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對外宣布發現脈沖星以來,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660余顆新脈沖星。
“中國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極大拓展了人類觀察宇宙視野的邊界。隨著性能的提升,“中國天眼”的科學潛力還將進一步顯現,幫助科學家研究各尺度宇宙,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等重要科學問題。
近日,正處于系統調試階段的稻城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DSRT)開展了我國首次基于射電圖像序列的脈沖星探測實驗,從連續射電圖像中成功識別出脈沖星閃爍。DSRT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太陽射電監測“綜合孔徑相機”,......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又稱大科學裝置,是推動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利器。春節過后,我國科研工作者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下面我們就通過遙感衛星數字地球技術一起去我國的幾個大科學裝置,感受......
1月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菂研究員領導的團隊,通過FAST平臺,采用原創的中性氫窄線自吸收方法,首次獲得原恒星核包層中具有高置信度的塞曼效應測量結果。3月18日,李菂領導的團隊通過分析包括FAS......
廣西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廣西相對論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副教授謝斐博士帶領國際團隊觀測發現,船帆座脈沖星風云X射線輻射的偏振度趨近理論預言的最大值,證實了輻射區域的磁場完美有序,對粒子加速機制模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142.shtm近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
射電頻率干擾(RFI)消除是射電天文領域信號處理的研究重點。消干擾方法創新對脈沖星測時等天文測量工作有改進意義。近期,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行星科學研究團組副研究員單昊及其合作者利用南山26米射電望遠鏡......
這是大國崛起關鍵性的十年,也是大國工程實現歷史性跨越的十年。“天眼”探空、“蛟龍”入海、“神舟”飛天、“復興號”馳騁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中國人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細數這十年,你會發現,天上飛的、地上跑......
在貴州深山的大窩凼里,有一群“追星人”,他們堅持絕對精準的科學精神,參與了“中國天眼”FAST從設計建設到調試運行的全流程,并不斷進行前沿探索。在國家天文臺FAST電子學實驗室,總工程師姜鵬正帶領團隊......
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660余顆新脈沖星。“中國天眼”已進入成果爆發期。 ......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對外宣布發現脈沖星以來,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660余顆新脈沖星。“中國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