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RNA研究揭示矽肺炎癥和肺纖維化的干預靶點
東南大學醫學院巢杰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肺炎和肺纖維化的機理機制的研究。該課題組利用Arraystar CircRNA芯片研究發現circRNA circHECTD1通過HECTD1/ZC3H12A依賴的泛素化介導SiO2誘導的矽肺中巨噬細胞活化,釋放相關炎性因子和纖維化因子,繼而影響矽肺纖維化的進程,結果表明circHECTD1/ ZC3H12A/HECTD1可能是矽肺炎癥和纖維化的有效干預靶點。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ranostics(影響因子8.766)。 研究背景: 矽肺是由于長期吸入游離二氧化硅(SiO2)粉塵所引起的以肺組織持續慢性炎癥、進行性肺纖維化為主,并伴有全身系統性炎癥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矽肺一旦發生,肺損傷呈進行性發展,即使停止粉塵暴露,肺部病變依然進展,導致肺功能障礙,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由于對矽肺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因此發現矽肺早期診斷分子標志物以及干預肺纖......閱讀全文
circRNA研究揭示矽肺炎癥和肺纖維化的干預靶點
東南大學醫學院巢杰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肺炎和肺纖維化的機理機制的研究。該課題組利用Arraystar?CircRNA芯片研究發現circRNA circHECTD1通過HECTD1/ZC3H12A依賴的泛素化介導SiO2誘導的矽肺中巨噬細胞活化,釋放相關炎性因子和纖維化因子,繼而影響矽肺纖維化的
circRNA研究揭示矽肺炎癥和肺纖維化的干預靶點
東南大學醫學院巢杰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肺炎和肺纖維化的機理機制的研究。該課題組利用Arraystar CircRNA芯片研究發現circRNA circHECTD1通過HECTD1/ZC3H12A依賴的泛素化介導SiO2誘導的矽肺中巨噬細胞活化,釋放相關炎性因子和纖維化因子,繼而影響矽肺纖
circRNA研究揭示矽肺炎癥和肺纖維化的干預靶點
東南大學醫學院巢杰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肺炎和肺纖維化的機理機制的研究。該課題組利用Arraystar CircRNA芯片研究發現circRNA circHECTD1通過HECTD1/ZC3H12A依賴的泛素化介導SiO2誘導的矽肺中巨噬細胞活化,釋放相關炎性因子和纖維化因子,繼而影響矽肺纖
研究揭示抗衰老靶點
根據最近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可能是新型的抗衰老靶標。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蔡時青博士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博士合作完成。通過使用多種方法和系統,作者確定了保守的衰老負向調節因子,從而為如何實現健康衰老
研究揭示腦部疾病治療新靶點
OHSU Vollum研究所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種在神經系統內傳遞信號的神經細胞線狀部分的軸突變性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酶。所有神經退行性疾病都發生軸突損失,因此這一發現可以為治療或預防廣泛的腦部疾病開辟新的途徑。 研究小組發現Axendead酶或Axed酶在促進軸突自身破壞方面發揮了新的作用。他們
心源性猝死防治新靶點及藥物干預研究獲得新突破
記者日前從哈爾濱醫科大學獲悉,由該校藥學院藥理教研室楊寶峰院士領銜的科技成果——《心源性猝死防治新靶點及其藥物干預》在201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獎評審中獲得一等獎。此項成果闡明了心源性猝死發生的多靶點理論,為臨床進行干預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 心源性猝死一直是臨床防治的難點和瓶頸問題,我國每
結直腸癌中的CircRNA:潛在的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
在全球范圍內,結直腸癌(CRC)是第三大最常見的癌癥,也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最近的估計表明,2020年發生了超過190萬新病例和93,000例與CRC相關的死亡,約占所有癌癥病例的10%,占與癌癥相關的死亡的9.4%。 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有助于將發病率和死亡率降至最低;然而,由于缺乏明顯
研究揭示代謝調控血栓形成的新機制和治療新靶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與孫海鵬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支鏈氨基酸(BCAA)代謝與血小板功能和血栓風險建立緊密聯系,揭示了一個全新的BCAA代謝調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機制。3月23日,該成果發表于《血液循環》。 由于攝入BCAA被廣泛用于專業運動員和運動人士增肌營養物,BCAA注射劑被用于
研究揭示天使綜合征的致病機制和其潛在藥物靶點
