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具天然抗腫瘤作用
多項研究發現,西蘭花可以減少癌癥的發生且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但具體的作用機制并不明確。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最新發現西蘭花中含有的天然物質吲哚-3-甲醇(I3C)可以有效抑制E3泛素連接酶(WWP1)的功能來促進腫瘤細胞中PTEN的活化,進而發揮抑制腫瘤發生發展的作用,該文章發表在近期的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 PTEN基因是一種抑癌基因,通過拮抗PI3K/AKT信號通路調控細胞周期及抑制細胞快速生長,而在腫瘤細胞中PTEN活性明顯降低。大量研究表明,增強或恢復PTEN的活性可起到抗腫瘤作用。研究發現,WWP1可觸發PTEN多聚泛素化,進而阻礙PTEN的質膜定位募集二聚化,降低PTEN的抑癌功能并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因此,找到抑制WWP1活性的藥物可重新恢復PTEN蛋白的功能,并抑制腫瘤的發生發展。 研究人員通過使用WWP1的結構分析和計算機模擬篩選藥物技術發現了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中的一種化合物吲哚-3-甲醇(I......閱讀全文
Science: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具天然抗腫瘤作用
多項研究發現,西蘭花可以減少癌癥的發生且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但具體的作用機制并不明確。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最新發現西蘭花中含有的天然物質吲哚-3-甲醇(I3C)可以有效抑制E3泛素連接酶(WWP1)的功能來促進腫瘤細胞中PTEN的活化,進而發揮抑制腫瘤發生發展的作用,該文章發表在近期的國際頂
麝香的抗腫瘤作用
天然麝香或麝香酮對小鼠艾氏腹水癌,S37及S180的細胞呼吸抑制率,均高于正常小鼠抑制率。國內采用不同給藥途徑,并選用不同敏感瘤株,天然與合成麝香酮對W256腹水瘤,W256實體瘤,S180肉瘤以及L615小鼠白血病等瘤譜均無明顯的抑制作用,從實驗結果看,麝香對離體動物癌細胞有破壞作用,對動物腫
杜仲的抗腫瘤作用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杜仲有抗癌和抑癌之功效,其有效成分與其所含的木脂素、苯丙素及環烯醚萜類化合物有關。根據報道,杜仲所含的京尼平苷酸甲酯具有抗腫瘤的作用。杜仲所含的丁香脂素雙糖苷在淋巴細胞白血病P388 (Ps)系統中有較好的活性,濃度12.5 mg/kg可控制T/C值)≥126。Okada等從杜仲
Science:谷氨酰胺阻斷藥物增強抗腫瘤反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開發出的一種阻斷谷氨酰胺代謝的化合物可以延緩腫瘤生長,改變腫瘤微環境,并促進持久性的高活性抗腫瘤T細胞的產生。相關研究結果于2019年11月7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lutamine blockade induces
赤芝的抗腫瘤作用
自身免疫功能的低下或失調,是腫瘤之所以會發生并擴展的重要原因。赤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調節和激活劑,它可顯著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 赤芝可以通過促進白細胞介素-2的生成,通過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通過提升人體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細胞的指標水平,以及通過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對癌細
黃地榆的抗腫瘤作用
蒽醌類化合物能抑制人早幼粒白細胞(HL-60)細胞其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細胞DNA和RNA的合成以大黃素的細胞毒作用最強,在100umol/L(約40μg/ml)濃度下對DNA的前體物[3H-Me]dThd摻入抑制作用順序是:大黃素、大黃素 甲醚-8-O-D-葡萄糖甙>大黃素甲醚>大黃素-8-O
白屈菜抗腫瘤的作用介紹
白屈菜堿是一種有絲分裂毒,可使小鼠移植性腹水癌細胞的高三倍體(hypertriplokd)的中、晚期分裂指數發生改變,呈顯著的阻斷分裂作用,給予125mg/kg后12小時,停止于中期分裂的占23.1%;在體外2.5×10(-6)M,能抑制纖維母細胞之有絲分裂。能延緩惡性腫瘤之生長。對小鼠肉瘤-1
鴉膽子的抗腫瘤作用介紹
