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政壇叱咤風云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以其天賦異稟的記憶力和鐵腕的經濟國防決策聞名。然而在其執政后期,數據庫般的記憶天賦和縱橫捭闔的斡旋風范開始瓦解,鐵娘子的風采一去不返。此外,美國總統里根、文豪馬爾克斯、諾獎科學家高錕,這些人類最智慧的大腦,在阿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的侵襲下,不斷抽絲剝繭,忘卻了曾經的才情與砥礪。然而遺忘只是起點,最后患者會忘記自己最親近的人和最熱愛的事業,逐步耗竭的腦組織功能最終將無法支撐最簡單的運動、飲食甚至呼吸。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老糊涂”常常是帶有羞恥感的話題,許多人對于以阿茲海默病為代表的老年失智疾病仍然了解有限或者誤解重重。時至今日,中國阿茲海默病診療格局終于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我們已經了解國人的發病比率和本土患者基因突變特點。最重要的是,曾經在國內屈指可數的記憶專科門診而今已遍布大江南北,并且有許多神經內科的頂尖科學家坐鎮。曾被“東方之子”節目關注的首都醫科大學......閱讀全文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阿茲海默癥的發病機理與臨床治療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Acta Neuropathologica:阿茲海默癥、帕金森癥與亨廷頓癥的竟然具有如此相同之處! 最近由芝加哥大學研究者們做出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了阿茲海默癥、帕金森以及亨廷頓癥三大疾病的共同之
在最新上線的一批《自然》論文里,重磅研究層出不窮。昨天,我們報道了口服甘露糖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在今天的故事里,學術經緯將給大家介紹一項關于阿茲海默病的突破性發現。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近年來分子生物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堪稱里程碑。 說到阿茲海默病,我們的讀者朋友想必都不陌生。早在100多
北京時間今晨,美國《時代》周刊“2009年度十佳”盤點出爐,涉及新聞、政治、科學、藝術、娛樂、商業、科技、體育、流行文化9大領域共50類500項“年度十佳”。 在各種年終盤點中,醫學發現是人們最關注的焦點之一,在《時代》評出的2009年度“十大醫學突破”中,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的“乳房X光造
墨西哥蒙大拿大學(Universities of Montana)研究人員聯合其他研究所的學者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發表了一篇研究結果。他們發現攜帶載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 ε4等位基因的兒童如果暴露在空氣污染物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細菌的增殖速度極快,這一點在它們傳播疾病時著實惱人,但在研究生命演化的機制時又非常有用。在含有足夠數量細菌的培養皿里滴入抗生素,幾天之后,你就可以找到一個剛好具有抗藥性的細菌,而它會迅速繁殖,重新占領培養皿。這就是人工控制下的自然選擇。
隨著人們平均年齡的不斷增加,患阿茲海默癥的人數也與日俱增,這種疾病逐漸成為了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近年來, 科學家們已經探索了許多新方法,清除大腦斑塊和神經元纖維纏結, 但新藥在很大程度上被證明是令人失望的。 洛克菲勒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現在使用新的方法,觀察阿爾茨海默病 (AD) 的生物發展
