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剪刀”出手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據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出一個新系統,可以確定某種特定抗生素能靶向作用于致病菌的哪些基因。該成果將用于改進現有抗生素效果,或幫助人類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已然是嚴重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目前認為,遏制耐藥性感染增多趨勢需要新的抗生素。但過去30年里,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開發出來,人們亟待新的抗生素來對抗多藥耐藥型病原體。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能精確定位并切斷DNA(脫氧核糖核酸)上的基因位點,“關閉”基因或引入新的基因片段。鑒于此,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等機構科學家開發出一個新系統,并命名為“移動CRISPRi”。CRISPRi可看作是“基因剪刀”的弱化版,其不能切斷DNA鏈,但能依附在DNA的某個位置,阻止特定蛋白質分子靠近,從而起到降低基因表達、減少該基因編碼蛋白質數量的作用,而且,其還適用于......閱讀全文
“基因剪刀”出手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據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出一個新系統,可以確定某種特定抗生素能靶向作用于致病菌的哪些基因。該成果將用于改進現有抗生素效果,或幫助人類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已然是嚴重的全球性公
“基因剪刀”出手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據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出一個新系統,可以確定某種特定抗生素能靶向作用于致病菌的哪些基因。該成果將用于改進現有抗生素效果,或幫助人類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已然是嚴重的全球性
基因編輯、噬菌體療法與抗生素耐藥性
一項概念驗證研究提出,噬菌體療法可能提供一種方法從而解決長期以來難以處理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以瞄準病原細菌的定制病毒為基礎的噬菌體療法可能幫助應對抗生素耐藥性的激增,但是這種策略也受到一些缺點的影響,尤其是向受感染組織提供噬菌體的困難,以及耐噬菌體基因在細菌之間的頻繁轉移。Udi Qimron及
基因編輯的精準“剪刀”
在中國科學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一樓科普平臺里,展示著幾項最新研究成果。在干細胞藥物、再生醫學、解密衰老等項目中,幾個小試劑盒顯得有些單薄,卻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這是一種能夠快速檢測新冠病毒的試劑盒,與傳統的檢測方法相比,它不需依賴復雜的儀器設備,更便捷、更簡單、更快速。大家都做過核酸檢
基因“剪刀”可加速特定基因遺傳
? CRISPR可增加雌性實驗鼠將特定基因傳給后代的幾率。圖片來源:ISTOCK 近日,研究人員首次使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組技術CRISPR加快哺乳動物特定基因的遺傳。這種極具爭議的基因驅動策略幾年前在實驗室飼養的昆蟲中得到證明。因為它能在整個物種中迅速傳播一種基因
抗生素濫用導致耐藥性基因層出不窮
抗生素的出現,拯救了無數生命。但是細菌對于抗生素產生的耐藥性問題也逐年加重,新藥研發的速度遠跟不上細菌耐藥出現的速度。 多年來,由于抗生素的濫用,多種耐藥性基因開始在全球蔓延。一旦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和其它類似的腸道棲息生物產生耐藥性,那么對革蘭氏陰性菌有很強殺菌作用的多粘菌素
“基因剪刀”怎么切才安全?
