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量過大或濃溶液快速注入血管內,可引起惡心、出汗、脈搏增快、呼吸困難、顏面潮紅、譫妄、興奮、驚厥,直至昏迷和呼吸麻痹。腰麻時常出現血壓下降。 2.過敏性皮膚反應:紅斑、瘙癢、皮疹、蕁麻疹、水腫,偶爾致心血管休克或虛脫。 3.對心血管有抑制作用:心肌收縮力減弱、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及心臟停搏。 4.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在正常治療劑量可引起此癥,發生缺氧、發紺癥狀。 5.惡性高熱癥:有報道應用本藥后引起本癥,表現為肌肉抽搐、強直、過度換氣和心動過速。......閱讀全文
1.用量過大或濃溶液快速注入血管內,可引起惡心、出汗、脈搏增快、呼吸困難、顏面潮紅、譫妄、興奮、驚厥,直至昏迷和呼吸麻痹。腰麻時常出現血壓下降。 2.過敏性皮膚反應:紅斑、瘙癢、皮疹、蕁麻疹、水腫,偶爾致心血管休克或虛脫。 3.對心血管有抑制作用:心肌收縮力減弱、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傳導阻滯
1.主要用于浸潤麻醉。 2.用于下腹部需時不長的手術。亦可用于四肢的局部靜脈麻醉。 3.用于“封閉療法”,治療某些損傷和炎癥,可使損傷、炎癥部位的癥狀得到一定的緩解。 4.用于糾正四肢血管舒縮功能障礙。 5.治療神經官能癥。
(1)急性脊髓壓迫癥數小時至數日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害,表現為病變平面以下遲緩性截癱或四肢癱。 (2)亞急性脊髓壓迫癥介于急性與慢性之間,出現持續性神經根痛,側索受壓出現錐體束征、感覺障礙及括約肌功能障礙。 (3)慢性脊髓壓迫癥緩慢進展,臨床上髓外與髓內病變表現不同。髓外壓迫病變通常表現根痛期、
主要表現視力減退和視盤呈灰白色或蒼白。視盤周圍神經纖維層病損時可出現裂隙狀或楔形缺損,前者變成較黑色,為視網膜色素層暴露;后者呈較紅色,為脈絡膜暴露。如果損害發生于視盤上下緣區,則更易識別,因該區神經纖維層特別增厚,如果病損遠離視盤區,由于這些區域神經纖維導變薄,則不易發現。視盤周圍伴有局灶性萎
①作用于外周神經,能制止和阻滯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遞,使神經組織的膜面穩定,減少Na+的通滲,使正常的極化與去極化交替受阻,神經沖動傳遞無由進行,臨床上稱為傳導阻滯。 ②作用于中樞神經,一般為先興奮而后抑制正常活動,作用強弱與血藥濃度相關,屬于中毒反應的先兆。 ③作用于心血管系統,一次量靜注繼
1.表層血管像蚯蚓一樣曲張,明顯凸出皮膚,曲張呈團狀或結節狀; 2.腿部有酸脹感,皮膚有色素沉著、脫屑、瘙癢,足踝水腫; 3.肢體有異樣的感覺,針刺感、奇癢感、麻木感、灼熱感; 4.表皮溫度升高,有疼痛和壓痛感; 5.局部壞疽和潰瘍。 若為單純性下肢淺靜脈曲張,一般臨床癥狀較輕,進展較
1.黃疸 新生兒溶血病的患兒黃疸出現早,Rh血型不合的溶血大多數在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皮膚明顯黃染,并且迅速加重。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有40%黃疸發生在生后24小時內,有50%發生在24~48小時,還有10%可能發生在生后48小時后。新生兒溶血病除了新生兒黃疸出現早以外,血清膽紅素水平在短時間
除有原發疾病的表現外,其主要臨床表現是營養不良。氮負平衡使皮下脂肪和骨骼肌顯著消耗,病人日益消瘦,嚴重者呈惡液質狀態。胃腸道粘膜萎縮,胃酸分泌減少,消化酶減少,因而食欲差。疲乏、無力也是常見癥狀,病人不愛活動,體力下降,反應漸趨遲鈍,記憶力衰退。多有輕、中度貧血,經常頭暈,可有體位性低血壓和心動
潛伏期7~23日,平均10~14日。其長短與感染菌量有關。典型傷寒的臨床表現分為下述四期。 1.初期:病程第1周。多數起病緩慢,發熱,體溫呈現階梯樣上升,5~7日高達39~40℃,發熱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戰,出汗不多。常伴有全身不適、乏力、食欲缺乏、腹部不適等,病情逐漸加重。 2.極期:病程第
普魯卡因過敏試驗介紹: 普魯卡因過敏試驗是借助抗原、抗體在皮膚內或皮膚上的反應進行免疫學檢測的方法。試驗用藥者是否對普魯卡因過敏的一種試驗。普魯卡因過敏試驗正常值: 完全清醒而局部無痛感也沒有過敏等反應普魯卡因過敏試驗臨床意義: 陽性:注射后15-30min內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硬肝大于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