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光學天文望遠鏡于智利開工建造
世界最大的光學天文望遠鏡“大麥哲倫望遠鏡”11日在智利開工建造,有望給天文觀測和宇宙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 這一國際合作項目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當地干旱少雨、空氣通透度高,是天文觀測的絕佳地點,已經有多臺大型望遠鏡坐落于此。這臺望遠鏡由7個鏡面組成,1個鏡面居中,其他6個環繞。每個鏡面直徑8.4米,望遠鏡總直徑大約25米。“大麥哲倫望遠鏡”預計2021年投入使用,清晰度將達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的10倍,用途包括搜尋宇宙中與地球相似的行星、探尋是否存在神秘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智利總統巴切萊特出席了“大麥哲倫望遠鏡”開工儀式。項目主管阿爾曼多夫在儀式上說,這臺儀器將給人類對宇宙的觀測和認識帶來“革命性”變化。......閱讀全文
大麥哲倫望遠鏡向NSF說“再見”
大麥哲倫望遠鏡已經在智利破土動工。 近10年來,美國的兩所大學聯盟一直在進行著一場建造陸基望遠鏡的競賽——一旦建成,這兩部望遠鏡都要比迄今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大數倍。 由加利福尼亞大學主持的聯盟計劃在夏威夷建造“30米望遠鏡”(TMT),而由卡內基天文臺、亞利桑那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率
世界最大光學天文望遠鏡于智利開工建造
世界最大的光學天文望遠鏡“大麥哲倫望遠鏡”11日在智利開工建造,有望給天文觀測和宇宙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 這一國際合作項目位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當地干旱少雨、空氣通透度高,是天文觀測的絕佳地點,已經有多臺大型望遠鏡坐落于此。這臺望遠鏡由7個鏡面組成,1個鏡面居中,其他6個環繞。每個
科學家首次發現類銀河系星系-有罕見星云相伴
科學家近日稱,他們發現了一個與我們的銀河系十分相似的星系。 據國外媒體報道,2012年8月23日國際天文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來自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國家電波天文學中心的天文學家亞倫·羅伯塞姆(Aaron Robotham)博士表示,他們近日搜尋到了與銀河系十分類似的一個星系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命名“墨子”
左圖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臺大視場巡天望遠鏡效果圖;右圖為正在建設中的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鎮賽什騰山天文臺址和大視場巡天望遠鏡圓頂。 中國科大供圖時域天文學是天文學新興研究領域。通過觀測證認引力波事件電磁對應體、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超新星、快速射電暴等時域天文事件,為人們理解極端條件下的物理過
“科學”號在麥哲倫海山展開綜合調查
海山是世界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地區。在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態系統科學調查”支持下,“科學”號科考船在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全面展開綜合調查。 4月1日,“科學”號搭載的“發現”號深海機器人對麥哲倫海山鏈上的一座海山進行了首次深潛“探訪”。這是一座平頂海山,高430
“發育”階段的行星首次被觀測到-距離地球450光年
目前人類在太陽系外發現了約2000個行星,有圖像記錄的只有10顆已“定型”的行星,尚缺少處于“發育”階段的行星觀測記錄。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人員首次觀測到一顆正在形成中的行星,填補了這一空白。 研究人員發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的論文稱,距離地球450光年,有一顆名為LkCa15的恒
宇宙“胖子”有了高清照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1月17日專門更新了一張照片,讓人們進一步看清天文學家在2012年發現的巨型星系團ACT-CLJ0102-4915。該星系團是迄今人類所觀測到的最大、最熱、最明亮的X射線星系群。天文學家親切地稱呼它EL Gordo,這是西班牙語中對胖子的昵稱。 2012年,歐
矮星系鄰居存有機分子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圖片來源:ESO/S. Guisard/Wikimedia Commons 研究臨近一個矮星系的天文學家發現了大量的有機分子,這表明生命的基本化學構建模塊可以在比太陽系更原始的地方形成。 由碳和氧、氫等其他元素組成的復雜有機分子在銀河系中非常普遍,但并
