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發布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以下簡稱《戰略》),這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適應氣候變化的戰略規劃,對于提高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綜合能力具有重大意義。氣候變化及其適應行動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為了幫助各級部門和全社會多方面深入了解《戰略》的背景、宗旨和內容,全面落實《戰略》提出的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組織曾參與起草和討論《戰略》的專家學者編寫了系列解讀文章,中國改革報將陸續發表。 近百年來世界與中國的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原來是指統計意義上氣候平均狀態的巨大改變。歷史上的氣候變化主要是地球運動和天文因素等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是自工業革命以來,人為因素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所說的氣候變化特指除自然氣候變化之外,主要由人類活動直接和間接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由于發達國家長期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閱讀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國家發改委28日發布關于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公開招標的公告,擬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征集工作。 此次征集的項目共計25項,基本圍繞氣候投融資、低碳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巴黎協定后續國際談判和適應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研究,包括國內外氣候投融資機制案例
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的重大環境和發展問題。應對氣候變化正在成為各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將對各國的能源資源戰略產生直接影響,而且將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戰略性選擇問題。盡管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已有大量科學依據,但仍然存在一些質疑和不確定性,而應對氣候變化卻必須有一個確定的戰略,采取
1 為什么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
●目前,我國的氣候變化應對工作尚未取得全民的理解和支持。要通過建立制度和機制,來保障公眾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使氣候變化應對事業全民化, ●公眾參與,已公認成為環境法的基本原則。氣候變化屬于環境問題,并與霧霾等大氣環境問題同根同源,公眾參與應當在《氣候變化應對法》中得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學會議上分別作主題評述報告。 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為梳理氣候變化事實、影響、適應和減緩領域的最新進展,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的全局出發,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科學判斷應對氣候變化對我國發展
呂達仁院士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和外國專家交流 資料圖片 CFP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艱難地通過了《巴黎協定》。中國在其中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好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曾說: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中國既要負責任,也要爭取平等合理的發展權。 最有
會議執行主席丁一匯、杜祥琬、何建坤 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科學性 厘清對氣候變化科學性的認識,有利于進一步取得科學共識,堅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對氣候變化科學認識的差異和共識。從對氣候變化趨勢的認知來看,盡管有些學者對變暖是不是主要趨勢提出質疑,但從科學界已掌
中國迄今為止舉辦的規模最大的氣候變化國際論壇氣候變化與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于4月24日在京舉行,主題為“依靠科學技術應對氣候變化”。這是中國政府迄今為止舉辦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有關氣候變化的國際論壇。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組織以及有關國家代表、科學家和企業代表共600余人參加了會議。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
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其應對已經被列為穩定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戰略任務。出席日前在京舉行的以“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及應對”為主題的第380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穩定和保障我國農業生產和食物安全、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是未來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挑
這兩天,北京籠罩在重度霧霾之下,而在遙遠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雖然不能明確說霧霾和氣候變化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定量關系,但確實觀測到季風指數在持續下降,即主要影響我國的冬夏季風都在減弱。這就使空氣更容易處于靜穩狀態,不利于霧霾擴散。”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吳紹洪說
近年來,氣候變化成為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長時間序列的樣品和資料分析是研究氣候變化的關鍵。建議國家重點支持長期定位試驗,這將對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爭取話語權、生物進化、生態環境變化、保障糧食安全研究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缺乏長期定位試驗 難以在許多學科有領先優勢 氣候變化、生態環境變化、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尊敬的奧朗德總統, 尊敬的各位同事,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齊聚巴黎,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這表明,恐怖主義阻擋不了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借此機會,我愿向法國人民致以誠摯的慰問,同時對奧朗德總統和法國政府為這次大會召
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來訪的法國總統薩科奇舉行會談。 (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中法兩國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11月26日在北京發表,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六
全球變暖已經得到世界絕大多數科學家的證實,也就是說氣候變化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上絕大部分人都認可的問題。對于中國來說,中國近兩年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中國專家經過研究之后,認為氣溫升高了0.5~0.8攝氏度,這個溫度比全球的情況要略高一點。 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于2017年6月29日《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暨第六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上首次與公眾見面。 會上,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教授就全球氣候治理形勢與我國低碳發展對策進行主題演講。 何建坤: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月29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并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天發布的白皮書由八章組成,即氣候變化與中國國情、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和目標、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與
日前,一套全面介紹氣候變化的叢書“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知識讀本”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發行。叢書共五冊,叢書主編、第一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孫鴻烈院士表示,叢書的編寫出版,既系統總結了國內外、特別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成果,也能夠為增進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的社會認知發
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適應氣候變化的戰略規劃落地。 12月9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多部委歷時兩年多,共同制定的《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以下簡稱《戰略》)在發改委網站上正式對外發布。同時發布的還有《關于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工作的意見》。 在《戰略》中,最重要的是完善體制機制,健全適應氣候變化
從哥本哈根、坎昆、德班到多哈,聯合國第19屆氣候變化大會11月11日在波蘭首都華沙開啟。本屆大會的官方口號是“我在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全人類對氣候問題的迫切關注。然而,要想真正緩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就需要各國在拿出“在乎”態度的同時,展現出彌合分歧、承擔責任的勇氣和擔當,面對解決氣候變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辦公廳(室):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部署的、引領未來發展、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很強帶動作用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共同責任。構建并執行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機制,才能全面、完整、高效、經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們想要的未來。為此,國際社會推動制定了系列多邊環境條約,涉及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保護臭氧層、防治化學品污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
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成為研究界的重點關注對象。氣候變化究竟會對森林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副教授毛建豐告訴《中國科學報》,氣候變化對森林的潛在影響是巨大的,森林可能在數年間由于不適合氣候變化帶來的病蟲害而被
12月初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利馬氣候大會上,談判一如既往地艱難推進。最終,參會196個國家和地區拿出了一份只有四頁紙的協議。雖然成果“單薄”,中國代表團還是表示了歡迎,認為該協議為明年在巴黎氣候大會上簽署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奠定了基礎。 對于國際氣候談判而言,無一例外是政治主張的延續與博弈,但背
“中國現在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在5月1
中國現在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圖片來源于網絡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在5月1
高溫、暴雨、干旱、霧-霾……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全球各地發生多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警示人們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應對氣候變化是攸關當前和長遠利益的大事,全球各國的目光都聚焦于此,而我國則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2015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對氣象部門作出重要
距離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已過去5年,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越來越嚴峻,但各國在聯合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始終難以達成一致。 在剛剛閉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表示,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 “不回避責任,不糾結困難,這再次表達了中國愿意在氣候
背景資料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IPCC)成立于1988年,是一個附屬于聯合國的跨政府組織,主要任務是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現狀,氣候變化對社會、經濟的潛在影響以及如何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可能對策進行評估。由于IPCC的工作提高大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推動了氣候公約的談