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機和轉子Sorvall RT6000 離心機,H1000B MPC 和 H6000A MPC 轉子(離心微量滴定板用)專用設備玻璃珠(直徑 0.45 mm, 無菌;Sigma)微量滴定板(24 孔或 96 孔 [可選])重復用移液管可選,請參見步驟 1。附加試劑此方案的步驟 2 需要第 1 章方案 26 中列出的電穿孔試剤。此方案的步驟 3 和 4 需要第 1 章方案 1 中列出的小量質粒 DNA 制備用試劑。此方案中步驟 10 需要第 4 章方案 13 中列出的酵母 DNA 測序試劑。載體、細菌和酵母菌株適用于電穿孔的大腸桿菌 DH5a 或大腸桿菌 KC8(pyrF leuB600 trpC hisB463;CLONTECH)請參見第 l 章,方案 26。非特異性誘餌質粒請參見步驟 6 說明。PMW112,pRFHM-1pBait(來自第一階段)在 CM(Glu)-Ura-His-Trp 主極上生長的具適當表型的酵母克隆(......閱讀全文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原位雜交技術應用于染色體、細胞和組織切片等樣品中進行核酸特異性檢測,與免疫組化技術的結合應用,能將DNA、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基因活性與樣品的顯微拓撲信息結合起來。1969年Pardue和Gall將放射性標記的探針直接應用于純化核酸的雜交,此后得益于分子克隆技術的發展,及不同探針標記系統和檢測系統
原位雜交技術應用于染色體、細胞和組織切片等樣品中進行核酸特異性檢測,與免疫組化技術的結合應用,能將DNA、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基因活性與樣品的顯微拓撲信息結合起來。1969年Pardue和Gall將放射性標記的探針直接應用于純化核酸的雜交,此后得益于分子克隆技術的發展,及不同探針標記系統和檢測系統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一、雜交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主要是氫鍵)的形成即出現穩定的雙鏈區,這是核酸分子雜交的基礎。雜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兩條單鏈的堿基順序完全互補,所以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只要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互補順序(即某種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雜交雙鏈。分子雜交可在DNA與DNA、RNA與RNA或RNA與DNA的
一、概述 前面已經介紹了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主要是氫鍵)的形成即出現穩定的雙鏈區,這是核酸分子雜交的基礎。雜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兩條單鏈的堿基順序完全互補,所以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只要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互補順序(即某種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雜交雙鏈。分子雜交
一、概述 前面已經介紹了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主要是氫鍵)的形成即出現穩定的雙鏈區,這是核酸分子雜交的基礎。雜交分子的形成并不要求兩條單鏈的堿基順序完全互補,所以不同來源的核酸單鏈只要彼此之間有一定程度的互補順序(即某種程度的同源性)就可以形成雜交雙鏈。分子雜交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新的細菌診斷技術和方法已廣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的鑒別。傳統的細菌分離、培養及生化反應,已遠遠不能滿足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診斷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努力,已創建不少快速、簡便、特異、敏感、低耗且適用的細菌學診斷方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新的細菌診斷技術和方法已廣泛用于食品微生物的鑒別。傳統的細菌分離、培養及生化反應,已遠遠不能滿足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診斷以及流行病學的研究。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不斷努力,已創建不少快速、簡便、特異、敏感、低耗且適用的細菌學診斷方法,
基因芯片 技術的誕生為生物技術工作人員打開了一道科研的便利之門,曾被評為1998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本文對基因芯片的實驗原理、技術基礎、分類、用途、操作主要環節等內容做詳細的介紹。 1.基本原理和技術基礎 基因芯片以DNA雜交 為基本原理,基于A和T、G和C的
關于印發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檢驗機構技術裝備基本標準和現場快速檢測設備配備基本標準的通知 國食藥監食[2011]1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逐步建立
實驗方法原理 原位雜交的原理是含有互補序列(探針)的被標記的單鏈 DNA 或 RNA 片段在適當 的條件下與細胞的 DNA 或 RNA 雜交形成穩定的雜交體。無論是 DNA( d
實驗方法原理 原位雜交的原理是含有互補序列(探針)的被標記的單鏈 DNA 或 RNA 片段在適當 的條件下與細胞的 DNA 或 RNA 雜交形成穩定的雜交體。無論是 DNA( dsDNA、寡核苷酸和 ssDNA ) 或是 RNA( SSC RNA) 探針均能用于定位 DNA 和 mRNA,并
1.電子天平:食品檢驗用試劑、樣品和標準品的稱量; 2.酸度計:食品檢驗過程中pH值的測定; 3.冷凍離心機:食品檢驗過程中營養成分或者污染物等的提取分離; 4.離心機:食品檢驗過程中營養成分或者污染物等的提取分離; 5.超凈工作臺:食品檢驗過程中提供局部超凈工作環境; 6.生物安全柜
