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云序客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田聆教授課題組在高分期刊Moleular Cancer雜志(影響因子10.679)發表了關于外泌體在胰腺癌腫瘤再生長中的研究。腫瘤再生長是放射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死亡的腫瘤細胞通過促進殘留的腫瘤再生細胞(TrCs)的增殖,在腫瘤再增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TRCs在放療后也會遭受DNA損傷,并可能在垂死細胞釋放的增殖因子的刺激下發生有絲分裂錯誤。因此,本研究打算找出這些自相矛盾的生物學過程是如何發生的,以降低放療后腫瘤的再增殖可能。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解讀這篇高分文章。 發表期刊:Mol. Cancer 影響因子:10.679 發表日期:20200320 實驗方法:全轉錄組測序、外泌體miRNA測序(云序提供測序服務) 文獻鏈接:Dying tumor cell-derived exosomal ......閱讀全文
文章導讀 2020年3月20日,云序客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田聆教授課題組在高分期刊Moleular Cancer雜志(影響因子10.679)發表了關于外泌體在胰腺癌腫瘤再生長中的研究。腫瘤再生長是放射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死亡的腫瘤細胞通過促進殘留的腫瘤再生細胞(T
一、外泌體研究熱度持續攀升 外泌體(exosome)是活細胞分泌的30-200nm的囊泡,在電鏡下具有非常明顯單層膜結構,通常為茶托型或一側凹陷的半球形。其主要來源于細胞內溶酶體微粒內陷形成的多囊泡體,經多囊泡體外膜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胞外基質中。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
一、外泌體研究熱度持續攀升 外泌體(exosome)是活細胞分泌的30-200nm的囊泡,在電鏡下具有非常明顯單層膜結構,通常為茶托型或一側凹陷的半球形。其主要來源于細胞內溶酶體微粒內陷形成的多囊泡體,經多囊泡體外膜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胞外基質中。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
一、外泌體研究熱度持續攀升 外泌體(exosome)是活細胞分泌的30-200nm的囊泡,在電鏡下具有非常明顯單層膜結構,通常為茶托型或一側凹陷的半球形。其主要來源于細胞內溶酶體微粒內陷形成的多囊泡體,經多囊泡體外膜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胞外基質中。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
感恩有你,一路同行,新年快樂! 感恩有你,一路同行!2019年伊始,云序生物攜全體員工對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公司發展的廣大新老客戶致以最誠摯的問候!一元復始,萬象更新!轉眼間我們迎來了2019年,站在新時代新的歷史起點,回望剛剛過去的2018年,不斷創新收獲碩果豐盈;展望2019,任重道遠卻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近日,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姚雪彪帶領的研究小組,接連在《PNAS》、《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和《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細胞分裂調控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 姚雪彪教授1995年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
被稱為“癌癥之王”的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5年生存率極低,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確診率不高,手術死亡率較高,而治愈率很低。我們所熟知的喬布斯、帕瓦羅蒂、沈殿霞都是因為這一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其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孫穎浩(Yinghao Sun)教授是我國首屈一指的前列腺疾病專家,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泌尿外科界都享有盛譽。其長期致力于前列腺癌、泌尿系結石和微創泌尿外科技術的研究,并取得卓越的成就。根據最新的消息,孫穎浩教授當選成為了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近期,孫穎浩院士課題組在癌癥研究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包括乳腺癌在內的多種腫瘤組織內存在一小部分致瘤能力特別強、分化程度極低的細胞,它們具有干細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特性,稱為“腫瘤干細胞(cancer stem cells),在乳腺癌中亦可稱為乳腺腫瘤起始細胞(breast tumor initiating cell)。乳腺腫瘤
6月26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國際禁毒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無悔青春,健康生活”;提及毒品我們都會聯想到大麻、嗎啡、冰毒等,說起大麻,大家的第一反應:毒品,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可在科學研究領域,大麻或許并不是一種“壞東西”,此前有科學家通過研究表明,當大麻的某些成分用來與放療并肩作戰治療
目前來說,調控m6A修飾過程的閱讀蛋白共有9種功能,今天不會大家一一來講,而是主要講參與蛋白編碼過程的YTHDF1蛋白,它主要通過與mRNA的m6A位點結合,在腦神經發育[1],多巴胺分泌[2]和突觸形成[3]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文章導讀: 2018年10月31日,美國芝加哥大學何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機體衰老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該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Fouquerel et al. (2019). Mol
