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高校專利申請中,有一種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導致一個怪現象產生:申請專利不僅不要錢,還給申請人員發補貼。學校的專利數量是上來了,但其中有用的專利又有多少?”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劉昌俊委員的一番感嘆,不經意間引導了當天他所在小組討論的話題。 中科院理化所副所長汪鵬飛委員接過話頭:“不僅高校這樣,科研院所也這樣:片面追求專利申請數量。科研人員申請的專利既可以當成果還可以用來跑項目和評職稱。專利多了,申請人高興,單位也高興,皆大歡喜。可就是沒人關心專利質量和轉化問題。” “出現這樣的現象其實也不奇怪”,清華大學化學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景虹委員分析認為,近幾年政府過于追求專利數量和規模的做法是一個主要原因。“比如,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增加專利數量,直接給當地科研院所和企業攤派專利申請任務,甚至對專利申請數量多的機構進行補貼和獎勵。” 他認為,片面追求專利數量而忽視其質量,直接導致專利申請成了政府的“面子工程”,研究機構和企業......閱讀全文
提升高校專利質量,教育部等三部門出手。 今天(2月21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教育部 國家知識產權局 科技部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擬全面提升高校專利質量。 意見內容非常豐富,部分重點內容如下: 職務科技成果披露制度方面,未經單位允許,任何人不得利用職務科技成果從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2月27日,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發布“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以堅持質量優先、突出轉化導向、強化政策引導為3項基本原則,提出健全知識產權統籌協調機制、建立健全重大項目知識產權管理流程、逐步建立職務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建立專利申請前評估
教育部 國家知識產權局 科技部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教科技〔2020〕1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知識產權局、科技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知識產權工作管理機構、科技司,部屬各
近日,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附:教育部 國知局 科技部: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
8月20日,Nature Biotechnology雜志公布了2014年度轉化領域最頂尖的20名研究者排名,并列出了2010-2014年引用率最高的專利及焦點領域。 此次的研究者排名是根據專利分析公司IP Checkups對2014年申請專利最活躍的科學家進行分析統計的結果。此外,還列出了過去
“目前,高校的高價值專利運營不夠仍是短板,缺機制缺平臺、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渠道不暢、機制不活。”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指出 馮帆(化名)最近有點坐不住了。 新聞上,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畢玉遂研發團隊發明新型發泡劑的發明專利,僅20年許可使用費5億元;中南大學周宏灝院士“個體化醫學基因檢測技術”7
河北科技大學的副教授韓春雨,日前因為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在線發表了一篇關于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科研論文,引起國內外科研界的高度關注,甚至有人因此推斷,韓春雨會成為屠呦呦之后的另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然而,屠喲喲用論文公開最初的青蒿素研發技術之前,由于歷史原因,并沒
河北科技大學的副教授韓春雨,日前因為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在線發表了一篇關于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科研論文,引起國內外科研界的高度關注,甚至有人因此推斷,韓春雨會成為屠呦呦之后的另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然而,屠喲喲用論文公開最初的青蒿素研發技術之前,由于歷史
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四年居世界首位,穩坐冠軍寶座,但與此同時,缺乏戰略性專利、核心專利,也是我國專利現階段的突出特征和主要矛盾。因此,有人用“減法”簡單地得出我國數量龐大的專利中很大比例都是毫無價值的“垃圾專利”和“泡沫專利”的結論,還把這個比例估計得很高,進而對我國近年來專利快速增長的成就和
專利有商業價值,是指其在市場上有競爭優勢和產業化前景。令人遺憾的是,來自上海市多所部屬高校、市屬高校和知名科研院所的專利中,具備商業價值的屬于稀缺品。據《解放日報》報道,上海盛知華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承接了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知識產權價值提升與實現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接收來自高
2015年的國慶假期,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假期。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我國85歲女藥學家屠呦呦,憑借著發現抗瘧疾特效藥青蒿素,摘得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桂冠,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女科學家。 不過,青蒿素這一中國版的原創藥在給中國科學家帶來無上榮耀的同
青蒿素基本專利與我失之交臂 30年后國內專利布局已具雛形國際市場占有率不足1% 2015年的國慶假期,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假期。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我國85歲女藥學家屠呦呦,憑借著發現抗瘧疾特效藥青蒿素,摘得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桂冠,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
隨著2016年我國專利數據出爐,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五年居世界首位。但有輿論質疑,中國專利有很大比例都是毫無價值的“垃圾專利”和“泡沫專利”。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也有委員、代表帶來提案議案,希望國家重視“垃圾專利”現象。 那么,“垃圾專利”現象是否的確存在?進而可以得出我國近年來專利快速
從2004年首次分離到2010年獲得諾獎,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的碳納米材料備受關注,目前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布局石墨烯產業。“由于具有優越的性能和廣闊的應用前景,被公認為當下最具發展前景的新材料之一,世界主要國家產業巨頭紛紛布局,與石墨烯相關的研究和產業化持續升溫。”中科院院士劉忠范在日前召
