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救災應重防病最易出現腸道傳染病
5·12汶川地震發生后,救助工作緊張進行,隨之可能出現的一些傳染疾病危害也讓人擔憂。國家相關部門已發出指示,要嚴防傳染疾病的發生。廣東省傳染病學會的專家們對此表示,地震過后容易導致傳染病的發生,受災和救援群眾必須了解衛生防疫知識,防止疾病爆發,而希望第一時間幫助他們的愛心群眾和企業最好不要自行購買藥物捐贈,以免救助不能及時有效。 5月17日,一名救援隊員在綿竹漢旺鎮搜救現場對遇難者遺體進行消毒。新華社發 5月17日,救援人員在綿竹漢旺鎮搜救現場噴灑消毒劑。新華社發 震后最易出現腸道傳染病 據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病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傳染病學會常務委員廣州市預防醫學會理事葉曉光介紹,根據醫學分析和有關案例,地震時候很容易導致傳染病的發生。 他解釋,先是地震等造成直接傷亡,使得死亡人員以及受傷者傷口成為病菌生長繁殖的理想場所,使得菌源產生;其次是災害導致環境惡劣、飲用水匱乏、營養不足、睡眠不足等,造成災區......閱讀全文
地震后救災應重防病-最易出現腸道傳染病
5·12汶川地震發生后,救助工作緊張進行,隨之可能出現的一些傳染疾病危害也讓人擔憂。國家相關部門已發出指示,要嚴防傳染疾病的發生。廣東省傳染病學會的專家們對此表示,地震過后容易導致傳染病的發生,受災和救援群眾必須了解衛生防疫知識,防止疾病爆發,而希望第一時間幫助他們的愛心群眾和企業最好不要自行購買藥
腸道傳染病問答
? 一、什么是腸道傳染病???? 凡通過糞—口傳播的疾病都叫腸道傳染疾病。??? 二、腸道傳染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腸道傳染疾病主要有霍亂、傷寒、痢疾、感染性腹瀉及甲型肝炎等疾病。這些疾病都是國家法律規定管理的疾病,而霍亂又是規定實施強制管理的甲類傳染病。??? 三、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地震后傳染病的防治
摘要: 地震后容易出現傳染病的高發甚至暴發,但只要采取正確的方法積極主動預防,大規模傳染病出現的幾率并不大,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周圍親屬等出現的小的傳染病,只要治療及時,也完全不會造成流行,不必因此過于緊張。 如何防治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流行極快的烈性傳染病。經呼吸道吸入或經消化道
高溫來襲謹防腸道傳染病
近日,記者從我市幾家醫院了解到,自入夏以來,醫院的腸道門診量明顯上升。氣溫升高,腸道傳染病病原菌生長繁殖活躍,腸道傳染病發病逐步進入流行高峰。針對這一情況,張店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提醒,腸道傳染病患者以兒童、中青年居多,大多有在外就餐經歷,多是由于不潔飲食引起,建議廣大市民加強個人防護,把住“病從
地震后預防傳染病的幾個關鍵
由于地震時房屋倒塌、地面裂縫、山體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易造成人員外傷,引起破傷風,水源與食品污染也易引起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 腸道傳染病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飲水和飲食衛生。應保護水源,尤其是生活飲用水免受污染。可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凈水片)消毒生活飲用水。別喝生水,注意洗手,不吃腐敗變質
關于腸道傳染病的基本介紹
腸道是指大腸和小腸,是人體消化道的一部分。我們日常的飲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體所污染,那么這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經過口腔進入腸道,這些病原體在腸道內繁殖且散發毒素,破壞腸粘膜組織,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和損害,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人體一旦被傳染,患者由糞便中排出病原體,病原體將再次污染他人,這樣的傳染病
關于腸道傳染病的病癥介紹
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性腸道傳染病,發病急、傳播快、危害很大,多見于夏、秋季。傳播范圍以發展中國家尤為嚴重。臨床以吐瀉大量米湯樣排泄物、嚴重失水、肌肉痙攣及尿閉為特征,多因休克、尿毒癥及酸中毒死亡。 傷寒 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患者開始感覺疲倦、無力,不思飲食,常有肚脹,腹瀉或便秘等癥狀,接著就
夏季腸道傳染病高發-應嚴防“病從口入”
夏季氣溫逐漸升高,易引起多種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專家建議,公眾應掌握相關傳染病防治知識、提高衛生保健意識,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嚴防“病從口入”。 記者從貴陽市衛生部門了解到,甲肝、傷寒、痢疾等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污染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傳播。夏季天氣炎熱,蒼蠅、蚊子
地震災區目前沒有發生傳染病流行