Western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是將蛋白質轉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體進行檢測。對已知表達蛋白,可用相應抗體作為一抗進行檢測,對新基因的表達產物,可通過融合部分的抗體檢測。一、原理與Southern或Northern雜交方法類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被
Western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是將蛋白質轉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體進行檢測。對已知表達蛋白,可用相應抗體作為一抗進行檢測,對新基因的表達產物,可通過融合部分的抗體檢測。 本文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詳細地介紹一下Western Blot技術: 一、原理 二、分類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隨著釀酒科技的高速發展,每個釀酒企業都應該在操作規律中制定出入窯糧糟的淀粉含量、酸度、水分的標準要求,然后通過調整配料組分和比例的方法或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使入窖糧糟達到規定標準要求,實現科學管理 確保產量和質量的逐步提高,生產工藝操作的正常進行。為了使入窖糧糟做到標準要求,必須首先對出窯發酵糟醅進
此方法可能很多師兄師姐們都在用,只是當時的確沒有找到相關的詳細說明,學弟再次把自己摸索出來的一點心得寫出來,高手就多多指正,沒做過的就相互學習下,見笑)由于課題組所需,我需要構建數量可觀的真核表達載體和融合載體起初我也查到相關菌落PCR 的文獻 ,和導師商量,導師一口回絕了他的理由和我所搜
近年來,研究人員通過深入研究闡明了多種天然化合物在抵御人類疾病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比如近日,來自上海生科院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楊黃恬等人通過研究發現,從天然小檗科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或有望治療心肌缺血/復灌損傷;又有研究人員發現,天然化合物角鯊胺有望用于帕金森病臨床治療,天然化合物角鯊胺于20
實驗步驟 一、常規操作方案 下面這個典型流程對許多蛋白質都有很好的效果。本 操 作 方 案 是 根 據 N g u y e n 等(1993)首先開發的方案改編而成,并用于冷泉港蛋白質純化與鑒定課程的不溶性重組蛋白純化部分(Bu
實驗步驟一、常規操作方案下面這個典型流程對許多蛋白質都有很好的效果。本 操 作 方 案 是 根 據 N g u y e n 等(1993)首先開發的方案改編而成,并用于冷泉港蛋白質純化與鑒定課程的不溶性重組蛋白純化部分(Burgess and K n u t h , 1996)。其他類似的流程也可能
分子雜交技術 互補的核苷酸序列通過Walson-Crick 堿基配對形成穩定的雜合雙鏈分子DNA 分子的過程稱為雜交。雜交過程是高度特異性的,可以根據所使用的探針已知序列進行特異性的靶序列檢測。雜交的雙方是所使用探針和要檢測的核酸。該檢測對象可以是克隆化的基因組DNA,也可以是細胞總DN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在癌癥化療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突破,那么近期又有哪些值得一讀的最新研究報道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模塊化基因增強子導致白血病并調控化療療效! DOI:10.1038/nature25193 骨髓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億
在百度上輸入“肝癌”二字,除了一些百科性質的內容,常常還能看到“肝癌晚期能活多久”,“家人得了肝癌怎么辦”,或者是“肝癌真的沒得救了嗎”之類的檢索項。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癌也許對于其它國家來說只是惡性腫瘤排行榜的一個名字,但是對于占據了全球一半新發肝癌病例的中國來說,這種疾病好似觸手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希望能夠設計出新一代的藥物來對抗一系列致命的疾病。理解細胞表面的一類特殊蛋白(即藥物靶點)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挑戰之一。 4月5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selectivity and diversity in angiot
第一部分: 肺結核病目前仍然是全球人類健康的首要威脅之一。分枝桿菌是引起人類多種嚴重疾病的病原菌,包括結核病(TB)、麻風病、復合菌群布魯里潰瘍和肺非結核分枝桿菌病【1】。僅在2017年,估計就有1000萬新結核病例被診斷和130萬死亡病例出現。這使它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此外,多
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二軍醫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在核糖核酸(RNA)病毒逃逸天然免疫殺傷清除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證實RNA病毒通過誘導Siglec-G,促進RIG-I降解,抑制了先天免疫反應。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1月31號的《細胞》(Cell)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現
從本期起,小編將帶領大家使用殷賦云計算平臺(http://cloud.yinfotek.com/)來做一系列計算“文章”。這一期咱們來重現一篇2018年文獻[1]的計算結果,看看作者是如何運用分子對接技術來闡明機理、升華文章的。該文獻影響因子4.6,是典型的“實驗+計算”模式,比較接近大多數科研
實驗步驟 一、材料 1. 胞質分裂阻滯微核試驗 2. 微核的著絲點檢測 (1)從硬皮病 C R E S T 亞型的患者中取得的血清樣本。 (2) F I T C 標記的兔抗人 I g G 二抗。 (3) 過氧化物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