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成立
6月18日,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分子影像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及分子影像高峰論壇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舉辦。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搭建分子影像平臺,促進合作研究應用。大會得到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超聲醫學分會、核醫學分會、以及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物理學會 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專業委員會等兄弟學會的支持。 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掛靠于中國生物物理學會,是民政部批準成立的國內第一個關于分子影像這一熱點研究領域的專業委員會,旨在團結組織來自信息工程、生物醫學、臨床醫學等各個領域的優秀團隊和學術帶頭人,以及廣大分子影像工作者,共同推進國內分子影像研究和應用的繁榮與發展,促進分子影像領域國內外的廣泛交流與合作,搭建優秀資源和成果的開放共享平臺。 會上,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徐濤代表中......閱讀全文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成立
6月18日,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分子影像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分子影像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及分子影像高峰論壇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舉辦。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搭建分子影像平臺,促進合作研究應用。大會得到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超聲醫學分會、核醫學分會、以及中國光學學
走近分子影像學
分子影像學的出現是醫學影像學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分子醫學、分子影像學的研究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然而,分子影像學畢竟是剛剛起步,極需多學科合作,尤其是跨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促進分子影像學研究的順利開展。分子影像學概念分子影像學(molecular imag
生物物理雜志:人類白細胞用分子“槳”游泳
研究人員在9月15日出版的《生物物理雜志》上報告說,人類白細胞(即白血球)利用一種名為“分子劃動”的新機制游泳。這種微小的游動機制可以解釋免疫細胞和癌細胞是如何在體內各種充滿液體的小生境中有益或有害遷移的。 白細胞利用一種名為“分子劃動”的新機制游泳。圖片來源:Chaouqi Misba
哈佛醫學院分子影像研究中心主任談分子影像學
??? 在今年早些時候由美國國立生物醫學影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舉辦一次研討會上,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分子影像研究中心主任Ralph? Weissleder作了專題講座,題目是“Imaging? Molecules:? The? Promise? of? Preemptive? Medicine”,這
Chemical-Society-Reviews-綜述:物理凝膠釋放小生物活性分子
文章主要內容結構 水溶性低的藥物一直受到科學界的高度重視,生物利用度的降低和頻繁給藥的需要促使了對新的給藥系統的研究。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持續釋放有效載荷的藥物載體,從而降低管理率。滿足這些要求的一個有趣的策略是將藥物包埋在凝膠中。到目前為止,用于這種載藥凝膠的研究最多的材料是從聚合物衍生而來并
生物相容高分子腫瘤靶向磁共振影像探針研究獲進展
隨著人類對癌癥病理機制的深入了解以及醫療技術、設備的不斷完善,預防和早期診斷將是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其中,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已成為當今臨床診斷中最有力的檢測手段之一,特別是用于腫瘤的較早期診斷,可使治療成功率有顯著提高。然而,盡管MRI的空間分辨率很高,但是單純使用MRI成像
影像組學新技術和光學多模融合分子影像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我與田教授約好電話訪談,八點整電話鈴聲響起,接起電話,還未來得及寒暄,就聽到田教授急促的聲音。他正在從機場趕往賓館,二十公里的路程,三十分鐘的時間,田教授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完整的分子影像發展史,言語之流利、觀點之鮮明、知識之淵博,讓我難以忘懷! 我們知道,田教授您所在的單位是
“分子影像探針”平臺啟動建設
2月8日,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啟動建設。該平臺是“十四五”北京市交叉研究平臺項目,也是我國生物醫學成像領域大科學工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項目工程的二期建設內容,建成后將助力成像設施全功能運行和技術轉化,更精準“看見”疾病發生全程,補齊國家生
生物物理所揭示肝纖維化的分子機制
8月9日,國際肝病學雜志Journal of Hepat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志海研究組關于鈣結合蛋白S100家族分子S100A4促進肝臟纖維化的新進展,標題為S100A4 promotes liver fibrosis via activation of hepati
杭州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舉辦
??????? 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承辦的杭州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已經連續舉辦5屆了。每屆都能吸引來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分子影像學領域的頂級專家前來參加。研討會完全按照國際學術會議的慣例舉行。在正式會議前夜進行的基調演講和歡迎酒會成為最受歡迎的傳統,每個人,不論是學者、醫生
分子影像學:癌癥早期診療現生機
未來將會怎樣?為什么我們不能更早地發現重癥癌癥?為什么我們要在疾病后期花費那么多時間和金錢?“我們應該對病人更好一些!”作為美國分子影像學的權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分子影像中心與核醫學科主任Sanjiv Sam Gambhir教授在他的演講開頭提出了幾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國產高端分子影像診療設備加速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53.shtm 中新網上海3月4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高端醫療影像企業新近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子影像技術平臺,通過中國“芯”、探測器和迭代算法等新技術,實現應用的全流程革新,助力極微病灶精
分子影像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在過去的近百年里, 醫學影像學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 而 21 世紀以來,影像醫學影像發展的主要的因素將是基因組學和生物化學。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以及基因和蛋白質組學等研究的不斷深入, 以細胞病理學為基礎的現代醫學正逐步向分子醫學方向發展。而作為連接分子生物學與臨床醫
生物物理所揭示巨胞飲體成熟過程的分子機制
4月4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蔡華清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The PripA-TbcrA complex-centered Rab GAP cascade facilitates macropinosome maturation i
Nature拷問生物教科書:從分子線索到塑造器官的物理力量
新的研究使用活體成像技術來理解早期胚胎發育中的一個關鍵步驟——基因和分子是如何控制力度來協調產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形態。 胚胎發育是一個深刻的物理變化過程,幾個世紀以來對這個過程的理解一直都是研究人員的挑戰對象。基因和分子如何控制力度和組織的剛度來協調產生在胚胎發育中的不同形態?我們器官和組織的
分子影像研究中分子探針技術的應用的領域有哪些?
