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抑郁癥靶點5羥色胺受體的結構基礎
5-羥色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它在大腦中發揮作用,賦予人們感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神經遞質”。5-羥色胺系統參與人體廣泛的生理功能,包括調節大腦的記憶、認知、情感、學習和成癮性,該系統的失調可能會引起多種精神類疾病(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躁郁癥、雙相障礙、偏頭痛等)。5-羥色胺的生理功能由十幾種5-羥色胺受體介導,明確它們的分子結構和功能機制,可為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類疾病的治療帶來新希望。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蔣軼團隊聯合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以及國內外多個研究組,在《自然》雜志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三種5-羥色胺受體的近原子分辨率結構,揭示了磷脂和膽固醇如何調節受體功能,以及抗抑郁癥藥物阿立哌唑(Aripiprazole)的分子調節機制。 學界在過去對5-羥色胺家族受體的精細結構了解甚少,這使得新型靶向藥物的研發存在很大困難。為了開發出更有效且毒副作用更低的治療......閱讀全文
《自然》:首次繪出治療抑郁癥藥物神秘靶點結構
抗抑郁癥藥物開發又現新進展。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抗抑郁癥藥物的神秘靶點結構被發現,一個長達31年的預言被證實。 抑郁癥與頻繁的自殺事件經常聯系在一起,讓這種疾病更加神秘而可怕。據中國青年報4月6日報道,中國的抑郁癥患者約有9000萬人,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
最新研究揭示抑郁癥靶點5羥色胺受體的結構基礎
5-羥色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它在大腦中發揮作用,賦予人們感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因此,也被稱為“快樂神經遞質”。5-羥色胺系統參與人體廣泛的生理功能,包括調節大腦的記憶、認知、情感、學習和成癮性,該系統的失調可能會引起多種精神類疾病(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躁郁癥、雙相障礙、偏頭痛等)。5-羥色
免疫激活劑靶點界之星——OX40靶點
基因背景OX40,又名Tnfrsf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4),主要在表達于激活的CD4+和CD8+?T細胞表面,和OX40配體結合可以刺激CD8+?T細胞的活化。通過OX40/OX40L信號的共激活效應,T細胞的功能
實體瘤靶點蛋白
近年來,生物藥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和小分子藥物相比,抗體藥物與靶點的結合具有更高的特異性和選擇性,在腫瘤、自身免疫病治療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造福腫瘤患者的同時也助推了這個細分市場持續擴容。相比血液腫瘤,實體瘤有著更為復雜的腫瘤免疫微環境及治療屏障,相應抗體藥物和療法的開發也更有難度,而在開發過程
藥物靶點是什么?
1?藥物靶點的定義藥物靶點通常是指藥物在體內與其發揮作用的分子或生物結構。這些靶點可以是細胞內的特定蛋白質、酶、受體、離子通道、細胞表面分子等。藥物靶點與藥物發揮作用的方式密切相關,在藥物研發和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它們是藥物所針對的特定細胞、組織或病理過程,通過與其相互作用
Nature:揭示神秘的抗抑郁癥藥靶
百憂解(Prozac又稱氟西汀,fluoxetine)及其類似藥,在美國是抗抑郁癥最常用的處方藥。但科學家還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工作的。現在困惑的一部分:幾個廣泛使用的抗抑郁癥藥物靶點的蛋白結構,已經解決了。 4月6日在線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這篇發現,可以使人們開發更好、更有針對性的抑郁癥藥
免疫激活劑靶點界的輝煌之星——OX40靶點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在這里小編給大家拜個吉祥年哦!相信各位寶寶們對腫瘤免疫治療相關的一些藥物并不陌生,已有很多藥品上市并用于治療中,開發更多可以用于提高免疫系統對腫瘤識別及殺傷能力的藥物一直是免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那么,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免疫激活劑靶點界的輝煌之星——OX40靶點。
發現抗抑郁新靶點
近日,挪威醫學科學家利用腦內基因治療操縱一個新的靶點發現了一種新的治療抑郁癥的方法。 研究人員通過小鼠體內實驗發現,降低HCN通道蛋白的含量可以減輕抑郁癥狀,如果能夠在人體內也有相同的效果,那么這項發現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靶點,可以拯救成千上萬名對現有療法治療不佳的抑郁癥患者。 “現有的治療方
