過量添加防腐劑所致。 聽說可能有防腐劑,胡先生怎么也不讓女兒吃了,“以前說
【編者的話】 從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從地溝油到染色饅頭,問題食品此起彼伏。 我們不禁要問,屢屢強調嚴厲打擊,為何卻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食品安全問題,到底如何整治? 繼“追問保障房”之后,人民網強國論壇和人民日報社會版聯合主辦的“追問·民生”系列再次策劃了“追問食品安全”,相關專家應邀
琳瑯滿目的食品色彩鮮艷,香氣誘人,令人垂涎欲滴。可當消費者一看到食品包裝袋上那長長的配料表,里面充斥著各種食品添加劑:香精、色素、防腐劑等,不免躊躇。 食品添加劑有利于食品的保藏和加工制作,保持或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增加食品的品種和方便性。然而一直以來,有關食品添加劑的傳言總是不斷冒出來刺激
目前市場上很多食品都單獨將“不含防腐劑”作為賣點來宣傳。這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消費者,引起消費者對食品防腐劑的恐懼。然而據食品專家表示,按照國家標準來使用防腐劑是對食品安全的一種保證,防腐劑多數都會由人體消化,合理使用對人體是無害的。 多數食品標注“不含防腐劑” 記者在商場超市隨處可以
3月的上海,迎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玉蘭花開滿街頭,帶來濃濃的春意。對食品領域來說,如何在滿足消費者健康需求的同時,生產出更多創新產品,讓大家吃的更營養、更放心,更美味,是整個行業共同的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必定離不開科技創新。3月20-21日,由《食品工業科技》雜志社聯合食品伙伴網共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政府應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力度,同時引導消費者養成“安全飲食”的習慣。一些國家禁止電視在晚上9點前播出對身體健康不益的商品廣告;有的國家禁止銷售商在學校附近出售垃圾食品。 近日,有媒體報道,人們習以為常的蛋糕、冰淇淋、咖啡等食品中,
別誤讀“食品添加劑” 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加了鹽酸克倫特羅的瘦肉火腿、加了多樣氨基酸的牛肉膏……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了各方的高度關注,這些原本陌生的化學名詞因為與人們熟知的食品聯系在一起而變得家喻戶曉。食品添加劑已經逐漸成為牟利、違法、
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加了鹽酸克倫特羅的瘦肉火腿、加了多樣氨基酸的牛肉膏……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了各方的高度關注,這些原本陌生的化學名詞因為與人們熟知的食品聯系在一起而變得家喻戶曉。食品添加劑已經逐漸成為牟利、違法、傷害、甚至是毒品的代名詞。 4月21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
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加了鹽酸克倫特羅的瘦肉火腿、加了多樣氨基酸的牛肉膏……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了各方的高度關注,這些原本陌生的化學名詞因為與人們熟知的食品聯系在一起而變得家喻戶曉。食品添加劑已經逐漸成為牟利、違法、傷害、甚至是毒品的代名詞。 4月21日,國務院下
今年在進入月餅產銷旺季的時候,月餅外銷受挫,國外借著加強食品安全的理由,不斷抬高門檻,把中國食品擋在門外,提前引發了南方等市場的月餅降價促銷的高潮。 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認為,美國限制我國月餅等產品的出口,名義上打的是食品安全的旗號,實際上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面對挑釁
寶寶面、兒童餅干、兒童醬油……近年來,以兒童為主要消費對象的食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兒童食品在孩子們膳食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但是,我國對兒童食品卻無明確的概念和標準,因兒童食品引發的消費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近日,中消協針對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發布了相關消費警示。 調查 價格高概念新兒童食品漸成消費
寶寶面、兒童餅干、兒童醬油……近年來,以兒童為主要消費對象的食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兒童食品在孩子們膳食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但是,我國對兒童食品卻無明確的概念和標準,因兒童食品引發的消費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近日,中消協針對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發布了相關消費警示。 調查 價格高概念新兒童食品漸成消費
“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據調查,現行體制下,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要依靠上級返還的收費罰款來“解決”,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執法為利”。此外,來自一些地方政府的壓力,也削弱了監管力度
整個5月,幾個食品安全相關的DIY(Do It Yourself的縮寫,意為自己動手做)實驗接連成為熱點。 名為“化學老師勾兌果汁”的一段視頻被近千家網站轉載。演示者用水和各種食品添加劑瞬間合成“果汁”;揚州大學幾個大學生在實驗室里用皮革液制作老酸奶,試圖以此與正常老酸奶對比;廣州一
在超市為孩子選擇食品,一邊是普通品種,一邊是標有"兒童"字樣的貨品,你會選哪樣?在記者隨機調查中,八九成家長偏向選擇后者。而有心的家長對照其營養成分表,卻發現所謂"兒童專用"食品,在成分上和成人沒有太大差異。有些追求色、味的兒童食品,其添加劑的使用甚至更甚。據記者了解,在我國各項食品相關標準中,
【導語】盤點近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甲醇、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化學物質的危害讓人心驚膽顫,而并非如一些媒體報道的食品添加劑所為,因此,消費者應該形成正確的認識,繼續打擊、曝光不法商家,避免非法添加有害物質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促進食品安全管理的良性開展。 圖片說明:危機重重埋伏,食品安全問題—
6月1日,《食品安全法》就要正式實施了,這對食品行業潛規則,將是一次嚴厲的拷問。6月1日,是食品行業潛規則的大限嗎?6月1日之前,先讓我們看看,哪些潛規則將首當其沖…… 潛規則一:皮革“蛋白粉” 皮革蛋白粉,一種以制革
非轉基因食品 真健康還是假宣傳? 超市的貨架上,各種標注“非轉基因”、“無添加”、“零添加”的食品不在少數。很多消費者認為這樣的食品一定更加健康,雖然價格偏高也無所謂。對此,專家認為,商家炒作“非轉基因”、“零添加”,主要是利用消費者對轉基因和食品添加劑的非理性認識,暗示自己的產品更優越,從而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趙竹青)紛擾的信息之下,真相究竟如何?日前,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8月科學流言榜”,解答了“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喝純凈水會讓人形成酸性體質,導致鈣流失”等11條流言背后的科學真相。 1. 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