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夕,環境保護部與中國保監會聯合發出《關于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讓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頗受矚目。這一險種有啥作用,會不會給企業增加負擔,為何要強制?記者為此采訪了有關人士。 1 環境污染責任險有啥用? 改變“企業出險、社會埋單”的不合理模式,讓經濟杠桿參與環境管理 去年底發生的山西天脊化工苯胺泄漏事故至今讓人記憶猶新,當各方正為“圍追堵截”污染物焦頭爛額時,中國人保財險的團隊也到達了事故現場。調查、取證、理賠,根據天脊的投保額,雖然理賠最高只能到450萬元,但是,當事企業卻真切感受到了污染責任險的實在作用。 在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看來,污染責任險的作用還不止于此。“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后,我們一直希望探索一種市場化的環境污染補償模式。2006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第一次提及環境污染責任險。此后,原國家環保總局會同中國保監會發布《關......閱讀全文
河北省保定市一起環境污染事故得到快速、妥善的處理,這是河北省首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理賠案。 因企業生產污水流入附近農田造成莊稼受損的農戶,日前獲得了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定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平安產險保定中支”)2400元的環境污染責任險理賠款。 “推行環境污染責任險,將有利于解決企
我國正處于環境污染事故高發期,一些地方工業企業污染事故頻發,不僅嚴重污染環境,而且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筆者認為,在嚴峻的環境形勢下,各地急需大力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利用保險工具參與環境污染事故處理。這對企業、對社會、對地方政府而言,都是一件少輸多贏的好事。
我國正處于環境污染事故高發期,一些地方工業企業污染事故頻發,不僅嚴重污染環境,而且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筆者認為,在嚴峻的環境形勢下,各地急需大力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利用保險工具參與環境污染事故處理。這對企業、對社會、對地方政府而言,都是一件少輸多贏的好事。
第二項環境經濟政策出臺 環保總局保監會聯合建立綠色保險制度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今日向新聞界通報,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保監會近日聯合發布了《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正式確立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路線圖。兩部門將于今年對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企業,易發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
核心閱讀 環境污染責任險常被稱為“綠色保險”,是以市場手段應對環境污染風險、保障污染受害者合法權益的主要方式。該項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企業投保情況和理賠情況卻并不理想。 12月23日,環境保護部公布2015年全國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企業名單,包括17個省份的近4000家企業,涉及重金屬、石化、
投保情況將成信貸和上市參考標準 今后重金屬冶煉業、鉛蓄電池制造業等一些環境污染高風險行業將被強制參與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昨日,環境保護部發布的《關于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在涉重金屬企業和石油化工等高環境風險行業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 其中涉重金屬
根據《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湘江流域涉重金屬等環境污染高風險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購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作為國內首批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省份之一,湖南省出具了國內首張環境污染責任險保單,也妥善處理了全國首個環境污染責任險理賠案件。目前,湖南省參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企業已由最初
11月15日下午消息,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兩年得到認可,但因缺少立法支持,企業參與熱情不高,面臨“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環保部官員表示,將加快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強制與自愿相結合已成“十二五”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推廣模式的共識。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分散企業風險 由中國環境新聞工作
對一些環境污染高風險企業來說,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或將成為必須《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獲悉,鑒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依據不足的問題,環保部正努力爭取在《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中,增加高環境風險企業強制保險的規定。 同時,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中“開展環
湘江告急! 1966年,湘江檢測出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1978年,湘江已成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1990年代之后,湘江水質呈惡化趨勢,工業污染導致的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 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于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由此而來。相當長時期內
2013年4月,因工人操作不當,山東青島某電鍍企業發生火災,在救火過程中,企業電鍍槽內的電鍍液經雨水管道沖入園區雨水溝,造成污染。慶幸的 是,企業此前購買了1份2.82萬元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此次突發事件中產生的清污修復、污染處理、環境監測等費用都由保險公司支付。據悉,這家企業在此 次事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取得積極進展 潘岳呼吁加快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建設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近日在江蘇考察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時指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已經取得積極成效。環保部門應進一步加快環境經濟政策體系的建設,發揮環境經濟政策對改善環境管理、優化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為加
