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紅:提高我國科技論文質量任重道遠
30多年的拼命追趕,使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空前的發展時期:國民經濟的快速提升,科技論文數量世界第二,及GDP超過日本位居全球亞軍等等。這些不爭的事實的確讓中國人挺直了腰板。但中國科技界一直有塊心病在糾結,即何時能與我們亞洲鄰國日本一樣,在同根同源的亞洲文化土壤中,榮出幾位本土培養的中國籍諾貝爾獎人呢? 回顧2010年學術界此起彼伏的科研誠信事件及學術論文質與量的討論,作為期刊編輯,既慶幸我國科技實力在快速發展中對學術浮躁有清醒反省的過程,也感同身受盧嘉錫所言“對科研工作來講,期刊工作即是龍頭,又是龍尾”的責任。因此,作為期刊編輯,有義務談一些具體數據和國際審稿中所評述的事實。也期待我國大批的科研項目轉化為實質性科研成果、以論文作為載體向國際學術界展現時,無論從論文科學性、邏輯性以及語言的表達規范性都能以質取量,體現國家科技實力和學術尊嚴。 有數據預測,中國科技論文的產出仍然處在強勁發展期,有望在2—3年內超過美國......閱讀全文
中國科技:投入增加-論文翻番
中國科學技術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躍升期,科技實力顯著增強,與世界主要創新型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部分領域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展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科學技術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全面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突出優勢與增長趨勢,分析對比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差距和發展。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10月12日在北京發布最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 一、我國高被引國際論文數量、國際熱點論文數量雙雙進入世界排名第3位,排在美國、英國之后。 2006~2016年十年間中國處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論文為1.69萬篇,占世界份額為12.8%,世界排名超過德國,由去年統計時的
201篇:中國科協公示優秀科技論文擬入選論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055.shtm
科技部:存在“唯論文”或獎勵論文發表將被處理
9月28日,科技部網站發布《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415號(科學技術類130號)提案答復的函》。 針對黃力委員提出的《關于確立目標導向的科研項目評價體系的提案》,作出了詳細答復。 科技部表示,將持續對項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評價活動中的“四唯”做法開展清理,防止“四唯”清理走過
科技雜談:論文就像GDP別看太重
2015年,中國學術界接連經受了三次撤稿風波。一次是3月份,英國BMC出版社撤回43篇論文,其中有41篇出自中國學者之手。第二次是8月份,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已經發表的來自中國作者的64篇論文。最近的一次是10月份,全球學術期刊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
中國科技論文的整體表現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2016年10月12日發布 自1987年以來,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擔著中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數量和影響的統計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國科技論文發表狀況和趨勢,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對中國在ZL產出、科技期刊、學術圖書出版等領域情況的統計分析。 一、我國的高
信工所舉辦科技論文寫作培訓
趙禮悅作培訓 培訓現場 3月1日下午,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公司的三名出版人員應邀在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舉辦了科技論文寫作培訓,全所各部門共130余名職工和學生參加。 此次培訓由第三研究室朱文濤研究員主持,Elsevier公司出版編輯(publishing edi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出爐-|-論文被引次數Top10揭曉!
? SCI論文收錄數量連續10年位列世界第2,2009年成關鍵轉折年 ? 國際論文被引次數排名第2,篇均被引次數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地理所、解放軍總醫院分別躋身卓越論文機構榜首 2019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11月19日在京舉行,發布了中國卓越論文產出報告
第七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公布
10月8日,中國科協網站公布第七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共95篇論文入選。并對入選論文及作者、發表期刊名單予以公布。?中國科協關于公布第七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的通知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一流學術期刊的重要指示,鼓勵科技工作者將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國內期
科協公布第六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
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有關期刊: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一流學術期刊的重要指示,鼓勵科技工作者將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國內期刊發表,從源頭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中國科協組織開展了第六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經過各學科領域專家推薦、初評遴選、終評審定并向社會公示,最終確定95
科技部:理性看待學術論文,嚴把論文學術關、誠信關
科教 | 獎勵 | 人才 | 項目 科技部 自然科學基金委關于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研作風學風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
北京科技報:追求論文數量是禍害
3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六——科技發展成果豐碩。數據顯示,全國累計登記省部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7.9萬項,中國ZL部門累計受理境內ZL申請363.6萬件。2008年,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三種主要檢索工具——《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
全球科技論文發表量中國躍居第二
3月29日,英國皇家學會在其網站上公布了一份題為《知識,網絡和國家:21世紀的全球科學合作》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對2004—2008年間全球各主要國家在國際科學類期刊上的論文發表情況進行了統計。 報告顯示,中國科技論文發表數量已躍升為第二,僅次于美國。雖然在排名前十的國家中,
如何在科技論文中使用時態
英語謂語動詞時態共有16種,在英文科技論文中用得較為頻繁的主要有三種:即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和將來時。正確地使用動詞時態是科研寫作的基本功,我們在撰寫英文論文時,如不能正確選用時態,常常會改變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影響評審專家與讀者的理解。 一篇典型的科技論文有一個基本的框架結構:Abstrac
