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發布
我國近岸海洋生態系統僅24%健康 3月11日,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09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公報顯示,2009年我國全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面積約14.7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近岸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緩解,處于健康、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的近岸海洋生態系統分別占所監測海洋生態系統的24%、52%和24%。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表示,我國近岸海洋生態系統面臨的環境污染、生境喪失、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樣性低等主要生態問題依然存在,生態保護與建設處于關鍵階段。 公報顯示,2009年,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 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總量較上年有較大增長。實施監測的457個入海排污口中,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污......閱讀全文
遼寧持續加強海洋環境監管
記者日前從遼寧省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遼寧持續加強海洋環境監管力度,確保全省重點海域環境監測不留盲區,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總體惡化的趨勢有所緩解,大部分近岸海域水質有較明顯改善。 據介紹,近年來,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已成全省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確保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健康發展,
海洋成了“排污場”:海洋環境亟待保護
浙江省樂清市政府聯合相關部門前往蒲岐、清江等地開展執法及海產品抽檢行動,抽樣檢測結果出來后將公布于眾。近日(6月10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樂清灣海域污染問題,“樂清灣變垃圾場”、“樂清海鮮養殖戶不敢吃海鮮”、“樂清養殖戶養殖貝類多次因污水受損失”等說法引發廣泛關注。 樂清灣
我國實現5日全球海洋環境預報
還在擔心去海邊旅游會與大風大浪不期而遇嗎?從今天起,你就可以用手機APP查詢未來5天的全球海洋環境預報結果。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12月10日起,全球任何用戶可在任何地方通過下載手機APP“掌中海洋Global Ocean on Desk”或者通過計算機網絡(http://221.215.
我國海洋環境年度公報發布-溢油風險加劇
6月25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1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去年我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維持在較好水平,但近岸海域環境問題仍然突出。 同時,赤潮災害多發,土壤鹽漬化、海岸侵蝕等災害嚴重,海洋溢油等突發性事件環境風險加劇。 去年我國管轄海域環境狀況總體較
使用警示航標能準確進行海洋環境預報
隨著水運行業的興起和船舶制造業的發展,船舶載重越來愈大,運輸能力也是有了大福度的提高,因此對于航道通航要求也是有所提高的。針對于航道來說,也是劃分為多個級別的,以往航道有的水深要求達不到水域使用通航要求,因此需要在淺水區航道設置警戒定位點,提醒通航船只航行。此類警戒標志一般采用塑料浮標確保水上船
專家:氰化物最可能影響海洋環境
記者昨日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天津濱海新區危化品倉庫爆炸事故發生后,國家海洋局高度重視,組織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專家認為,目前最可能對海洋環境產生影響的物質是氰化物。國家海洋局已采取多項措施,防范大量氰化物入海損害海洋環境。 據了解,氰化物是指帶有氰基的有毒化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氰化物主要應用
我國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基本摸清
10月26日,新中國成立以來調查規模最大、涉及學科最全、采用技術手段最先進的國家綜合性專項――“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在北京順利通過總驗收。該專項的調查與研究,基本摸清了我國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更新了我國近海海洋基礎數據和圖件,對海洋環境
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中外專家共話海洋健康
“我們只有一個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惡化,需要國際社會共同行動來尋求解決方案。”1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戴民漢在第六屆廈門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上呼吁全球專家學者共同應對海洋現今面臨的各種挑戰,為海洋健康發展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當天,一場跨學科、跨領域的海洋學國際大會——第六屆廈門海洋環
中國基本摸清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
北京10月26日電 (董冠洋)“中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26日在北京順利通過總驗收。《專項綜合報告》顯示,中國已基本摸清了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更新了中國近海海洋基礎數據和圖件,構建了中國“數字海洋”信息基礎框架。 《專項綜合報告》指出,通過908專項實施,中
使用警示航標能準確地進行海洋環境預報
隨著水運行業的興起和船舶制造業的發展,船舶載重越來愈大,運輸能力也是有了大福度的提高,因此對于航道通航要求也是有所提高的。針對于航道來說,也是劃分為多個級別的,以往航道有的水深要求達不到水域使用通航要求,因此需要在淺水區航道設置警戒定位點,提醒通航船只航行。此類警戒標志一般采用塑料浮標確保水上船
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中外專家共話海洋健康
“我們只有一個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惡化,需要國際社會共同行動來尋求解決方案。”1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戴民漢在第六屆廈門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上呼吁全球專家學者共同應對海洋現今面臨的各種挑戰,為海洋健康發展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當天,一場跨學科、跨領域的海洋學國際大會——第六屆廈門海洋環
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立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立??????? 10月29日,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天津成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司司長周慶海、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勝、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副司長易曉蕾共同為實驗室揭牌。該實驗室的成立將有助于提升海
研究發現二戰廢棄炸藥影響海洋環境
研究發現二戰廢棄炸藥影響海洋環境 近日,《海洋科學前沿》期刊發表文章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無數的彈藥被投入海洋中。如果一旦炸藥等有毒物質泄漏到海水中,這些化學品將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嚴重的影響。該項研究成果由德國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完成,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 在波羅的海和北海海
