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近日舉行記者會,省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環保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衛生計生委的主要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 剛出任河南省環保廳廳長十多天的李和平首次在媒體面前公開亮相。李和平表示,2016年,河南省PM10濃度要比2013年下降9%,優良天數要有一定的增加,重污染天氣必須減少。 治霾: 強化責任、治理、執法和政策支撐 2015年12月以來,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河南省乃至華北、東北地區發生了大范圍霧霾污染天氣,河南有些地方連續爆表,嚴重影響公眾的身體健康。 李和平介紹,按照國家“大氣十條”和考核辦法,河南省2016年要求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達到115微克/立方米以下,比2013年下降9%,優良天數比例增加,總污染天氣有所減少,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2016年大氣治理工作具體來講就是狠抓“4個強化”,即強化污染責任、強化污染治理、強化執法監管、強化政策支撐。 治水: 劣......閱讀全文
珠三角出現區域空氣重污染Ⅱ級響應時,公務車強制停駛15%;若遇I級響應,停駛比例加大到30%……昨日,醞釀已久的《珠江三角洲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預案》)在廣東省環保廳網站公布,并征求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成員等單位意見。據悉,書面意見將于本月15日反饋省環保廳。
關于發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聯合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16〕53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聯合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及通告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12月2日~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重污染天氣,環境保護部提前發出預警通知,60個城市統一啟動預警。這次為何能實現統一預警,又取得了哪些效果?本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 極端不利氣象條件 是此次區域性重污染的重要誘因 問:12月2日~4日,京
環境保護部2月24日組織召開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學術交流會,這是繼1月22日召開京津冀區域燃煤散燒污染控制與管理技術交流會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會議。 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趙英民表示,舉辦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有關重污染應急批示要求和在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精神的一項科技
昨天白天,本市大部分地區維持空氣重污染,這樣的天氣還將維持一段時間。環保部門預計,京津冀重污染或將持續至8日夜間才能結束。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73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同比下降9.9%,為近三年來降幅最大。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198天,比2015年增加
“太原市污染指數:102.0;空氣質量:輕微污染;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碳。”這是12月10日上午,山西省環保廳官網公布的太原市空氣質量日報數據。 近日,我國很多地方都遭遇了持續性霧霾天氣,截至12月9日環保部數字顯示,全國20個省份104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了重污染狀況,一場跨省重污染天氣應對
北京 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10月22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發布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預案》中規定,出現最高等級的空氣污染紅色預警時,北京將實施機動車單雙號行駛,全市公務用車在單雙號行駛的基礎上,再停駛全部公務車輛的30%。 應急等級:將空氣重污染由輕到
市民路過鳳起路地鐵工地旁,都加快了腳步。 昨天上午9點30分,杭州市大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首次啟動了《杭州市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 杭州大氣重污染應急辦說,根據監測,1月4日,杭州的全天AQI值已超過200,另據預測,1月5日AQI值為201-221。因此,按照市政府《杭
11月6日起,受不利氣象條件和供暖期污染排放的影響,東北地區持續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為保障大氣環境安全,環境保護部于11月9日啟動重污染天氣督察工作,由東北環保督查中心組成8個督查組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行全面督察。 按照《關于做好今冬明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環辦〔2015〕97號
昨日上午,亦莊企業文化園出現霧凇景象,一位老人騎著自行車觀賞霧凇。 針對當前空氣重污染情況,北京市環保局昨日通報稱此次重污染源自三個方面:污染物排放量大;極端氣象條件不利擴散;PM2.5區域污染傳輸。 三大原因造成重度污染 對此次重污染,北京市環保局解釋,直接誘因,是極端不利的
10月6日,北京站,一名市民戴著口罩。當日,北京因霧霾持續重污染。 北京正在制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今后,北京將采取單日和多日重污染綜合分級的方式,發布空氣重污染預警,并將加大最高預警級別的強制性減排和健康防護提醒措施。市政府日前召開專題會議,聽取關于制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