(新疆日報網訊)據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衛生防疫組組長、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在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四川災區沒有發生傳染病流行和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高強介紹說,衛生部調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業衛生防疫隊抵達四川,指導衛生防疫工作。衛生部15日
地震災區:無重大傳染病疫情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周瑋)記者從衛生部獲悉,截至17日零時,四川省各災區血站血液庫存總量為316.84萬毫升,未出現供血緊張狀況。 16日全天,四川成都、德陽、綿陽、廣元四家血站共發出血液合計39.178萬毫升,其中血漿占全部發出血液的55.14%。血漿發出量較前幾日有明顯上升。全國各備戰
關于腸道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介紹
夏季,由于氣溫高、濕度大,特別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夏季人體消耗大,免疫力也相對較弱,因此,夏季是細菌性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腸道傳染病發病突然,癥狀嚴重,傳染性很強,給人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把好病從口入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努力做好預防工作是關鍵。 1、 積極
專家分析地震后傳染病容易流行的原因
新華社蘭州5月14日電(記者宋常青)傳染病防治專家、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1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地震后傳染病容易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地震往往導致災區的水電供應出現問題,特別是飲水問題比較突出。因為得不到自來水供應,一些災區群眾往往選擇平時不喝的類似井水、泉水甚至
衛生部通報夏季常見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
當前,我國已進入盛夏時節,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期。衛生部門已在手足口病、腹瀉和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等疾病防控方面做出部署,防控工作取得一定進展。 一、手足口病 自今年4月份以來,全國手足口病報告病例數、重癥病例數和死亡數開始上升,截至6月19日,今年全國共報告手足口病病例576304例
土耳其衛生部長:地震災區目前沒發現傳染病暴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60.shtm 當地時間19日晚,土耳其衛生部長發表聲明稱,截至目前,地震災區沒有發現傳染病暴發。 他表示,衛生部門一直致力于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噴灑滅鼠劑和殺蟲劑,并定期對水域進行監測和分
衛生部:青海地震災區未發現重大傳染病疫情
國家衛生部今天發布的通報稱,截至5月4日17時,青海地震災區無新增傷員,累計收治傷員9145人;現有1840名傷員在醫院接受救治(其中有200例重癥和危重癥傷員);傷員累計出院1187名。截至目前未發現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通報說,災區現有醫療衛生隊53支1819人
專家提醒:地震后警惕四類傳染疾病流行
傳染病防治專家、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1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提示:地震后要警惕四類傳染病流行。李慧長期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同時又是甘肅省汶川地震震后防疫醫療隊的主要成員。 她介紹,在地震后,由于潔凈飲用水和食物供應受到影響,同時周邊生態環境等受到破壞,如不注意,極易引起以下傳染病的流
海南大學發生急性腸道傳染病疫情-7人確診為霍亂
記者11月1日從海南省衛生廳獲悉,10月31日,海南大學發生急性腸道傳染病疫情。 經市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從10月29日開始,海南大學部分學院有少數學生發生腹瀉。截止到11月1日12時,共發現有腹瀉癥狀者30人,其中22例癥狀較輕的病人隔離在海大醫院并進行采樣和預防性服藥,8例病人在市醫院
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衛辦疾控發〔2012〕13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今年以來,我國腸道傳染病疫情形勢總體平穩,但近期多個省份相繼發生霍亂和感染性腹瀉等暴發疫情。為進一步做好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級衛生行政
十年來,我國腸道類傳染病報告下降近七成
