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完質量安全承諾書后,晨冠乳業的董事長涂醉桃揮了揮拳頭,像是在慶祝自家企業入選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名單,也像是在展示國產奶粉企業占領國內市場的信心。 1月22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公布了第二批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名單,與晨冠乳業一同進入名單的還有三元、貝因美、銀橋、輝山和百躍。這是繼伊利、蒙牛雅士利、完達山、飛鶴、明一、高原之寶之后的國產乳粉中的第二批"幸運兒".2013年9月,背靠工信部的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牽頭舉辦"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新品發布會",助伊利等6家國產乳制品企業推廣新品。 如今,第二批國家力挺的國產奶名單新鮮出爐。在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看來,這12家企業都是"主流品牌",他們才是中國嬰幼兒乳品的代表,冠于國字頭的推薦,旨在提振消費者對國產奶的信心。 新品的發布能否讓消費者信任國產奶尚待觀察,但依靠中乳協背書,更為顯而易見的意圖是,政府加速幫助國產奶完成整合。 ......閱讀全文
今年以來,隨著進口原料奶粉與國產原料奶粉價格倒掛,國產原料奶粉生產廠家集體虧損,近期黑龍江部分地區多家企業出現原奶限制收購,還出現了個別奶農殺奶牛的現象。 9月24日,飛鶴乳業貿易公司負責人付國紅稱,進口奶粉現在價格在2.2-2.4萬元/噸,國產奶粉價格成本至少3萬元,“賣一噸虧損
正值“三聚氰胺事件”一周年之際,中國乳制品行業再掀波瀾。近日,兩批自美國進口、合計300公斤的美贊臣嬰幼兒配方奶粉,因“蛋白質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而被國家質檢總局退貨。這一事件終于動搖了進口奶粉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新出現的蛋白質問題,到底會成為國產奶粉吹響反攻號角的絕佳契機,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6日訊 近日南山奶粉在廣州被查出含強致癌物黃曲霉素,令國產奶粉質量再蒙陰影。“國內知名企業接連被指檢出黃曲霉素M1,這顯示了企業的奶源和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疏漏。下半年如果再出現一兩次類似事件,行業將陷入一場大危機之中。”業內人士對此充滿擔憂。 南山奶粉危機:國產奶粉
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產生信任危機 最近一段時間,內地民眾在香港、澳門大量購買進口嬰幼兒奶粉,造成香港、澳門一度出現奶粉供應緊張。此后,有媒體報道內地有不法企業,將皮革下腳料溶解后制成蛋白粉混到牛奶里,提高牛奶的蛋白含量。一時間,國產奶粉和整個乳制品行業再次成為關注焦點。記者調查發現,消費
一石激起千層浪。 某公號一篇文章的標題,形容2016年的國產奶粉發展態勢用了“潰敗”二字, 不僅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其他同行的關注,昨晚甚至引發中國食品記者圈內的唇槍舌戰。 首先,先表明態度,我認為描述目前國產奶粉的整體發展態勢用“潰敗”這個詞語不太合適,有點過于悲觀了,目前國產奶粉的發展
“全國奶粉又開始滯銷,包括農業部在內的多個部門正緊急摸底乳品庫存,尋求解決之道。”昨日,在國內權威媒體上傳出這條消息的同時,沈陽奶粉市場也一觸即發,掀起了兩年來最猛烈的價格戰,國產奶粉與進口奶粉兩大陣營的較量再次升級。 國產奶粉“組團”反擊 如今孩子該喝什么奶粉?成為
中國乳業圈內的人士正隱約感覺到,繼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行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的產業重組。 2013年6月,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9個部委在京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近日,奶粉生產企業合生元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遭反壟斷調查的消息引發了市場的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7月1日)致電國家發改委獲悉,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正在對除合生元以外的幾家奶粉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雅培、美贊臣、雀巢(含惠氏)、多美滋這五大進
國家食藥監總局此次《注冊管理辦法》內容第十二條明確要求:同一企業申請注冊的同年齡段產品配方應當具有明顯差異,并有科學依據證實,每個企業不得超過3個系列9種產品配方。 奶粉企業,進口奶粉也將實施每個企業不得超過3個系列9種產品配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向WT
[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國內規模化牧場的收奶價格不斷下滑,已經跌至3.7~3.8元/公斤左右,這個價格已經接近規模化奶牛養殖企業的盈虧線。] [2015年全國液態奶銷售總量2738.9萬噸,比上年增長了3.6%。但與“十二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5.1%,“十一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11.1%相比,
目前我國嬰幼兒奶粉安全監控標準高于國外 消費者對國產奶粉安全的不信任引發了一場全球找奶代購風波,而官方的一份國產與進口奶粉質量檢查結果正試圖挽回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公布了一項針對國產與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的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國內品牌
去年以70億元銷售額位居國產嬰兒奶粉第一的飛鶴奶粉將今年的營收目標定在了100億元,預計增幅50%。圖片來源于網絡 另一家被稱為嬰兒奶粉行業黑馬的君樂寶則在去年嬰兒奶粉銷售額25億元的基礎上將今年的目標直接翻番達到50億元;去年奶粉銷售40億元的澳優奶粉今年的目標也是增長五成達到60億元。北
一則題為《內地嬰兒奶粉含反式脂肪》的報道,再次讓國人的神經緊繃,也引發了一輪輿論論戰。 針對香港某媒體7月8日的這篇報道,新華網駁斥道:“反式脂肪廣泛存在于各類食物當中,追求零攝入不現實也沒必要。” 新華網的文章更指:“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發布時機,發改委7月2日剛剛啟動針對五大外資奶粉
一則題為《內地嬰兒奶粉含反式脂肪》的報道,再次讓國人的神經緊繃,也引發了一輪輿論論戰。 針對香港某媒體7月8日的這篇報道,新華網駁斥道:“反式脂肪廣泛存在于各類食物當中,追求零攝入不現實也沒必要。” 新華網的文章更指:“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發布時機,發改委7月2日剛剛啟動針對五大外資奶粉