NASA在實驗室模擬土衛六海洋環境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的科學家在實驗室創建了一個與土衛六“泰坦”(Titan)的海洋極為類似的環境,希望借此厘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研制的外太空潛艇在其中的工作原理。NASA計劃未來20年內將一艘真正的潛艇發射到泰坦的海洋內。 泰坦是土星的最大衛星
海洋環境防腐蝕玻璃鱗片涂料的研制
海洋是一個嚴酷的腐蝕環境[2],以鋼鐵為主要結構材料的采油平臺、油輪和管道,時時刻刻都面臨各種海洋環境腐蝕介質的侵蝕;因此在腐蝕防護設計中,海上平臺、油輪、海底管道等應用重防腐涂料,或防腐涂層與陰極保護等協同防護,達到長期保護的目的。玻璃鱗片涂料由于其的阻隔、屏蔽效應,在海洋重防腐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
升溫持續!2022全球海洋環境變化報告發布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全球16個研究單位的24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涵蓋2022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變化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2022年海洋升溫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報告還顯示,海洋“咸變咸
河北開展碧海2013行動-檢查海洋環境違法行為
筆者從河北省國土資源廳了解到,從4月26日起,我省在全省海洋范圍內啟動為期6個月的“碧海2013”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打擊海洋工程建設項目中的海洋環境違法行為。 據了解,我省海監機構將把2013年度查處的對個人處以5000元以上,對單位處以5萬元以上罰款的案件和嚴重損害海洋生態環境、社
船舶及有關作業污染海洋環境防治管理規定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令2010年?第?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海洋環境防治管理規定》已于2010年10月8日經第9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部 長 ?李盛霖 二O一O年十一月十六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
人大代表:海洋環境保護法有待完善
隨著我國對海洋資源開發強度以及海岸工程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近岸海域環境質量不容樂觀。海洋環境保護法在海洋油污防治和陸源污染防治方面,逐漸暴露出許多有待完善的方面,需要加快修訂。 一是罰款標準亟待提高。我國造成海洋污染的違法成本相對而言非常低,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還停留在2萬元到10萬元罰款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渤海海冰進入嚴重冰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了解到,隨著強冷空氣不斷加強,我國渤海海域的海冰進入嚴重冰期。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冰首席預報員 劉煜:遼東灣的浮冰外緣線達到了46海里,遼東灣海冰整體覆蓋的比例已經接近30%。可以說,渤海的海冰已經進入了嚴重冰期。根據最新監測結果顯示,遼東灣海冰的厚度已經達到了
彩虹五成功試飛-可用于海洋環境監測
7月14日,我國量產型彩虹五無人機在河北某機場成功試飛,這標志著自2016年首次亮相后,我國自主研發的中高端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彩虹五正式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為后續產品交付和合同簽訂奠定基礎。 7月14日,我國量產型彩虹五無人機在河北某機場成功試飛,這標志著自2016年首次亮相后,我國自主研發
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倍加珍惜精心呵護碧海藍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11至15日率全國人大常委會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在海南開展執法檢查時強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依法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倍加珍惜、精心呵護海南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為建設美麗中國和海洋強國作出貢獻。
廈門發布海洋環境公報-2012水環境質量基本穩定
廈門發布2012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 昨日,記者從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3月,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已發布《2012年廈門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 馬鑾灣仍屬嚴重污染海域 《公報》顯示,2012年廈門海域水環境質量基本穩定。以水質綜合指數法評價,各海域水質綜合評價分類為:大嶝海域和東部海域屬于清潔
加強海洋環境保護-造成溢油事故將直接處以罰款
9月5日,國務院法制辦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中強調了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者對海洋環境污染的修復賠償及罰款處分等。 意見稿規定,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者破壞海洋生態,造成重大損失的,將承擔相應的賠償費用,包括處理海洋生態損害產生的處置
山東1500萬布海洋環境監測點位928個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崔鳳友及相關負責同志做客《陽光政務熱線》 今天上午,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崔鳳友及相關負責同志做客《陽光政務熱線》,就熱點問題與網友聽眾進行了交流。 海洋污染與防治問題備受關注,崔鳳友披露,2014年全省海洋環境監測結果顯示:全省海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
可燃冰試采未對大氣海洋環境造成影響
剛剛過去這一周,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或許是地質科學界最熱的詞匯。 2017年5月18日,我國在南海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采出天然氣。從5月10日起,經試氣點火,連續產氣8天,累計產氣超12萬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達99.5%。我國這次試采成功,震
2023全球海洋環境變化研究報告:溫度創歷史之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871.shtm
日本成功提取海底可燃冰-外界擔憂影響海洋環境
據法新社3月12日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已從海底成功提取可燃冰,有望緩解能源緊張狀況。而日本有關人士擔心,開采過程將引發環境問題,加速全球變暖,并破壞海洋生態系統。 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表示,由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產公司領導的實驗小組已從海底成功提取可燃冰,這是全球首次通過在
海洋所再次進行大連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
繼順利完成第一次大連溢油災害海洋環境應急調查后,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進行了第二次大連溢油災害海洋環境應急調查,同時開展了暴雨洪水入海后對獐子島海域海洋環境影響調查。 依據前期制定的大連溢油災害應急調查方案,海洋所13名科技人員和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長漁科研19
海洋所啟動大連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項目
針對大連新港輸油管線爆炸起火引發部分原油泄漏入海,對海洋環境造成威脅的情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立即啟動應急機制,發揮學科綜合優勢,協調各領域專家,積極調配儀器設備,以中國近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黃海海洋觀測研究站為依托,啟動了大連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項目。 大連溢油災害發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