抗癌新藥:瞄準“靶點”突破
5月初,“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結果公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抗癌藥物位列其中。 這就是由該所丁健課題組、楊春皓課題組、蒙凌華課題組與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研發的抗腫瘤1類新藥CYH33。今年年初,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獲得
抗癌新藥:瞄準“靶點”突破
5月初,“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結果公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抗癌藥物位列其中。 這就是由該所丁健課題組、楊春皓課題組、蒙凌華課題組與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研發的抗腫瘤1類新藥CYH33。今年年初,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獲得了
找出病變基因當“靶點”
提起最佳的射擊,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正中靶心。對于癌癥病人來說,能夠準確地找到病變原因,不僅能夠實現真正的對癥下藥,還能大大減輕病人身體上所受的痛苦。在青島市中心醫院腫瘤綜合治療科,通過檢測基因序列,發現病變基因,來揭示病人患上癌癥的核心“密碼”,尤其是對于癌癥晚期病人來說,無疑是黑暗中的“柳暗花明
研究揭示抗衰老靶點
根據最近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可能是新型的抗衰老靶標。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蔡時青博士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陸斌博士合作完成。通過使用多種方法和系統,作者確定了保守的衰老負向調節因子,從而為如何實現健康衰老
NEJM:廣譜抗癌新靶點
來自哈佛干細胞研究所(HSCI)的研究人員在最具侵襲性的肝癌中,鑒別出了一個已知調控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的基因,由此開始積極地尋找能夠阻斷其活性的藥物。 這一稱作為SALL4的基因,賦予了干細胞持續分化的能力,使得它們不會轉變為成熟細胞。通常情況下,細胞只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表達SALL4,而在
改善傷口愈合的新靶點
MicroRNA是新的治療劑的有趣靶標結構。它們可以通過合成抗氧化劑阻斷。然而,到目前為止,僅在局部使用這些數據是不可能的。歌德大學法蘭克福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點,在光誘導型抗生素的幫助下治療傷口愈合受損。 MicroRNA是在細胞中鍵合到靶結構上的小基因片段,以這種方式防止某些
改善傷口愈合的新靶點
MicroRNA 是新的治療劑的有趣靶標結構。它們可以通過合成抗氧化劑阻斷。然而,到目前為止,僅在局部使用這些數據是不可能的。歌德大學法蘭克福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點,在光誘導型抗生素的幫助下治療傷口愈合受損。 MicroRNA 是在細胞中鍵合到靶結構上的小基因片段,以這種方式防止
PDGFRA靶點藥物細胞篩選模型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類起源于胃腸道間葉細胞的腫瘤,約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3%,年發病率約為10-20/100萬。它是一種軟組織肉瘤、對化療不敏感,其中約78.5%的GIST有KIT激活變異,約7.5%的GIST有PDGFRA變
靶點難尋:新藥創制只能亦步亦趨
“靶點就如組成金字塔的一塊特定的石頭,它就在那兒,但要準確找到,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10月14日, 南京傳奇生物科技公司首席科學官范曉虎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從發現PD-1分子到相關藥物問世、摘得諾獎,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用了26年。找靶點難,這是全球新藥研發業界的共識,中國尤為如此。“
新冠靶點新視角五靶向宿主的抗病毒藥物靶點DHODH
近期,武漢大學生科院和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合作研究發現,二氫乳酸脫氫酶(DHODH)的新型有效抑制劑針對RNA病毒具有廣譜抗病毒感染的特點。?目前開發廣譜抗病毒藥物(BSA)主要有兩種策略,一是利用核苷或核苷酸類似物,二是靶向宿主的抗病毒制劑(HTA)。核苷或核苷類似物通常會引起耐藥性和毒性,但由于病
專家稱SARS病毒致命點是理想的藥物靶點
SARS病毒“致命點”是理想的藥物靶點 饒子和院士評價“郭德銀研究組的新發現非常有意義” 本報訊 (記者任荃)盡管與當年的SARS大流行已相隔6年,昨天本報頭版報道《SARS病毒“致命點”被找到》,還是引起了讀者和專家的高度關注。著名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院士
《Cell》文章破解重要藥物靶點謎團
