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的實施,使得國產奶粉市場迅速回暖,多家企業已經進入高速增長期。但是,三元奶粉并未在政策紅利下實現突圍。近日,三元食品發布2017年年報顯示,去年三元固態奶銷量同比下降11.08%,庫存量同比暴漲83.35%。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北京多家超市均無三元奶粉銷售。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此前唐山三元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山三元”)在奶粉業務方面以超低價格搶奪三元食品的市場,使三元食品正常運營受到影響,經銷商信心不足,三元食品奶粉和奶酪在銷售上沒有達到預期,導致庫存出現增長。 庫存上漲超八成 三元食品業務板塊,分為液態奶、固態奶和冰淇淋。作為三元食品的主力業務,去年液態奶銷量同比增長9.85%、冰淇淋銷量同比增長19.42%。但是,三元固態奶則同比下降11.08%,庫存量同比增長83.35%,銷售量為3692.76萬公斤,同比下降13.18%。據了解,三元固態奶中包括奶粉、奶酪等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目前......閱讀全文
央視財經《消費主張》欄目先后通過各大母嬰海淘網站,購買了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的6個品牌的1段嬰兒配方海淘奶粉,同時也在北京的超市購買了三元愛力優等三款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并對這9款奶粉進行了6項必需成分、13項維生素指標、6項可選擇成分指標、3項污染物限量指標、1項真菌毒素限量指標、5項微生物限
消費者在北京一超市閱讀牛奶的檢驗報告 本報訊 (記者 張谷微) 三元奶粉近日也被國家質檢總局檢出三聚氰胺,記者昨天從三元集團處證實了此事,但三元集團稱,該款問題奶粉并未出庫上市,公司隨后將對其進行銷毀。
記者昨天從三元方面證實,北京撥千萬財政資金研發的嬰幼兒奶粉項目由三元承接。據悉,政府為嬰幼兒奶粉研發專門立項,并撥付大額資金,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是首次。 記者昨天在北京市科委官網上查詢到,市科委于3月17日發布的2014年《部門預算項目支出預算表》上,“安全健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研究與產業化”
主管部門力推的國產嬰幼兒乳粉“國家隊”計劃依然進行,這一次換成了以液態奶著稱的三元。在昨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乳協”)舉行的第二批嬰幼兒乳粉新品推介會上,位列本批推薦名單中的三元方面透露,未來嬰幼兒配方乳粉將取代液態奶成為公司主打業務。 繼去年9月28日攜伊利、雅士利、完達山、飛
連續兩次的未能入選乳協奶粉推薦名單,讓光明這個自視身價頗高的企業難以“自抑”。繼去年9月、今年1月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先后曾牽頭舉辦的“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新品發布會”后,中乳協今日在北京再次發布第三批“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新品發布會”。在此次發布會上,光明旗下嬰幼兒配方乳粉“光明優幼”終于如愿入選。
一場歷時半年的大測試,一次前所未有的奶粉安全大評比。中國、美國、歐洲、日本,9款知名奶粉進行全方位檢測。中國奶粉與國外奶粉有多大差距?中國奶粉真的讓人放心嗎? 2016年央視財經《消費主張》的記者曾經在北京街道隨機采訪了一些年輕的中國父母,30位消費者五分之四都表示,自己會為孩子選擇外國奶
奶粉安全問題成為近期熱點,“藥店將試行銷售配方奶粉”的新規也備受關注。昨天,記者發現,部分藥店已將嬰幼兒配方乳粉擺上貨架,目前品種相對單一。 記者昨天在位于十里堡的華堂某藥店看到,該藥店已開設配方乳粉專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只買三元奶粉,三元愛力優奶粉已經在我們藥店設立柜臺一周了。”
在讀完質量安全承諾書后,晨冠乳業的董事長涂醉桃揮了揮拳頭,像是在慶祝自家企業入選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名單,也像是在展示國產奶粉企業占領國內市場的信心。 1月22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公布了第二批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名單,與晨冠乳業一同進入名單的還有三元、貝因美、銀橋、輝山和百躍