鴉膽子油 的水包油 靜脈乳液在體外能抑制 小鼠艾氏腹水癌 細胞及腹水型肝癌細胞;整體試驗水包油靜脈乳液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較好抗癌效果,對 肉瘤局部給藥也有一定療效。鴉膽子水針劑(9mg/只 睪丸)和水包油靜脈乳酸(3mg只睪丸)對 小鼠精原細胞有絲分裂有明顯 仰制作用。 氏腹水癌細胞結構有明顯
蜂靈膠囊的抗腫瘤作用
靈芝三萜類生物活性物質,刺激和活化人體巨噬細胞,產生有效抗腫瘤免疫應答,蜂膠黃酮類物質能抗氧化,清除過多自由基,減少腫瘤細胞的產生;
簡述酵母多糖的抗腫瘤作用
酵母細胞壁中的多糖物質有抗腫瘤的作用是因為它能刺激體內網狀內皮系統產生大量的巨噬細胞。啤酒酵母多糖呈現的抗腫瘤作用與酵母多糖活化機體巨噬細胞有直接關系。因為, 酵母多糖在同瘤細胞混合接種給小鼠時, 表現出強烈的抗腫瘤效果, 可是當加入巨噬細胞封阻劑—硅粉后抑瘤作用顯著下降, 乃至于消失。這一情況
抗腫瘤細胞免疫機制的作用
細胞免疫機制在機體抗腫瘤效應中發揮著最主要的作用,包括:(一)T細胞 CD8+T細胞的殺傷活性在機體抗腫瘤效應中起關鍵作用。(二)NK細胞 NK細胞無需抗原致敏,且不受MHC限制,故被視為機體抗腫瘤的第一道防線。機制可能是:①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②通過Fas/FasL誘導腫瘤細胞凋亡;③釋放
抗腫瘤細胞免疫機制的作用
細胞免疫機制在機體抗腫瘤效應中發揮著最主要的作用,包括:(一)T細胞 CD8+T細胞的殺傷活性在機體抗腫瘤效應中起關鍵作用。(二)NK細胞 NK細胞無需抗原致敏,且不受MHC限制,故被視為機體抗腫瘤的第一道防線。機制可能是:①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②通過Fas/FasL誘導腫瘤細胞凋亡;③釋放
松節油的抗腫瘤作用
Zhang Z等人在α-蒎烯對非小細胞肺癌作用研究中,將α-蒎烯協同紫杉醇處理A549細胞,通過聯合用藥的方法能夠增加紫杉醇抑制腫瘤的功效。結果表明,α-蒎烯能夠明顯地促進腫瘤細胞凋亡。這主要是由于與紫杉醇連用時產生了協同效果。進一步研究機制表明,α-蒎烯與紫杉醇聯合使用時,能夠使G0/G1期
北杏仁的抗腫瘤作用介紹
20世紀初期苦杏仁苷首次從杏仁中分離出來,1920年在美國首次將苦杏仁苷用于治療腫瘤。Ernest Krebs博士是第一個在美國將苦杏仁苷用于醫藥的人,并將它稱為維生素B17。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苦杏仁苷雖在美國、墨西哥等國家廣泛流傳用來治療腫瘤,商品名為維生素B17或laetrile,但有關
玉樹蟲草王的抗腫瘤作用介紹
《中國癌癥治療保護網》 呂迪主任及國內外腫瘤權威專家認為,冬蟲夏草抗腫瘤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力實現的,免疫力降低是腫瘤發生、進展、轉移、復發、難于控制治愈的根本原因。冬蟲夏草中的 蟲草素,是其發揮抗腫瘤作用的主要成分。 臨床上使用蟲草素多為輔助治療惡性腫瘤,癥狀得到改善的在91.7%以上;主要用
干擾素介導的抗腫瘤作用
本法適用于新鮮分離,或培養的靜息,或炎癥性巨噬細胞。 polyl: C 或 L P S 小鼠體內注射或體外刺激均可誘導巨噬細胞分泌干擾素。某些病毒或細菌也具有類似作用。檢 測 人巨噬細胞時,需 用 E M C 替 代 水 泡 性 口 膜 炎 病 毒。
酵母多糖的功能介紹抗腫瘤作用
酵母細胞壁中的多糖物質有抗腫瘤的作用是因為它能刺激體內網狀內皮系統產生大量的巨噬細胞。啤酒酵母多糖呈現的抗腫瘤作用與酵母多糖活化機體巨噬細胞有直接關系。因為, 酵母多糖在同瘤細胞混合接種給小鼠時, 表現出強烈的抗腫瘤效果, 可是當加入巨噬細胞封阻劑—硅粉后抑瘤作用顯著下降, 乃至于消失。這一情況說明
簡述巖藻多糖的抗腫瘤作用
巖藻多糖被譽為一種天然防癌劑,有關其抗腫瘤活性的報道也越來越多。Alekseyenko等研究了巖藻多糖對患有Lewis肺腺癌小鼠的抗腫瘤活性,將巖藻多糖以10mg/kg的劑量喂養小鼠,結果引起適度的抗腫瘤活性和抗腫瘤轉移效果。也有研究發現,巖藻多糖對5種含有S180肉瘤動物的腫瘤抑制率達30%,
Science修訂線粒體作用模型
線粒體是細胞內的重要器官,負責從營養物質中提取能量,并將其轉化為細胞可用的能源。2008年科學家們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修訂版的線粒體作用模型,他們對這一新模型進行了驗證。文章發表在本期的Science雜志上。 營養物質的攝取消化和吸收,是為了給機體內的細胞提供能量。消化道對營養物質進
研究發現阿司匹林抗腫瘤轉移的作用機制
轉移是惡性腫瘤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指腫瘤細胞從原發的部位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并再次增殖成為腫瘤病灶,這個病灶也就稱為轉移灶。一般來說,腫瘤發生轉移往往提示腫瘤進入了偏晚的期別,給治療會帶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阿司匹林是經典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從發現至今已沿用百年。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大量流行病學、