這是一個可怕的事實,三聚氰胺污染鏈已經延伸到整個含乳食品行業。 近日,吉百利、瑪氏、雀巢、樂天等跨國食品巨頭的產品都被曝出含有三聚氰胺。其均在中國設立了生產基地,并使用了當地的原料奶粉。更糟的是,很多國家已經拒收用中國奶源制造的乳制品以及含乳食品。 三聚氰胺進入食品鏈 據乳業資深專家陳渝介紹,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國奶粉市場進入列強并起的戰國時代,不過卻仍缺少“超級企業”。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從首屆嬰幼兒配方奶粉創新發展論壇獲悉,目前國內奶粉行業分散度較高,國內前五大奶粉品牌的行業集中度只有22%,前十家行業集中度不過68%,距離工信部目標的80%尚遠。業內看來,由于中國奶粉市場相對分散,
這次反壟斷調查應讓包括國產品牌在內的奶粉企業產生危機感。無論什么產品,在質量和定價上都應考慮消費者利益。 國家發改委7日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約6.7億元,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 由于名列處罰名單的均為洋奶粉企業,這張大罰單別具意味。
超市奶粉品牌眾多。 恒天然“肉毒桿菌污染事件”發生已近半個月,昨日,有連鎖超市反映新西蘭品牌奶粉的銷量下滑50%,而其他洋品牌銷量也受到影響,有超市表示銷量下滑15%。雖然國產奶粉抓住機會大力促銷,但商超反映銷量并未出現明顯上升,歐洲品牌奶粉成為事件受益者。 市場調查: 國產奶粉加
據昨日(8月18日)《中國之聲》報道,工信部已編制完成《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并上報國務院等待批復。 在等待批復的方案中,工信部表示將在5年后,力爭將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企業總數整合到50家左右,培育形成3~5家年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企業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6月8日發布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這份從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辦法》明確了將以藥品管理方式規范配方奶粉。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雖然能提升行業規范、提高國內市場上的奶粉質量,但也擔心會給中國奶粉市場格局帶來一次“大洗牌”。 新政
近年來,外資品牌奶粉不斷加大向中國市場的投放量,其中外資品牌更是瓜分了高端奶粉銷售量的半壁江山。在這片看似輝煌的成績單背后,我們并不能忽視進口奶粉產生的一些安全問題。為了保障國內乳制品質量安全,我國將對進口乳制品實施更嚴格的規范管理。據悉,新版《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將于今年5 月
世界第六大乳品生產商新西蘭恒天然集團承認2012年5月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粉碎了我國消費者的"洋奶粉崇拜",似乎也給了國產奶粉翻身的機會。但是,要真正解開國人對于國產奶粉的"心結",我國乳制品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引發連鎖反應,國內主要乳制品
近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國產奶粉和整個乳制品行業”。調查發現,7成市民不愿選購國產品牌的奶粉,進口嬰幼兒奶粉對國產乳品行業的沖擊非常明顯。對此,相關部門表示將加強監管措施和力度,乳制品企業也承諾保障產品的質量,以恢復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信心。 7成
在國產奶粉檢測合格率達到99.7%的背景下,國產奶粉決定抱團發展。 3月12日,京東攜六大國貨奶粉品牌拉開“國貨奶粉盛典”大幕,并發起保障國貨嬰幼兒奶粉品質的倡議和呼吁。在業內人士看來,電商及國貨奶粉巨頭攜手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前夕高調“秀肌肉”,體現出國產奶粉再次掌握市場主導權的信心和
我國近年來加大對不合格洋奶粉查處力度,圖為今年4月2日,北京銷毀3萬余罐澳大利亞進口“澳妙可”牌問題奶粉 近日,兩條消息再次引發人們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關注:國家質檢總局實施“史上最嚴”進口奶粉新規,從5月1日起,禁止進口未經注冊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北京市資助三元集團1000多萬元,用
6.7億!6家奶企因價格壟斷吃到史上最大罰單 洋奶粉或將掀起一波“降價潮”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昨天宣布,合生元、美贊臣、多美滋、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恒天然等6家乳粉生產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被罰約6.7億元,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 這邊廂忙著召回受奶源污
從乳業行業人士處獲得一份工信部編制的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重組方案(報批稿,尚待最終定案),目標是5年后,國內企業整合為50家左右,前十大國產品牌奶粉集中度超過80%. 在這份《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中規劃:第一階段為摸底調查;第二階段培育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對乳業的沖擊,絕不遜于一場8級大地震,這場奶粉產品開始的危機成為肅清乳業混亂局面的一個契機: 舊格局被打破,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巨頭的再次振興與擴張,新希望、南方奶粉集團軍、長沙的澳優、廣西的皇氏甲天下、東北的完達山等地方割據勢力的爭雄。蒙牛聯盟中糧集團以及現代
恒天然風波后三問奶業發展趨勢 如何讓市民喝上一口價廉物美的純牛奶 剛剛過去的這段時間,洋奶粉被推向風口浪尖,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生產的受肉毒桿菌污染乳粉部分流入中國,事涉多家奶企。涉"毒"企業一片噤若寒蟬,而眾多國內消費者也是無所適從。 進口奶營養價值真的優于國產奶?如何加強監控,規避此類事
洋奶粉新規所展示的41家企業名單倏然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之前沒有一絲預兆。 4月3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首批通過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品境外生產企業名單,共計41家。 5月1日的公告中稱:注冊審核工作還在進展中,符合注冊要求的企業將陸續增補進名單中,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