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圖片來源:ESO/S. Guisard/Wikimedia Commons 研究臨近一個矮星系的天文學家發現了大量的有機分子,這表明生命的基本化學構建模塊可以在比太陽系更原始的地方形成。 由碳和氧、氫等其他元素組成的復雜有機分子在銀河系中非常普遍,但并不確定它們是否會在一些特定的矮星系中產生,比如與太陽系鄰近的大麥哲倫星云。這個星云產生恒星的過程非常緩慢,因此其化學成分與銀河系相比更加原始,而那里碳、氧等元素也相對稀少。 于是,天文學家利用攝電望遠鏡——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在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系中尋找有機分子。 在大麥哲倫星云的兩個恒星形成區域中,ALMA接收到來自3種復雜有機分子的信號,其中包括二甲醚和甲酸甲酯,這兩種有機分子以前尚未在太陽星以外的星系發現過。 研究人員在近日發表于《天體物理學快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大麥哲倫星云......閱讀全文
2016年12月9日Robert A. 等研究者發表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的一篇標題為《DNA-encoded chemistry: enabling the deeper sampling of chemical space》的論文引起了世界范圍新藥
“五.四”不僅是北京大學的校慶日,也是全國人民的青年節,走過120年的北京大學還有許多如此的“敢為天下先”。不久前,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主任沈興海教授,他帶我們回顧了放射化學-應用化學專業63年的光輝歷史并展望在新時代的發展,特別談到我國對放射化學人才的急需,
2011年正值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的前身國際化學會聯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適逢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00周年。為了紀念化學的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2008年,聯合國大會將2011定為“國際化學年”。 化學為我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沒有
最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侯建國領銜的單分子科學團隊的董振超研究組與羅毅研究組,在單分子拉曼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埃級單化學鍵分辨的分子內各種振動模式的實空間成像,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分子化學結構重構技術——掃描拉曼埃分辨顯微術(Scanning Raman Picoscopy
最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侯建國領銜的單分子科學團隊的董振超研究組與羅毅研究組,在單分子拉曼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埃級單化學鍵分辨的分子內各種振動模式的實空間成像,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分子化學結構重構技術——掃描拉曼埃分辨顯微術(Scanning Raman Picoscopy
一、什么是化學分子捕集技術? “化學分子捕集技術”,顧名思義,是對廢氣中的化學污染因子進行捕集,主要針對廢氣濃度較高(例如濃度大于爆炸極限25%以上,不能使用焚燒法處理的廢氣)、濃度波動大(例如僅在加料期間濃度較高,其它時間濃度較低,即熱值不穩定的廢氣)的情況。
以“功能超分子體系—自組裝與納米技術”為主題的第311次香山科學會議10月22日在北京舉行。吉林大學沈家驄教授、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佟振合研究員、清華大學張希教授、荷蘭Twente大學David N. Reinhoudt教授、德國Mainz大學Helmut Ringsdorf教授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在選擇固定液時有幾項最基本的原則可以遵循,利用這些基本原則可以減少試驗量,節約時間和精力。1. 相似相溶原則這一原則是人們研究物質溶解過程時總結出來的規律,即溶質和溶劑在極性、官能團和化學性質等相似時,可以相互溶解。在研究氣相色譜固定液和被分離物質之間的作用時,也應用了這一原理,即被分離物質和固定液
“我感覺有點像100年前首次飛上天的萊特兄弟。那個時候人們也在問,為什么我們需要一臺飛行器?”得知獲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消息后,伯納德·費林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展望了分子機器的未來,“你們可以想象某種納米級別的能量轉化器,一種微小的可以儲存能量和運用能量的機器。它開啟的是納米機器的新世界。”
在選擇固定液時有幾項最基本的原則可以遵循,利用這些基本原則可以減少試驗量,節約時間和精力。1. 相似相溶原則這一原則是人們研究物質溶解過程時總結出來的規律,即溶質和溶劑在極性、官能團和化學性質等相似時,可以相互溶解。在研究氣相色譜固定液和被分離物質之間的作用時,也應用了這一原理,即被分離物質和固定液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8月24日,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昆明召開(相關報道:第三屆全國樣品制備會在春城開幕 樣品處理再現新技術)。軍事醫學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高志賢、東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分析科學研究中心教授王建華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于檢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靜、武漢大學
2017年12月1日下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在北京召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基金申請代碼調整宣講會”,2018年化學科學部申請代碼調整為: B01 合成化學 B02 催化與表界面化學 B03 化學理論與機制 B04 化學測量學 B05 材料化學與能源化學 B06 環
5月13日,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組織專家對化學研究所主持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p體系功能分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及“多層次超分子組裝化學”進行了結題驗收。 驗收會上,基礎局副局長黃敏指出,通過組織項目的驗收,將進一步聽取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指導下一步的工作