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韓潔 朱立毅)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日表示,針對近期市場上部分國產奶粉出現短缺現狀,三元公司目前正在加班加點生產市場急需的優質安全的中低檔奶粉,并承諾在此期間不會提高奶粉價格。  
2013年12月,石家莊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全市乳粉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對未來幾年乳粉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并公布了資金支持方案,昭示著三鹿奶粉事件5年后,當地乳業重拾舊山河的決心。 作為2008年乳業“地震”震源地的石家莊,上游養殖的整合率先進行,政府相關人員接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科委獲悉,由科委立項,市財政撥付給北京三元的1077.97萬元即將到位,用于后者承擔的“安全健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研究與產業化”研發項目。據了解,政府為嬰幼兒奶粉研發專門立項,并撥付大額資金,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是首次。三元食品該項目的主持人表示,我國對母嬰體質和營養需求等方面的
三元股份(600429)今日公告稱,2008年9月25日下午四點半,接有關部門通知,公司須研究相關并購事宜。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08年9月26日起停牌,直至相關并購事項確定并公告后復牌。 市場人士認為,在當前中國奶制品行業“風雨飄搖”的危難關頭,三元極有可能在有關部門的安排下“挺身而出”,收
中國乳殤·現場調查 編者按 三鹿“結石奶”事件如平地一聲驚雷,讓我們對一家擁有超過50年歷史并且是市場領先者的知名企業的天然信任感被震得支離破碎,讓一個與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直接影響我們的孩子健康和未來的行業,竟變得面目可疑。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我們本應完全信賴的監管部門官員,關鍵時刻往往
曾因三聚氰胺事件,河北乳企三鹿的品牌被迫出售,但時隔五年后,該品牌又以有機粗糧的身份重現江湖。日前,浙江三鹿實業有限公司透露,當年競拍購得 “三鹿”商標,經過幾年的研發籌備,已開發出有機直條粗糧面、有機快速雜糧面、有機粗糧米等系列。但分析師認為,雖然此次放棄乳品,但三鹿品牌用做食品前景仍不被
繼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國內乳業第一集團軍蒙牛、伊利、光明也集體涉及三聚氰胺事件,奶粉和液態奶均有批次被檢出含有三聚氰胺,因此丟失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分析人士認為,三鹿奶粉事件為未涉及此案的二線品牌提供了擴張機會,但短期內彌補第一集團軍留下的市場空白的可能性不大。 雖然蒙牛、伊利、光明的問題奶在第一時間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對記者表示,現在是后臺系統全面調試,何時能銷售,要看測試的進度決定 奶粉進藥店銷售終于在10月26日正式實施,然而,僅一天后,藥店內擺設的奶粉自動售貨機(行業內稱奶粉ATM機)便貼上了“系統調試中,暫停銷售”的字樣。在業內人士看來,藥店賣奶粉剛剛試運
一石激起千層浪。 某公號一篇文章的標題,形容2016年的國產奶粉發展態勢用了“潰敗”二字, 不僅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其他同行的關注,昨晚甚至引發中國食品記者圈內的唇槍舌戰。 首先,先表明態度,我認為描述目前國產奶粉的整體發展態勢用“潰敗”這個詞語不太合適,有點過于悲觀了,目前國產奶粉的發展
“我們面前站著忠誠的消費者,背后站著投資的股民,四周還有廣大合法經營的奶農……”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本周初在“道歉博文”中如此寫道。而三氯氰胺事件引發的這場食品安全信任危機對于看好食品飲料板塊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場“飛來橫禍”。 “三鹿”下毒 食品飲料業提前“入冬” 壞消息一經公布,上“黑名
