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你現在還要寫SCI論文嗎?我笑了。我說:“我偶爾寫一寫博文,博文是我自己親自寫,SCI論文都是研究生寫,我只是做修改定稿。” 不少人詬病當今科技界以SCI論文及論文數量的多少論英雄,我卻不這么看。就像高考一樣,雖然有許多問題,但到目前為止,還算是比較公正的標準。 論文作為科研成果,剛開始時國內的會議論文都算,能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都是吃香的。后來有了國際會議,一些國際會議的論文能被ISTP或EI收錄,隨著三大索引概念的引入,這些國際會議論文比發表在國內核心期刊的論文更牛。 現在國內的一些研究所、工礦企業要升高工等職稱,國內外的會議論文、國內的核心期刊論文,甚至國內一般期刊論文都算數。但好一點的高校(“211工程”以上)要升教授,雖然國內的一些核心期刊論文也能湊數,用以滿足數量的要求,但關鍵還是要看有沒有SCI論文,特別是有沒有SCI的I區、II區重要期刊的論文。 隨著社會風氣向學術界的滲透,首先是......閱讀全文
2月23日,教育部官網正式發布其與科技部共同研究制定的《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這是自2018年11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來的又一項重大推進措施。 “五唯”中最基本和最
近日,中國學術界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于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治理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并出臺規范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的10條意見和措施,其中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為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各“雙一流”建設高校,特別是教育部直屬高校要根據若干意見,檢查修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為此,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圖片來源于網絡 1.問:請談談文件的出臺背景。 答:首先,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扭
表一 21所大學SCI論文數11年變化表二 21所大學SCI論文篇均引用數變化表三 國際某些大學SCI論文數和篇均引用數 1998年4月,江澤民同志在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的慶典上,向社會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
十多年來,在我國科教系統已經形成了以SCI收錄論文數量為重要考核指標的論文評價體系。現在大學的學科評估排名,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評審,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申報,科研項目審批結題等,無一不以發表SCI論文的數量為重要考核指標和依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各級科研項目最終驗收均要以SCI的論
SCI論文數量、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ESI排名……曾經困擾眾多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這些指標將被更加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替代——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要破除論文“SCI至上”。 “近年來,SCI論文及相關指標已
日前,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稱中信所)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的SCI論文數量已達23.14萬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顯示論文影響力的指標——被引用次數上,我國排位第四。如果借用經濟學的名詞來說,我國科技論文的“性價比”還不夠高。 統計還顯示,世界科技論文平均被引用
日前,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稱中信所)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的SCI論文數量已達23.14萬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顯示論文影響力的指標——被引用次數上,我國排位第四。如果借用經濟學的名詞來說,我國科技論文的“性價比”還不夠高。 統計還顯示,世界科技論文平
引 言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中國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已經居于世界第二位,與第一位的美國相當。同時,中國SCI論文的質量與被引用情況也持續提高。SCI收錄中國科技論文數量及占世界論文總數比例的變化趨勢來源: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作為SCI數量和質量平衡的重要觀察點,SCI論文發
依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目前中國發表的 SCI 論文數量已經居于世界第二位。同時,中國 SCI 論文的質量與被引用情況也持續提高。但略顯尷尬的是,我國論文的撤稿量也同樣非常高,占世界 44%。01 中國在世界論文大環境的趨勢SCI 收錄中國論文數量占世界論文總數的變化趨勢1、中國 SC
論文導向,在科教界不算新話題,卻是一個至今尚未解決的大問題。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有高校把SCI論文引入科研績效考核體系以來,論文日益成為評判科研機構、高校乃至醫院的最為重要的標尺,甚至到了“唯論文論英雄”的程度。盡管近些年來科教界的許多有識之士對此大聲疾呼,但“論文指揮棒”依然大行其道。 那么
震驚科學界的論文造假事件背后——“一場與SCI有關的丑聞” 論文造假事件震驚學界 2009年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方網站發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鐘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發表在該刊物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銷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各類結題項目749項,共撰寫論文3651篇,已發表SCI論文598篇 近日,《中國科學基金》雜志刊發《近5年臨床醫學基礎Ⅱ學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結題項目分析》一文,對1999—2003年本學科資助的并于2006年底以前結題的各類基金項目的結題情況進行了分析總結。 臨床醫學基礎II學科資助的范圍有腫