6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UBE3A介導PTPA的泛素化降解調控PP2A活性和樹突棘形態》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熊志奇研究組與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廖魯劍研究組合作完成。該
Cell-Mol-Immunol:新研究揭示治療痛風的新靶點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類型,可引起關節疼痛和僵硬。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揭示了痛風的新治療靶標。 他們的研究發表于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研究表明,通過阻斷稱為“TAK1”的信號分子可以抑制痛風引起的炎癥。該研究為開發潛在的
Cell-Mol-Immunol:新研究揭示治療痛風的新靶點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類型,可引起關節疼痛和僵硬。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揭示了痛風的新治療靶標。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雜志上。研究表明,通過阻斷稱為“TAK1”的信號分子可以抑制痛風引起的炎癥。該研究為
膀胱癌的治療靶點揭示
膀胱癌是最常見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之一,2020年全球約有57萬新診斷病例,20萬人死亡。近30%的BCA患者在最初診斷時存在肌肉侵襲性腫瘤和晚期。此外,這些患者的五年總存活率下降了60%,即使在進行標準護理(例如根治性手術)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因此,對BCA進展的生物學機制的新見解將提供更好的治療
臨床血栓性事件清晨高發-或有新的干預靶點
中新網上海3月15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的心內科專家研究發現了臨床血栓性事件清晨高發的晝夜節律機制,為臨床血栓性事件的發生提供了新的認知和干預靶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團隊方面1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血栓性事件是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等慢病的共同危害。現有認知不能完全闡釋血栓事件清晨高
研究揭示機體抗病毒感染新型藥物靶點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紅艷研究組與上海大學魏濱(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原研究員)實驗室合作,發現細胞內的7脫氫膽固醇還原酶(DHCR7)下調機體先天免疫抗病毒感染的功能與機制,阻斷其活性可顯著增強人體免疫“衛士”——巨噬細胞清除寨卡病毒、流感病毒、皰疹病毒等
新研究揭示防治高血壓腦血管重構新靶點
近日,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教授關永源、王冠蕾團隊聯合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教授張斌、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主任藥師高旻等研究人員,揭示了血管平滑肌細胞Cl-通道/轉運體ClC-5是連接低氯環境與腦血管重構病理變化的樞紐,ClC-5通過感受低氯刺激、介導Cl-外流,從而促進腦血管重構的發生。相關研
Cell-Rep:新研究揭示神經膠質瘤的藥物靶點
近日,來自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找到了針對腦腫瘤膠質母細胞瘤的10種腫瘤特異性潛在藥物靶標。結果發表在最近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文章作者,分子醫學系副教授Lynn Butler表示:“我們已經發現,位于腫瘤血管內內皮細胞中與疾病相關的變化,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
減少肺部感染炎癥反應的新靶點:TREM1
急性呼吸道感染造成每年4百萬以上的死亡,中性粒細胞在肺部感染的固有免疫應答中發揮重要作用。中性粒細胞通過模式識別和分泌抗菌物質識別和消滅感染部位的病原體。除了消滅感染病原體,中性粒細胞也能驅動炎癥反應,從而導致肺功能損傷甚至嚴重的并發癥。 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炎性蛋白——髓系細胞觸發受體1(T
研究揭示血液中肺纖維化潛在檢測和治療方法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燕課題組和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合作發現,在肺纖維化患者血液中,呼吸鏈復物體V降低與轉化生長因子(TGF-β)升高相關。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 肺纖維化(PF)是由肺泡再上皮化失敗和成纖維細胞活化并伴炎癥損傷、組織結構破壞為特征的肺部疾病,可通過胸部
研究揭示血液中肺纖維化潛在檢測和治療方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759.shtm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燕課題組和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合作發現,在肺纖維化患者血液中,呼吸鏈復物體V降低與轉化生長因子(TGF-β)升高相關。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信號轉導與靶向治
