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加拉,人們正在把一座清真寺移往安全的地方。圖片來源:Magnum 目前的地球氣候模型體現了物理和生物物理學過程。但地球已經進入新的狀態:人類也在適應環境變化。這一重要情況必須被模擬。但僅基于簡單經濟敘述(從溫室氣體減排到未緩和的發展)的未來氣候預測并不切實際。 面對干旱和海平面上升,人們正在修正自己的行為。英國愛丁堡大學定量地球觀測專家Paul I. Palmer和同事撰文指出,盡管全球氣候政策是有效的,并且各國正努力實現雄心勃勃的綠色能源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但在一個更溫暖世界中的社會將存在不同。人們將遷移到那些資源更豐富的地區,或停留在自己長久以來生活的地方,并逐漸陷入貧困。“人口增長、城鎮化、人口遷移和戰爭將是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混合響應。”Palmer說。 研究人員指出,要了解這些事件將如何呈現以及哪種響應會更加有效,地球系統模型需要納入人類—氣候動力學。Palmer提到,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僅僅開始......閱讀全文
●目前,我國的氣候變化應對工作尚未取得全民的理解和支持。要通過建立制度和機制,來保障公眾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使氣候變化應對事業全民化, ●公眾參與,已公認成為環境法的基本原則。氣候變化屬于環境問題,并與霧霾等大氣環境問題同根同源,公眾參與應當在《氣候變化應對法》中得
編者按 201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發布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以下簡稱《戰略》),這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適應氣候變化的戰略規劃,對于提高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綜合能力具有重大意義。氣候變化及其適應行動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為了幫助各級部門和全社會多方面深入了解《戰略
輿論質疑增多 主流媒體報道氣候變暖懷疑派觀點篇幅明顯增加,權威刊物開始注意選登反主流派觀點的評論文章,網民對氣候變暖問題的質疑也出現了相當強烈的反彈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后,歐美輿論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質疑聲顯著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日電(記者 余湛奕)中國外交部十日在北京舉行關于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期出訪的專題吹風會。在談到溫家寶將出席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時,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表示,這將為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注入新的推動力。 王光亞說,應東道國丹麥首相拉斯穆森邀請,溫家寶將出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學會議上分別作主題評述報告。 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為梳理氣候變化事實、影響、適應和減緩領域的最新進展,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的全局出發,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科學判斷應對氣候變化對我國發展
今天,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產生了深刻影響,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在歷史和史前時期,氣候變化能否或如何影響人類社會文化、文明發展,近百年來,一直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爭論的話題。 氣候變化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周期性和事件的不確定性。長期以來,人們認識全新世(約1萬年以來
氣候變化問題關系人類生存和各國發展。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是大勢所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去年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坎昆會議最終達成了《坎昆協議》,這對于進一步擴大共識,繼續推動談判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坎昆會議是氣候變化談判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坎昆協議》是關于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
中歐對話會議暨中歐社會論壇第四屆大會(簡稱“2014巴黎氣候大會”)中國籌備會日前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召開。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鄭保衛教授和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教授領銜的中方起草委員會完成的《共識文本》初稿,在此次籌備會上正式發布并征求意見。 《共識文
走出應對氣候變化新路子 ——專訪中國國家計生委副主任趙白鴿 12月12日,在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場貝拉會展中心,一名青年參加燭光守夜活動。當天,這里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燭光守夜活動,提醒人們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呼吁盡快采取行動,敦促正在這里舉行的聯合國氣
日前,一套全面介紹氣候變化的叢書“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知識讀本”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發行。叢書共五冊,叢書主編、第一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孫鴻烈院士表示,叢書的編寫出版,既系統總結了國內外、特別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成果,也能夠為增進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的社會認知發
據外媒報道,一份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研究報告指出,即使將全球升溫幅度“上限”設置在2攝氏度,這一“控溫”目標也不能阻擋惡劣氣候對人類社會造成致命沖擊。 據報道,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的科學雜志《自然科學會報》的研究報告指出,科學家們發現,在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攝氏度的情況下,會導致全球氣候惡劣,對人類社
氣候會議進入第二階段 各方期待達成實質性共識 經過一天短暫的休會調整之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4號進入新一階段的談判,與會各方將在會談中涉及更多實質內容。會場上,各方代表團再次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和討價還價。而在會場之外,民眾則翹首企盼,希望會議能達成實實在在的結果。 哥本哈根大會14號
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發生“氣候門”事件以來,部分科學家和媒體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科學問題提出了質疑,甚至徹底否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的核心結論。極端的意見甚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鬧劇和騙局。這些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困惑。 氣候變化科學問題爭論和質疑的
