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碳排放交易市場目前遭遇了巨大的困難。外媒報道,由于歐債危機沖擊,經濟活動多年來疲弱無力,工業活動減少,對排放權購買的需求減少,歐盟碳交易市場正深陷困境,市場價格不斷下跌,未來難期。 2008年下半年以來,碳排放許可指標的價格開始逐步下滑。當年8月時,碳排放許可的價格每噸在40美元以上,高昂的價格促使一些企業開始增加使用綠色的清潔能源、更新設備、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來減少碳排放的影響。 不過這種正面效應沒有能持續至今。最近幾周,碳交易市場上的碳排放許可價格幾乎達到崩潰的境地,這一價格已經跌到每噸4美元以下。倫敦一位在歐洲進行碳交易的交易商表示,該市場未來無法確定。 多年來,歐洲始終以全球領先的保護環境、反對氣候變暖的形象出現,并將碳排放作為一種商品來交易。然而,許多國家都指責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對超過 11000家企業實施的碳排放交易標準。在這種體系下,碳減排有效的企業可以出售多余的碳許可,而其它企業則被迫......閱讀全文
——訪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齊曄 “近20年,我一直在環境氣候科學這個領域工作,與其中的許多科學家都有接觸。對氣候變暖,上世紀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學家一直有質疑;但從科學的角度講,這是正常現象——允許不同的聲音,要求大同存小異,要看共識。” 雖然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早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崔偉宏 承繼成 戴麗君:碳稅征收必須建立在公平的原則上 按部分發達國家的說法,“碳關稅”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避免“碳泄漏”;二是確保公平的國際競爭環境。但是這個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在環境與資源的雙重壓力下,征收碳稅成為趨勢。去年美國眾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從202
了解最近的能源趨勢似乎是一個高風險的羅夏墨跡測試。一些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以及許多國家遠離煤炭,讓世界走向了全球變暖的拐點。另一些人看到的則是繼續依賴低成本的化石燃料、政府行動遲緩、全球災難風險的不斷上升。 事實是,雙方都是對的。可再生能源確實正在經歷一場革命,因為太陽能電池板、風
摘要: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
清潔能源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速度還不夠快。 圖片來源:Kevin Frayer 了解最近的能源趨勢似乎是一個高風險的羅夏墨跡測試。一些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以及許多國家遠離煤炭,讓世界走向了全球變暖的拐點。另一些人看到的則是繼續依賴低成本的化石燃料、政府行動遲緩、全球災
了解最近的能源趨勢似乎是一個高風險的羅夏墨跡測試。一些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以及許多國家遠離煤炭,讓世界走向了全球變暖的拐點。另一些人看到的則是繼續依賴低成本的化石燃料、政府行動遲緩、全球災難風險的不斷上升。 事實是,雙方都是對的。可再生能源確實正在經歷一場革命,因為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
如何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世界各國一直爭論不休。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曾甩出一顆重磅炸彈: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需要再下降45%,在2050年左右達到“凈零”,才能使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左右。7月末,《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年)》在北京發布。2018年的
中國將建立自己的碳排放計量體系,更準確評估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此為基礎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國際話語權。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13日說,中國將建立自己的碳排放計量體系,更準確評估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此為基礎提高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國際話語權。 丁仲禮說,核算清楚中國
氣候問題備受人們關注,其中,全球變暖是經常被人們提及的氣溫問題之一,它使許多國家與地區出現了罕見的極端天氣。那么,全球變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全球變暖呢? 全球變暖的問題日趨嚴峻,北極熊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的威脅,北極熊卡通雕像巡展期望引發社會對瀕危物種和可持續發展項目的關注。
吳立新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北京大學力學系碩士、博士,留美11年從事科學研究,2005年回國至今任中國海洋大學“筑峰工程”第一層次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
不管氣候如何變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這條路必須走 最近,一場幾十年來最早的暴風雪襲擊美國東部地區,導致400多萬戶居民家中停電,至少20人死于和暴風雪相關的事故,幾個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近幾年來,北美、歐洲冬季冰雪災害頻發,經常出現氣溫異常偏低的現象;
1月初,湖北棗陽暴雪天氣造成6.1萬戶居民斷電,搶險人員赴各地搶修供電設施。 最近,美國東部遭遇“炸彈氣旋”,紐約等地迎來劇烈降溫和大暴雪,美國東北部最高峰華盛頓山地區的氣溫降至零下38攝氏度,寒風刺骨。與此同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多地極端高溫超過40攝氏度,悉尼最高氣溫達到47.3攝氏度,為1
距離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已過去5年,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嚴峻,但各國在聯合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始終難以達成一致。 在剛剛閉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表示,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 “不回避責任,不糾結困難,這再次表達了中國愿意在氣候
隨著全球對地球變暖擔憂的加劇,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國政府一直為應對氣候變化作著積極的努力,2015年12月,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莊嚴宣布,將在2017年全面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解決突出的資源環境問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必須高度重視