新進展:大麥哲倫星系中恒星形成區致密氣體加熱機制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恒星形成與演化團組研究員湯新弟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毫米和亞毫米波團組等研究機構合作,利用阿塔卡瑪(ALMA)毫米/亞毫米波望遠鏡,發現大麥哲倫星系中恒星形成區致密氣體的加熱由內部恒星形成活動主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文和天體物理》上。 大麥哲倫星系是距離銀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望遠鏡-拍攝到最清晰夜空
由美國與意大利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利用自適應光學技術開發出一種新型望遠鏡,拍攝到迄今最清晰的夜空影像。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卡內基天文臺與意大利阿爾切特里天文臺的研究人員,給位于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6.5米口徑麥哲倫望遠鏡加裝了一套叫做 MagAO的自適應光學系統,使得該望
美公布17萬光年外星爆照片紀念哈勃升空22年
這個星云距地球17萬光年。用銀河術語來說,它是“隔壁鄰居”。所以哈勃能辨認出恒星形成的多產地區的個體恒星。 在數百萬年里,劍魚座30以非常快的速度大量生產著恒星。哈勃展示了不同年齡的星團,從200萬到2500萬年不等。 星團霍奇301已有2000萬到2500年歷史,擁有許多年邁的紅
夏威夷兩大望遠鏡觀測“卡西尼”號入眠
美國當地時間9月15日,“卡西尼”號探測器將深深地陷入土星大氣層,直到徹底入眠。天文學家則抓住最后的機會,借助夏威夷毛納基峰上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紅外望遠鏡設施(IRTF)和W.M.凱克天文臺望遠鏡,繼續遙望土星這顆巨大的星球。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資深科學家、“卡西尼”號
一周太空圖片精選:狼蛛星云恒星托兒所
北京時間4月2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國家地理新聞”網站刊登了過去一周的最佳太空圖片,包括太陽海嘯、狼蛛星云以及“發現”號航天飛機在內的精彩圖片紛紛榜上有名。1.太陽海嘯 照片由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拍攝,展現了太陽左側噴出的巨大等離子體環。這
老年恒星周圍首次發現石墨烯與巴基球
示意圖:在行星狀星云中發現的石墨烯和富勒烯。在這樣一顆類似太陽恒星的周圍空間探測到這些分子暗示像石墨烯這類碳的同素異形體可能廣泛分布于宇宙空間。這是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大麥哲倫星系中的行星狀星云SMP48,它是這項研究中被觀察的目標之一。從這張照片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為什么它們會被稱
科學家將設迄今最大天文望遠鏡
浩瀚無垠的宇宙給人類留下太多問號:那里還有其他智慧生命嗎?我們到底起源于何處?還有沒有像地球一樣宜居的星球?這些都是天文學家探索清單上的問題。現在,為了找到這些終極問題的答案,他們要“鳥槍換炮”了。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天文學家正計劃在位于智利的坎卡納天文臺安裝一個大型天文望遠鏡——巨
中科院發布國際首批天體寬視場X射線圖像和能譜
除了用于醫學檢測,X射線還可以作為宇宙信使,用來探索遙遠而神秘的星河。 在第二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上,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發布EP-WXT探路者觀測到的首批天體寬視場X射線圖像和能譜。這是國際上首次獲得并公開發布的寬視場X射線聚焦成像天圖。 “EP-WXT探路者是愛因斯坦探針(EP)衛星寬視場
科學家發現新的快速射電暴
快速射電暴是最近幾年最受關注的天文現象之一。自Duncan Lorimer等人于2007年在帕克斯(Parkes)64米射電望遠鏡的數據庫中發現第一個快速射電暴FRB 010724(亦稱Lorimer burst)以來(Lorimer et al. 2007, Science),在全球諸多射電望
韋布望遠鏡首批數據揭示大質量星系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95.shtm
巨型射電望遠鏡“FAST”:聆聽宇宙的“大耳朵”
圖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成后的效果圖。 無論是“巨眼”還是“大耳朵”,都不足以形容從空中俯瞰后又下到谷底所帶來的震撼。 8月初,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洼地,依托喀斯特地區“天坑”而建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成功拼裝出首個反射單元。未來數月內,
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選址確定
美加兩國科學家7月21日宣布,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的30米口徑望遠鏡(TMT)確定在夏威夷的莫納克亞山山頂建造。TMT將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和加拿大大學天文學研究協會組成的聯盟聯合建造,預計2011年動工。 TMT預計耗資10億美元,聯盟目前已收到的資助和承諾的資助共3億
