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高校綜合改革難在“綜合”
今年12月初,北京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在教育部完成備案。這次改革之所以稱為“綜合”改革,自然是因為其改革內容包含了高等學校內部多方面內容,如招生、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學研究、人力資源、內部財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內容。“綜合”二字也意味著,任何單一方面的改革,都不僅僅是大學一個部門能夠完成的,需要學校在邏輯層面的頂層設計,需要學校各院系教師和管理者的協同合作,更需要學校之外各部門政策的支持配合,比如穩定和可預計的財政投入。 北京大學在綜合改革方案中提出,要依靠元培學院這樣的本科教育新的組織模式,探索建立四個新的本科專業——整合科學、水科學、數據科學和認知科學。以認知科學為例,這個新專業的人才對于未來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網絡智能等十分重要,是我國工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之一,但這個專業的課程需要北京大學哲學系、語言類相關院系、心理系、智能科學系至少四個院系教師緊密合作,這樣的合作如何促成?是學生去相關院系選課,還是在選課的基礎......閱讀全文
高考改革須大學招生培養改革配套給力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日前發布和解讀了《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這標志著山東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啟動。 山東的高考改革方案是在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試點基礎上,進行優化、調整而制定的。改革方案更貼近學校辦學實際,解決了上海、浙江改革試點中“試出”的部分問題。但要評論改革方案可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看廈門大學如何打造創新引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37.shtm 在廈門香山南麓,坐落著一片占地3645畝的美麗校園。校園依山傍海、群翠環繞,獨特的嘉庚建筑樓群莊重典雅,1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在這里孵化成果……這里是廈門大學翔安校區。 自20
博士培養改革:從“延時”動刀
●推行四年基本學制不是簡單地延長一年,而是要調整和豐富培養環節的結構性元素。 ●申請考核制把評價和考核的權力交給各院系,是日后全國范圍內博士生培養體制改革的方向。 7月3日,是北京某“985工程”高校應屆碩士畢業生曉希離校的日子。被本校某專業錄取、即將繼續讀博的她剛回到家,還沒有來得及享受
人民大學試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博導招生禁超3人
記者10月27日從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了解到,任何導師每學年招收的博士研究生總數不得超過3名。該校將從2008級研究生開始試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逐步弱化將研究生招生數量作為導師是否完成工作量的考核標準。條件成熟后,取消招生人數作為導師聘期業績考核的內容。對于招生數量較多的導師,學校也不再發放超額工
浙江農林大學:以轉專業政策改革促一流人才培養
“我一直喜歡看書、喜歡漢語言專業。高考的時候因為分數原因,被第二志愿工商管理專業錄取了。進入大學后,我了解到學校的轉專業政策,就申請了轉專業并成功轉入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接下來,我就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專業更加愉快地學習了。”9月20日,浙江農林大學工商管理212班學生麻露心收到通知,她從這個學期開始正式
深圳大學推動高教改革
在我國近3000所高校中,中央部委直屬高校僅有百余所,其中教育部直屬管理的占了大部分。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實力較強、學科特色鮮明。 當然,在為數眾多的地方所屬高校中,也有一些表現極為亮眼的高校,它們的實力甚至遠超很多部屬高校。這當中,深圳大學絕對值得一提。 起源:改革基因與“深圳速度”
中南大學:不改革就會失去許多機遇
去年11月,張堯學從教育部調任中南大學校長不到4個月,就推出一系列改革方案,涉及人事制度、本科教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科技體制等多個方面。該校一位副教授預言:“中南大學將實施最激進改革。” “只要做的事情是對的,哪怕是拖一天,就是犯罪。”張堯學如此解釋他的心情。他認為,大學的改革不可
英國大學申請程序應“徹底改革”
英國大學的工作人員需要對該國大學申請程序進行全面的改革了。因為一份最新的報告顯示,人們對A-level(高等水平)考試的學生成績的預測,6個人里有5個都是錯誤的。 近期,英國大學與學院工會(UCU)委托研究機構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者分析了近三年來,英國130萬名大學生的表現。發現大部分大學申請者
廈門大學改革研究生學制
從2014年起,廈門大學博士生學制由3年改為4年。學校為博士生在第四年提供校長助學金每人3萬元,并免收學費。 博士生學制由之前的3年延長為4年;學術型研究生課程由之前的4000多門壓縮為1900多門,降幅近52%……近日,廈門大學完成新一輪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修訂,出臺了這些規定。 據了解
教授聯名信能否推動大學招生改革
就在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引起社會熱議之際,北京大學官方網站于11月8日刊出《北大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鳳校長的一封信》。在這封信里,11位北大教授建議,北京大學應當進一步加大招生改革力度,嘗試采用“高考成績與本校專家面試相結合”的招生選拔方式。北大校長周其鳳表示,“本人完
精簡管理內容:大學行政改革的核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064.shtm
大學改革應面對當下重大問題
近來,常有媒體報道大學“清退逾期研究生”的消息,而這些消息是當作“嚴把研究生教育質量關”的“改革新舉措”來報道的。但實際上,類似舉措只是為了解決“遺留問題”,充其量算是“規范管理”,與真正創新式的改革并無關系。 逾期的研究生一般有兩類情況:一是本人不準備讀下去了,對于學業之事也早已不聞不問,卻依
大學綜合改革的核心是實現“院辦校”
包萬平。青海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近期,包括中南大學、武漢輕工業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相繼召開管理重心下移改革工作推進會或深化校院兩級管理改革推進會,以推動學校職能部門向學院放權的“院辦校”改革,從而擴大學院管理自主權。從內部治理架構看,大學雖是一個學術組織,但同時也是一個“權力場”
全球頂尖大學如何改革本科專業設置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成為有效連接創新、競爭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紐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占據基礎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加強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一流本科和一流
華東師范大學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舉行了以“高揚‘以本為本’主旋律,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為題的2019年寒假務虛會,切實推進了全校聚焦卓越拔尖人才培養,深化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和教師教育的綜合改革向縱深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在會上要求,全校上下實行“倒逼式改革”,采取第三方評估的方式,
美國《僑報》:大學校長應是改革者