誰為頻繁發生的環境事故買單?現實中因為肇事者賠付能力不足,往往最終是由地方政府買單;部分地區由于政府財力不足,甚至只能由受害者自己承擔損害結果。在11月15日召開的中國綠色政策高層研討會上,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楊朝飛說:“我們希望通過加快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這一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圖為國內某銅企的采礦場 作為重要的環境經濟手段之一,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從2007年試點至今,已經7年有余。截至目前,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試點省、市、自治區已經達到28個,投保企業累計達2.4萬家次,提供風險保障568億元,涉及重金屬、石油化工、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處置、電力、醫藥、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將于10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據了解,會議將繼續審議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在企業發生污染事故時,可以由保險公司及時給被害者提供賠償,企業在避免破產的同時,政府又減輕了財政負擔。業內人士呼吁,希望將這項綠色保險制度,納入到新修訂的環保法之中。
“誰污染,誰治理”——隨著市場化機制的引入,這個環境保護的傳統觀念將被顛覆。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改革創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這意味著醞釀已久的環境第三方治理從國家層面正式破冰。 事實上,去
年關將至,部分地方的環境污染責任險(以下簡稱“環污險”)推進情況不理想,環保部門就著急了,有些地方要“強力推進”,有些地方要對拒絕投保企業設置關卡。不過,筆者認為,推廣環污險的本意雖好,但若在落實過程中不顧實際,甚至曲解其本源意義,借環保的名義向企業強行攤派,那就值得警惕了。 首先,有了環
環境污染的責任保險不是讓企業破財消災。”8日的政協經濟界別分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原副部長張力軍在提起探索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時說,“有污染風險就應該有保險,百姓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護。” 環境污染試點第三方治理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中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推行環境
環保部與保監會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三類企業必須強制投保社會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否則將在環評、信貸等方面受到影響。業內人士表示,這是利用市場手段防治環境污染的有益嘗試,將規范高污染企業的危廢處理行為。
13日起,陜西省正式啟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這意味著,今后凡購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企業,發生環境污染意外事故后,損失將由保險公司依規“埋單”。 “環境污染責任險又被稱作‘綠色保險’。”陜西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李孝廉介紹,這項保險是以企業發生污染事故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依法應
【導讀】甘肅省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全面開展,1435家企業試點“環污險”。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甘肅省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日前全面開展,6大類高危行業和重點區域共1435家重點監控企業首先開展環污險試點。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綠色經濟政策中的一項,利用經濟手
曾是國家重拳推出的環境污染保險制度,從一誕生就被賦予了“綠色保險”的稱號,然而,自2007年試點至今,綠色保險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企業參保積極性不高,某些試點城市幾乎中斷了這項工作。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環境保護部近日組織相關方在深圳召開
2005年底發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產生的一個后續影響就是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出臺。制度設計者的構想是:參加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企業一旦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就會及時向被害者提供賠償,如此一來,企業避免了破產,政府減輕了財政負擔,達成“三贏”的結果。然而,自2008年啟動以來,這個被稱為“綠
在高污染風險行業,小問題就是大事故的隱患。 紫金礦業污水滲漏事故7月3日發生,直到12日才對外公布。面對媒體的追問,其總裁解釋說,一開始以為是個小問題、小事故,把事情想簡單了。其實,對這一說法還應繼續追問,像紫金礦業這樣的高污染風險企業,怎么能把“小問題”不當回事
核心提示: 水污染在今年春節之后終于“攤上大事兒”,由于爆料的人越來越多,參與調查的媒體越來越多,水污染的狀況更清晰地“浮上了水面”。 目前地下水正面臨著多種污染源的滲透,形勢已非常嚴峻,引發公眾對飲水安全的擔憂。有媒體稱部分企業利用滲井排污已近20年,多地現癌癥村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印發,進一步強調了“污染擔責”的原則。業界分析,這只是建立和完善相關離制度體系的第一步,下一步還須從探索公眾參與的途徑與機制,完善跨區域賠償管理方法,明確損害認定和賠償責任的評估標準與方法等方面完善。圖拍來源于網絡 2017年12月18日,中辦和國辦印發了《
環保無疑是2013年中國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從廣西賀江水污染事件到各地頻現“牛奶河”,再到霧霾籠罩全國,環保問題以最直觀的方式警示著中國。不斷涌現的熱點、接連出臺的新政,折射出中國治污任重的現實。專家表示,美麗中國應注重建章立制、完善區域協調、從源頭抓起,生態文明建設才不會成為“空頭支票”。環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第六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當前,我國環境損害評估現狀如何?國際上有哪些相關經驗可以借鑒?本期特邀專家撰寫此文,以期對讀者有所借鑒。
美國、德國和瑞典等國都在實行環境污染強制險。環境污染險產生幾十年來,已出現向強制性保險演進、索賠時效長期化、投保范圍廣、保險機構專門化、環保部門大力參與、保險費率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1988年,美國成立環境保護保險公司,專門承保環境污染險種。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相繼頒布
綠色金融日益受到高度關注。創新綠色金融模式,推動環境治理,促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中國綠色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究其原因,這與我國綠色融資需求巨大有關。無論是環境污染治理,還是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綠色轉型,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撐作用。 綠色金融的市場空間有多大?怎樣通過市場化手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綠色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