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4-09 09:22 原文鏈接: 民族藥干嘛要用西方食品的標準?

      3月26日,在2014年度青海省科技獎勵大會上,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食品藥品檢驗所、青海省藏醫院研究院、西藏自治區藏醫學院、甘肅省藏醫藥研究院、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藏醫院共同承擔完成的“藏藥安全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榮獲2014年度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藏醫藥研究領域榮獲青海省科技進步獎項,并不是第一次,但這次意義格外不同。

      “安全、有效、可控是所有醫藥體系共同面臨的難題,但是不同傳統的醫藥體系,不同的發展狀況,問題不同,解決方式不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青海省藏藥藥理與安全性評價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也是該項目課題組的組長魏立新博士說,“藏醫藥有其獨特的用藥理念,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身為研究藏醫學的科學家,我要帶領團隊做的,就是用現代科技手段揭開藏藥神秘的面紗。”

      被“標準”的藏醫藥

      “中醫藥走向世界,人家不承認,認為重金屬超標。藏醫藥走向內地,很多人也不接受,說全是礦物藥和重金屬,我們不敢吃。”說起當下藏藥所處的尷尬境地,魏立新直指要害。

      2013年,同仁堂“健體五補丸”被檢測出汞含量超標,遭香港衛生署發布公告召回。近兩年過去了,魏立新仍然記憶猶新。這次事件也讓多家老字號中藥品牌均卷入了重金屬超標的爭議風波。沿襲百年的中藥制劑由于缺乏對藥物成分深入系統的毒理學研究,面對不同維度的各種標準,境遇尷尬,有苦難言。

      多少了解點藏醫藥的人都知道,重金屬在藏醫藥中的運用非常普遍。“佐太”被視為藏藥中的至寶,其秘而不宣的炮制工藝讓藏醫藥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事實上,它是歷代名藏醫通過對劇毒水銀進行特殊炮制加工而得到的具有奇特療效的制劑,也是生產“七十味珍珠丸”等珍寶類藏藥的主要原料,被雪域人民尊奉為“眾藥之王”,但就是這眾藥之王,重金屬含量超標。

      藏醫藥歷史悠久,在上千年的臨床實踐與應用中,很多藏藥制劑并沒有顯示出其明顯的毒性。但時代發展至今,由于重金屬超標問題,市場對藏藥在安全、藥效、質量控制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藏醫藥發展進入瓶頸期,舉步維艱。

      “重金屬超標,超的是什么標?”作為多年從事藏醫藥研究的科學家,魏立新有點兒憤慨,“是以西方對食品的標準來要求我們的藥品,才會有這么大的問題。”

      “佐太”究竟有沒有毒

      藏藥佐太重金屬安全性評價工作的開展由來已久,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有不少科學家投身到這項工作中。

      早在1956年,發生在日本水俁灣的水俁病事件,把汞推到了風口浪尖。當時工業廢水中排放的大量汞經過水生物食用后,轉化成了溶于水的甲基汞。甲基汞是一種有機汞,水俁灣的魚蝦因此受到污染,被污染的魚蝦又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甲基汞借助魚蝦進入人體內被腸胃吸收,侵害腦部和身體其他部分,從而制造了震驚世界的水俁病。人們因此談汞色變,也對汞的其它化合物做了很多研究,但唯獨對硫化汞的研究寥寥。

      中藥中的朱砂,藏藥中的“佐太”含有的汞就是硫化汞。硫化汞是汞的另一種化學形態,是一種無機汞,極難溶于水。既然極難溶于水,它究竟能不能進入體內?如果能進入體內,它又如何被吸收轉化?如果硫化汞在體外是無毒的,是不是有可能進入腸道后被微生物給轉化成甲基汞,進而對身體產生毒性?這一系列問題正是魏立新團隊項目研究中最核心最棘手的問題。

      “我們研究的結果是,它進去了,因為我們從實驗動物的腦子里測到了汞,從血液里、肝臟里、骨頭里都測到汞了。說明這個難溶性的汞是進去了。但是,它是以什么方式、形態進去的,我們還在研究。”說到這一點,魏立新非常開心。這一結果在整個藏藥重金屬安全性評價工作中意義非凡。為了檢測常規設備無法檢測到的硫化汞,魏立新及其課題組創造性地運用了同步輻射技術,不僅檢測到了微量汞的含量,還能初步判斷出它的化學形態,對解決之后面臨的藏藥重金屬有效性和可控性問題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這也意味著,項目組突破了制約藏藥發展的重金屬安全性評價技術的世界級難題。

      “佐太在醫師指導下按臨床劑量吃的時候,沒什么毒性,這是得出的初步結論。”魏立新如是說。

      藏藥標準的力量

      藏醫藥之所以神秘,個中緣由錯綜復雜。

      以“佐太”炮制工藝為例,青海、西藏、甘肅、四川各地都是自成一統、密不外傳,其中有經濟的緣由也有派別的較量。由于佐太炮制工藝長期被作為一種秘密的“絕技”師徒相傳,在某些地區曾有過多次失傳。近代的炮制工藝是由西藏自治區措如·次朗大師根據文獻記載和多年的經驗整理,于上世紀70年代末恢復的。為了普惠大眾,措如·次郎大師在各個藏區藏醫院傳授佐太炮制技術,讓一度失傳的工藝得以繼承和發展。但是“佐太”制作原料之多、程序之復雜、派別之紛爭是外人難以了解的,對其進行科學的整理分析進而闡述明晰是件極其困難的事。藏醫藥歷史悠久,以統一的藏藥標準將藏醫藥發揚光大,是很多投身藏醫藥研究領域的科研先輩們畢生的心愿,但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