美國《僑報》3月25日刊載《大學校長應是改革者》一文指出,作為大學的管理者、領航者,大學校長就應當擺脫行政化的牽絆,破除束縛杰出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改革的精神與舉措,擔當起教育的本職。 文章摘編如下: “爭議校長”周其鳳,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再次引發一番風波。網
顧佩華:大學不改革會犧牲更多利益
在汕頭大學一間很不起眼的辦公室里,全國首位“洋校長”、汕頭大學外籍執行校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顧佩華教授從厚厚的一摞材料中伸出手來,和南方日報記者熱情地打招呼。 這是一間年代有些久遠、陳設簡樸的辦公室,充滿工科學者的味道,甚至顯得有點雜亂。 早就聽說汕頭大學是全國唯一一所由
大學書記校長暢談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作為人才第一資源和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重要結合點,高校承擔著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提升國家原始創新能力,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使命。 那么,高校創新能力如何全面提升?如何引領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7月22日至23日,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
大動作!這所“國字頭”大學啟動重大改革
1月6日,中國傳媒大學以“交叉、融合、智能、開放”為主題,隆重召開本科教育大會,深入總結本科教育取得的成績,科學分析面臨的形勢、機遇與挑戰,推出13項計劃與17個方案系列改革舉措,全面開啟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會上,中國傳媒大學還揭牌成立了設計思維學院,并公布了中傳“教學青年拔尖人才培育項目”
2022年中國大學改革創新指數發布
12月30日,在2022年中國大學改革創新指數發布會暨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了“2022年中國大學改革十大關鍵詞”和“2022年中國大學改革創新評級榜”。 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自主知識體系、新時代高校評估改革、有組織科研、第二輪
教育改革支持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
中新網11月11日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11日從6個方面介紹了深化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舉措,其中包括大學里全面實施彈性學制,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建立了創新創業的學分積累與轉換的機制,在線開放課程的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的制度,各示范校為206萬名的大學生建立了創新創業的成績單,5年期間有37
丁仲禮:科技創新需改革人才培養方式
科技創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科技創新能力主要取決于人才。因此,創新驅動說到底是人才驅動。經歷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科技人才數量已居世界前列,但要從人才大國轉變為人才強國,任務還很艱巨,尤其是在科技人才培養方式上還需要進行實實在在的改革。 當今時代,絕大部分優秀科技人才都經歷了系統的
丁仲禮:科技創新需改革人才培養方式
科技創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科技創新能力主要取決于人才。因此,創新驅動說到底是人才驅動。經歷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科技人才數量已居世界前列,但要從人才大國轉變為人才強國,任務還很艱巨,尤其是在科技人才培養方式上還需要進行實實在在的改革。 當今時代,絕大部分優秀科技人才都經歷
985、211存廢之爭折射中國大學改革之困
旨在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211工程”、“985工程”,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輿論熱議。雖然教育部已經回應了公眾的一些關切,但關于這兩個工程的存廢之爭依舊持續受到人們關注。專家認為,這折射出中國大學改革之路依舊困難重重,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依舊任重道遠。 “211工程”、“985工程
清華大學將改革博導選聘制度-副教授可當博導
清華大學有博導資格的老師將增加一倍。2月25日上午,在教育部發布會上,清華大學有關負責人透露,清華決定全面取消博導評聘制度,全體副高職稱以上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均具有博士生指導資格。 清華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學校副教授的水平越來越高,學術思維活躍、創新能力突出,其中很多人都具
清華大學與雄安新區校企改革合作簽約
11月9日上午,清華大學與河北雄安新區簽訂共同推進校企改革合作協議。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出席儀式。此次改革合作旨在貫徹中央對校屬企業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落實中央關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助力雄安新區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簽約現
2021年中國大學改革創新指數出爐!
改革創新是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的活力源泉和國家繁榮昌盛的不竭動力,更是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基于對14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21年工作動態的大數據分析,構建出“中國大學改革創新指數”評價體系,下設人才培養改革、科研改革、開放辦學及改革成效四個指標,采用德
《細胞》文章探討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生培養改革
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兩位生物醫藥教育界領銜者發文,呼吁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生教育需要新改革,以適應目前各重大挑戰,比如近十年的新發現井噴,以及從傳統的部系界限到在多水平上了解生物過程的轉變,除此之外,兩位作者還提出了一個生物醫藥培養的新模式——擺脫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理學等學科之間的條條
中醫藥人才培養進入協同改革推進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書記王志勇在日前舉辦的2015年全國中醫藥教育管理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中醫藥教育工作進入了協同改革推進期,中醫藥人才發展也呈現出以全面深化中醫藥人才培養與評價機制改革為重點任務,以醫教協同為主要工作機制,以滿足中醫藥事業發展人才需求為主要目標的新常態。
楊福家:素質培養遠重于技能培養-大學根本在育人
出國留學,早先多是讀研究生,后來讀大學本科、讀中學的越來越多——為何中國“留學生”的年齡越來越小?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失望!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為何用人單位找到合用的人才卻依舊困難?那是因為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不盡合理。 著名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楊福家日前在上海一次高校負責人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