目目生珠草的抗腫瘤作用
在體外(相當生藥6克/毫升)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粒細胞型、單核細胞型以及慢性粒細胞型的腫瘤細胞有較強抑制作用(美藍試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測定,對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較強。曾用浸膏于小鼠S-180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實驗性治療,皆無明顯抗癌作用;0.5~1克生藥/毫升在體外對吉田肉瘤和艾氏
土茯苓提取物的抗腫瘤作用
1、對大鼠膀胱化學致癌的影響 實驗動物雌Wistar大鼠,體重70-110g,致癌劑N-J基一N(4-羥丁基)亞硝胺(BBN),實驗時以20%乙醇將BBN原液配成3 土茯苓 6%的溶液。正常對照組:在乙醚淺麻醉下,單純以溶劑(20%乙醇)0.25ml經導管ig,每周2次,共12wk。病理對照
Science:暴飲暴食的大腦作用機制
60年前,科學家們利用電刺激小鼠大腦區域,誘發這些無論饑餓與否的動物進食。近期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破解了這一關鍵的分子機制,發現了誘發此種行為的精確細胞連接。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7日的Science雜志上,將有助于解析肥胖的病因,并由此提出針對厭食,神經性貪食,暴飲暴食的新治療
Science:暴飲暴食的大腦作用機制
60年前,科學家們利用電刺激小鼠大腦區域,誘發這些無論饑餓與否的動物進食。近期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破解了這一關鍵的分子機制,發現了誘發此種行為的精確細胞連接。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7日的Science雜志上,將有助于解析肥胖的病因,并由此提出針對厭食,神經性貪食,暴飲暴食的新治療
人參皂苷Rh2預防和抗腫瘤作用
人參皂苷 Rh2單體對癌細胞的生長有抑制作用,能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逆轉腫瘤細胞異常分化,抗腫瘤轉移,與化療藥物聯用能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 除去抗腫瘤作用外,人參皂苷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菌、改善心腦血管供血不足、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抗疲勞、延緩衰老等作用。
布格替尼AP26113的抗腫瘤作用
AP26113已經被FDA批準用于ALK靶點的克唑替尼耐藥。AP26113真有可能成為一款高效的并且還是雙靶點的肺癌靶向藥,起初還只是確定AP26113將會是繼克唑替尼、色瑞替尼之后的又一款高效的ALK靶向藥,并且能克服克唑替尼耐藥,也就是第二代的ALK靶向藥。然而令人非常鼓舞的是AP26113
布格替尼AP26113的抗腫瘤作用
AP26113已經被FDA批準用于ALK靶點的克唑替尼耐藥。AP26113真有可能成為一款高效的并且還是雙靶點的肺癌靶向藥,起初還只是確定AP26113將會是繼克唑替尼、色瑞替尼之后的又一款高效的ALK靶向藥,并且能克服克唑替尼耐藥,也就是第二代的ALK靶向藥。然而令人非常鼓舞的是AP26113
Science:小RNA分子的大作用
如果我們的神經系統發育被擾亂,我們便會有罹患上嚴重神經系統疾病,造成感覺系統、運動控制和認知功能受損的風險。從人類到線蟲,對于所有具有發達神經系統的生物都是這種情況。 現在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線蟲中一個叫做mir-79的小分子調控神經發育的機制。這一分子是發育過程中特異神經
Science:磺胺副作用來自何方
上世紀三十年代,人們開始利用磺胺類藥物治療細菌感染,這為當時的醫療界帶來了一場革命。現在,EPFL大學的科學家揭示了磺胺類抗生素產生副作用的分子機制,將幫助醫生們采取措施將副作用減到最低。 自1932年科學家發現Prontosil以來,磺胺類抗生素已被廣泛用于對抗多種細菌感染,從痤瘡、衣原
概述異硫氰酸鹽的抗癌抗腫瘤作用研究
在美國,從30多年前就盛行研究關于十字花科蔬菜和癌癥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的吲哚類(植物激素)具有對致癌物質的解毒功效,尤其對大腸癌和乳腺癌效果更好。十字花科的蔬菜,其共同的成分除了吲哚類外,還有葉綠素、胡蘿卜素、異硫氰酸鹽及葡萄酸鹽等成分。這些成分也有抗癌的作用.許多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