這兩天,霧霾又來了,北京處于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之下,全市PM2.5平均濃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上下。這一次重污染過程將持續三天,“比起以前動不動就長達一周的重污染,現在的重污染‘溫柔’了不少。”市民薛女士調侃道。 昨天,在東三環國貿橋附近,北京環衛集團城市機掃公司一輛純電動灑水車進行沖刷作業,
中青在線北京10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世昕)華北地區的十月本應秋高氣爽,但在今年10月剛剛過去的這20多天里,京津冀已經3次被重污染天氣襲擾,最近的這一次,重霾影響的范圍多達26萬平方公里。 與重污染天氣相伴而來的還有公眾心中的諸多疑問:為何連續多年,金秋十月都躲不過霾的重創
剛剛過去的一年,空氣質量改善的情況讓很多人感到驚喜、“知足”:“大氣十條”提出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圖片來源于網絡 讓百姓多享受藍天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劉友
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要采取強有力的應急管理措施,減緩重污染程度。 《指導意見》緊緊圍繞《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關于“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的要求,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應急準備、做好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重污染天氣不僅襲擊了京津冀,還影響了東北地區,而后沿哈大線一路向南延伸,直達山東半島、江蘇和安徽北部,共波及6個省份30多個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個城市空氣質量“爆表”。環保部專家組說,“污染程度之重、影響范圍之廣為歷年少有”。 為切實分析此次重污染成因,摸清重污染
這幾天,多少人又被杭城的天空嚇到,一片霧蒙蒙,簡直是“兩眼一抹灰”的節奏。 昨天,省環保廳和杭州市環保局的官方網站上,也是一片“紫紅色”(當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200以上,即“重度污染”以上時,數據顯示為紫紅色)。 記者從杭州市環保局獲悉:杭州昨天遭遇開年以來持續時間較久的霧霾天氣,杭
各位朋友、各位同事,我給大家簡單回顧一下我國大氣防治這五年,也就是說大氣十條頒布以來的情況。我想分五個方面來給大家匯報。 一、大氣十條的頒布,為什么頒布大氣十條? 中國工程院和國家環保總局后來改名為環境保護部,共同完成中國環境保護宏觀戰略研究。在那個戰略研究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中國大氣環境保
10月27日夜間到28日上午,北京北部的昌平、密云、懷柔、延慶等區域空氣處于5級重度污染,中心城區及南部的房山、大興、豐臺、通州、亦莊等區域處于6級嚴重污染。 近來,面對嚴峻的大氣污染,各地紛紛制訂、修改、完善相應的污染應急預案。 冰城哈爾濱日前遭遇重度霧霾天氣,相關部門表示正在進一
華北地區10月特有的秋高氣爽屢屢讓位給灰霾污染。10月24日傍晚,在暮色掩護下,新一輪霾又悄然而至。此前,京津冀已經3次被重污染天氣侵擾,最近的這一次,重霾影響的范圍多達26萬平方公里。 與重污染天氣相伴而來的還有公眾心中的諸多疑問:為何連續多年,金秋十月都躲不過霾的重創?為何大氣治理的戰役
日前,環境保護部已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省(市)人民政府發函,通報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信息,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啟動相應級別預警,切實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同時,環境保護部對各大氣強化督查、巡查組發出了應對重污染天氣督查巡查2018第1號令。依據各地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對
去年冬天,京津冀地區被霧霾籠罩,重污染天氣頻現,人們至今心有余悸。 今年,從國慶假期的霧霾,到近幾天華北地區多地出現重污染天氣,各界開始對冬季的空氣質量隱隱擔憂。 受到不利氣象條件、采暖等因素影響,冬季往往被認為是霧霾高發期。今年冬季氣象條件會怎樣?霧霾是否會再次籠罩京津冀等地區?應該怎樣應
為應對近年來我國多地接連出現以大氣細顆粒物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天氣,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環境保護部日前發布《清潔空氣研究計劃》。據了解,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編制的《清潔空氣研究計劃》,將為有效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
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北京市調研時指出“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加強區域預警聯動和監測信息共享”。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給環保工作,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加強空氣重污染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施行的重
7月5日,中國工程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報告。為深入了解評估過程和主要內容,我們邀請了權威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解讀。 1.請問您如何看待此次《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工作? 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評估組組長):剛剛發布的《大氣十條》中期
環境保護部12月15日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警提示,并要求各地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應對措施。 這次重污染天氣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做好應急應對?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方面負責人和專家。 不利氣象條件加重空氣污染程度 12月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發生了兩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地區人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