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體有多少種細胞?教科書上說有幾百種,但真正的數目無疑比這個大很多。目前,包括Road研究所的Aviv Regev在內的實驗室得出了一種新的、更加詳細的分類目錄。這些實驗室利用單細胞基因組學的最新進展,以之前完全不可能想象的速度和規模對個體細胞進行了研究和分類。 Road研究所使用的這種技術是利用流體系統在微觀傳送帶(microscopic conveyor belts,編者譯)上將細胞分離并對其進行詳細的遺傳分析,速度達數千每天。科學家們希望這種技術能在醫學應用上有幫助,在醫學領域上,細胞之間微小的差異都能產出重大影響,包括以細胞為基礎的藥物篩選、干細胞的研究、癌癥的治療以及基本的組織發展研究等。 Regev說她一直致力于用新的方法將小鼠視網膜和人體大腦腫瘤的細胞進行分類,而且她找到了從未發現過的細胞類型。她說:“我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由什么組成的”。 其他實驗室也競相發布他們的研究結果,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術。目......閱讀全文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發育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Eur Respir J:新研究揭示肺臟發育高清圖譜 DOI: 10.1183/13993003.00746-2019 過早出生的嬰兒常常患有肺部發育不良,并可能面臨危及生命的后果。為了給這些嬰兒提供新穎的治療
人類胚胎發育從受精卵開始,經過著床前胚胎發育(胚內和胚外組織的產生),原腸胚產生(三胚層的特化)和器官發生等階段,最終新生兒出生。人類胚胎發育從單個細胞到上萬億個細胞,歷時二百八十天,整個過程的基因表達受到多種因素的精細調控,其中很多機制尚未明確。 為了解析人類胚胎發育各個階段的基因表達調控網
人類胚胎發育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從一個單細胞的受精卵開始,首先經過著床前胚胎發育產生胚內和胚外組織,再到著床后原腸胚階段三個胚層的特化,進而到器官發生、分化、成熟,及至新生命的誕生。整個兩百八十天的胚胎發育過程從一個單細胞受精卵增殖發育形成含有上萬億個細胞的嬰兒,期間基因表達受到嚴密、精準的調
Aviv Regev是一位生物分析專家。現在,她正致力于繪制人體的每一個細胞。 計算生物學家Aviv Regev喜歡做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011年,她與分子遺傳學家Joshua Levin合作,測試了RNA測序的幾種方法。科學家們在測試幾種技術的極限,以查看哪種方法表現最佳。他們用降解
4月24日消息,據史密森學會網站報道,大部分人都聽說過人類基因組計劃,這是當年的一項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并在2001年發布了人類基因組精細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而人類細胞圖譜計劃(Human Cell Atlas)同樣是一項規模宏大的國際合作項目。目前進展如何了? 人類細胞圖譜計劃涵蓋了1
人類胸腺的首個細胞圖譜可能會導致新的免疫療法來治療癌癥和自身免疫疾病。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繪制出胸腺組織在人類一生中的圖譜,以了解它如何發育和產生重要的稱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在未來,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科學家們構
單細胞分析是一種開創性方法,如今在整個生物領域中正被用來研究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何研究異質細胞群體中的細胞多樣性。這種多樣性能夠對細胞存活和增殖、對藥物療法和干預作出的反應以及很多其他的生物過程產生深刻影響。單細胞技術已被用于眾多研究---比如,研究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免疫反應異質性,研究傳染病中的宿
近幾年,細胞療法研究領域發展迅速。僅2017年,美國FDA就批準了2款CAR-T療法和1款基因療法,中國已有兩項細胞療法進入了3期臨床試驗。細胞治療在癌癥治療方面已經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價值,癌癥細胞療法的快速發展,引起了醫生、臨床研究人員、藥物研發人員和監管機構的熱切關注,專家認為細胞療法將引領未
5月份即將結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Science:重磅!開發出延緩癌細胞生長的新方法 doi:10.1126/science.aai9372 癌癥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疾病,但是它的定義是相當簡單的:細胞發生異常和不受控制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2019年即將結束,在這一年中,單細胞測序的火熱充分展示了該技術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發育生物學作為生命基本過程研究的基礎學科,單細胞測序技術是該領域研究突飛猛進的助推器。在這300多個日夜里,科學研究成果殿堂《Cell》、《Nature》、《Science》上有哪些發育生物學的成果跟單細胞技術
2019年即將結束,在這一年中,單細胞測序的火熱充分展示了該技術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發育生物學作為生命基本過程研究的基礎學科,單細胞測序技術是該領域研究突飛猛進的助推器。在這300多個日夜里,科學研究成果殿堂《Cell》、《Nature》、《Science》上有哪些發育生物學的成果跟單細胞技術
最近免疫療法的出現標志著多種癌癥的研究和護理發生了巨大變化,給世界各地的患者和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對于那些對治療有反應的人來說,結果可能是激動人心的。激活病人的癌癥免疫系統可以殺死或縮小腫瘤,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完全緩解。 盡管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只有少數人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原因尚不清楚。 免
5月份即將結束了,5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皮膚中的調節性T細胞促進毛發再生 doi:10.1016/j.cell.2017.05.002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開展小鼠實驗發現作為一類
