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結果公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抗癌藥物位列其中。 這就是由該所丁健課題組、楊春皓課題組、蒙凌華課題組與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研發的抗腫瘤1類新藥CYH33。今年年初,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臨床試驗批件。 “針對有效的抗腫瘤靶點,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藥物,這是我們的使命。”楊春皓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誕生之路不易 “對于做藥物的人來說,研發新藥最重要的是為滿足臨床需求。”楊春皓說。 磷脂肌醇3-激酶(PI3K)信號通路在腫瘤發生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調控作用。楊春皓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從2005年起開始合作研發相關藥物。“當時,國內有關PI3K靶點新藥的研究幾乎是空白。”楊春皓說,雖然當時已有一些化合物報道,但是成藥性不好、對PI3K選擇性較差。 楊春皓課題組主要承擔化合物......閱讀全文
提 綱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二、腫瘤的藥物治療 三、抗腫瘤藥物篩選及評價 四、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 五、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 近代腫瘤化療學始于20世紀40年代。 ? 50年代通過動物篩選化療藥物發現了5FU、MTX、CTX等,
提 綱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二、腫瘤的藥物治療 三、抗腫瘤藥物篩選及評價 四、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 五、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 近代腫瘤化療學始于20世紀40年代。 ? 50年代通過動物篩選化療藥物發現了5FU、MTX、CTX等,
多年來,腫瘤發病率在我國和世界各地區一直呈持續增長趨勢。據最新版的《世界癌癥報告》預測,全球癌癥病例將由2012年的1400萬人,逐年遞增至2025年的1900萬人,到2035年將達到2400萬人。報告還顯示,非洲、亞洲和中南美洲的發展中國家癌癥發病形勢嚴峻。 據《2013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
隨著全球生物產業迅猛發展,不少企業已在生物醫藥領域中淘到了第一桶金。這一事實快速觸動了國內研發企業的心弦,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綠色通道支持下,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正在提速,國內生物醫藥產值在醫藥總產值中的比重從2006年的7.91%升至2011年的16.1%。然而,國內生物藥仍然缺乏自主研發
“在眾多抗腫瘤藥中,天然植物類抗腫瘤藥所占的比重最大,在單品排名前10位的抗腫瘤藥中,植物類抗腫瘤藥占據了兩強席位,為紫杉醇和多西他賽。”近日,在上海舉辦的2012抗腫瘤植物藥產業發展論壇上,廈門大學藥學院副院長曾錦章教授指出。 據統計,在全球的新藥研發投入中,至少有40%~45%是投入到
7月1日《中醫藥法》即將落地實施,目前中成藥產業受到業界關注,尤其是抗腫瘤中成藥,部分企業將其作為重點產品進行布局。對此有專家表示,在國內腫瘤治療趨向“中西結合”大背景下,抗腫瘤中成藥可發揮的空間較大。不過,由于大部分抗腫瘤中成藥缺乏有效的臨床數據,因此要在化藥和生物制劑中突圍仍有一定難度。
西北核技術研究所 王勇老師 來自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的王勇老師為大家介紹了《應用物理》期刊的相關情況。 近年來我國在應用物理研究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年產生了大量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其知識總量已經躍居世界前列。但目前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分 散在各有關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上周(6月7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議六月落幕,在這一年一度的大會中,各大制藥企業紛紛曬出自己的明星產品。 相比之下,我國的抗腫瘤藥物研發力度較弱,進口抗腫瘤藥占據國內很大一部分市場。但是國際藥業巨頭并未止步,2015年3月,全球知名藥企百時美施貴寶和國內的再鼎醫藥有限
在腫瘤的發展過程中,巨噬細胞起了助紂為虐的作用,但都知道巨噬細胞本身是驍勇善戰的猛將,若能將其“招安”為我方所用,腫瘤的城池將土崩瓦解。如何招安?現在科學家找到了破解之道:下圣旨、吃皇糧。 巨噬細胞助紂為虐 早在2001年,就有作者結合多篇文獻進行綜述[1],“巨噬細胞能夠誘發腫瘤并促進其
臨床試驗能力的高低也能反映出一所醫院的臨床科研意識與臨床診療的規范化水平,同時不要把臨床試驗僅僅當作一種學術活動,它同時也是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 “在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創新過程中,GCP(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是不可逾越的步驟。而在進行藥物臨床試驗的時候,一定要恪守保證受試者安全與試
近幾年CAR-T因其在白血病等液體瘤上的巨大潛力,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然而依然存在如免疫抑制微環境、T細胞效力不強及細胞毒性等難題制約著CAR-T功效的發揮。前兩期我們已經學習了CAR-T的基本知識,本期,我們就為大家介紹,CAR-T療法中影響T細胞功能(增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一
CAR-T(T細胞嵌合抗原受體)作為一種免疫細胞治療方案,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了包括學者、醫生、患者、投資人的大量關注。然而CAR-T具體是什么,它的背后有什么樣的故事、目前的研究狀況如何,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 CAR-T帶來的新曙光 自古以來,人們不斷地與癌癥進行斗爭。科學家們考古發現的木乃伊
近幾年CAR-T因其在白血病等液體瘤上的巨大潛力,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然而依然存在如免疫抑制微環境、T細胞效力不強及細胞毒性等難題制約著CAR-T功效的發揮。前兩期我們已經學習了CAR-T的基本知識,本期,我們就為大家介紹,CAR-T療法中影響T細胞功能(增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一
近幾年CAR-T因其在白血病等液體瘤上的巨大潛力,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然而依然存在如免疫抑制微環境、T細胞效力不強及細胞毒性等難題制約著CAR-T功效的發揮。前兩期我們已經學習了CAR-T的基本知識,本期,我們就為大家介紹,CAR-T療法中影響T細胞功能(增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一些小