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在全球首次利用CRISPR技術成功修改人類胚胎的一個基因,阻止了因為這一基因突變而導致的地中海貧血癥,這項創舉也將基因編輯的關注度推向又一個高峰。 “基因編輯的威脅程度堪比核彈”這一說法目前來看有些危言聳聽。但是,基因編輯這把“剪刀”到底怎么切才安全,仍值得探討。 基因編
“基因剪刀”剪不斷倫理“糾纏”
8月2日,英國《自然》雜志將一篇論文公之于眾: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宮前的人類胚胎中的、與遺傳性心臟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關的基因變異。 盡管已過去一周,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篇論文引發的余波在韓國仍未平復,韓國各界的討論依然活躍。 韓國是“主
基因剪刀”剪不斷倫理“糾纏”
8月2日,英國《自然》雜志將一篇論文公之于眾: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宮前的人類胚胎中的、與遺傳性心臟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關的基因變異。 盡管已過去一周,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篇論文引發的余波在韓國仍未平復,韓國各界的討論依然活躍。 韓國是“主
訪談:用好基因編輯這把“剪刀”
近兩三年來,基因編輯幾乎“承包”了醫學熱點,它像風暴一樣席卷著細菌、酵母、動植物乃至人類胚胎等幾乎整個生命科學領域。公眾既對基因編輯在疾病治療等方面的強大功能感到驚訝,又因這把“剪刀”指向人類胚胎而擔憂。基因編輯能否用在人類生殖細胞上,是其倫理爭議中最為激烈的話題。 訪談嘉賓: 全國人大代
基因“剪刀”可用于診斷疾病
CRISPR / Cas技術不僅可以改變基因:根據弗萊堡大學的一項研究,通過使用所謂的基因剪刀,可以更好地診斷癌癥等疾病。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微流控芯片,該芯片可識別RNA的小片段,從而比目前可用的技術更快,更準確地指示特定類型的癌癥。該結果最近發表在科學雜志“ Advanced
新型抗生素狙擊耐藥性
Arylomycin一類的天然產物經化學優化后,能夠成為對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感染具有強效、廣譜抗菌活性的化合物。近日發表在《自然》上的這項體外實驗和小鼠實驗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望讓這類化合物成為一種全新的必需藥物,用來對抗全球健康所面臨的一大嚴重威脅。 多重耐藥菌日益增
Cell綜述:抗生素耐藥性
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也許不再是追捧的研究熱點,但確實是我們大家都需要的一個研究方向,尤其是在流感肆掠的今天。耐藥的細菌機制由基因組變化編碼,從點突變到預先存在的遺傳元件的組裝,再到從環境中水平導入基因。耐藥機制與編碼它們的基因變化譜之間存在多對多的關系。圖片來源于網絡 對多種藥物都耐藥的慢性感染怎
“基因剪刀”讓高粱擁有“稻花香”
與野生高粱相比,動物們更“寵愛”香高粱。受訪者供圖說起稻花香米,很多人腦中就會浮現出那濃郁的米香味兒。食物的香氣不但可以激發食欲,還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嗅覺記憶。現在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讓高粱也擁有了“稻花香”。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利用“基因剪刀”技
韓春雨:磨出基因編輯“新剪刀”
高峰(韓春雨團隊成員)在實驗室。 韓春雨(前)在實驗室。 河北科技大學官網截圖。 利用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液,科學家提取出了恐龍的遺傳基因。絕跡6500萬年的龐然大物開始復生,整個努布拉島也由此成為恐龍的樂園…… 當年坐在電影院里,韓春雨津津有味地看完了電影《侏
抗生素耐藥性的隱藏熱點
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廢水中抗生素抗性進化的效力被大大低估了。該研究顯示,廢水具有獨特的特性,允許抗性基因開始從無害的細菌到導致疾病的細菌的旅程。早在人類利用抗生素作為藥物之前,微生物就已經發展出生產這些分子的能力。因此,環境中許多細菌抵抗抗生素的能力是一種古老的特性。 自從抗生素
細菌如何獲得抗生素耐藥性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揭示了抗生素耐藥性是如何能在抗生素存在的時候在細菌細胞間傳播的,而這些抗生素理應能阻止細菌生長。這些結果揭示,先前對藥物敏感的細菌能夠在長時間接觸抗生素時存活下來以表達其剛剛獲得的耐藥基因,進而有效地讓它們不受抗生素的影響。 這一過程的基礎機制——包括一個在幾乎所有細菌中都被發
新“基因剪刀”可切除免疫缺陷病毒基因
??據在線發表于《自然·通信》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艾滋病的病因)。這一突破是在艾滋病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將使研究人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于開發出治療人類HIV感染的方法。 主持研
研究表明基因“剪刀”并沒那么精準
研究人員一直對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種改變基因組的方法持歡迎態度,但一些人警告說,不需要的DNA改變可能會在未察覺的情況下溜進來。 根據7月16日發表于《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的一篇論文,該工具會導致基因組目標位點附近大量DNA缺失和重組。這樣的改變會讓實驗結果解釋混亂,