南開校長:“唯論文”評價體系禁錮科技創新
當前中國學術界的科研評價體系,讓學者的榮譽、收入、職稱、項目都與論文掛鉤,一定程度上讓衡量標準“跑偏”,論文抄襲、花錢買版面等現象屢見不鮮。 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直言,中國現有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有待完善,“唯論文”的衡量標準禁錮科技創新,需要“多把尺子”共同作用。 談衡量標準:論
破除“唯論文”導向-加快完善科技評價制度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發布《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了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的相關措施。如何理解文件出臺的背景和目標?各項具體措施怎樣落實到位?就此,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負責人。 問:出臺《若干措施》基于什
中國科技論文三大指標世界第一-頂尖論文首超美國
科技領域的論文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指標,日本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不僅在論文數量上是世界第一,現在高質量論文上等指標上也是第一,其中引用數進入1%的頂尖論文也超越了美國。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研究所8月9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即使是研究人員的引用次數進入前1%的“頂尖論文”,中國也首次
科技論文在線發表推行“后評審”規避學術不端
論文一定要寫在紙上嗎? 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創建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推動了論文寫作發表方式的變革。 “我們突破了學術論文二維寫作理念,使科研人員的學術論文可以被提升至三維乃至多維,實現視頻、音頻和動畫的組合。借助外部新設備,還可以實現全新創想表達模式,這也正是目前國際學術論文發表的一個
張月紅:提高我國科技論文質量任重道遠
30多年的拼命追趕,使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空前的發展時期:國民經濟的快速提升,科技論文數量世界第二,及GDP超過日本位居全球亞軍等等。這些不爭的事實的確讓中國人挺直了腰板。但中國科技界一直有塊心病在糾結,即何時能與我們亞洲鄰國日本一樣,在同根同源的亞洲文化土壤中,榮出幾位本土培養的中國籍
我國科技論文被引次數居世界第四
9月26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京發布《中國科技論文的整體表現》報告。報告顯示,2004年至2014年9月,我國科技人員共發表國際論文136.98萬篇,排名世界第2位,比2013年統計時增加了19.8%,位次保持不變;論文共被引用1037.01萬次,排名世界第4位,比上一年度統計時提升了1位
科技日報:優秀科研論文皆應附帶科普文章
媒體是公眾獲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經過同行評議后發表的科研論文應該成為媒體采寫科技新聞報道的重要來源。而現實情況是,閱讀科技期刊或者科研論文的記者并不多見,這一方面體現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傳尚有改善的空間,因為科研成果的發表不應該成為終點,而應該是一個新的科學傳播的起點,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于其
姜詠江:科技創新與發表論文的矛盾
多少年來中國的科學界所遵循的信條是“必須國際承認的才是好的”,這似乎違背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精神。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那些年我們的科技太落后造成的,因為我們國內一般沒有評價真正科技創新的條件,所以一直提倡學習,很少提及創新。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已經今非昔比。我國已經有了一
國內首個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國內首個按國際通行模式規范運營的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13日上線運行。該平臺將與傳統的基于期刊成果發布方式形成有效互補,致力于構建一種新型的學界自治的科研成果交流和共享平臺,保障優秀科研成果首發權的認定,推動科研成果的開放獲取,促進更大范圍的學術交流。 據介紹,該
2020年我國卓越科技論文共計49.38萬篇
今天(27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202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數據表明中國科技論文數量質量亮點紛呈。 一、中國卓越科技論文總體產出持續增長 2020年,中國卓越科技論文共計49.38萬篇,比2019年增加27.6%,其中卓越國際科技論文24.60萬篇,卓越國內科技論文24.7
爭鳴:除了論文一作,科技評價還應認什么?
“只認第一作者,還怎么鼓勵合作?”“嚴格起來,有時候連共同一作都不算數。”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的上述觀點引起了科技界的熱烈討論。他認為,國內科研界目前通行的“三認三不認”的評價標準,讓科學家不愿合作,或不敢輕易合作。 所謂三認三不認,就是“只認第一作者、只認第一作者單位、只認通訊作
中國科協:第五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公布
中國科協關于公布第五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的通知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有關期刊: 為鼓勵科技工作者多出科研精品和原創性研究成果,引導更多優秀成果在我國科技期刊首發,助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中國科協組織開展了第五屆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經過各學科領域專家推薦、初評遴選、終評審定并向
王鼎盛:科技論文水平決定影響力
論文引用的頻次并不因發表期刊的不同而產生較大差異 不久前,中科院院士王鼎盛請中科院物理所辦公室的同事們作了一項統計。 在2000年~2004年間,中科院物理所畢業的研究生一共是250人,他們在SCI上共發表了993篇論文。截至2009年,引用300次以上的還沒有;引用超100次的有10
2009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
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列表現不俗論文高校前三,表現不俗論文研究機構前20位均屬中科院。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11月26日在京公布的2009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2009年我國機構作者為第一作者發表的國際論文共10.88萬篇,其中1.68萬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高于學科
中日科技論文翻譯系統準確率世界領先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7日召開發布會宣布,由該所與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京都大學共同開發的中日科技論文機器翻譯系統研制成功。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機器翻譯的期待不斷高漲,研制反應更快、精度更高的翻譯系統顯得越來越迫切。為此,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京都大學與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開展長期合作,首
科技日報:“論文博士”是權學合謀的怪胎
現今當官,不是博士都不好意思出來混。經常收到官員的名片,一些人官銜之后特別綴著“XX學博士”,令我等收受之人肅然起敬:此官乃學問之人!印象中,顯然與一般政客拉開一大截距離。 但最近山東某位廳級官員的微博走紅,讓我恍然大悟。此人被他的清華博士生“同學”曝光,說同學們從未見過這位清華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