臨床試驗能力的高低也能反映出一所醫院的臨床科研意識與臨床診療的規范化水平,同時不要把臨床試驗僅僅當作一種學術活動,它同時也是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 “在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創新過程中,GCP(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是不可逾越的步驟。而在進行藥物臨床試驗的時候,一定要恪
腦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為常見且預后較差的原發性惡性腫瘤,占美國腦腫瘤注冊中心統計所有腦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31%,占惡性腦腫瘤和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的81%,每年發病率為5/100 000例,且呈逐年遞增趨勢。低級別膠質瘤(WHOⅠ、Ⅱ級)的中位生存時間為5~8年;高級別膠質瘤(WHO Ⅲ、Ⅳ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Na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
如何提高抗CTLA-4抗體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效果,并減少其誘發的免疫副作用,一直是癌癥免疫治療中的一個難題。日前,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劉陽/鄭盼教授聯合實驗室在此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這兩篇研究文章分別報道了抗CTLA-4抗體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新機制和新模型
實驗方法原理 TIL 是繼LAK 之后的第2 代抗腫瘤效應細胞,是近來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的熱點之一。目前常規加入IL- 2對TIL 進行培養,但是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TIL 的增殖活性和抗腫瘤活性都有所降低。實驗材料 荷瘤小鼠試劑、試劑盒 RPMI 1640 培養液小牛血清儀器、耗材 剪刀離心管離心
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類疾病,我國癌癥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10萬,死亡約200萬。近20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致癌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感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環境污染和職業暴露等。 目前我國癌譜兼具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癌譜特征。一段時期內,以肝癌、胃癌、食管癌、
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千人計劃”入選者、芝加哥大學教授傅陽心和該所研究員王盛典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赫賽汀(英文名:Herceptin)治療乳腺癌的最新免疫機制。這一發現對乳腺癌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它將指導當前治療過程中的用藥方案和給藥順序安排,進一步增強赫賽汀的療效。日前,這一
實驗方法原理TIL 是繼LAK 之后的第2 代抗腫瘤效應細胞,是近來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的熱點之一。目前常規加入IL- 2對TIL 進行培養,但是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TIL 的增殖活性和抗腫瘤活性都有所降低。實驗材料荷瘤小鼠試劑、試劑盒RPMI 1640 培養液小牛血清儀器、耗材剪刀離心管離心機實驗步
免疫療法方興未艾,并在腫瘤治療中展現出極佳的治療效果,而抗腫瘤T細胞療法是免疫療法的重要代表。 細胞毒性CD8 T細胞可以直接殺死腫瘤細胞,是在臨床使用的許多免疫治療方法中動員的關鍵武器。然而,腫瘤組織能夠創造嚴酷的微環境,招募免疫調節細胞,并誘導抑制T細胞功能的信號分子的產生,從而阻礙了T細
三、抗腫瘤藥物篩選及評價 以國立腫瘤研究所(Nationai Cancel Institute NCI)為代表的美國抗腫瘤藥物篩選模式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955-1985年,以動物移植性腫瘤為基本模型,以動物生命延長率和瘤重抑制率為藥物活性的基本評價指標,此階
隨著腫瘤治療方法的不斷發展,腫瘤患者預后得到極大改善,與腫瘤治療藥物相關的并發癥日漸凸顯,成為影響患者生存的重要問題。化療目前仍是多種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其直接或間接地對心臟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即心臟毒性,所致心臟毒性的發生甚至在治療結束后數年,限制了腫瘤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對患者生存及預后也有
8月28日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為研發型藥企帶來了好消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意見》中明確提到,對抗艾滋病、抗腫瘤、兒童藥等藥品加快審批,走綠色通道。這樣一來,尤其是抗腫瘤藥物的制藥企業將站上風口,這些企業面臨著
免疫療法方興未艾,并在腫瘤治療中展現出極佳的治療效果,而抗腫瘤T細胞療法是免疫療法的重要代表。 細胞毒性CD8 T細胞可以直接殺死腫瘤細胞,是在臨床使用的許多免疫治療方法中動員的關鍵武器。然而,腫瘤組織能夠創造嚴酷的微環境,招募免疫調節細胞,并誘導抑制T細胞功能的信號分子的產生,從而阻礙了T細
一、全球抗腫瘤行業呈現寡頭壟斷:羅氏將近占1/3 受生活環境、方式的變化和生存壓力的增大等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癌癥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預計將取代心血管疾病成為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和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全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
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s,ICB)是腫瘤免疫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腫瘤微環境中衰竭的T細胞并不能被ICB挽救過來,因此對于T細胞浸潤很少或衰竭的病人,提高T細胞的初始激活對產生必要的抗腫瘤免疫來說是必要的【1】。盡管當前腫瘤免疫治療的靶點主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