低碳爭議 隨著低碳問題日益成為熱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低碳,但是同時也出現了關于低碳的爭議。 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告訴我們,低碳問題存在著巨大爭議。隨著氣候門事件的爆發,聯合國IPCC的科學家私自篡改數據以迎合全球變暖的事實令全世界震驚。國內的許多學者也相繼表示:全球變暖存在巨大爭議,低碳
斯達黎加近50%的國土被原始森林或熱帶雨林覆蓋 位于中美洲南部的哥斯達黎加,西班牙語意為富饒的海岸。在這個以綠色為主色調的國度,近50%的國土被原始森林或熱帶雨林覆蓋,超過25%的國土為受保護的國家公園。 日前,哥斯達黎加環境、能源與通訊部部長雷內·卡斯特羅·薩拉薩爾來到中國,在社科
新加坡自詡是一個干凈和綠色的城市國家,但是蓬勃發展的經濟和高消費的生活方式已使它成為世界上平均碳排放最大的城市之一。 法新社報道稱,正在墨西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力圖找到減少碳排放的方法,以減緩全球變暖。而新加坡在碳平衡上的狀況,對亞洲及其他地區提出了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新加坡在許多
近百年來,全球經歷了一次以氣候變暖為特征的重大變化,灰霾現象就是其中之一。11月22日,在南方都市報與廣東科學中心聯合主辦的大型科普系列講壇活動“小谷圍科學講壇 ”上,來自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吳兌先生做了有關灰霾主題的演講,為聽眾揭開個中奧秘。以下為其
2018年,因化石燃料和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預計將連續第二年增長,幅度超過2%,刷新全球碳排放紀錄。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長,特別是石油、天然氣使用量的增加,抵消了為去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增長的煤炭消費以及增加的個人交通、航運、航旅及航海運輸等的需求,助長了2018年的碳排放。 12月5日,第2
對于減排和碳稅的布局,應該是政府和社會積極作為的領域,我們有必要通過表態讓別人知道,我們是打算有步驟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并不打算有任何反潮流的舉動。 一年前的夏天,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暑期班,20多名思維活躍的年輕人來到北外校園,他們來自英國和歐洲各國。在主辦方安排下,我
摩爾和自己的中國座駕騎行在北師大校園。 租住在鼓樓胡同里的英國科學家摩爾教授(John Moore),每天清晨都騎著自行車、穿過護城河,來到北師大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下稱“北師大全球院”)上班。 今年是摩爾來北師大全職工作的第四年。2009年,作為國家“千人計劃”的引進學者
隨著全球低碳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中的碳足跡將越來越大,低碳貿易壁壘也將會越來越多,甚至會愈演愈烈,低碳貿易壁壘將在未來很長的時期內影響我國的出口貿易。我國只有順應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這一國際潮流,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推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搶先一步實現低碳化,努力改進產
11月16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2018年度“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并分別就 “全球碳源匯時空分布狀況”、“‘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及態勢”與“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3個專題,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2010—2017年全球大氣CO2濃度呈上升趨勢,且與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
11月16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2018年度“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并分別就 “全球碳源匯時空分布狀況”、“‘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及態勢”與“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3個專題,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2010—2017年全球大氣CO2濃度呈上升趨勢,且與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第三極”,它的環境變化,對整個地球,特別是歐亞的環境、生態系統等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最近,中國科學院組建了“西藏創新集群”。經過100多位國內外專家兩年多的努力,在廣泛實際調查的基礎上,完成了《西藏高原環境變化科學評估》報告。報告綜合評估了青藏高原從過去2000年到未來100年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2日發布了《清潔電力計劃》提案,要求美國發電企業將碳排放量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多達30%,這是有史以來美國在應對全球變暖問題上作出的最大舉動。業內人士評論稱,這項新規“或將為美國能源產業帶來劇變”。 承諾削減碳排放 當日在白宮,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過了EPA的《清潔電力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共同責任。構建并執行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機制,才能全面、完整、高效、經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們想要的未來。為此,國際社會推動制定了系列多邊環境條約,涉及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保護臭氧層、防治化學品污
一群自稱“折衷派”的學者發表了一份《哈特維爾報告》稱,如果全社會想要遏制氣候變化,就需要在所采取的方式上做出重大轉變。 他們稱,聯合國的氣候談判進程已經失敗,并且全球致力于二氧化碳減排的舉措也永遠不會見效。他們強烈要求開發可向個人供應清潔能源的技術,而不
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吉斯通燃燒生煤的電廠。紐約州薩默賽特燃煤電廠。 據ENS環境新聞網報道,美國環保局于3月27日,以《清潔空氣法》為基礎,首次針對新建火電廠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標準。規定要求,新建燃煤電廠的溫室氣體排放在其運營生命周期內要減少約50%。但當前運營電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