肝臟是人體最大、功能最多的器官之一,在人體的新陳代謝及免疫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更值得關注的是,肝臟還是人體唯一一種僅需原體積的25%,就能夠完全再生的內臟器官。另外,包括脂肪肝、肝癌及肝炎在內的各類肝病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健康問題之一,也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盡管肝臟對人類健康極為重要,但健康
肝臟是人體最大、功能最廣泛的器官之一。它將我們食物中的糖、蛋白和脂肪轉化為對身體有用的物質,并將它們釋放到細胞中。肝臟除了在人體新陳代謝中發揮作用外,還是一種免疫器官,對血液的排毒是必不可少的。最引人注目的是,當僅為原始質量的25%時,肝臟是唯一能夠恢復到原來大小的內臟器官。 肝病是世界上最大
《Nature Methods》盤點2015年度技術,選出了最受關注的技術成果: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 除此之外,也整理出了2016年最值得關注的幾項技術,分別為:細胞內蛋白標記(Protein labeling in cells)、細胞核結構(Unraveling nuc
作者:Carrie 單細胞測序技術 基因測序在體外診斷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2015年以來,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
肝臟是人體最大、功能最多的器官之一,在人體的新陳代謝及免疫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更值得關注的是,肝臟還是人體唯一一種僅需原體積的25%,就能夠完全再生的內臟器官。另外,包括脂肪肝、肝癌及肝炎在內的各類肝病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健康問題之一,也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盡管肝臟對人類健康極為重要,但健康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Genome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提出了一種復雜的計算機框架來分析單細胞的基因表達水平,這一技術可以擴展到對數百萬個獨立的細胞進行分析處理,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開發了一種工具來分析諸如大規模的單細胞RNA序列數據庫,這或能極大地
1.單細胞測序用于生殖領域研究持續火熱 精子生成過程是一個復雜又具有嚴格分化過程的生理過程,繼18年10月份《Cell Research》上的成年人睪丸轉錄組圖譜研究[1]和19年2月份《Cell Reports》上新生與成年人睪丸細胞單細胞水平鑒定分類[2]的步伐,本月在《Nature
1.單細胞測序用于生殖領域研究持續火熱 精子生成過程是一個復雜又具有嚴格分化過程的生理過程,繼18年10月份《Cell Research》上的成年人睪丸轉錄組圖譜研究[1]和19年2月份《Cell Reports》上新生與成年人睪丸細胞單細胞水平鑒定分類[2]的步伐,本月在《Nature
T淋巴細胞是宿主適應性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在抵抗病原入侵、維持機體穩態以及抗腫瘤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1,2】。胸腺是T淋巴細胞發育的必需場所【3】。胎肝或骨髓來源的胸腺定植祖細胞(thymus seeding progenitor, TSP)遷移定植到胸腺后,即為早期胸腺祖細胞
近日,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在浙大繪制成功。 北京時間2020年3月2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教授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 而在兩年前,該研究團隊在《細胞》上發表了世界首個小鼠細胞圖譜。 “這項工作概括地說就是人體細胞數字化。”郭國驥表示,“我們能用數字矩陣描述每一個細胞的特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命科學開始向定量科學方向發展。大部分實驗的研究重點已經變成生物大分子,特別是核酸和蛋白質的結構及其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兒童癌癥的發病機制以及療法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揭示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惡化和消退的分子機制 DOI: 10.1126/science.aat6768 周圍神經系統腫瘤(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umo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T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 Immunol:鑒定出對抗特殊靶標的T細胞 doi:10.1038/s41590-019-0544-5 當接種疫苗,或者解除過敏原以及微生物病原體之后,免疫系統激活,產生的T細胞亞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腫瘤免疫療法或許會導致胸腺異常 根據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后會出現更加普遍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 癌癥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
對于孕婦而言,沒有什么比盡早知道妊娠期的狀況更重要的了。然而事實是,迄今為止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妊娠后期,對于像先兆子癇和早產這種通常發生在妊娠中期或晚期的并發癥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在近日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首次詳細描述了孕早期胎兒和母體細胞。他們認為,這一成果可為進一步研究各種妊娠并發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