麻省沃爾瑟姆市(Waltham, Massachusetts)的一座鋼筋混泥土建筑的二樓,一個實驗室冰箱里的塑料盒中,包含著無數種化學分子。這些分子是葛蘭素史克制藥公司(GlaxoSmithKline,GSK)合成的帶DNA標簽的分子,數目達到萬億種——這是銀河系恒星數目的10倍。 各大制藥公
新的證據表明,暴露于內分泌紊亂的化學物質(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中,可能導致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公共健康威脅--糖尿病和肥胖。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模仿、阻斷或干擾人體的內分泌激素。通過劫持人體的化學信使,內分泌干擾物(化學物質)可以改變細胞的發育和生長方式
一、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 時間: 6月20-23日; 地點:福建省廈門市; 預計參加人數: 2000人 主題:創新型社會與化學的責任 內容及范圍:1.綠色化學;2.環境化學;3.化學生物學;4.納米化學;5.應用化學;6.有機化學;7.聚合物科學中的理論、模擬和計算研究;
2019年8月28-2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第238期雙清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期論壇由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信息科學部、數理科學部與政策局聯合主辦,北京化工大學承辦,論壇主題為“新研究范式下的分子化學與分子工程”,論壇主席由陳建峰院士、張希院士、唐勇院士、
2014年4月21日,為期兩天的第十屆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在威海圓滿閉幕。在閉幕式中,北京大學劉虎威教授頒布了第十屆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的18個優秀墻報獎和8個優秀報告獎的獲得者。 北京大學 劉虎威教授 作為兩個獎項的贊助商——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4月19日,2016國際熒光前沿技術高端論壇(2016 FluoroFest)在北京大學開幕。FluoroFest 是一個全球性的熒光學術論壇,旨在促進相關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交流最新熒光技術,推動跨學科及領域的經驗分享與合作。
今天(10月12日),教育部黨組在華南理工大學宣布了有關任免決定,高松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王迎軍不再擔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朱之文出席宣布會議并講話,教育部人事司、廣東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據官方簡歷,高松,男,1964年2月生,今
凈氣型藥品柜對于實驗室來說,可以錦上添花,改善實驗室環境,保護實驗人員的職業健康安全。眾所周知,凈氣型藥品柜具有二大功能,一是可以過濾柜內化學品所揮發的有毒有害化學氣體,二是可以凈化實驗室空氣。什么樣的過濾器是最好的? 不同的生產廠家生產的過濾器的性能是有很大區別的,好的生產企業生產出來過濾器在吸附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8月1日凌晨,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詳細名單),共181人入選。其中,化學部共28人入選,南開大學卜顯和教授就是這28個入選候選人之一。南開大學 卜顯和教授 卜顯和簡介 卜顯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領
根據《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條例》,經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授予清華大學陳晨等10位優秀青年化學工作者“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化學會向各位獲獎者及其單位表示衷心的祝賀!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8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授獎名單 (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 晨 男 清華大學
在一切美好沒有來臨之前,心靈首先美好起來了;在一切平靜沒有來臨之前,心靈首先平靜下來了。經歷了三次政治和社會的大震蕩,三次改變研究方向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夔先生,對世事變遷和人生境遇始終淡然置之、不喜不悲,以哲人的睿智和科學家創新求變的精神探求世界的客觀規律和科學真理,走過了七十五年的生命歷程。王先生
自發現抗體后,用血清學方法在體外實驗,證明了天然抗原與其相應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這是一個重要的免疫學現象,稱這種特性為抗原的抗原性。在早期由于尚未建立對蛋白質抗原進行分析的方法,為研究抗原性的化學本質造成了困難。奧地利免疫化學家Landsteiner在本世紀20年代創建了人工結合
“化學連接組是一個新概念,化學連接組學是一個新途徑,應用于果蠅的相關工具是強有力的資源”。 2019年2月21日,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神經元》發表北京大學饒毅教授實驗室的論文:“化學連接組學:繪制果蠅的化學傳遞圖譜”。 其摘要中明確提出“化學連接組是一個新概念,化學連接組學是一個新途徑,應用于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6月14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北京大學儀器課程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化學樓開講。本次課程是系列課程中的第一期,包括14日、15日兩天,邀請北京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部部長、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張新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教授林崇熙做主題演講,分別從
——兼談2011國際化學年 2008年12月30日聯合國第63屆大會決定將2011年作為國際化學年(IYC2011),委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負責以“化學——人類的生活,人類的未來”為主題在全世界范圍內安排,慶祝化學取得的成就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