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Genome-wide Single-Cell Analysis of Recombination Activity and De Novo Mutation Rates in Human Sperm”的文章,首次公布了來自一個成人男子91個精子的全部基因組序列,這項研究成果第一次繪制了個體基因重組圖譜,也首次發現了來自同一個人的不同精子的不同突變率。相關成果公布在Cell雜志上。 對精子細胞進行測序十分有趣,因為重組這一天然過程使得一個嬰兒融合了來自TA的四個祖父母的DNA,至今科學家們主要依賴于群體遺傳學的方法,來預測這種重組在單個精子或者卵細胞中發生的頻率,以及具體的遺傳信息交匯的數量。但是這種方法比較粗略,無法了解單個細胞的具體情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采用了單細胞測序技術,對每個精子細胞的序列進行了測定,并從中繪制單個精子的基因重組圖譜,這些......閱讀全文
由紐約干細胞基金會(NYSCF)實驗室和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UMC)的科學家們組成的一個聯合小組開發了一種新技術,或許可以阻止兒童線粒體疾病遺傳。這一研究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 NYSCF實驗室的Dieter Egli博士和Daniel Paull博士,以及CUMC的M
中國科學院公布,世界上首只體細胞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后第二只克隆猴“華華”誕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北京時間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布該成果。 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誕生以來,21年間,各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先后克隆了牛、鼠、貓、狗等動物,但一直
克隆猴在中國成功了。中國科學院公布,世界上首只體細胞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后第二只克隆猴“華華”誕生。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北京時間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布該成果。 新華社記者陳芳、董瑞豐 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誕生以來,21年間,各國
原本在體內需要5個月才能發育成熟的卵細胞,研究人員僅用22天就讓它們在實驗室成熟了!在受精乃至胚胎發育試驗之前,這些人工培育的卵細胞還需接受道德和進一步實驗雙重考驗。 因為化療會損害卵子導致不育,而未成年的癌癥女孩不能生產可用于冷凍的卵子,因此有些人選擇保持一小塊卵巢組織,以后有需要的時候再放
今年2月底在美國佛羅里達召開的生物技術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全球基因組生物學與技術進展”(AGBT)大會上,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長江講座及千人計劃教授、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謝曉亮代表北大BIOPIC-北醫三院生殖醫學研究團隊報告了一項最新的單細胞基因組擴增技術成果,首
5月4日上午,在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慶祝北大建校116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蒞臨北京大學,視察指導工作。 在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習近平觀看多媒體演示,了解胎兒遺傳疾病篩查、癌癥早期診斷等新技術研究應用的情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課題組題為Stella safeguards the oocyte methylome by preventing de novo methylation mediated by DNMT1 的研究論文于11月28日在《自然》(Nature)雜志在線發表。該研究發現了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
干細胞研究是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熱起來的。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發育生物學家一直都在實驗室使用人類胚胎癌(EC)細胞,但是對小鼠胚胎干細胞(ESCs)和胚胎生殖細胞的研究,已經讓研究人員看到了希望:他們能夠制備來自人類的多能干細胞,而不會有EC細胞的異常基因組。在新的千年之前,一些研究人員正
尚未打開的“黑匣子” 這項研究證明了文特爾的重要的觀點,即人工合成的基因組被植入活體細胞后可以重新啟動生命的復制程序。從根本上說,這也是合成生物學“重塑生命”的核心:生命的所有“零件”都能由化學方法合成,進而通過工程化的方式“組裝”成實用的生物組織。對此,文特爾在聽證會上表示,“將生命密碼轉換
雌性哺乳動物的一生中只能提供有限數目的卵子。卵子的DNA甲基化水平很低,只有精子和絕大部分終末分化的體細胞的DNA甲基化水平的一半左右。然而,卵子的這種獨特的DNA甲基化狀態是怎樣形成的,受哪些因子調控,又有著怎樣的生物學意義卻并不清楚。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tell
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及Salk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第一次證實采用不同重編程方法構建的干細胞所生成細胞存在差異。這一發表在7月2日《自然》(Nature)的研究提供了有關干細胞基本生物學的一些新認識,并有可能最終促使改進干細胞療法。 能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課題組發現了卵細胞基因組DNA甲基化水平正常建立的首個保障因子Stella。相關論文近日刊登于《自然》。 雌性哺乳動物的一生中只能提供有限數目的卵子。卵子的DNA甲基化水平很低,只有精子和絕大部分終末分化的體細胞的DNA甲基化水平的一半左右。然而,人們對卵子的這種獨特的