1.實驗動物 實驗動物(Laboratory Animal,LA)指由人工培育,來源清楚,遺傳背景明確,對其攜帶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實行監控,用于生命科學研究、藥品與生物制品生產和檢定,以及其他科學研究的動物。實驗動物追溯其祖先,可來源于野生動物、經濟動物(家畜、家禽
摘要: 蛋白質組研究目的在于從蛋白水平闡明基因的功能,這對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重要的意義。蛋白質芯片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強有力的高通量研究方法, 能夠一次平行分析成千上萬的蛋白樣品, 具有很高的敏感度與準確性。它將成為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強有力的研究方法, 并最終架起基因組學與蛋白質組學的橋梁。1 研
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的進展加深了我們對許多疾病的了解,并且導致了免疫新策略的產生,免疫學檢測方法可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測定。本文盤點了與免疫學有關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匯總。 一、GST pull-down實驗 GST是指谷胱甘肽巰基轉移酶,GST pull-down實驗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驗
原位雜交(msituhybridization,ISH),也稱作雜交組織化學或細胞學的雜交,是一種能夠從形態學上證明特異性的 DNA 或 RNA 序列存在于制備的個別細胞、組織部分、單細胞或染色體中的技術。原位雜交是研究異質細胞群中 DNA 和 RNA 序列的細胞定位的唯一方法。本實驗來源「RNA
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完成之后,科學家們憑借良好的DNA芯片及堅實的生物信息學平臺可以全面地了解生命細胞系統。然而在不同的細胞生理 狀態下,細胞內蛋白表達及蛋白的功能存在著差異,細胞蛋白質組存在著差異。而且多種因素影響著細胞在不同環境下的生理狀態,比如,細胞信號分子,細胞間及細胞與基質
實踐中的問題實時定量PCR已廣泛地運用于分子生物學的各個領域,就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其在方法學上的選擇、敏感性問題、重復性問題等都一直是爭論不休的,本文將就這些問題做出探討。1. 方法的選擇:研究者在實驗中往往想要得到目的基因的絕對量,因為絕對定量對目的基因的表達差異有直接
Western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是將蛋白質轉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體進行檢測。對已知表達蛋白,可用相應抗體作為一抗進行檢測,對新基因的表達產物,可通過融合部分的抗體檢測。 本文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詳細地介紹一下Western Blot技術: 一、原理 二、分類
Western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是將蛋白質轉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體進行檢測。對已知表達蛋白,可用相應抗體作為一抗進行檢測,對新基因的表達產物,可通過融合部分的抗體檢測。一、原理與Southern或Northern雜交方法類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被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摘 要:我國的食品安全令人擔憂,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邊緣,作為檢測部門如何快速、有效的檢測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建立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方法,對食品質量進行監控尤為重要。本文詳細的闡述了運用較多和較新的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的特點和發展。 一、前言 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對食
利用雙雜交系統相互作用阱/篩選特定蛋白的肽適配體實驗實驗方法原理 實驗材料 DNA酵母株試劑、試劑盒 PCR 引物聚乙二醇甘油存儲液Tris·ClX-gal 平板完全極限(CM) 缺失成分培養基和平板儀器、耗材 30℃ 和 42℃ 培養箱或水浴實驗步驟 實驗所需「材料」、「試劑」、「耗材」具體見「其
盡管這些實驗要么是試驗方法錯誤,要么是試驗結果與作者聲稱的結論相違背,其實驗結果不被主流科學界和各國管理機構所接受,但還是被反對者頻繁引用,并對公眾造成誤導 從試驗室研究階段開始,科學家們就對轉基因食用安全性和環境影響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在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應用的15年中,科學機構或者管理機構沒
加拿大阿伯特大學生命科學與計算科學教授David Wishart說,我們自身其實就是一大組生化反應,“因此,基因組和蛋白質組不斷進化來支持代謝組,而不是相反的路徑。” Wishart說,有別于其他組學方法,代謝組學提供了一種更加直接的生理狀態檢測方式。代謝組反應營養、脅迫或者疾病狀態的速度比轉
當人類基因體定序計劃的重要里程碑完成之后,生命科學正式邁入了一個后基因體時代,基因芯片 (microarray) 的出現讓研究人員得以宏觀的視野來探討分子機轉。不過分析是相當復雜的學問,正因為基因芯片成千上萬的信息使得分析數據量龐大,更需要應用到生物統計與生物信息相關軟件的協助。要取得一完
10月13日,美國頂尖科學雜志《細胞》在線發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蔣爭凡團隊的人體免疫系統最新研究成果——STAT6蛋白竟然同時參與“開啟”兩類完全不同的免疫途徑,猶如一把鑰匙同時打開兩把鎖! 偶然發現的震撼成果 故事要追溯到兩年前。 2009年一個秋夜,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