數據來源:鄭煤機、國際煤機招股書;掘進機、采煤機、刮板輸送機為國際煤機數據,液壓支架為鄭煤機數據。 上世紀美國加州的“淘金潮”,曾經讓賣鐵鍬的人也跟著發了大財。作為直接為煤炭工業提供技術裝備的產業,煤礦機械行業的發展,和煤炭工業的興衰緊密相連。可以說,煤機行業就是采掘煤炭“黑金
CAR-T細胞療法是利用患者的免疫系統消滅癌癥的重要癌癥免疫療法突破之一。這種癌癥免疫療法對從患者體內獲取的T細胞進行基因工程改造,在它們表面表達嵌合抗原受體(CARs)。這些CARs能夠引導T細胞有特異性地發現并且殺傷腫瘤細胞。 對T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的科學研究雖然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但是直到
勝利油田2014年申請國家專利743件、同比增長35%,平均每天申請兩件,其中國家發明專利331件,同比增長52.5%—— “當初只是我腦海里的一個‘火花’,現在在油田領導和鉆井院的支持下,‘火花’變成了專利。”中石化勝利油田鉆井院膨脹套管技術創新團隊負責人唐明,回憶起獲2014年度中國專利優
日前,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在北京發布了其最新的研究報告《創新在中國——中國專利活動發展趨勢與創新的全球化》(以下稱《報告》)顯示,中國在2013年的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60萬件,成為全球專利產出總量最多的國家。 在專家們看來,中國專利申請量領先世界是一件好事,但如何實現從“量變”到
2016年國內高校發明專利榜單已經出爐,有人說這是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也有人質疑高校專利是掛在墻上的榮譽證書。榜單背后,集中了大量創新資源的高校創新力究竟如何?“墻上的成果”落地之路還有多長? 專利強校成為創新高手 在2016國內高校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排名和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上,不乏常常上榜的
在生物制藥領域,頂尖科研機構(包括頂尖高校和頂尖科研院所)在高端人才儲備、技術積累、學術氛圍、研究規模、管理機制等方面擁有巨大優勢,并且在一定時期內,這些優勢是絕大多數企業所不具有的,甚至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因此,與常見的“企業應為創新主體”的觀點有所不同,筆者認為,在生物制藥領域,中國的頂尖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
干細胞是目前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基于自我更新以及定向分化的獨有特性,干細胞在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血液病、肝病、腎病、糖尿病、骨關節疾病等的臨床治療方面有廣闊的前景,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潛力市場規模達到4000億美金。 干細胞按其分化能力分為以下3類:全能干細胞(ESC)、多能干
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正在迅速增加,這意味著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產品、新申請和新技術預期會大量出現,即將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它們也會決定未來人類與自己發明的機器如何互動。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AI)超越理論范疇,進入全球市場,基于人工智能的發明大量涌現。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趨勢”
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正在迅速增加,這意味著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產品、新申請和新技術預期會大量出現,即將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它們也會決定未來人類與自己發明的機器如何互動。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AI)超越理論范疇,進入全球市場,基于人工智能的發明大量涌現。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趨勢”
要拿著新發現的基因功能、基因診斷方法去美國申請專利,今后可能越來越難了。日前,一家美國生物技術公司想把他們最新發現的一段基因及其功能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專利申請,最終卻被美國聯邦上訴巡回法院以缺乏創新性為由,拒絕授予專利。業內人士認為,美國對以基因技術為代表的生物技術專利授權正有逐步收
10月25日,記者從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近日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范高校,獲批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這也是上應大今年繼獲批“上海市專利示范事業單位”之后的又一個重大突破。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一直把知識產權工作作為推動科技創
2月26日,國家科技部網站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試點工作,加強干細胞基礎與轉化方面的投入與布局。科技部網站上表示,目前,“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已進入實施方案編制階段。實
這幾天,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畢玉遂正帶著團隊奔波于實驗室和工廠之間,用他的話說,這個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雖然已經攻克了最難的關口,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前段時間,補天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以5億元的價格,獲得畢玉遂團隊研發的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20年專利獨占許可使用權(美國、加拿大市場除外),創造了山東
9月22日,青海省知識產權局在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召開了青海省2016年專利獎勵資金發放儀式,為2016年度青海省獲得國內授權的254件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專利申請量超過50件或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20件的25家單位發放獎勵金758萬元。青海鹽湖所獲得青海省資助和獎勵146萬元,這是青海鹽湖所
一年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發布首個商業化應用產品,卻因知識產權有可能歸屬海外而遭到國會質疑。不久,研究院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用于保護其產品不被侵權。 有多位業內人士斷言,未來3到5年,石墨烯專利訴訟如同沒有硝煙的戰爭會時常發生。這主要是因為,很多企業的國際專利布局意識薄弱,不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