中新網4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近日,以華裔科學家為主導的一個美國舊金山醫學研究小組,以人腦取代鼠腦進行實驗,找出了導致阿茲海默癥的主要遺傳因素,而且可能已研究出消除其破壞性的治療方法。 當地時間4月10日,舊金山獨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格萊斯登研究所的研究報告,發表在某醫學期刊上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近日,以華裔科學家為主導的一個美國舊金山醫學研究小組,以人腦取代鼠腦進行實驗,找出了導致阿茲海默癥的主要遺傳因素,而且可能已研究出消除其破壞性的治療方法。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地時間4月10日,舊金山獨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格萊斯登研究所的研究報告,發表在某醫學期刊上。科學家們
【1】要維持機體健康 老年人需要進行多少體育運動才是足夠的? 新聞閱讀:Health Check: how much physical activity is enough in older age? 我們都知道,把體育鍛煉作為一種習慣對機體健康和幸福都非常重要,但很多健康促進信息往往針對兒
生物通報道:出生于臺灣的蔡理慧(Li-Huei Tsai)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神經學科學家,她從事阿茲海默癥研究已經25年了,曾發現人類大腦重要記憶中心,并確定了影響阿茲海默癥恢復長時程基因和學習能力的基因。 在最新一期(11月9日)Nature雜志上,蔡理慧教授發表綜述:“The road to
世界上每3秒就有一例新診斷的失智癥,其中阿茲海默病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很多家庭正與這種無法治愈的疾病抗爭,而遺傳風險也自然成為了不少人心中的擔憂。圖片來源于網絡 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期刊《Neurology》近日發表的一篇研究分析了近30萬人的大家族數據,發現阿茲海默病的遺傳風險會影響多代,除了直
如果想解決衛生醫療系統成本高漲的危機,我們需要想辦法戰勝癡呆癥。 美國政界很少能達成一致。但在2007年,經過3年研究老年人護理的成本,民主黨和共和黨難得地達成了一致:老年癡呆是衛生醫療系統成本高漲的主要原因。 2007年,全球被診斷有老年癡呆的人不到3000萬,但很明顯,這些年這個數字猛漲
關于阿茲海默病,目前人們普遍認為β淀粉樣蛋白是與疾病發展密切相關的生化指標之一。在阿茲海默病導致健忘之前,這種蛋白質就已經開始在脊髓液中逐漸累積。 然而,檢測β淀粉樣蛋白并非易事。這種蛋白質存在于脊髓液中,想要對這一指標進行檢測必須采取侵入型的醫療方法:腰椎穿刺。這種檢查不僅聽上去很痛,實際上
昨日,一項發表于《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該研究發現在阿茲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存在大量導致牙周炎的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及其所分泌的毒素。相應的,被這種細菌感染的小鼠,大腦中的β淀粉樣蛋白有所增多,
>110歲 “我試圖活出真相,” 伊利諾伊州Shelby Harris先生經常說。他活到111歲,直到離開人世的前幾個月,他還開出了當地棒球聯盟隊2012賽季的第一球。 意大利的Ill. Emma Morano女士活到117歲。去世前幾年,她還自己做面食,打雞蛋。 ▲Emma Mar
自2014年以來,移動醫療這場大戲已經上演了三年。不論是“老牌”企業,還是雨后春筍般地新創企業,紛紛打出推助醫改,優化就醫流程以及改善醫療體系等口號,將諸多環節搬到線上。2016年是移動醫療變革年后的高歌猛進,亦是從移動醫療到智慧醫療的轉型年。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從風口到凡間,從形式上的移
Saint Louis大學科學家最近發現,一種特殊的蛋白能通過注射到老鼠體內來逆轉患有動物阿茲海默癥的老鼠的認知問題。 這種蛋白是免疫球蛋白M(IgM)的一部分,它能結合到大腦中淀粉樣β蛋白上,并防止其轉變為造成阿茲海默癥的毒性物質。 Saint Louis大學老年病學、藥理學和
最近,研究者們發現一類參與了免疫系統的新型基因能夠增加患阿茲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的風險,這為該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 他們發現:老年人群體中,如果攜帶有IL-1受體輔助蛋白變異基因(IL1RAP),則其大腦中淀粉樣凝塊的累積速率明顯偏高,這一基因引發的效應比之前已知的APOEε4更
