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日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國深海資源調查和勘探開發工作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延期申請已獲得國際海底管理局理事會核準,國家海洋局先后組織了5個大洋航次任務,重點保障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工作和勘探合同區的外業調查工作,調查工作不斷拓展。 此外,深海裝備技術逐步走向應用,深海調查能力進一步增強,“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龍”系列無人無纜潛水器和“海龍”系列無人纜控潛水器等深海高新技術裝備為我國開展資源調查、履行勘探合同義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孫書賢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實施一年來,大洋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深海進入、探測和開發能力不斷提高,為我國大洋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閱讀全文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深海生物資源勘探開發在深海生物勘探、深海微生物資源庫規范化建設、深海生物學基礎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中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孫書賢22日在廈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大洋協會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率先在中國部署大洋生物資源勘探工作,獲得大量在醫藥、環保、工農業等方面有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
近年來,在國家“863”計劃資助下,我國先后研制了淺海海床基觀測系統、4000米海底觀測站、4000米深海海底邊界層原位觀測系統等實驗樣機,初步構建了海底多參數底基觀測平臺。 近日,記者就國際深遠海資源勘探開發、科學研究前沿和趨勢、我國應如何發展深遠海移動式海底觀測網技術、觀測深遠海海底成礦
中國科考第一船“海洋六號”歷經162天,航程3萬多公里,勝利完成2014年深海資源調查航次和中國大洋32航次的科考任務,于11月5日上午10時安全抵達廣州海洋地質碼頭。 一揮而去小半年,大洋再奏凱歌還。“海洋六號”船于今年5月28日從廣州啟航,先后輾轉于西、中、東太平洋的多個區域開展調查,在深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作為海洋資源開發的排頭兵和維護國
1月23日,同濟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由我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持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鉆探,國際大洋發現計劃349航次(英文簡稱IODP349航次),將于1月28日從我國香港啟航。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春峰教授、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林間教授聯合擔任此航次首席科學家,上船參與科學考察的中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十二五”國家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總體精神,組織實施好社會發展科技領域“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經研究,科技部將采取限額推薦的方式征集項目需求。有關情況通知如下: 一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十二五”國家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總體精神,組織實施好社會發展科技領域“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經研究,現采取限額推薦的方式征集項目需求。現將有關情況通
7月17日,國內最大馬力無人遙控潛水器下線,主要用于對沉船沉物等進行應急救險、搜尋和打撈等作業。受訪者供圖 國內最大馬力“深海機器人”下線 7月17日,國內最大馬力的無人遙控潛水器下線。據介紹,這款由中車制造的潛水器馬力相當于一臺寶馬X6,最深能下潛3000米,可提起4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了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王滬寧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由國家海洋局推薦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國家海洋局主導的項目首次獲得該獎項一等獎。劉峰在國家科技獎講堂發
記者昨天從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獲悉,國際海底管理局理事會日前核準了大洋協會提出的多金屬硫化物礦區申請,使大洋協會在西南印度洋國際海底區域獲得了1萬平方公里具有專屬勘探權的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礦區,并在未來開發該資源時享有優先開采權。 據悉,國際海底管理局理事會是在
當地時間7月19日,在牙買加首都金斯頓召開的國際海底管理局第17屆會議上,國際海底管理局理事會核準了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以下簡稱“大洋協會”)提出的多金屬硫化物礦區申請,使大洋協會在國際海底區域獲得了西南印度洋1萬平方公里具有專屬勘探權的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礦區,并在未來商業開發該資源時享
1月28日,由我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持的“國際大洋發現計劃”349航次(英文簡稱IODP349航次)從我國香港起航。這是新十年(2013~2023)“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的首航,也是我國時隔15年后第二次在南海實施大洋鉆探。 據悉,IODP349航次由美國深海鉆探船“決心”號執行,將歷時
歷時250天,航程29821海里,8月12日,赴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順利回國靠港,返航舟山。 本航次對履行全球首個國際海底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有什么重要意義?“潛龍二號”水下自主機器人(AUV)等國產裝備深海練兵情況如何?印度洋“體檢”狀況到底怎樣? 西南印