Salk生物研究所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來闡析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有可能幫助設計出針對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癥等疾病的新藥。通過利用人造氨基酸重新構建蛋白質,Salk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確定了一個細胞開關及其配體的詳細分子結構。這一開關:1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受體(corticotrophin
科學家發現鎮痛新靶點
頭痛、牙痛、腰背痛、炎癥痛、神經源性痛……每一種慢性疼痛都能將人折磨到“痛不欲生”,現有鎮痛手段卻不多。上海交大一科研團隊近日宣布,首次發現脊髓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可產生有效鎮痛作用,成為治療慢性疼痛的新潛在性鎮痛靶點分子。該成果發表于當期國際神經科學權威性雜志《神經科學雜志》上
研究確定胃灼熱治療新靶點
胃酸反流和胃灼熱影響美國人口的20%以上,但治療疾病的常見藥物可能對大部分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無效。 在一項新研究中,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胃內膜細胞中的途徑,這可能是新藥治療疾病的有希望的靶點。 當我們吃飯時,調節腸道功能的組胺與上皮細胞上的受體或者胃內部的細胞結合。當組胺這樣做時,它
腎臟病治療獲新靶點
臨床上,多種腎臟疾病的發生與足細胞的損傷密切相關,但后者自身修復和再生能力有限,因此如何保護足細胞或者改善其損傷是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近日,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易凡團隊發現,在哺乳動物中廣泛表達的細胞核蛋白——Srit6可發揮足細胞保護作用,這為與足細胞損傷相關的腎臟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相
研究揭示腦部疾病治療新靶點
OHSU Vollum研究所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一種在神經系統內傳遞信號的神經細胞線狀部分的軸突變性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酶。所有神經退行性疾病都發生軸突損失,因此這一發現可以為治療或預防廣泛的腦部疾病開辟新的途徑。 研究小組發現Axendead酶或Axed酶在促進軸突自身破壞方面發揮了新的作用。他們
2篇JCB:癌癥治療新靶點
最近,英國萊斯特大學帶領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在理解“癌癥機制以及如何用新療法更有效地靶定它”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萊斯特大學Andrew Fry教授帶領的這項研究結果,以兩篇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同一期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生物學》(Journal of Cell Biology)。這兩篇
JEM:胰腺癌治療新靶點
胰腺癌由于具有較強的轉移特性,而且在腫瘤產生早期缺乏有效的鑒別標志,因此是致死率很高的癌癥類型之一。之前的研究發現,胰腺癌細胞侵染性高的本質是一些關鍵基因(例如KRAS,TP53,SMAD4等)的突變。另外,周圍的基質細胞以及一些趨化因子也為腫瘤的擴散提供了幫助。最近,臺灣中央研究院的基因組研究
膀胱癌的治療靶點揭示
膀胱癌是最常見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之一,2020年全球約有57萬新診斷病例,20萬人死亡。近30%的BCA患者在最初診斷時存在肌肉侵襲性腫瘤和晚期。此外,這些患者的五年總存活率下降了60%,即使在進行標準護理(例如根治性手術)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因此,對BCA進展的生物學機制的新見解將提供更好的治療
7月哪些新靶點值得期待
編者按:藥物靶點永遠是新藥研發人員關注的重點,它們代表了全新療法的可能。今日,我們為大家整理了7月份值得關注的一些靶點新聞。它們有些已經令人耳熟能詳,有些則少有人知。盡管它們仍處于研發的極早期,但在10年,20年后,也許就有一款新藥基于這些靶點獲批上市。我們相信,對于關心未來的您來說,這份清單值
小鼠實驗發現抗肥胖靶點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8月21日發表的一項生理學研究,科學家實驗證實,一種神經酰胺合成酶1(CerS1)抑制劑可以有效防止小鼠體內的脂質堆積。肌肉組織內含有大量C18神經酰胺,而名為PO53的化合物可以專門抑制高脂飲食小鼠體內的C18神經酰胺合成,減少小鼠體內的脂肪含量。 由于生活方式和飲食
諾華:mRNA藥物靶點具有巨大潛力
在對未來利潤豐厚的制藥市場努力開拓的過程中,專注于開發靶向信使核糖核酸(mRNA)藥物的公司無疑已經走在了競爭的前列。一段時間以來,mRNA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不確定性的治療藥物選擇,但現在這種觀念正在改變。一項由瑞士制藥巨頭諾華和北卡羅來納大學(UNC)進行的研究顯示:當涉及到可成藥的藥物結構時,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