研究表明基因“剪刀”并沒那么精準
研究人員一直對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作為一種改變基因組的方法持歡迎態度,但一些人警告說,不需要的DNA改變可能會在未察覺的情況下溜進來。 根據7月16日發表于《自然—生物技術》雜志的一篇論文,該工具會導致基因組目標位點附近大量DNA缺失和重組。這樣的改變會讓實驗結果解釋混亂,并讓設計
科學家用“基因剪刀”改良香蕉
英國《通訊·生物學》雜志31日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非洲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種可以成功消除大蕉的香蕉條紋病毒的策略。這是一種基于“基因剪刀”CRISPR技術的策略,有望幫助改善大蕉的生長,并提高其產量。 香蕉及其近親大蕉在熱帶地區廣泛種植,而且是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的一種重要主食類作物。培育
“基因剪刀”讓皮膚細胞“變身”干細胞
美國科學家用“基因剪刀”編輯實驗鼠細胞的基因組,成功使皮膚細胞轉變成干細胞,為培育誘導多能干細胞開辟了新路。誘導多能干細胞是對成熟細胞“重編程”得到的,像胚胎干細胞一樣具備分化成多種細胞的潛力,可用于修復受損的組織和器官。 “基因剪刀”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用它能像在電腦上編輯文章一
“基因剪刀”成功阻止視網膜血管新生
俗稱“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顯示了醫療應用的潛力。美國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應用“基因剪刀”成功阻止視網膜血管新生,達到防治視網膜病變的目的。 視網膜血管新生,是指視網膜表面長出新的、異常的血管。隨著病程變化,這些新生血管會滲漏、破裂甚至導致視網膜脫落,誘發視力受損乃至失明。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
科學家用“基因剪刀”改良香蕉
英國《通訊·生物學》雜志31日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非洲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種可以成功消除大蕉的香蕉條紋病毒的策略。這是一種基于“基因剪刀”CRISPR技術的策略,有望幫助改善大蕉的生長,并提高其產量。 香蕉及其近親大蕉在熱帶地區廣泛種植,而且是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的一種重要主食類作物。培育具有
首例“基因剪刀”臨床試驗獲綠燈
CRISPR,這種風靡生物醫學界的基因編輯技術,終于逼近人體臨床試驗。 6月21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顧問委員會批準了一項申請,即利用CRISPR-Cas9強化依賴于患者T細胞(一種免疫細胞)的癌癥療法。人類T細胞(小)即將在臨床試驗中經過CRISPR技術修飾,用于靶向抵抗癌細胞(大
“基因剪刀”讓皮膚細胞“變身”干細胞
美國科學家用“基因剪刀”編輯實驗鼠細胞的基因組,成功使皮膚細胞轉變成干細胞,為培育誘導多能干細胞開辟了新路。 誘導多能干細胞是對成熟細胞“重編程”得到的,像胚胎干細胞一樣具備分化成多種細胞的潛力,可用于修復受損的組織和器官。“基因剪刀”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用它能像在電腦上編輯文章一樣,
對話“基因剪刀手”楊璐菡
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刊載的一篇論文,在全世界引起轟動。哈佛大學和生物技術公司eGenesis的研究人員,運用一種新興熱門的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豬基因組中可能有害的病毒基因,攻克了豬器官用于人體移植的重大難關,給全世界眾多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希望。論文的第一作者、今年29歲的楊璐菡,繼
抗生素耐藥性危害近在眼前
現在,進入冬季感冒高發時期,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又有所抬頭。圖片來源于網絡 “你知道抗生素對細菌性感冒才有效,病毒性感冒無需使用抗生素嗎?” 對很多人來說簡單明白的常識,但同時對很多人,即使有些高知人群,卻也是知識的盲點。有不少國人習慣于一感冒就輸液。 日前,在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共
全球面臨抗生素耐藥性挑戰
澳大利亞首席科學家伊恩·查布10日說,抗生素耐藥性很可能會成為全球面臨的最嚴重公共衛生挑戰之一,這需要科學界、企業界和公眾共同應對。 作為政府的科學顧問,查布的辦公室當天發布了一份題為《面對抗生素耐藥性的威脅:建立預防新防線》的報告,警告錯用和濫用抗生素所導致的相關耐藥性會對公眾健康帶來風
“基因剪刀”助科學家開發出基因驅動系統
根據英國《自然》雜志24日在線發表的一項遺傳學最新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于實驗室小鼠中成功開發出基因驅動系統。這一研究結果不但將改良小鼠模型,還有助于科學家研究復雜的遺傳疾病。 基因驅動,即讓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遺傳給下一代,使它們的遺傳率高于隨機幾率,即所謂的“超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