三、發展人口健康技術緊密圍繞健康中國建設需求,突出解決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齡化應對等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系統加強生物數據、臨床信息、樣本資源的整合,統籌推進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疾病協同研究網絡建設,促進醫研企結合開展創新性和集成性研究,加快推動醫學科技發展。重點部署疾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陸上資源的日漸匱乏以及深海開發技術的不斷進展,各國紛紛將目光投向深海大洋,石油、可燃冰、錳結核、富鈷結殼、熱液硫化物、生物基因庫等等,人類向海洋進軍的腳步日漸深入,競爭也愈來愈激烈,深海資源勘查技術正向著大深度、近海底的方向發展。以美國為首的
今天,“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與“中國蛟龍號科考”雙LOGO全球征集活動在京啟動,即日開始至2015年2月17日,蛟龍號將面向全球華人征集LOGO標識。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和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主要應用于中國深海科考。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
56位院士集體建議,跨度10年,耗資100多億元的我國深海科學大課題正在報批,上海有望在其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近日,一個由滬上多家海洋科技研究團隊參與共建的科研機構——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揭牌。 據介紹,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將積極服務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上海海洋發展需求,建設一
據巴西媒體報道,巴西深海油氣儲量潛力巨大,這些石油有可能令巴西躋身全球重要的石油大國行列,并對國際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2012年8月,巴西石油公司宣布,在巴西桑托斯淵又發現新的深海石油儲藏,巴西有可能在未來20年內成為全球十大石油資源國和石油生產國之一。據巴西石油公司的消息,該公司和葡萄牙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15日宣布,“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在南海北部瓊東南盆地深水區的陵水17-2構造測試獲得高產油氣流,日產天然氣56.5百萬立方英尺,即9400桶油當量。這是我國海域自營深水勘探的首個重大油氣發現,標志著我國已基本掌握自主勘探開發深水油氣資源的全套能力。 據介紹,我國南海油
深海探測、深海開發,這是中國深海戰略的目標指向。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暢行無阻,業內人士稱之為“全海深”科考。要實現“全海深”科考目標,中國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須突破1.1萬米深潛技術,進入世界大洋最深處即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在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深約1.1萬米處的地方,叫挑戰者深淵。 近日
7月31日,經自然資源部批準,“大洋一號”科考船從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碼頭起航前往西北太平洋海域,執行我國深海大洋第48航次科學考察任務。自然資源部供圖 本航次主要任務包括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區開展資源環境的綜合調查工作,履行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開展深海生態環境調查;開展深海裝備試驗性應用;進行海洋
國務院常務會議剛剛通過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創新要向何方發力,備受世界矚目。7月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圍繞專項規劃逐一道來。 深空、深海、深地、深藍—— 構筑國家先發優勢 專項規劃中提到要構筑國家先發優勢,
3月12-13日,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辦公室在上海組織會議對“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技術與裝備” 重大項目下設8個課題進行了中期檢查。此次會議由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管理辦公室承辦,社發司、21中心負責同志,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技術主題專家組4位專家,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10位專家和各課題
首次中國大洋工作會議2月10日在京舉行。據悉,“十二五”期間,我國大洋工作將以海洋權益為核心,以資源勘探為重點,以深海科技為引領,以能力建設為支撐,以產業化為方向,以體制創新為保障,全面提升在國際海域的競爭力,增強對國際海底事務的影響力,為確立我國在國際海域事務中的強國地位奠定基礎。 中國
南大西洋波濤洶涌,而在幾千米之下的海底,靜靜高聳著雄美的大洋中脊。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陽紅01”船,正在探尋著它的奧秘。 這艘環球科考船帶來了哪些“神器”,可以讓深海的神秘面紗逐漸揭開? 可直播的“千里眼” 以不低于1600萬像素、2.0以上大光圈自動拍
在海洋生態系統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海洋微生物形成了適應嚴酷生存環境的獨特機制,進化出基因型、代謝途徑和生理生態功能的多樣性,蘊藏著大量新穎的次級代謝產物。近十年來,海洋微生物逐漸成為藥物研發的新源泉。 2009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局工業生物技術領域重要方向項目“南海海洋工業微生物的資源開
●美國能源工業的持續發展促進了美國就業、家庭收入、政府收入的增長 ●當前美國相對低位的油氣價格帶動了美國化工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的復興 ●預計在今后3- 5年內,“能源獨立”將與美國金融、房地產等領域協同促進,為美國經濟復蘇與增長帶來正效應 ●美國“能源獨立”趨勢下油氣對外依存度的
中國是世界能源資源版圖變化的利益攸關者,世界能源資源格局變化對中國能源資源安全將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中國必須以前瞻性戰略思維謀劃應對舉措 未來十年,中國將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工業化將進入后期階段,城鎮化率也將達到60%,能源資源約束強化將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總體而言,未來十年全
記者從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第六屆理事會上獲悉,2014年大洋礦產資源開發將以新資源礦區申請、航次調查和能力建設為重點,全方位推進我國大洋工作向縱深發展。 對于明年的大洋工作,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提出,2014年的重點工作可歸納為7個方面,包括:持續開展深海調查、完善礦區申請和海底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