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北京APEC會議期間,北京的晴空萬里、秋高氣爽,一改之前的霧霾重重,“APEC藍”也因此迅速成為網絡熱詞。在11月10日晚舉行的APEC歡迎宴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有人說,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我希望并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如何留住APEC藍,不僅是北京市民的夙愿,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考驗。對此,中國網獨家專訪了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總干事蔣明君。 面對當前中國的生態危機和環境危機,蔣明君建議應該是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從中央到地方要對生態安全、生態文明要有準確的定位。 第二,要努力加強體制建設,體制改革,加快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生態安全是一個大的概念,它涉及多領域、多部門。生態系統分中的森林、海洋、濕地就涉及三個部門。森林濕地歸國家林業局,海洋有國家海洋局,土地污染是國土部,水污染是水利部,食品安全和......閱讀全文
日前,中國人大網公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同時發布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的說明。詳情如下: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的說明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
2019年12月16日,不到半月就將進入2020年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舉行,并且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包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在內的多項草案和議案。 這樣意味著,修訂后的固廢法有望在預期的“2019年”正式出臺。 那么來回顧
2019年6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25日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草案說明時介紹,現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是1995年制定的,2004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13年、2015年、2016年分別對特定條款進行了修正。
《經濟參考報》4月30日刊發題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獲通過 將逐步實現“洋垃圾”零進口》的報道。文章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4月29日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
2017年是邱光和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的第五年,也是本屆人大任期內的最后一年。這位來自浙江的全國人大代表是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帶來的建議涉及范圍廣,不僅有經濟領域的,如關于降低稅負的建議;有社會領域的,如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建議;還有環保領域的,即《關于完善污染環境罪法律規定的建
日前,中國固廢網獲悉,《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指出:到2020年,土壤環境質量在總體良好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干燥、龜裂,濫砍濫伐、環境污染……一道道干渴掙扎的裂縫,如同觸目驚心的傷口,撕裂的聲音仿佛正從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間不斷傳來。環境之殤亦為人之殤,撕扯的疼痛最終讓我們感同身受。修法在即,期待法能療傷,法能止痛。 《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簡稱《草案》)目前已經十二屆全國人大
第五章 建筑垃圾、農業固體廢物等 第六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建筑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建立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制度。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包括源頭減量、分類處理、消納設施和場所布局及建設等在內的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 第六十一條 國家鼓勵采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
生態環境是使用較多的科技名詞之一,但是對這一名詞的涵義卻存在許多不同的理解和認識。 從國內的情況看,大致有4方面的理解:一是認為生態不能修飾環境,通常說的生態環境應該理解為生態與環境。二是認為當某事物、某問題與生態、環境都有關,或分不太清是生態還是環境問題時,就用生態環境,即
編者按 環境保護部日前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總綱》及在此框架下的第一個專項技術導則——《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損害調查》。為了讓廣大讀者對這兩個標準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國環境報日前特別邀請了起草這兩個標準的專家們,就其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進行詳細解讀。 為規范生態環境
環境保護部日前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總綱》及在此框架下的第一個專項技術導則——《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指南 損害調查》。為了讓廣大讀者對這兩個標準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國環境報日前特別邀請了起草這兩個標準的專家們,就其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進行詳細解讀。 為規范生態環境損害鑒定
在山東省日前舉辦的環保、公安“兩高”司法解釋第一期培訓班上,30多名公安人員與百余名環保工作人員齊聚一堂,聆聽臺上專家講授,不時往筆記本上認真記錄……這是山東省學習貫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的一個鏡頭。 《解釋》的
在新世紀之初,由于全球人增地減、資源匱乏,人類對環境的依賴性愈來愈強烈。隨著人類的生活要求和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大量人工合成的并難以被天然微生物迅速降解轉化的污染性化合物進入到自然環境中,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發展的土壤污染區,污染還導致資源環境中生物重組,使物種的分布與
“提出環境痕量污染物的概念,有助于在環境管理體系中拓展新的領域。該領域的首要任務是建立系統監控環境介質中痕量污染物存在的能力,而不是目前科學家手中有限的數據。” “環境痕量污染物在環境內分泌干擾素方面,可能包含了目前廣泛用于醫療、飼養、農業與化妝品等在用商品中的有效化學成分。環境痕量污染物所具有的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國發〔2016〕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5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
在新世紀之初,由于全球人增地減、資源匱乏,人類對環境的依賴性愈來愈強烈.隨著人類的生活要求和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大量人工合成的并難以被天然微生物迅速降解轉化的污染性化合物進入到自然環境中,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發展的土壤污染區,污染還導致資源環境中生物重組,使物種的分布與多度均發生深刻
今年上半年,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3.3%,11個設區市平均收獲83個達標天,同比增加21天,這是生態環境治理的初步成效,也顯示出河北省環境資源執法與司法監管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2013年9月,河北省成立全國首支省級環境安全保衛專職隊伍——河北省公安廳環境安全保衛總隊。 今年3月
地球上有多少種人工合成的化學品?這個問題無法精準回答,據美國《化學文摘》統計,已注冊登記的化學物質超過1.6億種,其中被大量生產和使用的約有10萬種。 美國化學會的徽標上寫著一句名言:化學為了生活。化學品的廣泛使用極大促進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理論上說,化學品只要生產出來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福建南平生態破壞案’在新《環境保護法》生效當天,獲得立案。”近日,在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舉行的發布會上,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訴訟部部長劉湘展示了案件受理通知書。 1月1日,新《環境保護法》正式生效。當天,由自然之友和福建綠家園作為共同原告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被福建省南平
當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和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突發環境事件高發,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改變。近期不斷曝光的環境污染事件頻繁刺激國民內心的同時,也把多年來的污染容忍推上“臨界點”。今年來,中央高層領導多次密集強調把環境保護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大環境治理和環保執法力度。 環境污染事件頻
12月3日,深圳人民政府辦公廳率先出臺了《深圳市土壤環境保護和質量提升工作方案》(簡稱“土四十條”)。 “土四十條”突出將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點,要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深圳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園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土壤環境質量詳細調查。深圳屬于城區型水源地,對
環保大事記2018年4月 4月3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主持召開部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有關細化落實措施和責任分工。副部長翟青、劉華,中央紀委駐生態環境部紀檢組組長吳海英,副部長莊國泰出席會議。機關各部門主要
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部近日聯合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針對《規劃綱要》的編制和實施,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有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問:如何評價過去5年我國環保科技的進展和成效? 答:“十二五”期間,國家繼續實施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以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 “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函 〔2012〕 147 號國務院有關部門: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以下簡稱《分工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環學外字〔2020〕106號為保護改善土壤與地下水環境質量,發揮科學技術在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支撐作用,深入交流和研討土壤與地下水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模式,提高我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與修復技術創新能力,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支撐,中國環
近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公布了“2016利劍斬污”專項行動情況。 據通報,專項行動期間,河北公安機關共偵破環境犯罪案件52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32人,處理違法人員3800多人;全省檢察機關受理移送審查起訴479件852人,監督行政機關移送案件28件30人,查辦相關職務犯罪案件15
無錫法院6年來積極實踐探索,確立了以司法審判為中心,以協助和支持環境行政執法為重點,以引領全社會和公眾參與為基礎的環保審判工作思路。 2008年5月~2014年5月,無錫兩級法院共審結各類環境案件1076件,其中,民事案件38件、刑事案件40件、行政案件37件,行政非訴審查案件600件、執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