利用科技論文測度科研績效是國際上的普遍作法 利用科技論文,特別是SCI論文進行科研績效評估是國際上的普遍作法。SCI是目前世界上覆蓋學科面最全、能夠查找引用情況的唯一大型文獻數據庫。因此,許多學者和科研管理者用SCI來進行不同層次的科研績效評價。 1.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科學院、美國眾議院科
6月28日,本報刊發《SCI刷屏背后的隱憂:打不破的影響因子“神話”》后引發科技界熱議。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以類似問卷的形式設置了七個關于SCI的問題,并廣泛發出采訪提綱,與多位科研人熱聊SCI。 下面,我們摘選出他們的精彩回答。 Q1:會根據SCI期刊熱門文章定選題嗎? A:會參
6月28日,本報刊發《》后引發科技界熱議。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以類似問卷的形式設置了七個關于SCI的問題,并廣泛發出采訪提綱,與多位科研人熱聊SCI。 下面,我們摘選出他們的精彩回答。Q1:會根據SCI期刊熱門文章定選題嗎?A:會參考 需帶著一種批判性的觀點評估熱門文章。熱門文章之所以
看到本文的標題,人們一定會大吃一驚。翻開今天的中外媒體,充斥的全是中國科技飛速進步,感覺是馬上要領導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國科技論文數量超越美國,更是讓中國人信心爆棚。 這些成就僅從論文統計數據本身角度來看,客觀上確實是不錯的。坦率地說,我本人是長期對中國的發展持最樂觀態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簡稱中信所)21日公布了最新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2014年我國發表的《科學引文索引》(SCI)論文數量排世界第2位,10年來發表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排世界第4位。盡管與上一年相比,這兩項統計在世界的位次均未發生變化,但通過具體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科技論文質量在不斷提升。
藥物研究專家有個擔心:在現有的導向下,中國再也不會有年輕人愿意去跟天麻和黃連打交道。 楊世林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這里是世界上五大藥用植物專業研究機構之一。該所的老科學家被藥農尊稱為“天麻之父”和“黃連之圣”。 經過多年在藥材產區的研究,徐錦堂改變了300多年來人們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增長,國家資助的科研經費的增加,國內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所發表的科研論文增長迅速,發表在國際雜志上的SCI論文數量,也僅次于美國。但另一方面,由各大科研院所與大專院校,主導開發的實際工程應用技術反而相對越來越少,成為大家重點的詬病目標。雖然各科研單位的科研成果考核,職稱晉升
由于開放存取(OpenAccess,OA)出版是將收入來源由傳統的出版后征訂轉向出版前由作者方支付論文處理費(ArticleProcessing Charge,APC),因此,出版機構的收入直接取決于OA論文的發表數量。近年來,OA期刊數量和OA論文數量均呈爆發式增長,遠遠超過傳統訂閱類期刊同期
分類評價、同行評價、代表作制度是體現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三種評價原則,有利于建設破除“SCI至上”后的評價體系 日前印發的《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目的是破除“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的創新環境。對于高校科技工作來說,這既是積極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正式發布“2016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據統計結果顯示,2016年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表SCI論文數量持續增長,質量保持優異,其中篇均被引次數、卓越科技論文占比等指標表現突出。本次統計期間,篇均被引達15.08次,連續7年保持C9高校第一,自20
近年來,中國科研學者發表SCI論文數量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僅2016年SCI收錄的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共304054篇,其中2526篇被選作ESI高水平論文。 LetPub對2016年中國高校及科研機構發表SCI論文情況進行了初步統計,包括《2016年我國科研機構發表SCI論文數量排名》、《2
臨近年終,不少積極的學生已經在準備期末考試了,在他們眼里,這是老師對大家的考核。然而,講臺上的老師們也有自己要擔心的“考試”。 又是一年考核時,高校教師們得向學校交出自己的“成績單”了。按照我國高校普遍的考核標準,這份考核表格里包括教學數量、教學質量、科研數量、科研質量乃至師德等多個指標,不
“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一個曾經在中國科技界被追逐的“明星”,如今卻有些落魄了。 十幾年前,SCI論文在中國屬稀缺品,一篇SCI論文在許多單位能換回一萬元人民幣的獎勵,幾乎相當于個人多半年甚至一年的工資;而去年一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就已達19.1萬篇,數量排在世界第二,占世界份
“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一個曾經在中國科技界被追逐的“明星”,如今卻有些落魄了。 十幾年前,SCI論文在中國屬稀缺品,一篇SCI論文在許多單位能換回一萬元人民幣的獎勵,幾乎相當于個人多半年甚至一年的工資;而去年一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就已達19.1萬篇,數量排在世界第二,占世界份
中國大學喊了許多年的破除“唯論文”,這次似乎是動了真格。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環境,加快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2月23日,科技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