2019年7月4日,鄭州大學孫瑩璞課題組與清華大學頡偉課題組在Science上發表研究長文Resetting histone modifications during human parental-to-zygotic transition,揭示了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過程。表觀遺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課題組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合作,揭示了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過程。研究成果以“人類親本-合子轉變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Resetting histone modifications during human parental-to-z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地培育出具有增加抵抗牛結核病能力的奶牛。相關研究結果于2017年2月1日發表在Genome Bi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ingle Cas9 nickase induced gen
《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之一(另外一個雜志是Cell Host & Microbe),這一雜志內容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的最新成果。《Cel
又是一年春到來,隨著三月春風拂來,生命科學領域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在這個月里首先吸引住眼球的就是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大邁進,另外非公開發表論文的研究突破當屬澳洲科學家首次利用核移植技術,復活了八十年代滅絕動物,各色精彩,值得品鑒。 首先關于CRISPR/Cas系統新技術,在去年的這個時候,“CRIS
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Mathieu Flamand 和Thomas F. Duchaine在7月20日《細胞》(Cell)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napShot: Endogenous RNAi Pathways”的文章。文章以概略圖加上主題內容簡介并推薦了10篇文獻,簡明扼要地概述了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和紐約干細胞基金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產生一種新類型的胚胎干細胞,它只攜帶單拷貝人類基因組,而不是通常在正常干細胞中發現的兩個拷貝人類基因組。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3月16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e
干細胞培養制造技術新進展! 干細胞是一種能夠長期存活,且具有不斷自我繁殖能力和多向化潛能,幾乎存在于所有組織中的原始細胞。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干細胞在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內分泌疾病等各種疾病的治療上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干細胞技術是
【5】Cell Stem Cell:開發出在體外長期培養成體干細胞的方法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的一種新方法可能引發成體干細胞培養領域變革。研究人員描述了獲得來自在日常治療肺部疾病期間收集的各種組織樣品中的氣道干細胞(airway stem cel
干細胞是一種能夠長期存活,且具有不斷自我繁殖能力和多向化潛能,幾乎存在于所有組織中的原始細胞。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干細胞在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內分泌疾病等各種疾病的治療上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干細胞技術是當今醫學研究最前沿也是最熱門的方向之一,近
有機體組織中的大部分細胞都是通過體細胞分裂(有絲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這是一種連續的循環,在這個循環中,單個細胞會加倍其遺傳信息(染色體),并且均等地分裂產生兩個拷貝的原始細胞,相反,生殖細胞則會通過一種名為減數分裂的方式進行分裂,這種分裂通常發生于生殖腺中,減數分裂開始時和正常的有絲分裂一樣,
5月10日,周二,一個由科學家、律師、企業家和倫理學家等組成的150人團隊,集結在位于波士頓的哈佛醫學院,他們開了一個秘密的閉門會議。據《紐約時報》報道,這個會議的主辦方沒有邀請媒體,甚至都沒有與會人員在Twitter上分享任何關于會議的內容。 兩天后,消息泄露。《紐約時報》率先跟進報道了此事
克隆多利羊1996年7月5日克隆出一只基因結構與供體完全相同的小羊“多利”(Dolly),世界輿論為之嘩然。“多利”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生命的誕生沒有精子的參與。研究人員先將一個綿羊卵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吸出去,使其變成空殼,然后從一只6歲的母羊身上取出一個乳腺細胞,將其中的遺傳物質注入卵細胞空殼中。這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九院)、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復旦生物醫學研究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以及中科院神經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命名了一種全新的孟德爾遺傳疾病(卵子死亡),并在培養細胞、非洲爪蟾卵母細胞、小鼠卵母細胞和利用一位患者(Q392*)的突變衍生的過表達工程小鼠等模型中深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九院)、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復旦生物醫學研究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以及中科院神經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命名了一種全新的孟德爾遺傳疾病(卵子死亡),并在培養細胞、非洲爪蟾卵母細胞、小鼠卵母細胞和利用一位患者(Q392*)的突變衍生的過表達工程小鼠等模型中深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九院)、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復旦生物醫學研究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以及中科院神經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命名了一種全新的孟德爾遺傳疾病(卵子死亡),并在培養細胞、非洲爪蟾卵母細胞、小鼠卵母細胞和利用一位患者(Q392*)的突變衍生的過表達工程小鼠等模型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