1.分子標的照影(molecular-targetingimaging):其將所對感興趣疾病蛋白質具有專一性結合力之抗體或勝肽,予以標誌螢光、冷光、放射核種、順磁性物質及微氣泡粒子作為分子探針(molecularprobe)并且搭配其互補照影系統如活體光學影像系統(invivoopticalima
單分子熒光檢測法實現生物膜界面的精密物理測量
膜蛋白在細胞代謝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膜蛋白特定區域在生物膜上的位置,尤其是沿垂直于膜方向的位置及其動態變化,對于理解膜蛋白的功能及相關的分子機制有重要意義。一些傳統的生物物理技術如核磁共振(NMR)等可以給出時間和系綜平均的數據,但如何實時追蹤單個膜蛋白在約4納米厚的膜內或膜表面幾納米范圍
生物物理所揭示CD146促進肥胖發生的分子機制
1月27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卜鵬程課題組與中科院院士閻錫蘊課題組在Advanced Science上,合作發表了題為CD146 is a Novel ANGPTL2 Receptor that Promotes Obesity by Manipulating Lipid Metab
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主任委員李真林:醫工結合是新時期醫療創新之道
從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X線,到CT、MRI技術相繼問世,再到如今邁入全新的數字化影像時代,醫學影像技術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迅猛發展過程。 在“鼓勵購買國產醫療設備”和“鼓勵分級診療、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的政策紅利,以及人口老齡化加重、民眾健康意識提升背景下,近年來國產大型醫學影像設備廠家突破
生物物理所揭示噬菌體防御CRISPRSpyCas9的分子機制
2018年12月31日,《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艷麗課題組在CRISPR-Cas系統研究中取得的最新進展。標題為Phage AcrIIA2 DNA Mimicry: Structural Basis of the CRISPR and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microRNA生成過程中的重要分子機制
生命活動的中心法則是由遺傳物質DNA轉錄生成信使RNA,再由信使RNA翻譯成蛋白質,從而完成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各項生理功能。然而,細胞(尤其是高等生物細胞)內還存在著大量不翻譯成蛋白質的RNA,被稱為非編碼RNA。它們在基因表達調控等關鍵生命活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與細胞分化、個體發育以及疾病
生物物理所發現CD146促進腫瘤細胞運動的分子機制
CD146與ERM蛋白質在細胞微絨毛上共定位 7月4日,Oncogene雜志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章題為Recognition of CD146 as an ERM-binding protein offers novel mechanis
生物物理所血腦屏障發育分子調控網絡研究獲新進展
8月21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課題組與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張晶晶課題組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CD146在血腦屏障(BBB)發育中協同周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機制。 BBB對維持中樞神經系統的穩態至關重要,其發育是一個由血管
生物物理所微生物所發表二型分子伴侶晶體和電鏡結構成果
《結構》雜志封面 10月13日,結構生物學著名期刊《結構》(Structure)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微生物研究所董志揚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關于二型分子伴侶開口狀態的晶體與電鏡結構最新研究成果。該文的三個共同第一作者霍艷武、胡仲軍和張凱分別在蛋白質純化晶體生
分子影像為腫瘤診斷與治療提供新技術
近日,中科院自動化所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介入超聲科合作,在分子影像應用于胰腺癌的介入光熱治療,以及應用于肝癌的分子標志物生物學機制研究兩大領域,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科研成果。相關研究進展分別發表于醫學研究領域和生物材料領域的頂級期刊,成為實驗室與臨床醫院醫工交叉合作
武漢病毒所在活體分子影像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崔宗強研究員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先恩研究員聯合研究團隊在蛋白-蛋白及RNA-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活體內分子成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創建了遠紅光波段的熒光片段互補系統(Far-red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systems),首次實現了動物活
新型分子影像探針助力卵巢癌精準診治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婦科腫瘤,絕大多數患者會經歷復發,從鉑敏感發展為鉑耐藥。因此,對于鉑類敏感復發的治療管理尤為重要。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團隊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吳小華教授團隊合作,在《歐洲核醫學和分子成像雜志》(EJNMMI)在線發表論文,全球首次證實
物理學術語分子擴散
分子擴散, 通常簡稱為擴散, 是分子通過隨機分子運動從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的網狀的傳播。 擴散的結果是緩慢地將物質混合起來。 在溫度恒定的空間中, 忽略外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 擴散過程的結果是完全混合或達到一種平衡狀態。 數學上,擴散過程通常由菲克定律描述
生物物理所-綠藻光系統I高效捕獲及傳遞光能的分子機制
3月8日,Nature Plants 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常文瑞/李梅研究組與章新政研究組的合作研究成果,題為Antenna arrangement and energy transfer pathways of a green algal photosystem I-LHCI
生物物理所揭示開放核小體導致染色質松散的分子機制
常規核小體的結構包括一個由四種組蛋白H2A、H2B、H3、H4組裝而成的蛋白核心,一條在組蛋白核心上纏繞1.6圈、長度為147 bp的雙鏈DNA。核小體具有穩定的結構,對DNA組成和組蛋白修飾的改變均不敏感。組蛋白變體可改變核小體和染色質結構調控基因轉錄,在迄今測定的所有單核小體結構中,組蛋白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