      “整合藏醫藥資源才是本項目最大的收獲。”魏立新說,“這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需要各方協調來做的事。”為了能夠聯合青海、西藏、甘肅、四川等幾個主要藏族地區一起進行項目攻關,魏立新沒少碰壁,但憑借豐厚的專業知識和誠摯的意愿,各個機構的大門最終都向魏立新的團隊敞開了。

      “佐太”炮制工藝闡述的難點,一是輔料,二是程序。傳統工藝中,佐太的炮制有70種輔料之多,經藏醫院老大夫鑒定合格的輔料都被送往魏立新團隊的實驗室,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分析成分,得到成百萬的數據需要整理歸納、分析,工作量之大,常人難以想象。“70多種輔料,除了幾種動物的之外,其它植物的都基本搞清楚了。”魏立新坦言,傳統炮制工藝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部分,需要從科學角度出發,審慎地做出解釋。

      有了對“佐太”輔料及其炮制工藝的科學性闡述,魏立新及其科研團隊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集成藏藥產品的質量控制技術,幫助企業制定標準,規范藏藥生產。項目制定并由青海省藥監局頒布藏藥材炮制規范品種244個,制定與提高國藥準字號企業標準97項。這兩個數據對于藏藥生產企業,特別是標準化程度相對較低的企業而言,無異于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參與項目科研的8家青海境內藏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6.06億元,新增利稅3.36億元。其中青海久美藏藥藥業公司,2001年進行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合作時,其總資產僅為300萬元,到2013年項目完成時,已實現銷售收入2.4億元。

      “西醫在朝,中醫在野,民族醫藥流落在江湖”。魏立新用這句話概括了包括藏醫藥在內的民族醫藥目前的發展現狀。藏醫藥在民間,特別是在廣大的藏區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只是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因不被了解而不被接納的問題。作為民族醫藥領域的科學家,他的工作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解釋清楚藏藥的安全、有效和可控性問題。“藏藥安全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榮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藏醫藥研究近20多年取得的成果,但對藏醫藥有效性的論證研究才剛剛開始。

      “從長遠來看,我們在藏藥重金屬問題上如果能繼續突破,整個藏醫藥產業將會以幾何指數來增長。”魏立新說,“我們通過科技手段把藏醫藥安全、有效、可控問題解釋清楚了,藏醫藥就會迎來發展的春天。”

    相關文章

    重金屬毒性調控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海岸帶生態系統過程與環境健康組博士生孫碩、碩士生陳香華等人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聯合資助下,在重金屬毒性調控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

    科學家發現長壽新基因

    西南大學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代方銀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研究中揭示了其延緩衰老和延長壽命的機制。日前,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訊》在線發......

    港大研究揭嫦娥六號月背著陸點隱匿巖漿活動

    中新社香港8月27日電(記者韓星童)香港大學(港大)27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侵入式巖漿產物在嫦娥六號著陸區分布廣泛,有助科學家將來認識月球背面其他區域。早前,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完......

    研究解析喀斯特流域徑流和產沙變化影響因素

    西南喀斯特區頻發的極端降雨、獨特的水文地質結構、淺薄且分布不連續的土壤、復雜的地貌類型以及高異質性景觀與流域徑流和產沙密切相關。但這些影響因素耦合疊加在一起,導致采用傳統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研......

    非晶形成條件研究新發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團隊利用機械合金化方法系統探索了玻璃形成能力與力致非晶能力的關系,研究揭示了非晶形成條件。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材料雜志》(ActaMaterialia)。目前......

    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質——重金屬

    新版中國藥典四部指導原則9302“中藥有害殘留物限量制定指導原則”中對中藥材種的鉛、砷、鎘、汞、銅的一致性限量指導值進行比對和風險評估,以及完善砷、汞形態價態測定法尤其需要關注烏藥、射手、巴戟天、青蒿......

    研究發現:我國被子植物的瀕危狀況南方比北方更嚴峻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探討了我國被子植物滅絕風險的空間分布和驅動因素,他們發現,我國被子植物的滅絕風險在空間上顯著聚集,整體來看,被子植物的瀕危狀況南方比北方更嚴......

    這群年輕PI聚餐擼串侃出篇《細胞》

    餐擼串侃出篇《細胞》 松弛感是一個網絡熱詞,那么科研人的松弛感是怎樣的?一群由不同單位年輕PI(課題組長)等組成的科研有緣人找到了答案。他們分別是西湖大學研究員解明岐、浙江大學研究員邵佳偉、......

    新研究揭示天敵昆蟲蠋蝽“死而復蘇”的奧秘

    記者5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天敵昆蟲保護與利用創新團隊研究發現,天敵昆蟲(可以寄生或者捕食其他昆蟲的昆蟲)蠋蝽體內解毒代謝和神經遞質再平衡共同作用,可使其在接觸殺蟲劑高效氯氰菊酯后......

    抗衰老BCL2抑制劑治療免疫性皮膚病有新策略

    記者8月2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皮膚病醫院的陸前進、吳海競和龍海教授科研團隊在JournalofDermatologicalScience、EuropeanJ......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