――關于當前氣候變化若干關鍵科學問題的認識 資料圖片:這是位于北極附近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條冰川。自1966年以來,這條冰川已縮減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極地區氣候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氣候變暖速度的兩倍,這對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
據香港《文匯報》13日報道,上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13年11月在波蘭華沙舉行,盡管家鄉遭超級臺風“海燕”蹂躪的菲律賓代表會上落淚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但各國在談判中僅勉強達成共識。分析指出,多國今明兩年舉行大選,加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月會在紐約主持氣候峰會,今年將是推動國際社會確切討論氣候變化
國際在線消息:正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7日進入第9天。參加坎昆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代表團第一副團長、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振民7日接受了記者采訪,他強調,中國將認真履行自主減排承諾。在談到《京都議定書》是否要繼續的問題時,劉振民指出,維持《京都議定書》符合國際社會要求。下面請聽本臺特派
11月23日,在法國巴黎,一個名為“地球危機”的大圓球懸掛在埃菲爾鐵塔上。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開幕之前,美國藝術家謝潑德·費爾雷創作了一個名為“地球危機”的大圓球作品,經巴黎市政府和埃菲爾鐵塔開發委員會許可將其懸掛在離地面60米高的鐵塔二層之上。該作品旨在喚醒世人關注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共同責任。構建并執行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機制,才能全面、完整、高效、經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們想要的未來。為此,國際社會推動制定了系列多邊環境條約,涉及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保護臭氧層、防治化學品污
12月14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巴西記者安德雷亞(右一)和克里斯蒂亞內(右二)接受前巴西環境部長瑪麗娜·席爾瓦(左一)頒發的“地球新聞獎”大獎--“全球公眾獎”。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劉敏 張正富 劉娟)哥本哈根氣候會議會不會是最后一次拯救地球的機會?這個問題不得而知。但世
《中國公民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可行性研究報告》 中國應如何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避免因國內發展不平衡而導致的不公平問題?中外的非政府組織對此進行了探討,并指出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的運作也可導致相關的問題。 “中國的西部和農村地區排放少,但更多地承擔了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的成本。” 國際氣候談判的焦點通
“卡本團隊從2014年起協助北京首鋼集團投資運營的‘北京首鋼生物質能源項目’開發成為中國自愿減排項目,項目成功取得國家發改委的登記備案,具備了碳指標的上市交易條件,協助業主單位落實碳指標買家,成功實現減排量銷售,為首鋼集團獲得收益近300萬元,卡本團隊收取項目開發服務費20余萬元。” 北京卡本新
距離西非國家馬里邊境8公里的一個村莊已經連續幾年遭受干旱。圖片來源:基督教援助組織孟加拉國為2009年被艾拉氣旋夷為平地的沿海村莊興建的創新型抗災住房。圖片來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1年11月15日,泰國和越南的城市官員與菲律賓同行展開磋商,尋求新的途徑來加
背景資料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IPCC)成立于1988年,是一個附屬于聯合國的跨政府組織,主要任務是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現狀,氣候變化對社會、經濟的潛在影響以及如何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可能對策進行評估。由于IPCC的工作提高大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推動了氣候公約的談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10日下午舉行記者會,邀請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汪光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就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答記者問。 節能減排見成效 “十一五”目標已部分完成 在回答能否實現“十一五”單位G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8次締約方會議26日在卡塔爾多哈開幕。 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第一次在海灣地區舉行。由于今年是《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結束、討論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德班平臺”開啟的關鍵節點,各方希望多哈氣候大會能在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
“卡托維茲氣候大會召開在即,這次大會或將成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一個重要節點,中國將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并同各締約方一起努力,爭取如期完成《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談判,妥善解決資金問題,向國際社會發出落實《巴黎協定》、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信號。”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
全球變暖已經得到世界絕大多數科學家的證實,也就是說氣候變化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上絕大部分人都認可的問題。對于中國來說,中國近兩年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中國專家經過研究之后,認為氣溫升高了0.5~0.8攝氏度,這個溫度比全球的情況要略高一點。 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
方修琦 1962年生,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環境演變及其影響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之課題 “暖期氣候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與人類適應研究”。出版有《全球變化》、《中國碳排放的歷史與現狀》、《中國古地理
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于6月宣布批準成立了“氣候與環境變化”聯盟委員會(Union Commission on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簡稱CCEC)。IUGG任命了14名專家組成了CCEC的執行委員會,其中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