2009年,基因組定向捕獲工具的出現,讓外顯子組的捕獲成為可能。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外顯子組測序比全基因組測序更有優勢,特別是對罕見的單基因疾病。不僅僅是費用更低,數據的闡釋也更為簡單。因此,外顯子組測序也在2010年被《Science》雜志評為年度十大突破。 數百篇已發表的文章,也證實了外顯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通過靶向大腦中一類蛋白的轉運過程,能夠為治療阿茲海默癥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者們發現利用藥物阻斷蛋白質在細胞內的轉運能夠降低大腦死亡的前體標志物的產生。 阿茲海默癥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一種,患有該疾病的患者大腦組織中主要有兩類蛋白的沉積:一種是beta-淀粉樣多肽,主要存在于細胞外;
MECP2的突變會引起神經發育性疾病Rett綜合征(RTT)。RTT是一種常發生在女童身上的神經系統疾病,屬于嚴重的自閉癥譜系障礙。患者會出現類似自閉癥的行為、喪失運動控制能力、呼吸不規律以及骨骼問題。 RTT中的錯義突變MECP2R306C可以阻止MeCP2與NCoR/HDAC3復合物互作。
生物通報道:MIT研究人員十二月七日在Nature雜志上發表了阿爾茨海默癥研究的重大成果。他們發現,特定頻率閃爍的LED燈能使阿爾茨海默癥小鼠視覺皮層的β淀粉樣蛋白斑塊顯著減少。這種燈通過誘導gamma振蕩起作用,幫助大腦抑制β淀粉樣蛋白的生產,激活摧毀斑塊的細胞。文章資深作者是著名神經學科學家
每當有新的CIRSPR-Cas9相關文章發表時,Addgene公司的工作人員就會迫不及待地研讀。Addgene是家非盈利公司,研究者們把自己使用的分子工具存放在這里,以供其他科學家們盡快使用這一技術。Addgene公司執行董事Joanne Kamens 指出,一篇大熱的論文一發表,幾分鐘內他們就
每當有新的CIRSPR-Cas9相關文章發表時,Addgene公司的工作人員就會迫不及待地研讀。Addgene是家非盈利公司,研究者們把自己使用的分子工具存放在這里,以供其他科學家們盡快使用這一技術。Addgene公司執行董事Joanne Kamens 指出,一篇大熱的論文一發表,幾分鐘內他們就
分子組裝是自然界生命體形成的主要方式。近年來,人們開發了系列寡肽分子作為組裝基元,構筑了多種功能納米結構體系,并將其應用于基因轉染、組織工程及腫瘤治療。其中,作為阿茲海默癥的β-淀粉樣多肽纖維的主要識別序列,二苯丙氨酸(由兩個苯丙氨酸分子縮合得到的芳香性線性二肽)由于結構簡單、組裝性能優異引起廣
圖片來源于網絡 每一個成功企業的核心都是一股不拘一格解決問題的精神。而這種不拘一格的精神有時甚至會給世界帶來非凡的變化。為了表彰在2018年引領世界走向的創新精神,《時代》雜志日前公布了首屆“年度50大天才公司”獲獎榜單。在這50家公司里,23andMe、GW Pharmaceuticals、默沙
編者按:藥物靶點永遠是新藥研發人員關注的重點,它們代表了全新療法的可能。今日,我們為大家整理了7月份值得關注的一些靶點新聞。它們有些已經令人耳熟能詳,有些則少有人知。盡管它們仍處于研發的極早期,但在10年,20年后,也許就有一款新藥基于這些靶點獲批上市。我們相信,對于關心未來的您來說,這份清單值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如今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利用該技術對多種疾病進行診療,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相關重要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Cell:利用人工智能快速而又準確地診斷疾病 doi:10.1016/j.cell.2018.02.0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廣州醫科
前段時間美國公布的一份長達35頁的《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該報告是在美國過去五年內由政府機構、咨詢機構、智囊團、科研機構等發表的32份科技趨勢相關研究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提煉形成的。 通過對近700項科技趨勢的綜合比對分析,最終明確了20項最值得關注的科技發展趨勢。 該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本年度生物領域獲獎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諾獎風向標”榜單揭曉 4名科學家榮獲2018拉斯克獎 拉斯克獎是全球最為著名的醫學類獎項之一,也有“諾貝爾風向標”之稱。這是因為在諸多拉斯克獎得主中,已有87人獲得了諾貝爾獎。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