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兼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昨天做客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時介紹,嬰幼兒配方奶粉進藥店將以專柜和ATM機自售模式進行銷售。該項目在北京地區將于9月15日進行系統測試,10月初在金象、全新、同仁堂等試點藥店上架銷售,納入統一監管銷售奶粉的藥店將有統一的標識。 今年6月,國家9部
衛生部、農業部等六部委叫停“無抗奶”的公告發布后,昨天,北京商家開始對含有“無抗奶”標識的產品進行下架處理,長達7年的“無抗奶”爭論至此被叫停。但是,有奶企及業內專家表示:侵害消費者健康的“有抗奶”在市場上仍然存在,而“無抗”應當是奶企的最低道德準則,建議政府部門加快修訂相關國家標準,并出臺措施
三元股份否認使用問題明膠 聲明中未提嘉利達蒼南 業內人士表示,三元股份的聲明措辭比較模糊,若否認,只要說明媒體報道中的明膠企業是或不是、曾或不曾是其供應商就夠了 繼股東質疑三元股份為何收購資質較差的品牌之后,三元股份又陷入“問題明膠”事件,陷入被動中的三元股份將如何應對媒體的質疑? 三元股
我國近年來加大對不合格洋奶粉查處力度,圖為今年4月2日,北京銷毀3萬余罐澳大利亞進口“澳妙可”牌問題奶粉 近日,兩條消息再次引發人們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關注:國家質檢總局實施“史上最嚴”進口奶粉新規,從5月1日起,禁止進口未經注冊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北京市資助三元集團1000多萬元,用
經過數月的準備,奶粉進藥店有了新的進展,相關品牌企業和藥店都進入了實質性操作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0月21日)從惠氏獲悉,作為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品牌管理中心發起的“奶粉進藥店”項目試點首批品牌之一,惠氏的嬰幼兒奶粉產品已經由工廠啟運,將直接供應給指定的藥店銷售。 記者獲
“南山奶粉被注銷嬰幼兒奶粉生產許可”追蹤 針對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注銷南山奶粉生產商湖南亞華乳業控股有限公司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該公司昨日回應稱,注銷是企業主動申請的,只是注銷“濕法工藝”許可證,而今后嬰幼兒奶粉將以“干法工藝”在該公司另一家工廠生產。 公司稱注銷系主動申請
前言:此文描述了消費者過于癡迷洋品牌奶粉,跨境電商和代購行業的亂像。不過,把真奶粉和假奶粉混在一起,或者把真進口的和國產的奶粉混在一起,的確是檢測的難題,這種“半真半假”的問題,還沒有被我國食品檢驗的大神們攻克。所以以下文中所述,都只能是“有推測,有這種可能,但無人能檢”。召喚食品檢驗的大神,
“我長期喝牛奶,由于信息不對稱,一些消費者還未從三鹿噩夢中驚醒。2015年全國奶制品抽檢合格率達99.5%,是所有食品里合格率最高的,我本人只喝國產牛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的一席話贏得臺下陣陣掌聲,活動期間,他還不時喝幾口國產牛奶。這是近日在哈爾濱舉辦的“2017中國國際乳業
據悉,自5月1日起,未經注冊的境外嬰幼兒配方乳粉將不再允許進口。這是繼進口奶粉中文標簽實施“貼改印”之后,“史上最嚴厲”進口奶粉管控舉措的又一步驟。對此,業界普遍認為,隨之而來的將是奶粉業門檻的再次提升及市場環境的凈化。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嬰幼兒奶粉市場,曾經出現過一些奶粉安全事故,這給
昨天是西方的情人節,然而中國的媽媽們則無暇顧及,她們在為孩子“吃什么”的問題頭疼不已。 多美滋奶粉近來身陷“結石門”,一度乏人問津的國產品牌奶粉銷量大有上揚趨勢。同毛女士一樣,該市許多消費者再次把目光投向國產品牌,他們相信經過三聚氰胺問題的“洗禮”后,國產品牌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毛女
今天,是中國乳制品行業“三聚氰胺”事件一周年。一年前的今天,早報率先披露了三鹿奶粉事件,進而引發了中國食品安全行業大地震,此后,免檢制度被廢除,食品安全法也相繼作出修改。一周年前夕,早報記者再次踏訪當年的漩渦中心,聚焦結石寶寶、奶農、乳制品行業以及關系到千家萬戶的中國食品安全制度。這是記者在
國家食藥監總局此次《注冊管理辦法》內容第十二條明確要求:同一企業申請注冊的同年齡段產品配方應當具有明顯差異,并有科學依據證實,每個企業不得超過3個系列9種產品配方。 奶粉企業,進口奶粉也將實施每個企業不得超過3個系列9種產品配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向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