“從2012到2021年,我國傳染病防控能力不斷提升。”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副局長雷正龍介紹,在監測能力不斷加強的情況下,2021年27種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總報告數相比2012年下降了19.3%,如2021年腸道傳染病報告的發病率為7.42/10萬,較2012年下降67.9%。 6月
十年來,我國腸道類傳染病報告下降近七成
“從2012到2021年,我國傳染病防控能力不斷提升。”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副局長雷正龍介紹,在監測能力不斷加強的情況下,2021年27種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總報告數相比2012年下降了19.3%,如2021年腸道傳染病報告的發病率為7.42/10萬,較2012年下降67.9%。6月17日,
地震逃生、自救、疾病防控知識手冊
全國哀悼日:感天動地 托起希望 ·隨著清晨第一縷陽光,全國各地下半旗志哀 ·14時28分,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 國旗低垂,汽笛長鳴,江河哽咽,天地同悲。 2008年5月19日,在國務院決定的全國哀悼日的第一天,13億中華兒女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寄予深切哀悼。 “汶川,挺住!”“四川,雄起
大災后扼住疫病的咽喉:消毒劑用量要加倍
預防腸道傳染病 保障水質安全 消毒劑用量要加倍 飲用水中如果微生物超標,就會造成腸道傳染病的流行,消毒最為關鍵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鄂學禮: 保障飲水衛生是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措施。飲用水中如果微生物超標,就會造成腸道傳染病的流行,災區用水消毒最為關鍵,對微生
地震后常見疾病的預防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短期內編制出了《抗震救災衛生防病知識》向四川省內受災區發放。首批印制的25000張《抗震救災衛生防病知識》宣傳冊,已經全部送往綿陽、汶川等地。據悉,《抗震救災衛生防病知識》主要內容包括《地震災區現場消毒方法》、《地震后常見疾病的防治》、《發生地震災害后學校衛
如何區分傳染病爆發和傳染病流行?
自2014年2月以來,西非已有超過8000名患者死于埃博拉疫情,并且它已經傳播到最初受到感染的三個國家以外的地方。所以,這算是一次傳染病流行,是嗎?抑或是一次傳染病爆發? 那么H1N1呢?2009年的那次大流行感染了世界各地的人。2003年的SARS流行也是如此。流行和大流行的區別是什么呢?像
如何區分傳染病爆發和傳染病流行
雖然人們不區分爆發和流行一類的術語,但只有理解每個術語背后明確的意義才能更加清晰。一次爆發可以演變為一次流行甚至最終成為一次大流行,但那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混用這些詞匯。 自2014年2月以來,西非已有超過8000名患者死于埃博拉疫情,并且它已經傳播到最初受到感染的三個國家以外的地方。所以,這算
四川地震專家:漢源4.8級地震為走滑型地震
記者20日從四川省地震局獲悉,此次該省雅安市漢源縣境內發生的4.8級地震為走滑型地震,震中位于漢源-甘洛斷裂北段。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員杜方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漢源4.8級地震為走滑型地震,震中位于漢源-甘洛斷裂北段,震源機制解與發震構造基本符合。漢源-甘洛斷裂起自瀘定瓦斯營盤西北,經金坪、火廠壩
地震專家:本次四川瀘定縣地震為主余型地震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至5日20時30分,地震已經造成46人遇難,其中甘孜州29人,雅安市17人。這次地震屬于哪種類型?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防范?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 蔣海昆:在中國大陸地區每年平均發生6級以上地震大概4次,其中,7級以上的
檢驗檢疫部門檢出首例新發傳染病腸道病毒D68型感染病例
12月18日,經深圳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檢測和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復檢確認,深圳檢驗檢疫局從深圳文錦渡口岸采樣送檢的3名跨境學童咽拭子樣本中檢出新發傳染病腸道病毒D68型感染。這是全國口岸首次檢出此型病毒。3名學童均于近日自文錦渡口岸入境,入境時有發熱、咳嗽等癥狀。12月23日,在學童中又檢出
張曉東:識別地震謠言-科學應對地震問題
地震專家張曉東談如何識別地震謠言和科學正確應對地震等問題 【摘要】中國地震專家張曉東指出,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非常具體,甚至發震時間精確到“上午”、“晚上”的“地震預測”都是謠傳,目前我國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很低。 ???? 1.近期網絡上關于地震的謠傳比較多,如何識別地震謠傳呢
地震釋疑:張衡“地動儀”能否記錄地震
5月12日四川地震,牽動了全國民眾的心。震感瞬間傳至全國各地。一些網友認為,既然漢代就有“地震儀”,為什么依然無法預測地震呢? ? 也有網友指出,此前的“蟾蜍遷徙”已經預報了地震。動物真的能預報地震嗎? ? 英國學者米爾恩根據文獻記錄復原了“候風地動儀” 日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