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的臨床表現
一、運動障礙 (一)肢體癱瘓:四肢呈對稱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且常自下肢開始,逐漸波及雙上肢,也可從一側到另一側。通常在1至2周內病情發展至最高峰,以后趨于穩定,四肢無力常從遠端向近端發展,或自近端開始向遠端發展。四肢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腹壁、提睪反射多正常。少數可因錐體束受累而出現病理反射征。起病2-3周后逐漸出現肌萎縮。 (二)軀干肌癱瘓:頸肌、軀干肌、肋間肌、隔肌也可出現癱瘓。當呼吸肌癱瘓時,可出現胸悶、氣短、語音低沉、咳嗽無力、胸式或腹式呼吸動度減低、呼吸音減弱,嚴重者可因缺氧、呼吸衰竭或呼吸道并發癥而導致昏迷、死亡。 (三)顱神經麻痹:約半數病人可有顱神經損害,以舌咽、迷走和一側或兩側面神經的周圍性癱瘓為多見,其次為動眼、涌車、外展神經。偶見視神經乳頭水腫,可能為視神經本身炎癥改變或腦水腫所致,也可能和腦脊液蛋白的顯著增高,阻塞了蛛網膜絨毛、影響腦脊液的吸收有關。除三叉神經感覺支外,其他感覺神經極少......閱讀全文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的臨床表現
一、運動障礙 (一)肢體癱瘓:四肢呈對稱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且常自下肢開始,逐漸波及雙上肢,也可從一側到另一側。通常在1至2周內病情發展至最高峰,以后趨于穩定,四肢無力常從遠端向近端發展,或自近端開始向遠端發展。四肢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腹壁、提睪反射多正常。少數可因錐體束受累而出現
關于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的治療介紹
一、急性期 (一)脫水及改善微循環:一般先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靜滴,2次/日,7~10次。為一療程,以減輕受損神經組織的水腫、腫張、改善其血循環和缺氧狀態。同時配合應用改善微循環的藥物(706代血漿或低分子右旋糖酐)、10~14次為一療程。 (二)激素治療:輕癥可口服強的松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的病程和預后
本病雖較嚴重,經過及時而正確的救治,一般預后仍較良好。急性期后,輕者多在數月至1年內完全恢復,或殘留肢體力弱、指趾活動不靈,足下垂和肌萎縮等某些遺癥;重者可在數年內才逐漸恢復。病死率約為20%,多死于呼吸肌麻痹或合并延髓麻痹、肺部感染、心肌損害和循環衰竭等。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的病因分析相關介紹
概述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acute infectious polyneuritis)又稱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acute polyradiculoneuritis)或Guillain-Barre綜合征。主要損害多數脊神經根和周圍神經,也常累及顱神經,是多發性神經炎中一種特殊類型。 病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要點: ①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病前常有感染史; ②四肢對稱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包括顱神經); ③感覺障礙輕微或缺如; ④部分患者有呼吸肌麻痹; ⑤多數腦脊液有蛋白一細胞分離現象。 尚須與下列疾病鑒別。 一、脊髓灰質炎: 起病時多有發熱,肌肉癱瘓多為節段性且較局限,可不對稱,無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一)腦脊液:腦脊液的蛋白一細胞分離(即蛋白含量增高而白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加)為本病的典型癥狀之一。蛋白含量一般在0.5~2g/L不等,常在發病后7-10天開始升高,4~5周后達最高峰,6~8周后逐漸下降,也有少數病人肢體癱瘓恢復后,腦脊液蛋白含量仍偏高。但有些病人則腦脊液蛋白含量始終正常。故腦
多發性神經炎的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1.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 感覺異常(疼痛、麻木、過敏、減退)常呈手套、襪套式。 2.運動障礙 肌力減退、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晚期有以肢體遠端為主的肌肉萎縮。 3.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肢端皮膚發涼、蒼白、發紺或出汗障礙,皮膚
多發性神經炎的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1、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 感覺異常(疼痛、麻木、過敏、減退)常呈手套、襪套式。 2、運動障礙 肌力減退、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晚期有以肢體遠端為主的肌肉萎縮。 3、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肢端皮膚發涼、蒼白、發紺或出汗障礙,皮膚
多發性神經炎的臨床表現及診斷檢查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1.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 感覺異常(疼痛、麻木、過敏、減退)常呈手套、襪套式。 2.運動障礙 肌力減退、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晚期有以肢體遠端為主的肌肉萎縮。 3.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肢端皮膚發涼、蒼白、發紺或出
多發性神經炎的概述
多發性神經炎又稱多發性周圍神經炎,屬中醫痿證、痹證范疇。可由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感染、過敏、變態反應等多種原因引起,損害多數周圍神經末梢,從而引起肢體遠端對稱性或非對稱性的運動、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的疾病。另外,軀體各種癌癥也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炎,多在原發癥狀出現前發生,應引起警惕。多發性末梢神經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