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春
昨天(9月13日),“打假斗士”方舟子微博再爆料,透露包括4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在內的6人實名舉報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三院院士”學術腐敗。此消息一公布,輿論一片嘩然。
昨天中午,方舟子微博說:“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季倫、陶益壽、林培、祖康祺等6人實名舉報:原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石元春在任期內利用職權竊取他人治理黃淮海鹽堿土的成果,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騙取國家和省部級多項獎勵以及陳嘉庚農業科學獎和何梁何利農業科學獎。”
記者看到,9月11日,新語絲網站已掛出實名公開舉報信《中國學術腐敗第一貪——揭露、控告原北京農業大學校長、“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學術腐敗》。而據資料顯示,被舉報人石元春,以及舉報人李季倫、陶益壽、林培等都年過八旬,其中,李季倫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陶益壽、林培、祖康祺是中國農業大學土壤專家。另外兩名舉報人分別為曾任京農公司副總經理的楊智泉、中國農業大學助理研究員田向榮。
舉報信指出,石元春“離任校長后要做農業企業家,竊取他人科研成果,騙取深圳市委信任,投資數千萬元,分別在深圳和北京成立綠鵬公司,自任董事長。結局是肥了自己,虧了國家,最后不得不廉價拍賣。時至今日他又以生物質能源權威自居,到處忽悠領導和群眾,我們這些知情人和受害者實在難以容忍這樣一個巨貪在我國教育界和科技界興風作浪,有義務剝去他的偽裝,顯露其真實面目。”
同時,舉報信還列出了石元春的“四宗罪”:“學術成就與貢獻弄虛作假,把前人理論說成是自己的新理論,剽竊他人成果等”;“黃淮海平原鹽堿消退是地下水自然下降的結果,而石利欲熏心,竟然不顧客觀事實,貪天功為己有”;“石元春以權謀私巧取豪奪”;“石元春獲獎另有內情”。
舉報信列舉對石元春道德學風的評論指出,石元春是“水分太多的虛假院士”,“會弄權術、會鉆我們社會空子、弄虛作假的、永遠喂不飽的、私欲太大的‘包工頭’”。
祖康祺教授揭露:“石元春說:‘曲周試區連續自動測試分析,可以一分鐘出14個數據,可以為黃淮海平原50個縣服務也吃不飽。’其實1982年耗資105萬從匈牙利引進的設備,至今15年連一個縣、一個鄉也未能服務。石只要個人能出名,不管國家損失。”
祖康祺曾任“七五”黃淮海攻關項目辦公室主任,他說:“‘七五’黃淮海課題主持人辛德惠因病住院,石元春靠主持單位北京農業大學校長的權力,奪取了課題主持人的身份,但石元春從未承擔實施工作,從未到過攻關研究現場。”
至昨天(9月13日)截稿,石元春沒有對此舉報作出回應。
近日,山西方創環境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創公司)和西安科納檢測校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納公司)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依法宣判。判處方創公司罰金二十萬元,沒收違法所得,判處公司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實驗......
在21世紀的今天,你見過手繪的實驗數據圖嗎?在一本“值得尊敬的”國際權威期刊上,竟充斥著大量“幼兒園水平”的手繪實驗數據圖:這些數據圖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異常交叉、斷裂和扭曲。這些奇葩論文是美國哥倫比亞大......
文|張晴丹兩年前,Science發表了歷時6個月的調查報告,猶如一記驚雷炸響了整個學術界:一篇被引2300多次、發在Nature上的重磅論文涉嫌造假。后來,作者同意撤回該論文,其一度被認為將是被引次數......
多年來,科學界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幾乎都建立在一個名為“β淀粉樣蛋白沉積”的假說上。在長達18年的時間里,基于這一假說的論文被視為該領域的奠基性研究。這一假說也以其深遠影響力指導著該領域的研究方向和新......
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全球森林的結構和功能,因此迫切需要預測哪些森林最容易受到未來更熱、更干燥的影響。2023年12月7日,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RobertHeilmayr等人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
近日,一場涉及神經科學和癌癥研究領域的造假風波席卷學術界。此次風波核心是美國科學院院士LaurieGlimcher。4月19日,Science雜志撤回了一篇2006年4月28日發表的論文,Laurie......
高校學生聯名舉報導師的風波再起。4月9日,北京郵電大學15名研究生共同舉報該校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鄭某師德失范。舉報者稱,鄭某差遣實驗室同學做了許多科研以外的事情,如長期代取大量快遞,開車接送其朋......
如果企業在線數據不達標,面對較高費用的脫硫處理設施,有沒有“捷徑”可以繞道而行?還真有。就簡單的三樣東西:塑料軟管、三通管件、氮氣瓶,而且安裝簡便,半小時完工。繼去年10月新京報記者臥底環境監測機構之......
近日,央視《焦點訪談》一篇名為《隱蔽的“神器”造假的數據》的新聞報道,揭露了山東滕州一起環保監測數據造假案件,再一次將環保人的眼光聚焦到監測數據造假上面。圖源:央視新聞企業動起“歪腦筋”隱蔽“神器”讓......
2023年,河南大學一教授的19篇文章在Pubpeer網站上被質疑存在圖片重復使用等學術不端行為。近日,論文的作者在Pubpeer上對一篇被質疑的論文進行了回應,表示已經向期刊方面提交了勘誤。截至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