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臨?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達40篇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 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一位業內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很可能不會獲得諾貝爾獎。” 另一位研究人員則認為,塞門扎很有可能只是對一些研究做了宏觀指導,并不了解下面人做的具體工作細節。 “我說這些,不是要給他洗地。而是在這樣的科研組織方式下,在這樣的科研生態下,類似情況可能比我們想象得還要普遍——這讓人細思極恐。”上述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不會獲得諾貝爾獎” 國內低氧生理學領域教授韓通(化名)與塞門扎是合作者,也是多年好友。 前幾天,他收到學生發來的一條微信文章,稱塞門扎被曝30......閱讀全文
諾獎得主也翻車?被曝54篇論文涉嫌造假,剛撤回4篇PNAS
截至2022年9月3日,Gregg L. Semenza至少糾正了6篇文章,撤回了5篇文章。其中,在2022年9月2日,Gregg L. Semenza撤回了4篇PNAS 文章。 201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聯合授予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
19年諾獎得主身陷“撤稿危機”,被質疑多年圖片造假
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于2019年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因在細胞感知、適應氧氣變化的機制方面作出的重大研究貢獻而受到表彰。然而自獲獎之后,對其學術不端的質疑也隨之而來。目前Semenza共有52篇論文受到質疑,問題主要集中在涉嫌圖片造假。而其中5篇論文已經遭到
學術不端的罪與罰:國際學術界造假事件梳理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發布對韓春雨的調查和處理結果,韓春雨事件告一段落。 無論之后迎來的是“鮮花”還是“大炮”, 韓春雨事件再次掀起了對學術不端問題的討論。 實際上,國際學術界針對學術不端的戰爭從未停歇。從2005年,韓國科學家黃禹錫干細胞研究造假震驚世界,到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員小保方晴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會引發領域地震嗎?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還在持續發酵。 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2001~2018)。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
代表委員批駁學術不端:造假之風緣何甚囂塵上
學術造假,要人人喊打 學術打假不是一兩個人的事。十年來,方舟子實名打假盡顯執著本色。舉報李連生造假的西安交大6位教授對學術凈土的捍衛值得欽佩,他們打假之路的艱辛令人深思。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呼吁,對學術造假要采取“零容忍”態度。 “在誠信建設方面絕不讓步,從嚴懲處治理學術
“地震”來臨?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達40篇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 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 一位業內學
Nature高引論文因學術不端遭撤稿
上周,Nature雜志發布了一篇撤稿通知(retraction notice),宣稱由于作者無法復制出實驗結果,一篇于1994年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高引用論文被撤回。但實際上,撤稿背后的真實原因極有可能與第一作者的學術不端行為有關。 在這篇1994年的Nature論文中,第一作者
科技論文在線發表推行“后評審”規避學術不端
論文一定要寫在紙上嗎? 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創建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推動了論文寫作發表方式的變革。 “我們突破了學術論文二維寫作理念,使科研人員的學術論文可以被提升至三維乃至多維,實現視頻、音頻和動畫的組合。借助外部新設備,還可以實現全新創想表達模式,這也正是目前國際學術論文發表的一個
“大科學”時代,論文“質控”有解嗎?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某大學已開始對一名“大腕”級PI展開嚴肅學術不端調查,并已暫封其實驗室。 該指向嫌疑較大的是美國東北大學教授托馬斯·韋伯斯特(Thomas Webster)。目前,他有72篇論文被掛在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上。 不久前,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
委員熱議學術不端:管得了作者 治不了造假公司
“我們去找公安局,公安局管不了,去找工商管理總局,總局表示我們目前沒有法規規定論文服務中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林惠民談起論文造假的產業鏈十分無奈。 針對近年來出現的中國論文遭撤稿事件,林惠民坦言,科協、基金委都進行了調查,并對當事科研人員進行了處理。對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