中澳研究發現新的快速射電暴
中國與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一個新的快速射電暴,它發生時間早、能量高,將幫助天文學界增進對快速射電暴現象的深入理解。 快速射電暴是指宇宙中突然出現的無線電波短暫且猛烈釋放的現象,持續時間通常只有幾毫秒,卻能釋放出巨大能量。2007年,天文學家鄧肯·洛里默等人利用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臺的射電望
南京天光所等研制的望遠鏡陣列投入中國南極中山站運行
中國第38次南極科學考察期間,我國天文學家在南極中山站建成首個天文觀測站點,并安裝了一套由五個鏡筒組成的小型望遠鏡陣列,可同時開展四個光學波段大視場測光觀測和近紅外波段觀測,目前已投入越冬觀測運行。 南極是“空間和天文觀測”的優勢場所,為我國天文學發展提供了優秀的臺址和新的機遇。中國科學院南京
NOIRLab發布迄今發現最大恒星清晰圖像
當地時間8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國家光學紅外天文研究實驗室(NOIRLab)發布的圖片顯示,位于大麥哲倫星云中“蜘蛛星云”中心的這顆恒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恒星。在Zorro成像儀和智利直徑為8.1米長的雙子座南望遠鏡的幫助下,天文學家們拍攝出了這顆恒星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像。
宇宙“幼升小”時模樣-科學家找到127億年前巨大原初星系團
藝術想象圖:127億光年外的巨型原初星系團 在到達地球之前,這束光走了127億年。漫長的跋涉,加上宇宙的膨脹拉伸,讓它的能量微弱而暗淡。 同一時間,地球,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麥哲倫天文望遠鏡“賣力”地進行星系光譜巡天。科學家們正借助這臺設備,建立一個高紅移星系數據庫,以期解開宇宙演化形成之謎
智利將建全球最大地基光學望遠鏡
天文學家于5月25日簽署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協議,共同建設全球最大的地基光學與紅外線望遠鏡。 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于德國加興總部舉行的典禮上,ESO總干事Tim de Zeeuw與3個意大利工程公司簽署了破紀錄的價值4億歐元的合同。這3家公司將建造支撐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的巨大39米
FAST望遠鏡在近鄰星系中發現超長距離的氣體吸積流
星系演化中,星系如何不斷地獲得氣體來補充其持續的恒星形成對氣體的消耗,維持星系演化進程,尚屬未知。宇宙學理論模型認為,宇宙中的熱氣體自然冷卻會給星系帶來新的冷氣體,并預言這種吸積分為兩種——由周邊熱氣體暈直接冷卻產生的熱吸積與沿著宇宙纖維大尺度結構流向星系的冷吸積。這些冷氣體可以通過中性氫21厘
基于SKA先導望遠鏡的宇宙磁場研究在云大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58.shtm 中新網昆明2月17日電 (陳靜)17日上午,科技部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專項“基于SKA先導望遠鏡的宇宙磁場研究”項目啟動會在云南大學召開。該項目利用SKA的超高靈敏度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主焦相機調試樣機通過驗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847.shtm4月1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紫金山天文臺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以下簡稱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主焦相機調試樣機出所驗收評審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召開,會議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方式進
紅外光學望遠鏡列入國家“十三五”大科學裝置
“現代天文研究最重要的成果,絕大部分依托重大天文觀測裝置,這種大科學、大規模、大協作、大統籌的科研組織形式,保障了現代天文研究綜合性、系統性和集成性和全新創業鏈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說,現代天文觀測對極微弱信號、極高空間、極精確空間導航定位、極精密的電子、超級計算等方
大視場巡天望遠鏡新成果,大幅提升我國巡天觀測水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組成的研制團隊,順利完成了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的科學級電荷耦合器件(CCD)測試系統及其主焦相機——CCD290相機的驗證工作。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國在際著名天文儀器雜志《天文望遠鏡儀器與系統》上,為主焦相機的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悉,大視場巡天望遠鏡主鏡口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