重磅研究!NLRP3泛素化是炎癥性疾病的潛在治療靶點
NLRP3(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 是一種細胞內感應器,可以檢測到廣泛的微生物基序、內源性危險信號和環境刺激物,從而導致NLRP3炎癥體的形成和激活。NLRP3炎癥體在抵御宿主感染和無菌炎癥中起著重要作用。NLRP3炎癥體的激活受到去泛素化機制的嚴格調控,但關于泛素化如何抑制NLRP3
研究揭示調節炎癥的新靶標
炎癥是人體自愈過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但是,當它變成慢性炎癥時就會導致癌癥、阿爾茲海默癥和心血管疾病等。炎性體(inflammasomes)是遇到各種細胞應激信號時觸發炎癥反應的蛋白質分子機器。 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調節炎癥的潛在新靶點,炎癥會引發一系列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癥和
上海生科院揭示肺纖維化的分子機制
10月28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葛高翔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Lysyl oxidase promotes bleomycin-induced lung fibrosis
最新研究揭示抑郁癥靶點5羥色胺受體的結構基礎
5-羥色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它在大腦中發揮作用,賦予人們感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神經遞質”。5-羥色胺系統參與人體廣泛的生理功能,包括調節大腦的記憶、認知、情感、學習和成癮性,該系統的失調可能會引起多種精神類疾病(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躁郁癥、雙相障礙、偏頭痛等)。5-羥色
研究揭示新睡眠核團是七氟烷全身麻醉的靶點
自19世紀40年代以來,吸入麻醉劑就被廣泛用于臨床麻醉。神奇的麻醉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目前主流觀點認為,麻醉劑通過激活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受體和抑制興奮性谷氨酸受體等方式降低大腦功能活動,使機體進入無意識麻醉狀態。然而,上述受體分子廣泛表達于大腦幾乎所有腦區,如果麻醉劑真作用于上述受
研究揭示肺腺鱗癌轉分化分子機制及治療靶點
2月1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季紅斌研究組、陳洛南研究組,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陳海泉團隊,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線發表了題為Counteracting lineage-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network
科學轉化醫學:治療炎癥性腸病的新靶點
炎癥性腸病(IBD)是一種特發性腸道炎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等。據美國疾控中心統計,美國大約有300人成年人患有炎癥性腸病,但只有少數人對治療有反應。因此,研究人員需要了解疾病涉及的通路,對患者進行分層。 近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患者結腸組織的基
科學轉化醫學:治療炎癥性腸病的新靶點
炎癥性腸病(IBD)是一種特發性腸道炎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等。據美國疾控中心統計,美國大約有300人成年人患有炎癥性腸病,但只有少數人對治療有反應。因此,研究人員需要了解疾病涉及的通路,對患者進行分層。 近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患者結腸組織的基
研究揭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的潛在靶點!
兩個月內,一種此前并不為人所熟知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全球開始傳播,感染了超過10萬人(新聞發布時的數據),而且目前感染人數還在持續上升,有效的應對措施需要有用的工具來幫助監測病毒的傳播,同時研究人員還需要了解機體免疫系統如何對病毒產生反應。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 H
代謝調控血栓形成的新機制和治療新靶點被揭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俊嶺課題組與孫海鵬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支鏈氨基酸(BCAA)代謝與血小板功能和血栓風險建立緊密聯系,揭示了一個全新的BCAA代謝調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機制。3月23日,該成果發表于《血液循環》。 由于攝入BCAA被廣泛用于專業運動員和運動人士增肌營養物,BCAA注射劑被用于
circRNA研究新成果
研究背景放射治療是肝癌治療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放射性肝纖維化是肝癌放射治療的常見并發癥,制約肝癌放療效果。放射性肝纖維化的發病機制仍未明晰,有待進一步研究。環狀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類廣泛參與多種生物學進程的非編碼RNA,在人類多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